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秦统一中国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七上·澄海期末)睡虎地秦简(下图)以年份为线索,完整地记录了墓主人“喜”的一生。根据《编年纪》,可以确定“喜”参加的战争是( )
A.秦灭六国战争 B.秦朝北击匈奴
C.秦末农民战争 D.秦朝南征百越
【答案】A
【知识点】秦灭六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王蠃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与《编年纪》中的记载相符。故A符合题意;
材料并未涉及匈奴。故B不符合题意;
秦末农民战争讨伐的对象是秦朝,且此时韩赵魏等诸侯国已经灭亡。故C不符合题意;
楚汉争霸战争发生在秦朝末年,此时韩赵魏等诸侯国已经灭亡。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秦灭六国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掌握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即可作答。
2.(2021七上·龙华期末)下列秦朝的措施与秦朝速亡有关联的是( )
A.行郡县制 B.统一文字 C.修骊山陵 D.统一货币
【答案】C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 秦始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修骊山陵;其刑法极其严酷。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秦的暴政的相关史实,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
3.(2021七上·朝阳期末)下面表格中填写正确的是( )
项目 周朝 秦朝
最高统治者权力 A皇帝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 C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统治地方的方式 B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统治,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是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C项正确;
周朝没有皇帝,并且推行的是分封制,秦朝开始实行郡县制,排除AB;
三省六部制开始于隋朝时期,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西周和秦朝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和秦朝的郡县制是解答本题的基础,明确西周时期的最高统治者是天子,皇帝制度开始于秦始皇时期,郡县制开始于秦朝;三省六部制利用排除法排除。
4.(2021七上·长春期末)“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对皇帝的名字也要避讳”,材料说明了( )
A.秦朝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B.秦始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C.秦朝实行非常残酷的法律 D.秦朝加强了各地的文化交流
【答案】B
【知识点】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 ‘制’‘诏’ ,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对皇帝的名字也要避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这种制度在决策方式上的君主专制的特点,皇权至上的特点。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创建中央集权制,并确立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丞相为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政务。B项符合题意,AC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及特点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5.(2021七上·伊通期末)《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包含的是( )
A.秦一西汉 B.西汉一东汉 C.东汉一三国 D.秦一东汉
【答案】A
【知识点】秦灭六国;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 ”,可以看出,这里显示的是秦王嬴政兼并六国,建立秦朝,之后秦末楚汉相争,最终汉高祖建立汉朝,因此这里包含的是秦朝和汉朝,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西汉一东汉 ,不符合题意;
C. 东汉一三国 ,不符合题意;
D. 秦一东汉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一定要紧贴题干信息分析回答,不要向外延伸。
6.(2021七上·高州期末)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归纳正确的是( )
A.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答案】C
【知识点】秦灭六国;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武帝即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西汉王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的大一统,使得西汉进入鼎盛时期。西汉汉武帝时期推进了大一统的格局,秦汉时期阶段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故C符合题意;
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是史前历史特征,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特征,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两宋时期的历史特征,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汉时期的特征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灭亡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局面。
7.(2021七上·高州期末)下图为秦朝的“皇帝信玺”,据此推断当时使用的字体是( )
A.甲骨文 B.大篆 C.隶书 D.小篆
【答案】D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令丞相李斯,中书府令赵高等对文字进行整理。李斯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参照六国文字,制定出小篆,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统一文字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秦始皇为巩固统治,思想上:焚书坑儒;经济、文化上:车同轨(统一车辆形制,规定所有车辆两个轮子的距离是六尺),书同文(统一小篆为标准文字,后推行隶书),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军事上:修万里长城。
8.(2021七上·龙华期末)秦王嬴政为了巩固国家的统治,在中央朝廷设立三公,分别是( )
A.左丞相、右丞相、尚书 B.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C.丞相、副丞相、太尉 D.宰相、太尉、御史大夫
【答案】B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 秦始为了巩固统治,建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取代分封制,郡县官员都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B 符合题意;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9.(2021七上·高州期末)公元前214年,秦军占领岭南。随即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南海郡辖境是南濒南海,西到今广西贺州,北连南岭,湛江等地属象郡,粤西有一部分属桂林郡,该措施的主要作用是( )
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C.解除诸侯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D.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
【答案】D
【知识点】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结合所学知识,该措施的主要作用是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秦朝建立后,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为后来封建王朝长期沿用。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故D符合题意;
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是指分封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是军机处的设立,故AB不符合题意;
题干未体现解除诸侯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郡县制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是县长,县以下设乡、里基层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
10.(2021七上·江油期末)奏朝建立后,李斯升任丞相。他建议秦始皇废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建立郡具制,建议统一文字,又在统一法律、度量衡和车轨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这些建议和努力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 )
A.开疆拓土,青史留名
B.加强思想控制
C.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D.有效管理地方、维护国家统一与安全
【答案】D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A. 开疆拓土,青史留名,不符合题意;
B.加强思想控制,不符合题意;
C.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奏朝建立后,李斯升任丞相。他建议秦始皇废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建立郡具制,建议统一文字,又在统一法律、度量衡和车轨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这些建议和努力最主要的目的是国家刚刚统一,为了有效管理地方、维护国家统一与安全,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这样做的目的回答,注意理解;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1.(2021七上·东源期末)战国时期连年战争严重阻碍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灾难,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发展。材料强调秦统一的( )
A.目的 B.背景 C.过程 D.影响
【答案】B
【知识点】秦灭六国
【解析】【分析】 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所以材料强调秦统一背景,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B 。
【点评】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战国七雄,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12.(2021七上·东源期末)如今我国推崇依法治国,其含义一是依法行政,二是公民也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而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实行的是“族诛”和“连坐”,这反映了秦的( )
A.徭役繁重 B.刑法严酷 C.赋税沉重 D.焚书坑儒
【答案】B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秦的暴政。秦统一后,虽然采取了一些促进社会发展的措施,但是,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和对人民的无限搜刮,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了新的灾难,使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直接矛盾日益激化。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单是死刑就有车裂等十多种,而且一人有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这就是所谓的“诛族”“连坐”,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3.(2021七上·长春月考)下列不属于秦实现统一的原因的是( )
A.统一成为趋势,人民渴望 B.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最强
C.长平之战后,六国无力抗秦 D.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
【答案】D
【知识点】秦灭六国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实现统一的原因有统一成为趋势,人民渴望,A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最强,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B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无力抗秦,C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春秋时期齐桓公提出了“尊王攘夷”,D表述不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秦灭六国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秦统一六国的原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2021七上·长春月考)书法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电影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某人对秦王说,“剑”有19种写法;秦王说,统一后,只有一种。秦王统一全国后推行的文字是( )
A.甲骨文 B.小篆 C.帛书 D.金文
【答案】B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灭六国后,秦始皇规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其中在文化上,秦朝统一了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秦统一文字,对我国以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的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B符合题意;
帛书是写在丝帛上文字,重在强大书写材料,C不符合题意;
金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难度适中,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具体措施即可作答。
15.(2021七上·长春月考)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古代中国能够维持大一统局面数千年之久而不败,主要得益于创建了一整套优良的政治制度。“优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公九卿制 D.中央集权制
【答案】B
【知识点】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太尉掌管军事、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古代中国能够维持大一统局面数千年之久而不败,主要得益于创建了一整套中央集权制,B符合题意;
西周实行分封制,A不合题意;
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三公九卿制是中央的制度,C不合题意;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难度适中,本题重在对材料的理解,中国几千年能够维护大一统,重在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而这种管理就是通过郡县制实现的。
16.(2021七上·长春月考)司马光说:“(汉武帝)异于秦始皇无几矣。”二者的类似之处有( )
①加强中央集权 ②加强思想控制 ③派兵攻打匈奴修长城 ④统一货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与汉武帝都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①符合题意;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焚书坑儒”一样,都是为了巩固中央集权,都加强了思想控制,②符合题意;
秦始皇派兵攻打匈奴修长城,汉武帝派兵攻打匈奴但未修长城,③不符合题意;
汉武帝经济上实行盐铁专卖,收回铸币权,统一铸造五铢钱,秦始皇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④符合题意。
二者的相似之处是①②④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秦巩固统一和汉武帝大一统的知识。难度适中,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对秦始皇和汉武帝的贡献进行对比归纳即可作答。
17.(2021七上·孝感月考)推行党风廉政建设.健全纪检监察制度是防止官吏贪污腐化的重要途径,为加强对官员的监察,秦始皇设立了(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县令
【答案】C
【知识点】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A.丞相,不符合题意;
B.太尉,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六国后,在中央,皇帝之下,设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县令,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最基础的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8.(2021七上·长春月考)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攻势,先后灭掉六国。秦国灭掉的最后一个诸侯国是( )
A.赵国 B.魏国 C.燕国 D.齐国
【答案】D
【知识点】秦灭六国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灭六国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最后一个灭亡的诸侯国是齐国。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秦灭六国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秦灭六国的顺序即可作答。
19.(2021七上·吉林月考)“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与此相关的人物是( )
A.周厉王 B.秦始皇 C.蚩尤 D.李斯
【答案】B
【知识点】秦灭六国
【解析】【分析】 据题干“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可知,与此相关的人物是嬴政。公元前221年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为巩固统治,嬴政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0.(2021七上·德惠月考)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在政治上,“秦,虽死犹存”是指( )
A.统一度量衡 B.焚书坑儒
C.修筑长城 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D
【知识点】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建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和货币;军事上,修筑长城;思想上,焚书坑儒。因此,在政治上,“秦,虽死犹存”是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故 D 正确,ABC 错误。
故答案为D 。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能够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认识到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1七上·永吉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将三分之二的收获上缴国家。
材料二: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材料三: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1)阅读材料一,指出“他”是哪位历史人物。说出“他”的一项历史功绩。
(2)阅读材料二,说出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时,继续实行哪一政策,使汉初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他们的统治出现的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
(3)阅读材料三,说出“他”指的是谁?他的统治使东汉出现什么局面?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感受。
【答案】(1)秦始皇。功绩: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创立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任选其一)。
(2)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3)光武帝(刘秀);光武中兴。
(4)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统治者勤政爱民,国家才会安定发展。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秦确立中央集权制;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可知,赋税沉重是秦始皇暴政的具体体现之一,他的贡献是灭六国,统一全国,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实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2)根据所学可知,汉初统治者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使西汉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到汉文帝和汉景帝时继续实行该政策,在他们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增强,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
(3)根据材料三可知,这是东汉光武帝刘秀为巩固统治采取的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统治措施,到他统治后期,东汉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4)根据上述材料可知,秦始皇的暴政导致秦朝迅速灭亡,两汉之初的一系列措施稳定社会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由此可见,统治者要爱护百姓,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国家才会安定发展,古往今来,农业都是国家根本,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
故答案为:
(1) 秦始皇。功绩: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创立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任选其一)。
(2) 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3) 光武帝(刘秀);光武中兴。
(4) 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统治者勤政爱民,国家才会安定发展。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题目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22.(2021七上·龙华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材料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他们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请回答:
(1)秦朝时期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一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为此,秦始皇派大将蒙恬修筑的伟大建筑工程是什么?
(2)“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哪一商贸路线的开通有关?起了什么作用?
(3)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的哪些民族开始迁入中原地区?这一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总体上是怎样的?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5)请你谈谈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答案】(1)匈奴;万里长城。
(2)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3)匈奴、鲜卑、羯族、氐族和羌族等。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4)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崇尚汉族礼法等。
(5)良好的民族关系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解析】【分析】 (1)根据题目中“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可知,当时北方边境战争不断主要指的是对匈奴的战争,为了抵御北方匈奴的进攻,秦始派蒙恬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而不是“东起临洮、西到辽东”的长城。
(2)张骞出使西域,在民族交流史上开辟了新纪元,被誉为“凿空“的行动.西域诸国从此出现在中原人的视野中,东西方的商人们纷纷沿着张骞探出的道路往来贸易,成就了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3)依据课本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族、氏族和羌族等民族开始迁入中原地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迁徙的方向是由北向南、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迁往中原,中原人口迁往江南;根据已学知识可知,魏晋南 北朝时期的人口迁徙是为了躲避北方的战,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和民族融合,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使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4)据所学知,北魏孝文帝在位时进行了改革,其主要措施有,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姓;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鼓励鲜
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5)属于开放性题目,认识到良好的民族关系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匈奴;万里长城。
(2)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3) 匈奴、鲜卑、羯族、氐族和羌族等。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4) 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崇尚汉族礼法等。
(5) 良好的民族关系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
【点评】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材料,注意准确识记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的有关内容。
23.(2021七上·澄海期末)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话说秦皇汉武”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读图说史】
材料一:
【史海泛舟】
材料二:“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比较归纳】
材料三: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人物提出的主张是什么?
(2)董仲舒的这段话与后来汉朝行使的哪一项国策有关?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项国策的行使对“孔子之术”产生的影响?
(3)有学者认为材料一中李斯和材料二中董仲舒“两者的观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请你说出该学者观点的合理性。
(4)观察材料三两幅疆域图,说说西汉和秦朝疆域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皇汉武在治理边疆方面的共同措施?
(5)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皇汉武”并称的主要原因。
【答案】(1)主张:焚书坑儒。
(2)国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使儒家学说确立为封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并延续了两千多年。
(3)两者本质上都是为了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4)变化:西汉的疆域比秦朝疆域扩大了。共同措施:抵御匈奴,巩固边防。
(5)主要原因:①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君主;②都采用创新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③这些制度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且对封建社会历史起到推动作用。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焚书坑儒”的知识。依据材料信息“天下藏书《诗》《书》 等诸子百家著作者,命令朝廷官吏全部焚烧"“李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秦始皇时期,李斯提出的“焚书坑儒"。
(2)本题考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知识。依据材料二“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可知董仲舒的这段话与后来汉朝行使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关。“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确立为封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并延续了两千多年。
(3)本题考查“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比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本质上都是为了统一思想,巩固统治。因而有学者认为李斯和董仲舒两者的观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4)本题考查秦汉疆域的知识。依据材料三“秦朝疆域图”“西汉疆域图’比较可以看出西汉的疆域比秦朝疆域打大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时期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汉武帝时期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因此,秦始皇和汉汉武在治理边疆方面的共同措施有抵御匈奴,巩固边防。
(5)本题考查对“秦皇汉武”的评价。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皇汉武’'并称的主要原因是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君主;都采用创新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这些制度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且对封建社会历史起到推动作用。
故答案为:(1)主张:焚书坑儒。
(2)国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使儒家学说确立为封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并延续了两千多年。
(3)两者本质上都是为了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4)变化:西汉的疆域比秦朝疆域扩大了。共同措施:抵御匈奴,巩固边防。
(5)主要原因:①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君主;②都采用创新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③这些制度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且对封建社会历史起到推动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汉的疆域、“秦皇汉武”并称的原因等知识点。难度较大,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24.(2021七上·高州期末)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许多杰出人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
——西安碑林石碑
材料三: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材料四: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华民族的形成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碑文称颂的是哪一位皇帝(写出名字)?材料反映了他的哪一项功绩?
(3)阅读材料三,为使“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据材料归纳汉武帝的主要功绩。
(4)材料四中的“魏主”是谁?诏令规定了他的哪项改革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历史事件的积极作用。
(5)综上所述,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杰出人物的作用
【答案】(1)特点:由多民族交融而成。
(2)皇帝:嬴政。功绩:灭六国统一中国。
(3)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功绩: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对汉文化主流形态的基本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4)北魏孝文帝;措施:改汉姓;作用:促进了民族交流,增强了北魏实力。
(5)推动了历史进步。
【知识点】秦灭六国;汉武帝的大一统;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可知,中华民族由多民族交融而成。
(2)根据材料二“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及所学知识可知,该碑文称颂的是嬴政。材料反映了他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功绩。
(3)据材料三“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可知,为使“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汉武帝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据材料三“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可知,汉武帝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对汉文化主流形态的基本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中的“魏主”是北魏孝文帝。据材料四“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可知,诏令规定了改汉姓。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流,增强了北魏实力。
(5)综上所述可知,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杰出人物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故答案为:(1)特点:由多民族交融而成。
(2)皇帝:嬴政 ;功绩:灭六国统一中国。
(3)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功绩: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对汉文化主流形态的基本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4)北魏孝文帝;措施:改汉姓;作用:促进了民族交流,增强了北魏实力。
(5)推动了历史进步。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族的形成的特点、秦灭六国,统一中国、汉武帝的主要功绩、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杰出人物作用的认识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的相关史实。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灭亡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局面。
25.(2021七上·铁西期末)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古代中国灿烂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主题编辑一份历史手抄报,下面是他们设置的栏目和整理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帮助完成。
(1)修建于2000多年前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 ”。
(2) 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西起临,东到辽东,他的修建有效地防御了匈奴的入侵。
(3)东汉时 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4)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他的著作是 。
(5)中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农书是 。
(6)东汉以后书法成为专门的艺术,东晋时期的“书圣”的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7)古代中国科技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今天我们怎么做才能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我们青少年要树立大胆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思想理念;要善于学习;要善于观察;要勇于实践等。
【答案】(1)天府之国。
(2)万里长城。
(3)蔡伦。
(4)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5)《齐民要术》。
(6)《兰亭集序》。
(7)我们青少年要树立大胆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思想理念;要善于学习;要善于观察;要勇于实践等。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书法、绘画与雕塑;李冰与都江堰
【解析】【分析】(1)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后期的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组织人力,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距今已有2000多年,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
(2)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派兵出击匈奴,又修建万里长城,秦长城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西起临,东到辽东,它的修建有效地防御了匈奴的入侵;
(3)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的蔡伦 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4)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名医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的著作是《伤寒杂病论》;
(5)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农书是 北朝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
(6)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东汉以后书法成为专门的艺术,东晋时期的“书圣”王羲之,他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7)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我们青少年要树立大胆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思想理念;要善于学习;要善于观察;要勇于实践等;
故答案为:(1)天府之国
(2)万里长城
(3)蔡伦
(4)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5)《齐民要术》
(6)《兰亭集序》
(7) 我们青少年要树立大胆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思想理念;要善于学习;要善于观察;要勇于实践等。
【点评】本题的前六题,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主要是准确记忆,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最后一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 / 1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秦统一中国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七上·澄海期末)睡虎地秦简(下图)以年份为线索,完整地记录了墓主人“喜”的一生。根据《编年纪》,可以确定“喜”参加的战争是( )
A.秦灭六国战争 B.秦朝北击匈奴
C.秦末农民战争 D.秦朝南征百越
2.(2021七上·龙华期末)下列秦朝的措施与秦朝速亡有关联的是( )
A.行郡县制 B.统一文字 C.修骊山陵 D.统一货币
3.(2021七上·朝阳期末)下面表格中填写正确的是( )
项目 周朝 秦朝
最高统治者权力 A皇帝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 C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统治地方的方式 B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A.A B.B C.C D.D
4.(2021七上·长春期末)“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对皇帝的名字也要避讳”,材料说明了( )
A.秦朝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B.秦始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C.秦朝实行非常残酷的法律 D.秦朝加强了各地的文化交流
5.(2021七上·伊通期末)《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包含的是( )
A.秦一西汉 B.西汉一东汉 C.东汉一三国 D.秦一东汉
6.(2021七上·高州期末)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归纳正确的是( )
A.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7.(2021七上·高州期末)下图为秦朝的“皇帝信玺”,据此推断当时使用的字体是( )
A.甲骨文 B.大篆 C.隶书 D.小篆
8.(2021七上·龙华期末)秦王嬴政为了巩固国家的统治,在中央朝廷设立三公,分别是( )
A.左丞相、右丞相、尚书 B.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C.丞相、副丞相、太尉 D.宰相、太尉、御史大夫
9.(2021七上·高州期末)公元前214年,秦军占领岭南。随即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南海郡辖境是南濒南海,西到今广西贺州,北连南岭,湛江等地属象郡,粤西有一部分属桂林郡,该措施的主要作用是( )
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C.解除诸侯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D.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
10.(2021七上·江油期末)奏朝建立后,李斯升任丞相。他建议秦始皇废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建立郡具制,建议统一文字,又在统一法律、度量衡和车轨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这些建议和努力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 )
A.开疆拓土,青史留名
B.加强思想控制
C.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D.有效管理地方、维护国家统一与安全
11.(2021七上·东源期末)战国时期连年战争严重阻碍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灾难,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发展。材料强调秦统一的( )
A.目的 B.背景 C.过程 D.影响
12.(2021七上·东源期末)如今我国推崇依法治国,其含义一是依法行政,二是公民也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而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实行的是“族诛”和“连坐”,这反映了秦的( )
A.徭役繁重 B.刑法严酷 C.赋税沉重 D.焚书坑儒
13.(2021七上·长春月考)下列不属于秦实现统一的原因的是( )
A.统一成为趋势,人民渴望 B.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最强
C.长平之战后,六国无力抗秦 D.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
14.(2021七上·长春月考)书法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电影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某人对秦王说,“剑”有19种写法;秦王说,统一后,只有一种。秦王统一全国后推行的文字是( )
A.甲骨文 B.小篆 C.帛书 D.金文
15.(2021七上·长春月考)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古代中国能够维持大一统局面数千年之久而不败,主要得益于创建了一整套优良的政治制度。“优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公九卿制 D.中央集权制
16.(2021七上·长春月考)司马光说:“(汉武帝)异于秦始皇无几矣。”二者的类似之处有( )
①加强中央集权 ②加强思想控制 ③派兵攻打匈奴修长城 ④统一货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2021七上·孝感月考)推行党风廉政建设.健全纪检监察制度是防止官吏贪污腐化的重要途径,为加强对官员的监察,秦始皇设立了(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县令
18.(2021七上·长春月考)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攻势,先后灭掉六国。秦国灭掉的最后一个诸侯国是( )
A.赵国 B.魏国 C.燕国 D.齐国
19.(2021七上·吉林月考)“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与此相关的人物是( )
A.周厉王 B.秦始皇 C.蚩尤 D.李斯
20.(2021七上·德惠月考)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在政治上,“秦,虽死犹存”是指( )
A.统一度量衡 B.焚书坑儒
C.修筑长城 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1七上·永吉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将三分之二的收获上缴国家。
材料二: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材料三: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1)阅读材料一,指出“他”是哪位历史人物。说出“他”的一项历史功绩。
(2)阅读材料二,说出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时,继续实行哪一政策,使汉初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他们的统治出现的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
(3)阅读材料三,说出“他”指的是谁?他的统治使东汉出现什么局面?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感受。
22.(2021七上·龙华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材料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他们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请回答:
(1)秦朝时期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一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为此,秦始皇派大将蒙恬修筑的伟大建筑工程是什么?
(2)“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哪一商贸路线的开通有关?起了什么作用?
(3)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的哪些民族开始迁入中原地区?这一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总体上是怎样的?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5)请你谈谈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23.(2021七上·澄海期末)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话说秦皇汉武”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读图说史】
材料一:
【史海泛舟】
材料二:“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比较归纳】
材料三: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人物提出的主张是什么?
(2)董仲舒的这段话与后来汉朝行使的哪一项国策有关?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项国策的行使对“孔子之术”产生的影响?
(3)有学者认为材料一中李斯和材料二中董仲舒“两者的观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请你说出该学者观点的合理性。
(4)观察材料三两幅疆域图,说说西汉和秦朝疆域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皇汉武在治理边疆方面的共同措施?
(5)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皇汉武”并称的主要原因。
24.(2021七上·高州期末)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许多杰出人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
——西安碑林石碑
材料三: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材料四: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华民族的形成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碑文称颂的是哪一位皇帝(写出名字)?材料反映了他的哪一项功绩?
(3)阅读材料三,为使“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据材料归纳汉武帝的主要功绩。
(4)材料四中的“魏主”是谁?诏令规定了他的哪项改革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历史事件的积极作用。
(5)综上所述,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杰出人物的作用
25.(2021七上·铁西期末)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古代中国灿烂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主题编辑一份历史手抄报,下面是他们设置的栏目和整理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帮助完成。
(1)修建于2000多年前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 ”。
(2) 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西起临,东到辽东,他的修建有效地防御了匈奴的入侵。
(3)东汉时 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4)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他的著作是 。
(5)中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农书是 。
(6)东汉以后书法成为专门的艺术,东晋时期的“书圣”的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7)古代中国科技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今天我们怎么做才能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我们青少年要树立大胆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思想理念;要善于学习;要善于观察;要勇于实践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秦灭六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王蠃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与《编年纪》中的记载相符。故A符合题意;
材料并未涉及匈奴。故B不符合题意;
秦末农民战争讨伐的对象是秦朝,且此时韩赵魏等诸侯国已经灭亡。故C不符合题意;
楚汉争霸战争发生在秦朝末年,此时韩赵魏等诸侯国已经灭亡。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秦灭六国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掌握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即可作答。
2.【答案】C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 秦始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修骊山陵;其刑法极其严酷。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秦的暴政的相关史实,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
3.【答案】C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统治,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是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C项正确;
周朝没有皇帝,并且推行的是分封制,秦朝开始实行郡县制,排除AB;
三省六部制开始于隋朝时期,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西周和秦朝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和秦朝的郡县制是解答本题的基础,明确西周时期的最高统治者是天子,皇帝制度开始于秦始皇时期,郡县制开始于秦朝;三省六部制利用排除法排除。
4.【答案】B
【知识点】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 ‘制’‘诏’ ,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对皇帝的名字也要避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这种制度在决策方式上的君主专制的特点,皇权至上的特点。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创建中央集权制,并确立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丞相为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政务。B项符合题意,AC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及特点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5.【答案】A
【知识点】秦灭六国;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 ”,可以看出,这里显示的是秦王嬴政兼并六国,建立秦朝,之后秦末楚汉相争,最终汉高祖建立汉朝,因此这里包含的是秦朝和汉朝,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西汉一东汉 ,不符合题意;
C. 东汉一三国 ,不符合题意;
D. 秦一东汉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一定要紧贴题干信息分析回答,不要向外延伸。
6.【答案】C
【知识点】秦灭六国;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武帝即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西汉王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的大一统,使得西汉进入鼎盛时期。西汉汉武帝时期推进了大一统的格局,秦汉时期阶段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故C符合题意;
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是史前历史特征,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特征,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两宋时期的历史特征,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汉时期的特征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灭亡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局面。
7.【答案】D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令丞相李斯,中书府令赵高等对文字进行整理。李斯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参照六国文字,制定出小篆,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统一文字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秦始皇为巩固统治,思想上:焚书坑儒;经济、文化上:车同轨(统一车辆形制,规定所有车辆两个轮子的距离是六尺),书同文(统一小篆为标准文字,后推行隶书),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军事上:修万里长城。
8.【答案】B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 秦始为了巩固统治,建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取代分封制,郡县官员都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B 符合题意;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9.【答案】D
【知识点】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结合所学知识,该措施的主要作用是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秦朝建立后,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为后来封建王朝长期沿用。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故D符合题意;
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是指分封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是军机处的设立,故AB不符合题意;
题干未体现解除诸侯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郡县制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是县长,县以下设乡、里基层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
10.【答案】D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A. 开疆拓土,青史留名,不符合题意;
B.加强思想控制,不符合题意;
C.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奏朝建立后,李斯升任丞相。他建议秦始皇废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建立郡具制,建议统一文字,又在统一法律、度量衡和车轨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这些建议和努力最主要的目的是国家刚刚统一,为了有效管理地方、维护国家统一与安全,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这样做的目的回答,注意理解;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1.【答案】B
【知识点】秦灭六国
【解析】【分析】 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所以材料强调秦统一背景,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B 。
【点评】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战国七雄,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12.【答案】B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秦的暴政。秦统一后,虽然采取了一些促进社会发展的措施,但是,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和对人民的无限搜刮,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了新的灾难,使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直接矛盾日益激化。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单是死刑就有车裂等十多种,而且一人有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这就是所谓的“诛族”“连坐”,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3.【答案】D
【知识点】秦灭六国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实现统一的原因有统一成为趋势,人民渴望,A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最强,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B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无力抗秦,C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春秋时期齐桓公提出了“尊王攘夷”,D表述不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秦灭六国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秦统一六国的原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B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灭六国后,秦始皇规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其中在文化上,秦朝统一了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秦统一文字,对我国以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的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B符合题意;
帛书是写在丝帛上文字,重在强大书写材料,C不符合题意;
金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难度适中,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具体措施即可作答。
15.【答案】B
【知识点】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太尉掌管军事、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古代中国能够维持大一统局面数千年之久而不败,主要得益于创建了一整套中央集权制,B符合题意;
西周实行分封制,A不合题意;
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三公九卿制是中央的制度,C不合题意;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难度适中,本题重在对材料的理解,中国几千年能够维护大一统,重在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而这种管理就是通过郡县制实现的。
16.【答案】C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与汉武帝都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①符合题意;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焚书坑儒”一样,都是为了巩固中央集权,都加强了思想控制,②符合题意;
秦始皇派兵攻打匈奴修长城,汉武帝派兵攻打匈奴但未修长城,③不符合题意;
汉武帝经济上实行盐铁专卖,收回铸币权,统一铸造五铢钱,秦始皇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④符合题意。
二者的相似之处是①②④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秦巩固统一和汉武帝大一统的知识。难度适中,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对秦始皇和汉武帝的贡献进行对比归纳即可作答。
17.【答案】C
【知识点】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A.丞相,不符合题意;
B.太尉,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六国后,在中央,皇帝之下,设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县令,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最基础的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8.【答案】D
【知识点】秦灭六国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灭六国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最后一个灭亡的诸侯国是齐国。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秦灭六国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秦灭六国的顺序即可作答。
19.【答案】B
【知识点】秦灭六国
【解析】【分析】 据题干“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可知,与此相关的人物是嬴政。公元前221年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为巩固统治,嬴政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0.【答案】D
【知识点】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建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和货币;军事上,修筑长城;思想上,焚书坑儒。因此,在政治上,“秦,虽死犹存”是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故 D 正确,ABC 错误。
故答案为D 。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能够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认识到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21.【答案】(1)秦始皇。功绩: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创立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任选其一)。
(2)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3)光武帝(刘秀);光武中兴。
(4)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统治者勤政爱民,国家才会安定发展。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秦确立中央集权制;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可知,赋税沉重是秦始皇暴政的具体体现之一,他的贡献是灭六国,统一全国,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实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2)根据所学可知,汉初统治者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使西汉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到汉文帝和汉景帝时继续实行该政策,在他们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增强,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
(3)根据材料三可知,这是东汉光武帝刘秀为巩固统治采取的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统治措施,到他统治后期,东汉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4)根据上述材料可知,秦始皇的暴政导致秦朝迅速灭亡,两汉之初的一系列措施稳定社会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由此可见,统治者要爱护百姓,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国家才会安定发展,古往今来,农业都是国家根本,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
故答案为:
(1) 秦始皇。功绩: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创立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任选其一)。
(2) 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3) 光武帝(刘秀);光武中兴。
(4) 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统治者勤政爱民,国家才会安定发展。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题目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22.【答案】(1)匈奴;万里长城。
(2)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3)匈奴、鲜卑、羯族、氐族和羌族等。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4)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崇尚汉族礼法等。
(5)良好的民族关系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解析】【分析】 (1)根据题目中“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可知,当时北方边境战争不断主要指的是对匈奴的战争,为了抵御北方匈奴的进攻,秦始派蒙恬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而不是“东起临洮、西到辽东”的长城。
(2)张骞出使西域,在民族交流史上开辟了新纪元,被誉为“凿空“的行动.西域诸国从此出现在中原人的视野中,东西方的商人们纷纷沿着张骞探出的道路往来贸易,成就了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3)依据课本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族、氏族和羌族等民族开始迁入中原地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迁徙的方向是由北向南、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迁往中原,中原人口迁往江南;根据已学知识可知,魏晋南 北朝时期的人口迁徙是为了躲避北方的战,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和民族融合,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使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4)据所学知,北魏孝文帝在位时进行了改革,其主要措施有,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姓;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鼓励鲜
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5)属于开放性题目,认识到良好的民族关系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匈奴;万里长城。
(2)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3) 匈奴、鲜卑、羯族、氐族和羌族等。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4) 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崇尚汉族礼法等。
(5) 良好的民族关系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
【点评】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材料,注意准确识记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的有关内容。
23.【答案】(1)主张:焚书坑儒。
(2)国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使儒家学说确立为封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并延续了两千多年。
(3)两者本质上都是为了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4)变化:西汉的疆域比秦朝疆域扩大了。共同措施:抵御匈奴,巩固边防。
(5)主要原因:①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君主;②都采用创新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③这些制度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且对封建社会历史起到推动作用。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焚书坑儒”的知识。依据材料信息“天下藏书《诗》《书》 等诸子百家著作者,命令朝廷官吏全部焚烧"“李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秦始皇时期,李斯提出的“焚书坑儒"。
(2)本题考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知识。依据材料二“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可知董仲舒的这段话与后来汉朝行使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关。“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确立为封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并延续了两千多年。
(3)本题考查“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比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本质上都是为了统一思想,巩固统治。因而有学者认为李斯和董仲舒两者的观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4)本题考查秦汉疆域的知识。依据材料三“秦朝疆域图”“西汉疆域图’比较可以看出西汉的疆域比秦朝疆域打大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时期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汉武帝时期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因此,秦始皇和汉汉武在治理边疆方面的共同措施有抵御匈奴,巩固边防。
(5)本题考查对“秦皇汉武”的评价。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皇汉武’'并称的主要原因是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君主;都采用创新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这些制度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且对封建社会历史起到推动作用。
故答案为:(1)主张:焚书坑儒。
(2)国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使儒家学说确立为封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并延续了两千多年。
(3)两者本质上都是为了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4)变化:西汉的疆域比秦朝疆域扩大了。共同措施:抵御匈奴,巩固边防。
(5)主要原因:①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君主;②都采用创新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③这些制度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且对封建社会历史起到推动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汉的疆域、“秦皇汉武”并称的原因等知识点。难度较大,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24.【答案】(1)特点:由多民族交融而成。
(2)皇帝:嬴政。功绩:灭六国统一中国。
(3)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功绩: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对汉文化主流形态的基本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4)北魏孝文帝;措施:改汉姓;作用:促进了民族交流,增强了北魏实力。
(5)推动了历史进步。
【知识点】秦灭六国;汉武帝的大一统;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可知,中华民族由多民族交融而成。
(2)根据材料二“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及所学知识可知,该碑文称颂的是嬴政。材料反映了他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功绩。
(3)据材料三“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可知,为使“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汉武帝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据材料三“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可知,汉武帝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对汉文化主流形态的基本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中的“魏主”是北魏孝文帝。据材料四“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可知,诏令规定了改汉姓。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流,增强了北魏实力。
(5)综上所述可知,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杰出人物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故答案为:(1)特点:由多民族交融而成。
(2)皇帝:嬴政 ;功绩:灭六国统一中国。
(3)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功绩: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对汉文化主流形态的基本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4)北魏孝文帝;措施:改汉姓;作用:促进了民族交流,增强了北魏实力。
(5)推动了历史进步。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族的形成的特点、秦灭六国,统一中国、汉武帝的主要功绩、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杰出人物作用的认识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的相关史实。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灭亡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局面。
25.【答案】(1)天府之国。
(2)万里长城。
(3)蔡伦。
(4)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5)《齐民要术》。
(6)《兰亭集序》。
(7)我们青少年要树立大胆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思想理念;要善于学习;要善于观察;要勇于实践等。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书法、绘画与雕塑;李冰与都江堰
【解析】【分析】(1)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后期的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组织人力,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距今已有2000多年,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
(2)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派兵出击匈奴,又修建万里长城,秦长城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西起临,东到辽东,它的修建有效地防御了匈奴的入侵;
(3)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的蔡伦 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4)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名医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的著作是《伤寒杂病论》;
(5)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农书是 北朝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
(6)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东汉以后书法成为专门的艺术,东晋时期的“书圣”王羲之,他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7)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我们青少年要树立大胆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思想理念;要善于学习;要善于观察;要勇于实践等;
故答案为:(1)天府之国
(2)万里长城
(3)蔡伦
(4)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5)《齐民要术》
(6)《兰亭集序》
(7) 我们青少年要树立大胆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思想理念;要善于学习;要善于观察;要勇于实践等。
【点评】本题的前六题,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主要是准确记忆,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最后一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