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七上·德惠期末)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认为他开创的帝业能够世代相继,传之万世。然而,秦始皇死后仅三年,秦朝就灭亡了。秦朝如此短命的根本原因是( )
A.陈胜、吴广起义的打击 B.刘邦和项羽的联合进攻
C.秦朝统治残暴不得人心 D.泰朝军队战斗力不够强
2.(2021七上·朝阳期末)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比较关心重视的问题。农民,在促进历史变迁和社会更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
A.黄集起义 B.黄巾起义
C.项羽、刘邦起义 D.陈胜、吴广起义
3.(2021七上·长春期末)某同学进行分类整理人物时,将陈胜、吴广、张角分为一类的原因是( )
A.推翻了腐朽的统治 B.领导了农民起义
C.抵抗了外族的侵略 D.抗击了宦官专权
4.(2021七上·龙华期末)下列秦朝的措施与秦朝速亡有关联的是( )
A.行郡县制 B.统一文字 C.修骊山陵 D.统一货币
5.(2021七上·龙华期末)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爆发的地点在大泽乡
B.起义军建立了政权,取得了成功
C.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农民大起义
D.起源于秦的暴政
6.(2021七上·澄海期末)历史年代与世纪的计算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中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于公元前209年,起义时间应是( )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3世纪晚期
C.公元3世纪早期 D.公元3世纪晚期
7.(2021七上·临江期末)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 )
A.刘邦、项羽起义 B.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
C.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 D.长平之战
8.(2021七上·高州期末)“(秦)亟(屡次)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扛着锄头、木棍)谪戍之徒,圜视(互相顾看)而合(联合)从,大呼而成群。”材料描述的是( )
A.秦军征服南越 B.陈胜、吴广起义
C.项羽刘邦争战 D.王莽建立新朝
9.(2021七上·朝阳期末)陈胜吴广起义与历代农民战争不一样,其深远的历史作用是( )
A.首先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
B.攻占郡县,沉重打击了奴隶主阶级统治
C.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封建王朝
D.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后世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10.(2021七上·德惠期末)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 )
A.巨鹿之战 B.大泽乡起义 C.黄巾起义 D.淝水之战
11.(2021七上·江油期末)中国象棋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与象棋棋盘上“楚河汉界”相关的历史知识是( )
A.炎黄战蚩尤 B.武王伐纣
C.秦王扫六合 D.刘邦项羽争夺天下
12.(2021七上·松原期末)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地点是( )
A.咸附 B.巨鹿 C.大泽乡 D.渔附
13.(2021七上·铁西期末)最能反映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壮举的成语( )
A.破釜沉舟 B.背水一战 C.纸上谈兵 D.揭竿而起
14.(2021七上·东源期末)成语是我国文化遗址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 )
A.牧野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15.(2021七上·长春月考)在烟波浩渺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帝王为民族统一作出了贡献。其中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皇帝是( )
A.禹 B.启 C.秦始皇 D.汉武帝
16.(2021七上·长春月考)在楚汉之争中,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的是( )
A.陈胜 B.秦始皇 C.项羽 D.刘邦
17.(2021七上·长春月考)李清照曾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在楚汉之争中被刘邦的军队包围的地点是( )
A.巨鹿 B.垓下 C.陈 D.大泽乡
18.(2021七上·长春月考)根据《秦律杂抄》记载:官员听皇帝的命令时,如果不下地站立,就要违则罚出两副盔甲,并且撤职,永不再用。这样的惩罚措施,旨在( )
A.保持秦军战斗力 B.加强皇帝对将领的控制
C.维护君主的权威 D.禁锢人民的思想和言论
19.(2021七上·长春月考)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了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沉重的赋税 B.繁重的徭役 C.严苛的法律 D.遇雨误期
二、材料分析题
20.(2021七上·江油期末)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唐
李白
材料二: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唐
胡曾
(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谁?“扫六合”指的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秦王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
(3)材料一中的秦王为巩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分别统一了什么?
(4)材料二中的“胡”指哪个少数民族?为了抗击这个少数民族,秦王采取了什么措施?
(5)“祸起萧墙内”指的是秦末农民起义,它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1.(2021七上·通榆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位秦国国君即位以后,决心图强变革,便下令招贤。商鞅向他提出了一整套富国强兵的发展策略,深得他的信任。在他的支持下,一场给秦国社会变化带来新气象的变法开始了。
材料二:秦二世时,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遇上大雨冲毁道路,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要被处斩,大家揭竿而起举行了起义。
材料三:秦朝末年的统治使人民处于无法生活的境地,反秦浪潮不断高涨,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军队不断强大,项羽英勇善战,将秦军主力歼灭,刘邦抓住机遇率军直抵秦都,秦朝统治者被迫出城投降,秦朝灭亡。
根据下列提示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的“秦国国君"指谁?为了达到“强兵”目的,对有军功的人是如何奖励的?
(2)材料二中的农民在哪里“揭竿而起”?这次有何地位?
(3)材料三中“项羽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是哪一次?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被称为什么?
(4)通过以上材料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感悟?
22.(2021七上·乾安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农民要将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以上交给国家。长年在外服役的,有二三百万人。那时候,所有壮年男子都去打仗或服劳役,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
材料二:秦朝单是死刑就有腰斩、车裂等十多种。还有“族诛”和“连坐”等。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严刑酷法的处治。
材料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哪些社会现象?
(2)材料三中的话与哪次起义有关?此次起义发生在哪一年?
(3)材料一、二和材料三之间有必然联系吗?为什么?
23.(2021七上·偃师期中)材料解析
材料一:图片(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著名皇帝;图片(二)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材料二: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暂。······壮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
材料三: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唐·杜牧 图(一) 图(二)
(1)图一人物的最主要事迹是什么? 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图一人物采取了哪些措施?
(2)材料二指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3)材料三中“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你是如何理解的?强秦从建立到灭亡仅仅只有十五年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 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秦始死后仅三年,秦朝就灭亡了,这是因为秦的残暴统治不得人心。选项C正确;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2.【答案】D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D符合题意;
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末年,排除A;
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末年,排除B;
项羽、刘邦起义发生在陈胜吴广起义后,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即可作答。
3.【答案】B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由于秦的暴政,公元前209年夏,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陈胜、吴广、张角三位领导了农民起义,排除ACD,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陈胜、吴广起义和黄巾起义。东汉中期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4.【答案】C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 秦始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修骊山陵;其刑法极其严酷。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秦的暴政的相关史实,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
5.【答案】B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选项 B ;
ACD 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6.【答案】B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元前209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的时间与公元后相反,公元前209年接近公元前2世纪。因此,公元前209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晚期,B项正确;
ACD表述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时间的计算。难度适中,掌握公元世纪纪年的基本方法即可作答。公元前和公元后正好相反,利用数学的数轴便于理解。
7.【答案】B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虽然起义失败了,但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陈胜、吴广起义。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
【点评】 本题是基础题,主要通过秦末农民起义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8.【答案】B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负锄梃(扛着锄头、木榴)谪成之徒,圜视(互相顾看)而合(联合)从,大呼而成群”可知,这描述的是陈胜吴广起义。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理解能力。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虽然起义失败了,但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9.【答案】D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胜、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D符合题意;
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排除A;
攻占郡县,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排除B;
陈胜、吴广起义被秦朝镇压下去,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大泽乡起义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的评价及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B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 依据题干“揭竿而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斩木为兵、揭竿而起,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刘邦、项羽起义发生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后, B 项正确;
巨鹿之战发生在秦末,排除 A 项;
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排除 C 项;
淝水之战发生在东晋,排除 D 项。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11.【答案】D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A. 炎黄战蚩尤,不符合题意;
B.武王伐纣,不符合题意;
C.秦王扫六合,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了争夺天下,爆发了楚汉之争,这就是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2.【答案】C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A.咸阳,不符合史实;
B.巨鹿,不符合史实;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地点在大泽乡,因此又称大泽乡起义,故选项C符合题意;
D.渔阳,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3.【答案】D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A.破釜沉舟,不符合题意;
B.背水一战,不符合题意;
C.纸上谈兵,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是陈胜吴广起义,在这次起义中,陈胜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于是他们揭竿而起,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这是陈胜吴广起义,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回答。
14.【答案】D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 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破釜沉舟成语由此而来。巨鹿之战,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排除ABC,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15.【答案】C
【知识点】正确评价秦始皇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30~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21年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长期割据争霸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C符合题意;
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建立者,A不符合题意;
启是夏朝的第二位国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B不符合题意;
汉武帝是西汉的皇帝,在位时期,西汉达到鼎盛时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秦灭六国,秦朝建立的历史意义即可作答。
16.【答案】D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6-公元前202年,刘邦和项羽打了4年的为争夺皇位的楚汉战争,后刘邦胜,建立了西汉。D符合题意;
陈胜、秦始皇与楚汉之争无关,排除AB;
项羽最终战败,不符合题意,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楚汉之争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楚汉之争的经过、人物、结果即可作答。
17.【答案】B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2年,刘邦和项羽在垓下决战,项羽最终被围困在垓下,后突围,逃至乌江自刎。B符合题意;
巨鹿(巨鹿之战)是项羽打败秦军主力的地方,与题意无关,A排除;
陈胜、吴广起义后,在陈建立张楚政权,与题意无关,C排除;
大泽乡是陈胜、吴广起义的地方,与题意无关,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垓下之战(楚汉之争)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楚汉之争的基础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答案】C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官员听皇帝的命令时,如果不下地站立,就要违则罚出两副盔甲,并且撤职,永不再用。”体现官员对皇帝的尊崇,体现了君主的权威。C符合题意;
材料内容无法直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故A项错误;
材料中仅强调的是官员听命的方式,与皇帝对将领的控制无关,故B项错误;
材料内容对官员请示方式做了要求和规范,与禁锢思想无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所表达的含义是解答本题关键。
19.【答案】D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严苛的法律),直接原因是遇雨误期,按照秦律,误期当斩。D符合题意;
ABC都是期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之一,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秦末农民起义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和直接原因即可作答。
20.【答案】(1)秦始皇(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行郡县制。
(3)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
(4)匈奴;修筑长城。
(5)秦的暴政。
【知识点】秦灭六国;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秦王指的是秦王嬴政或者是秦始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扫六合”指的是秦国灭掉六国,统一全国;
(2)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灭掉六国后,建立了秦朝,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3)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六国后, 为巩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分别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 ;
(4)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胡”指的是当时的少数民族匈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为了抗击这个少数民族,秦王命令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了长城;
(5)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祸起萧墙内”指的是秦末农民起义,它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
故答案为:(1) 秦始皇(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
(2)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行郡县制。
(3)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
(4) 匈奴;修筑长城。
(5)秦的暴政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读懂材料含义,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识记回答,这些都是课本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理解识记。
21.【答案】(1)秦孝公、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2)大泽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3)巨鹿之战、楚汉之争;
(4)成功的改革是强国之路:国家政策必须符合民意;失民心者失天下;面对压迫要敢于反抗。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时的秦国国君是秦孝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中规定,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信息显示的是陈胜吴广起义,起义地点在大泽乡,又叫大泽乡起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胜吴广起义或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三中“项羽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是巨鹿之战; 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被称为 楚汉之争;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成功的改革是强国之路:国家政策必须符合民意;失民心者失天下;面对压迫要敢于反抗;
故答案为:(1) 秦孝公、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2) 大泽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3) 巨鹿之战、楚汉之争;
(4) 成功的改革是强国之路:国家政策必须符合民意;失民心者失天下;面对压迫要敢于反抗。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找出商鞅变法,再结合所学知识识记当时的国君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商鞅变法内容的识记来解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这是陈胜吴广起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2.【答案】(1)反映了秦朝赋税、徭役、兵役繁重。法律非常严苛、刑罚残酷。
(2)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
(3)有联系。 正是因为秦朝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所以陈胜、吴广号召大家举行起义,推翻秦朝的统治。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 (1)据材料一“秦朝农民每年要将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以上交给国家,常年在外服役的有二三百万人”可知,秦朝赋税、徭役、兵役繁重,据材料二“秦朝单是死刑就有腰斩、车裂等十多种,还有‘族诛’、‘连坐’等”可知,秦朝刑法残酷。
(2)材料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陈胜讲的,他讲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号召大家起来起义推翻暴秦。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陈胜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3)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间有因果关系,正是因为秦的暴政,激起人民的反抗,陈胜才号召大家起来起义,推翻秦朝的统治。
故答案为:(1) 反映了秦朝赋税、徭役、兵役繁重。法律非常严苛、刑罚残酷。
(2) 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
(3) 有联系。 正是因为秦朝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所以陈胜、吴广号召大家举行起义,推翻秦朝的统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23.【答案】(1)灭六国,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秦朝措施:中央设皇帝,军国大事均有皇帝裁决;地方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他们必须绝对服从的执行皇帝命令;地方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和直道。
(2)陈胜吴广起义
(3)秦的灭亡是因为秦本身的暴政而不是天下人给推翻了。注意减轻农民负担,统治阶级要以“仁政”治理天下
【知识点】秦灭六国;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1)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人物是秦始皇,他灭六国,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始皇设皇帝,军国大事均有皇帝裁决;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他们必须绝对服从的执行皇帝命令;地方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和直道。
(2)根据材料二“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暂。……壮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知,这指的是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
(3)材料三中“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反映秦的灭亡是因为秦的暴政而不是天下人给推翻了。启示言之有理即可,如注意减轻农民负担,统治阶级要以“仁政”治理天下。
故答案为:
(1)灭六国,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秦朝。措施:设皇帝,军国大事均有皇帝裁决;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他们必须绝对服从的执行皇帝命令;地方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和直道。
(2)陈胜吴广起义。
(3)秦的灭亡是因为秦本身的暴政而不是天下人给推翻了。注意减轻农民负担,统治阶级要以“仁政”治理天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灭六国、秦确立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秦的暴政及秦末农民起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因为秦的暴政激起了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暴政必然导致亡国,所以要重视民生,以“仁政”治理天下,才能长治久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七上·德惠期末)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认为他开创的帝业能够世代相继,传之万世。然而,秦始皇死后仅三年,秦朝就灭亡了。秦朝如此短命的根本原因是( )
A.陈胜、吴广起义的打击 B.刘邦和项羽的联合进攻
C.秦朝统治残暴不得人心 D.泰朝军队战斗力不够强
【答案】C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 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秦始死后仅三年,秦朝就灭亡了,这是因为秦的残暴统治不得人心。选项C正确;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2.(2021七上·朝阳期末)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比较关心重视的问题。农民,在促进历史变迁和社会更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
A.黄集起义 B.黄巾起义
C.项羽、刘邦起义 D.陈胜、吴广起义
【答案】D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D符合题意;
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末年,排除A;
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末年,排除B;
项羽、刘邦起义发生在陈胜吴广起义后,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即可作答。
3.(2021七上·长春期末)某同学进行分类整理人物时,将陈胜、吴广、张角分为一类的原因是( )
A.推翻了腐朽的统治 B.领导了农民起义
C.抵抗了外族的侵略 D.抗击了宦官专权
【答案】B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由于秦的暴政,公元前209年夏,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陈胜、吴广、张角三位领导了农民起义,排除ACD,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陈胜、吴广起义和黄巾起义。东汉中期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4.(2021七上·龙华期末)下列秦朝的措施与秦朝速亡有关联的是( )
A.行郡县制 B.统一文字 C.修骊山陵 D.统一货币
【答案】C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 秦始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修骊山陵;其刑法极其严酷。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秦的暴政的相关史实,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
5.(2021七上·龙华期末)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爆发的地点在大泽乡
B.起义军建立了政权,取得了成功
C.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农民大起义
D.起源于秦的暴政
【答案】B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选项 B ;
ACD 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6.(2021七上·澄海期末)历史年代与世纪的计算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中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于公元前209年,起义时间应是( )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3世纪晚期
C.公元3世纪早期 D.公元3世纪晚期
【答案】B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元前209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的时间与公元后相反,公元前209年接近公元前2世纪。因此,公元前209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晚期,B项正确;
ACD表述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时间的计算。难度适中,掌握公元世纪纪年的基本方法即可作答。公元前和公元后正好相反,利用数学的数轴便于理解。
7.(2021七上·临江期末)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 )
A.刘邦、项羽起义 B.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
C.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 D.长平之战
【答案】B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虽然起义失败了,但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陈胜、吴广起义。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
【点评】 本题是基础题,主要通过秦末农民起义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8.(2021七上·高州期末)“(秦)亟(屡次)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扛着锄头、木棍)谪戍之徒,圜视(互相顾看)而合(联合)从,大呼而成群。”材料描述的是( )
A.秦军征服南越 B.陈胜、吴广起义
C.项羽刘邦争战 D.王莽建立新朝
【答案】B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负锄梃(扛着锄头、木榴)谪成之徒,圜视(互相顾看)而合(联合)从,大呼而成群”可知,这描述的是陈胜吴广起义。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理解能力。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虽然起义失败了,但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9.(2021七上·朝阳期末)陈胜吴广起义与历代农民战争不一样,其深远的历史作用是( )
A.首先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
B.攻占郡县,沉重打击了奴隶主阶级统治
C.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封建王朝
D.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后世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答案】D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胜、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D符合题意;
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排除A;
攻占郡县,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排除B;
陈胜、吴广起义被秦朝镇压下去,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大泽乡起义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的评价及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2021七上·德惠期末)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 )
A.巨鹿之战 B.大泽乡起义 C.黄巾起义 D.淝水之战
【答案】B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 依据题干“揭竿而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斩木为兵、揭竿而起,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刘邦、项羽起义发生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后, B 项正确;
巨鹿之战发生在秦末,排除 A 项;
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排除 C 项;
淝水之战发生在东晋,排除 D 项。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11.(2021七上·江油期末)中国象棋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与象棋棋盘上“楚河汉界”相关的历史知识是( )
A.炎黄战蚩尤 B.武王伐纣
C.秦王扫六合 D.刘邦项羽争夺天下
【答案】D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A. 炎黄战蚩尤,不符合题意;
B.武王伐纣,不符合题意;
C.秦王扫六合,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了争夺天下,爆发了楚汉之争,这就是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2.(2021七上·松原期末)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地点是( )
A.咸附 B.巨鹿 C.大泽乡 D.渔附
【答案】C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A.咸阳,不符合史实;
B.巨鹿,不符合史实;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地点在大泽乡,因此又称大泽乡起义,故选项C符合题意;
D.渔阳,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3.(2021七上·铁西期末)最能反映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壮举的成语( )
A.破釜沉舟 B.背水一战 C.纸上谈兵 D.揭竿而起
【答案】D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A.破釜沉舟,不符合题意;
B.背水一战,不符合题意;
C.纸上谈兵,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是陈胜吴广起义,在这次起义中,陈胜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于是他们揭竿而起,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这是陈胜吴广起义,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回答。
14.(2021七上·东源期末)成语是我国文化遗址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 )
A.牧野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答案】D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 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破釜沉舟成语由此而来。巨鹿之战,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排除ABC,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15.(2021七上·长春月考)在烟波浩渺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帝王为民族统一作出了贡献。其中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皇帝是( )
A.禹 B.启 C.秦始皇 D.汉武帝
【答案】C
【知识点】正确评价秦始皇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30~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21年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长期割据争霸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C符合题意;
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建立者,A不符合题意;
启是夏朝的第二位国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B不符合题意;
汉武帝是西汉的皇帝,在位时期,西汉达到鼎盛时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秦灭六国,秦朝建立的历史意义即可作答。
16.(2021七上·长春月考)在楚汉之争中,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的是( )
A.陈胜 B.秦始皇 C.项羽 D.刘邦
【答案】D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6-公元前202年,刘邦和项羽打了4年的为争夺皇位的楚汉战争,后刘邦胜,建立了西汉。D符合题意;
陈胜、秦始皇与楚汉之争无关,排除AB;
项羽最终战败,不符合题意,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楚汉之争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楚汉之争的经过、人物、结果即可作答。
17.(2021七上·长春月考)李清照曾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在楚汉之争中被刘邦的军队包围的地点是( )
A.巨鹿 B.垓下 C.陈 D.大泽乡
【答案】B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2年,刘邦和项羽在垓下决战,项羽最终被围困在垓下,后突围,逃至乌江自刎。B符合题意;
巨鹿(巨鹿之战)是项羽打败秦军主力的地方,与题意无关,A排除;
陈胜、吴广起义后,在陈建立张楚政权,与题意无关,C排除;
大泽乡是陈胜、吴广起义的地方,与题意无关,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垓下之战(楚汉之争)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楚汉之争的基础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2021七上·长春月考)根据《秦律杂抄》记载:官员听皇帝的命令时,如果不下地站立,就要违则罚出两副盔甲,并且撤职,永不再用。这样的惩罚措施,旨在( )
A.保持秦军战斗力 B.加强皇帝对将领的控制
C.维护君主的权威 D.禁锢人民的思想和言论
【答案】C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官员听皇帝的命令时,如果不下地站立,就要违则罚出两副盔甲,并且撤职,永不再用。”体现官员对皇帝的尊崇,体现了君主的权威。C符合题意;
材料内容无法直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故A项错误;
材料中仅强调的是官员听命的方式,与皇帝对将领的控制无关,故B项错误;
材料内容对官员请示方式做了要求和规范,与禁锢思想无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所表达的含义是解答本题关键。
19.(2021七上·长春月考)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了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沉重的赋税 B.繁重的徭役 C.严苛的法律 D.遇雨误期
【答案】D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严苛的法律),直接原因是遇雨误期,按照秦律,误期当斩。D符合题意;
ABC都是期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之一,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秦末农民起义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和直接原因即可作答。
二、材料分析题
20.(2021七上·江油期末)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唐
李白
材料二: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唐
胡曾
(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谁?“扫六合”指的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秦王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
(3)材料一中的秦王为巩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分别统一了什么?
(4)材料二中的“胡”指哪个少数民族?为了抗击这个少数民族,秦王采取了什么措施?
(5)“祸起萧墙内”指的是秦末农民起义,它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1)秦始皇(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行郡县制。
(3)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
(4)匈奴;修筑长城。
(5)秦的暴政。
【知识点】秦灭六国;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秦王指的是秦王嬴政或者是秦始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扫六合”指的是秦国灭掉六国,统一全国;
(2)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灭掉六国后,建立了秦朝,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3)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六国后, 为巩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分别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 ;
(4)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胡”指的是当时的少数民族匈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为了抗击这个少数民族,秦王命令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了长城;
(5)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祸起萧墙内”指的是秦末农民起义,它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
故答案为:(1) 秦始皇(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
(2)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行郡县制。
(3)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
(4) 匈奴;修筑长城。
(5)秦的暴政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读懂材料含义,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识记回答,这些都是课本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理解识记。
21.(2021七上·通榆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位秦国国君即位以后,决心图强变革,便下令招贤。商鞅向他提出了一整套富国强兵的发展策略,深得他的信任。在他的支持下,一场给秦国社会变化带来新气象的变法开始了。
材料二:秦二世时,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遇上大雨冲毁道路,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要被处斩,大家揭竿而起举行了起义。
材料三:秦朝末年的统治使人民处于无法生活的境地,反秦浪潮不断高涨,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军队不断强大,项羽英勇善战,将秦军主力歼灭,刘邦抓住机遇率军直抵秦都,秦朝统治者被迫出城投降,秦朝灭亡。
根据下列提示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的“秦国国君"指谁?为了达到“强兵”目的,对有军功的人是如何奖励的?
(2)材料二中的农民在哪里“揭竿而起”?这次有何地位?
(3)材料三中“项羽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是哪一次?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被称为什么?
(4)通过以上材料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感悟?
【答案】(1)秦孝公、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2)大泽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3)巨鹿之战、楚汉之争;
(4)成功的改革是强国之路:国家政策必须符合民意;失民心者失天下;面对压迫要敢于反抗。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时的秦国国君是秦孝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中规定,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信息显示的是陈胜吴广起义,起义地点在大泽乡,又叫大泽乡起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胜吴广起义或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三中“项羽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是巨鹿之战; 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被称为 楚汉之争;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成功的改革是强国之路:国家政策必须符合民意;失民心者失天下;面对压迫要敢于反抗;
故答案为:(1) 秦孝公、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2) 大泽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3) 巨鹿之战、楚汉之争;
(4) 成功的改革是强国之路:国家政策必须符合民意;失民心者失天下;面对压迫要敢于反抗。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找出商鞅变法,再结合所学知识识记当时的国君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商鞅变法内容的识记来解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这是陈胜吴广起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2.(2021七上·乾安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农民要将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以上交给国家。长年在外服役的,有二三百万人。那时候,所有壮年男子都去打仗或服劳役,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
材料二:秦朝单是死刑就有腰斩、车裂等十多种。还有“族诛”和“连坐”等。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严刑酷法的处治。
材料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哪些社会现象?
(2)材料三中的话与哪次起义有关?此次起义发生在哪一年?
(3)材料一、二和材料三之间有必然联系吗?为什么?
【答案】(1)反映了秦朝赋税、徭役、兵役繁重。法律非常严苛、刑罚残酷。
(2)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
(3)有联系。 正是因为秦朝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所以陈胜、吴广号召大家举行起义,推翻秦朝的统治。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 (1)据材料一“秦朝农民每年要将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以上交给国家,常年在外服役的有二三百万人”可知,秦朝赋税、徭役、兵役繁重,据材料二“秦朝单是死刑就有腰斩、车裂等十多种,还有‘族诛’、‘连坐’等”可知,秦朝刑法残酷。
(2)材料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陈胜讲的,他讲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号召大家起来起义推翻暴秦。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陈胜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3)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间有因果关系,正是因为秦的暴政,激起人民的反抗,陈胜才号召大家起来起义,推翻秦朝的统治。
故答案为:(1) 反映了秦朝赋税、徭役、兵役繁重。法律非常严苛、刑罚残酷。
(2) 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
(3) 有联系。 正是因为秦朝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所以陈胜、吴广号召大家举行起义,推翻秦朝的统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23.(2021七上·偃师期中)材料解析
材料一:图片(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著名皇帝;图片(二)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材料二: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暂。······壮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
材料三: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唐·杜牧 图(一) 图(二)
(1)图一人物的最主要事迹是什么? 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图一人物采取了哪些措施?
(2)材料二指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3)材料三中“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你是如何理解的?强秦从建立到灭亡仅仅只有十五年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案】(1)灭六国,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秦朝措施:中央设皇帝,军国大事均有皇帝裁决;地方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他们必须绝对服从的执行皇帝命令;地方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和直道。
(2)陈胜吴广起义
(3)秦的灭亡是因为秦本身的暴政而不是天下人给推翻了。注意减轻农民负担,统治阶级要以“仁政”治理天下
【知识点】秦灭六国;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1)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人物是秦始皇,他灭六国,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始皇设皇帝,军国大事均有皇帝裁决;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他们必须绝对服从的执行皇帝命令;地方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和直道。
(2)根据材料二“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暂。……壮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知,这指的是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
(3)材料三中“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反映秦的灭亡是因为秦的暴政而不是天下人给推翻了。启示言之有理即可,如注意减轻农民负担,统治阶级要以“仁政”治理天下。
故答案为:
(1)灭六国,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秦朝。措施:设皇帝,军国大事均有皇帝裁决;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他们必须绝对服从的执行皇帝命令;地方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和直道。
(2)陈胜吴广起义。
(3)秦的灭亡是因为秦本身的暴政而不是天下人给推翻了。注意减轻农民负担,统治阶级要以“仁政”治理天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灭六国、秦确立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秦的暴政及秦末农民起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因为秦的暴政激起了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暴政必然导致亡国,所以要重视民生,以“仁政”治理天下,才能长治久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