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5.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03 21:05:15

文档简介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七上·永吉期末)主父偃为皇帝提出的建议是(  )
A.实施“推恩令” B.变法图强
C.焚书坑儒 D.诈降、火攻
【答案】A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针对于西汉初年地方诸侯王势力膨胀的情况,主父偃建议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使诸侯国越分越小,加强了中央集权, A 项正确;
主父偃并未建议汉武帝变法图强,排除 B 项;
秦朝实行焚书坑儒的文化政策,而主父偃是汉武帝时期的人物,排除 C 项;
主父偃并未向汉武帝提出诈降、火攻等建议,排除 D 项。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汉武帝大一统的相关知识点。
2.(2021七上·伊通期末)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局面,在加强思想控制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A.实行“推恩令” B.“以德化民”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北击匈奴
【答案】C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A.实行“推恩令”,不符合题意;
B.“以德化民”,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局面,在加强思想控制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北击匈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3.(2021七上·高州期末)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归纳正确的是(  )
A.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答案】C
【知识点】秦灭六国;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武帝即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西汉王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的大一统,使得西汉进入鼎盛时期。西汉汉武帝时期推进了大一统的格局,秦汉时期阶段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故C符合题意;
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是史前历史特征,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特征,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两宋时期的历史特征,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汉时期的特征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灭亡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局面。
4.(2021七上·龙华期末)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郡县制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案】A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 A .根据材料“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不断下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故 A 选项正确;
B .郡县制是秦始的政治措施,故 B 选项错误;
C .选项内容在材料没有体现,与题意不符,故 C 选项错误;
D .选项内容与材料无关,故 D 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5.(2021七上·长春期末)西汉王朝出现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大一统局面,开始进入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皇帝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答案】D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即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西汉王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的大一统,使得西汉进入鼎盛时期,选项D正确;
选项ABC与史实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大一统、西汉”,注意准确识记汉武帝大一统的有关内容。
6.(2021七上·长春期末)“汉武帝令各郡县保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由他亲自出题,让被举荐的人作答。通过这样的考察,大汉呈现出人才济济的盛况”,材料说明汉武帝(  )
A.树立皇帝权威 B.重视选拔人才
C.削弱贵族势力 D.推崇儒家思想
【答案】B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令各郡县保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由他亲自出题,让被举荐的人作答”表明汉武帝通过政令选拔有才能的人,并亲自予以考察,说明汉武帝非常重视对人才的选拔,选项B符合题意;
AC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
D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察举制,关键信息“令各郡县保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由他亲自出题,让被举荐的人作答”,掌握察举制产生背景及内容进行分析解答。
7.(2021七上·德惠期末)西汉时期汉武帝为打破“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强而合以逆京师"的困局,所采取的措施是(  )
A.颁布“推恩令”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实行盐铁专卖 D.北击匈奴
【答案】A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 西汉时期,汉武帝为打破“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强而合以逆京师”的困局,所采取的措施是颁布“推恩令”。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选项A正确;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知道西汉时期,汉武帝为打破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强而合以逆京师”的困局,所采取的措施是颁布“推恩令”。
8.(2021七上·江油期末)汉武帝时,许多富商唯利是图,操纵物价,造成了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为此,汉武帝采取的有利于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的措施是(  )
A.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B.结束分裂,统一全国
C.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 D.颁布推恩令,重视人才
【答案】C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A.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不符合题意;
B. 结束分裂,统一全国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汉武帝时,许多富商唯利是图,操纵物价,造成了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为此,汉武帝把 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 ,这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 ,使得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颁布推恩令,重视人才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来回答,注意理解盐铁专营的作用。
9.(2021七上·江油期末)汉武帝接受朝臣建议,实施新型专卖政策,“敢私铸铁器、煮盐的人,用脚镣锁住左脚,没收该人用以生产的工具和赃物充入府库。”材料中“新型专卖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  )
A.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保障生产生活稳定
C.促进各地的经济交流 D.防止诸侯王势力过大
【答案】A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里显示的是国家严厉控制铁器和食盐的销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就是汉武帝实行的盐铁专营,通过盐铁专营,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保障生产生活稳定 ,不符合题意;
C. 促进各地的经济交流 ,不符合题意;
D. 防止诸侯王势力过大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这是汉武帝采取的盐铁专营措施,再结合所学知识理解这样做的影响回答。
10.(2021七上·松原期末)西汉前期,币制十分混乱,诸侯、达官、富豪多私造牟利,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不便。面对这样的情况,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兴办太学 B.统一铸币 C.盐铁专卖 D.平抑物价
【答案】B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A.兴办太学,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西汉前期,币制十分混乱,诸侯、达官、富豪多私造牟利,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不便。面对这样的情况,汉武帝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故选项B符合题意;
C.盐铁专营,不符合题意;
D.平抑物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他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分析识记回答。
11.(2021七上·东源期末)下图反映的是“西汉初期中央与封国力量的对比”。读图分析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解决了图中反映的社会问题(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休养生息政策
C.采纳“推恩”建议 D.实行盐铁专卖
【答案】C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 依据“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表可知,当时地方势力过大,威胁中央,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颁布推恩令解决地方对中央的威胁。汉武帝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排除ABD, C 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知道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地方对中央的威胁。
12.(2021七上·夏津月考)西汉前期,币制十分混乱,诸侯、达官、豪富多私造牟利,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不便。而对这样的情况,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兴办太学 B.平抑物价 C.盐铁专卖 D.统一铸币
【答案】D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前期,币制十分混乱,诸侯、达官、豪富多私造牟利,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不便。面对这样的情况,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故 D 正确;
兴办太学是汉武帝思想方面的措施,故 A 错误;
BC 是汉武帝采取的经济政策但是与货币无关,故 BC 错误。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以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汉武帝巩固大统一的措施。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13.(2021七上·长春月考)司马光说:“(汉武帝)异于秦始皇无几矣。”二者的类似之处有(  )
①加强中央集权 ②加强思想控制 ③派兵攻打匈奴修长城 ④统一货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与汉武帝都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①符合题意;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焚书坑儒”一样,都是为了巩固中央集权,都加强了思想控制,②符合题意;
秦始皇派兵攻打匈奴修长城,汉武帝派兵攻打匈奴但未修长城,③不符合题意;
汉武帝经济上实行盐铁专卖,收回铸币权,统一铸造五铢钱,秦始皇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④符合题意。
二者的相似之处是①②④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秦巩固统一和汉武帝大一统的知识。难度适中,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对秦始皇和汉武帝的贡献进行对比归纳即可作答。
14.(2021七上·夏津月考)“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创立中央集权制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稳固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了盛世局面
【答案】C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 A 、“汉武”指的是汉武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是秦始,不是汉武帝,故 A 项错误;
B 、汉武帝是西汉的第七位帝。汉武帝并没有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的功绩。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的是秦始,故 B 项错误;
C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巩固大一统王朝是“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故 C 项正确;
D 、汉武帝统治时期,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但这不是汉武帝最主要的功绩,故 D 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汉武”最主要的功绩。首先判断“汉武”是指汉武帝。汉武帝时,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上实现了大统一,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15.(2021七上·六盘水月考)如图⑦反映的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读图分析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解决了图中反映的社会问题(  )
A.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B.休养生息政策
C.“推恩令”
D.把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专卖
【答案】C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A.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不符合题意;
B.休养生息政策,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西汉初期中央人口和封国力量对比,中央的人口和辖郡都远低于封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允许诸侯将土地分封给其众多儿子,这样诸侯国越分越小,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把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专卖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现依据题干信息即图片,看出中央与封国力量对比,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解决的办法回答。
16.(2021七上·南宁月考)“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使汉代儒家经学得到重大发展,……,它又桎梏民族思维,使学术自由从此成为后代士子的奢望。这说明(  )
A.思想的统一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B.“尊崇儒术”摧残了学术的自由发展
C.汉武帝用儒家学说巩固“大一统”
D.儒家“大一统”适应当时形势的需要
【答案】B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使汉代儒家经学得到重大发展,……,它又桎梏民族思维,使学术自由从此成为后代士子的奢望”可知,材料说明思想的统一有利于汉代儒家经学的发展,但是“独尊儒术’摧残了学术的自由发展,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这实际上是文化专制主义的
一种表现,故B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体现思想的统一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故A不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强调汉武帝用儒家学说巩固“大一统",排除C;
材料没有体现儒家“大一统适应当时形势的需要”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思想措施。难度适中,理解材料,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17.(2021七上·南宁月考)如图漫画反映了西汉时期统治者为解决国家面临的问题所采取的一项措施,该措施的实施(  )
A.改善了国家的则政状况 B.沉重打击了匈奴的势力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使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答案】C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漫画体现的是汉武帝时实行的“推恩令”。为了解决诸侯国的问题,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丁加强。故C符合题意;
“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与改善国家的财政状况和打击匈奴无关,故A、B表述错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故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难度适中,掌握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措施是解答同类试题的关键。
18.(2021七上·德惠月考)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有(  )
①收回地方铸币权 ②盐铁官营 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④奖励工商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 汉武帝在经济上实现“大一统”的措施有收回地方铸币权、盐铁官营、统一铸造五铢钱。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选项B ①②③ 正确;
选项 ④奖励工商业 不符合史实,朝廷主张重农抑商,排除ACD。
故答案为B 。
【点评】 本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知道汉武帝在经济上实现“大一统”的措施有收回地方铸币权、盐铁官营、统一铸造五铢钱。
19.(2021七上·德惠月考)“欲天下之治安(安定),莫若众(多)建诸侯而少其力(使其弱小),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邪(反叛)心。”向当时的统治者说出这一段话的人物是(  )
A.董仲舒 B.主父偃 C.司马迁 D.张骞
【答案】B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 材料的意思是“想要使天下太平,莫过于多封一些诸侯,并减弱每个诸侯国的力量。カ量单薄就容易使他们遵守朝廷法纪,国土狭小则不会有邪念。”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国再往下分封,诸侯国越分越小,再没有能力对抗中央,故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与主父偃有关。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
【点评】 本题以“欲天下之治安(安定),莫若众(多)建诸侯而少其力(使其弱小),カ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邪(反叛)心。”为切入点,考查汉武帝采取的大一统的措施的知识。
20.(2021七上·佛山月考)下表为西汉时期若干帝王在位时,太学中博士弟子人数变化统计表(注:据袁行需等主端的《中华文明史》第二卷改编)。表中人数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  )
帝王 汉武帝 汉昭帝 汉宣帝 汉元帝 汉成帝 汉衰、平帝
博士弟子 50人 100人 200人 1000人 3000人 7000人
A.儒学的社会地位在不断提升 B.进入官学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
C.官位被垄断的情形彻底改变 D.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结束
【答案】A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表格信息可知,自汉武帝后太学中博士弟子人数呈上升趋势,表明儒学的社会地位在不断提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思想统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故A符合题意;
BC说法太过绝对,故BC不符合题意;
D材料未体现,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加强思想统治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能力。秦朝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是确立的思想不同,但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的需要。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1七上·澄海期末)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话说秦皇汉武”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读图说史】
材料一:
【史海泛舟】
材料二:“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比较归纳】
材料三: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人物提出的主张是什么?
(2)董仲舒的这段话与后来汉朝行使的哪一项国策有关?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项国策的行使对“孔子之术”产生的影响?
(3)有学者认为材料一中李斯和材料二中董仲舒“两者的观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请你说出该学者观点的合理性。
(4)观察材料三两幅疆域图,说说西汉和秦朝疆域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皇汉武在治理边疆方面的共同措施?
(5)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皇汉武”并称的主要原因。
【答案】(1)主张:焚书坑儒。
(2)国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使儒家学说确立为封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并延续了两千多年。
(3)两者本质上都是为了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4)变化:西汉的疆域比秦朝疆域扩大了。共同措施:抵御匈奴,巩固边防。
(5)主要原因:①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君主;②都采用创新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③这些制度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且对封建社会历史起到推动作用。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焚书坑儒”的知识。依据材料信息“天下藏书《诗》《书》 等诸子百家著作者,命令朝廷官吏全部焚烧"“李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秦始皇时期,李斯提出的“焚书坑儒"。
(2)本题考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知识。依据材料二“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可知董仲舒的这段话与后来汉朝行使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关。“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确立为封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并延续了两千多年。
(3)本题考查“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比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本质上都是为了统一思想,巩固统治。因而有学者认为李斯和董仲舒两者的观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4)本题考查秦汉疆域的知识。依据材料三“秦朝疆域图”“西汉疆域图’比较可以看出西汉的疆域比秦朝疆域打大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时期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汉武帝时期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因此,秦始皇和汉汉武在治理边疆方面的共同措施有抵御匈奴,巩固边防。
(5)本题考查对“秦皇汉武”的评价。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皇汉武’'并称的主要原因是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君主;都采用创新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这些制度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且对封建社会历史起到推动作用。
故答案为:(1)主张:焚书坑儒。
(2)国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使儒家学说确立为封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并延续了两千多年。
(3)两者本质上都是为了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4)变化:西汉的疆域比秦朝疆域扩大了。共同措施:抵御匈奴,巩固边防。
(5)主要原因:①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君主;②都采用创新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③这些制度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且对封建社会历史起到推动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汉的疆域、“秦皇汉武”并称的原因等知识点。难度较大,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22.(2017七上·孝感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沁园春·雪》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三: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1)汉初和秦在地方制度上有何不同?你觉得当时哪一朝的地方制度更有利于国家统治?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统治时“鼎盛之世”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比较法是我们学习历史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试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在解决思想问题方面的异同点?
(4)人们常把“秦皇汉武”并称,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秦的郡县制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2)客观上:汉初休养生息及文景时期经济的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主观上: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3)相同点: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不同点: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的手段,汉武帝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秦始皇结束了诸侯混战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出现鼎盛局面。总之,他们都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1)汉初在地方实行的是分封制,秦朝在地方实行的是郡县制。分封制容易形成诸侯割据局面,秦的郡县制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2)客观上:汉初休养生息及文景时期经济的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主观上: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3)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因此秦始皇和汉武帝在解决思想问题方面的相同点是: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不同点是: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的手段,汉武帝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秦始皇结束了诸侯混战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出现鼎盛局面。总之,他们都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因此人们常把“秦皇汉武”并称。
故答案为:
(1)汉初:分封制;秦朝:郡县制;郡县制。
(2)客观上:汉初休养生息及文景时期经济的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主观上: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3)相同点: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不同点: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的手段,汉武帝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秦始皇结束了诸侯混战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出现鼎盛局面。总之,他们都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3.(2021七上·江油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把全国分成36郡,每个郡又分成数目不等的县。所有这些官员都由中央任命,并接受固定的俸禄,他们的职位不是世袭的,随时可以罢免。……此后,这个制度成了后世王朝的典范。
﹣﹣崔瑞德、鲁惟一《剑桥中国秦汉史》
材料二: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皆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由汉延定封号。汉武帝把大的王国分为若干小侯国,封国越分越小,不复为中央政权的威胁。同时武帝还利用各种机会对诸侯王实行削爵、夺地、除国。
﹣﹣摘编自库晓慧《从汉初制度看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
材料三:秦汉是我国多民族形成与发展时期。……她以空前繁荣的经济文化、众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地域成为中华民族的主题凝聚核心。秦汉统一与边疆开发,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同为一体的“华夷一统”的现实。
﹣﹣《“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1)材料一体现的是哪一地方行政制度?这一制度吸取了西周哪一制度的教训?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在政治上的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该措施的作用。
(3)综上所述,指出秦汉时期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产生的影响。
【答案】(1)郡县制。分封制。
(2)措施:颁布”推恩令”。作用:削弱了诸侯势力,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局面。
(3)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期。秦汉时期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秦汉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做出贡献。秦汉时期确立并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后世政治发展的基本模式。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 秦始皇把全国分成36郡,每个郡又分成数目不等的县 ”,可以看出, 材料一体现的秦朝的郡县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是吸取了西周的分封制的教训;
(2)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 汉武帝在政治上的措施是颁布“推恩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恩令的实行, 削弱了诸侯势力,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局面 ;
(3)综合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期。秦汉时期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秦汉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做出贡献。秦汉时期确立并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后世政治发展的基本模式;
故答案为:(1) 郡县制。分封制。
(2) 措施:颁布”推恩令”。作用:削弱了诸侯势力,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局面。
(3) 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期。秦汉时期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秦汉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做出贡献。秦汉时期确立并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后世政治发展的基本模式。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解答时,在第一问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识记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24.(2021七上·松原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1)材料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的哪些措施?
(2)材料二中“孔了”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封建帝王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最主要的历史功绩。
【答案】(1)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统一文字
(2)儒家学派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秦始皇:完成统一(实行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创立了为后世沿用的制度) (意思对即可给分) 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出现强盛的局面)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正确评价秦始皇;汉武帝的大一统;评价汉武帝;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可以看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和统一文字;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二中“孔了”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在思想上采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
故答案为:(1) 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统一文字 ;
(2) 儒家学派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 秦始皇:完成统一(实行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创立了为后世沿用的制度) (意思对即可给分) 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出现强盛的局面)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读懂材料含义进行分析回答,注意读懂材料含义,紧贴材料信息回答,不要向外延伸;
(2)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3)本题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理解之后再进行概括回答,注意概括意思正确即可,不必太复杂和扣字数,这里没有字数限制。
1 / 1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七上·永吉期末)主父偃为皇帝提出的建议是(  )
A.实施“推恩令” B.变法图强
C.焚书坑儒 D.诈降、火攻
2.(2021七上·伊通期末)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局面,在加强思想控制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A.实行“推恩令” B.“以德化民”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北击匈奴
3.(2021七上·高州期末)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归纳正确的是(  )
A.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4.(2021七上·龙华期末)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郡县制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2021七上·长春期末)西汉王朝出现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大一统局面,开始进入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皇帝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6.(2021七上·长春期末)“汉武帝令各郡县保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由他亲自出题,让被举荐的人作答。通过这样的考察,大汉呈现出人才济济的盛况”,材料说明汉武帝(  )
A.树立皇帝权威 B.重视选拔人才
C.削弱贵族势力 D.推崇儒家思想
7.(2021七上·德惠期末)西汉时期汉武帝为打破“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强而合以逆京师"的困局,所采取的措施是(  )
A.颁布“推恩令”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实行盐铁专卖 D.北击匈奴
8.(2021七上·江油期末)汉武帝时,许多富商唯利是图,操纵物价,造成了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为此,汉武帝采取的有利于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的措施是(  )
A.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B.结束分裂,统一全国
C.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 D.颁布推恩令,重视人才
9.(2021七上·江油期末)汉武帝接受朝臣建议,实施新型专卖政策,“敢私铸铁器、煮盐的人,用脚镣锁住左脚,没收该人用以生产的工具和赃物充入府库。”材料中“新型专卖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  )
A.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保障生产生活稳定
C.促进各地的经济交流 D.防止诸侯王势力过大
10.(2021七上·松原期末)西汉前期,币制十分混乱,诸侯、达官、富豪多私造牟利,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不便。面对这样的情况,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兴办太学 B.统一铸币 C.盐铁专卖 D.平抑物价
11.(2021七上·东源期末)下图反映的是“西汉初期中央与封国力量的对比”。读图分析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解决了图中反映的社会问题(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休养生息政策
C.采纳“推恩”建议 D.实行盐铁专卖
12.(2021七上·夏津月考)西汉前期,币制十分混乱,诸侯、达官、豪富多私造牟利,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不便。而对这样的情况,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兴办太学 B.平抑物价 C.盐铁专卖 D.统一铸币
13.(2021七上·长春月考)司马光说:“(汉武帝)异于秦始皇无几矣。”二者的类似之处有(  )
①加强中央集权 ②加强思想控制 ③派兵攻打匈奴修长城 ④统一货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2021七上·夏津月考)“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创立中央集权制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稳固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了盛世局面
15.(2021七上·六盘水月考)如图⑦反映的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读图分析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解决了图中反映的社会问题(  )
A.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B.休养生息政策
C.“推恩令”
D.把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专卖
16.(2021七上·南宁月考)“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使汉代儒家经学得到重大发展,……,它又桎梏民族思维,使学术自由从此成为后代士子的奢望。这说明(  )
A.思想的统一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B.“尊崇儒术”摧残了学术的自由发展
C.汉武帝用儒家学说巩固“大一统”
D.儒家“大一统”适应当时形势的需要
17.(2021七上·南宁月考)如图漫画反映了西汉时期统治者为解决国家面临的问题所采取的一项措施,该措施的实施(  )
A.改善了国家的则政状况 B.沉重打击了匈奴的势力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使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18.(2021七上·德惠月考)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有(  )
①收回地方铸币权 ②盐铁官营 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④奖励工商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2021七上·德惠月考)“欲天下之治安(安定),莫若众(多)建诸侯而少其力(使其弱小),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邪(反叛)心。”向当时的统治者说出这一段话的人物是(  )
A.董仲舒 B.主父偃 C.司马迁 D.张骞
20.(2021七上·佛山月考)下表为西汉时期若干帝王在位时,太学中博士弟子人数变化统计表(注:据袁行需等主端的《中华文明史》第二卷改编)。表中人数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  )
帝王 汉武帝 汉昭帝 汉宣帝 汉元帝 汉成帝 汉衰、平帝
博士弟子 50人 100人 200人 1000人 3000人 7000人
A.儒学的社会地位在不断提升 B.进入官学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
C.官位被垄断的情形彻底改变 D.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结束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1七上·澄海期末)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话说秦皇汉武”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读图说史】
材料一:
【史海泛舟】
材料二:“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比较归纳】
材料三: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人物提出的主张是什么?
(2)董仲舒的这段话与后来汉朝行使的哪一项国策有关?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项国策的行使对“孔子之术”产生的影响?
(3)有学者认为材料一中李斯和材料二中董仲舒“两者的观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请你说出该学者观点的合理性。
(4)观察材料三两幅疆域图,说说西汉和秦朝疆域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皇汉武在治理边疆方面的共同措施?
(5)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皇汉武”并称的主要原因。
22.(2017七上·孝感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沁园春·雪》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三: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1)汉初和秦在地方制度上有何不同?你觉得当时哪一朝的地方制度更有利于国家统治?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统治时“鼎盛之世”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比较法是我们学习历史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试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在解决思想问题方面的异同点?
(4)人们常把“秦皇汉武”并称,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23.(2021七上·江油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把全国分成36郡,每个郡又分成数目不等的县。所有这些官员都由中央任命,并接受固定的俸禄,他们的职位不是世袭的,随时可以罢免。……此后,这个制度成了后世王朝的典范。
﹣﹣崔瑞德、鲁惟一《剑桥中国秦汉史》
材料二: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皆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由汉延定封号。汉武帝把大的王国分为若干小侯国,封国越分越小,不复为中央政权的威胁。同时武帝还利用各种机会对诸侯王实行削爵、夺地、除国。
﹣﹣摘编自库晓慧《从汉初制度看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
材料三:秦汉是我国多民族形成与发展时期。……她以空前繁荣的经济文化、众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地域成为中华民族的主题凝聚核心。秦汉统一与边疆开发,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同为一体的“华夷一统”的现实。
﹣﹣《“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1)材料一体现的是哪一地方行政制度?这一制度吸取了西周哪一制度的教训?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在政治上的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该措施的作用。
(3)综上所述,指出秦汉时期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产生的影响。
24.(2021七上·松原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1)材料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的哪些措施?
(2)材料二中“孔了”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封建帝王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最主要的历史功绩。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针对于西汉初年地方诸侯王势力膨胀的情况,主父偃建议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使诸侯国越分越小,加强了中央集权, A 项正确;
主父偃并未建议汉武帝变法图强,排除 B 项;
秦朝实行焚书坑儒的文化政策,而主父偃是汉武帝时期的人物,排除 C 项;
主父偃并未向汉武帝提出诈降、火攻等建议,排除 D 项。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汉武帝大一统的相关知识点。
2.【答案】C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A.实行“推恩令”,不符合题意;
B.“以德化民”,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局面,在加强思想控制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北击匈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3.【答案】C
【知识点】秦灭六国;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武帝即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西汉王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的大一统,使得西汉进入鼎盛时期。西汉汉武帝时期推进了大一统的格局,秦汉时期阶段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故C符合题意;
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是史前历史特征,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特征,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两宋时期的历史特征,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汉时期的特征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灭亡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局面。
4.【答案】A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 A .根据材料“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不断下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故 A 选项正确;
B .郡县制是秦始的政治措施,故 B 选项错误;
C .选项内容在材料没有体现,与题意不符,故 C 选项错误;
D .选项内容与材料无关,故 D 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5.【答案】D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即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西汉王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的大一统,使得西汉进入鼎盛时期,选项D正确;
选项ABC与史实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大一统、西汉”,注意准确识记汉武帝大一统的有关内容。
6.【答案】B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令各郡县保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由他亲自出题,让被举荐的人作答”表明汉武帝通过政令选拔有才能的人,并亲自予以考察,说明汉武帝非常重视对人才的选拔,选项B符合题意;
AC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
D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察举制,关键信息“令各郡县保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由他亲自出题,让被举荐的人作答”,掌握察举制产生背景及内容进行分析解答。
7.【答案】A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 西汉时期,汉武帝为打破“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强而合以逆京师”的困局,所采取的措施是颁布“推恩令”。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选项A正确;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知道西汉时期,汉武帝为打破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强而合以逆京师”的困局,所采取的措施是颁布“推恩令”。
8.【答案】C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A.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不符合题意;
B. 结束分裂,统一全国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汉武帝时,许多富商唯利是图,操纵物价,造成了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为此,汉武帝把 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 ,这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 ,使得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颁布推恩令,重视人才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来回答,注意理解盐铁专营的作用。
9.【答案】A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里显示的是国家严厉控制铁器和食盐的销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就是汉武帝实行的盐铁专营,通过盐铁专营,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保障生产生活稳定 ,不符合题意;
C. 促进各地的经济交流 ,不符合题意;
D. 防止诸侯王势力过大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这是汉武帝采取的盐铁专营措施,再结合所学知识理解这样做的影响回答。
10.【答案】B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A.兴办太学,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西汉前期,币制十分混乱,诸侯、达官、富豪多私造牟利,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不便。面对这样的情况,汉武帝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故选项B符合题意;
C.盐铁专营,不符合题意;
D.平抑物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他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分析识记回答。
11.【答案】C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 依据“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表可知,当时地方势力过大,威胁中央,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颁布推恩令解决地方对中央的威胁。汉武帝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排除ABD, C 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知道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地方对中央的威胁。
12.【答案】D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前期,币制十分混乱,诸侯、达官、豪富多私造牟利,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不便。面对这样的情况,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故 D 正确;
兴办太学是汉武帝思想方面的措施,故 A 错误;
BC 是汉武帝采取的经济政策但是与货币无关,故 BC 错误。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以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汉武帝巩固大统一的措施。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13.【答案】C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与汉武帝都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①符合题意;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焚书坑儒”一样,都是为了巩固中央集权,都加强了思想控制,②符合题意;
秦始皇派兵攻打匈奴修长城,汉武帝派兵攻打匈奴但未修长城,③不符合题意;
汉武帝经济上实行盐铁专卖,收回铸币权,统一铸造五铢钱,秦始皇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④符合题意。
二者的相似之处是①②④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秦巩固统一和汉武帝大一统的知识。难度适中,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对秦始皇和汉武帝的贡献进行对比归纳即可作答。
14.【答案】C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 A 、“汉武”指的是汉武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是秦始,不是汉武帝,故 A 项错误;
B 、汉武帝是西汉的第七位帝。汉武帝并没有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的功绩。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的是秦始,故 B 项错误;
C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巩固大一统王朝是“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故 C 项正确;
D 、汉武帝统治时期,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但这不是汉武帝最主要的功绩,故 D 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汉武”最主要的功绩。首先判断“汉武”是指汉武帝。汉武帝时,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上实现了大统一,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15.【答案】C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A.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不符合题意;
B.休养生息政策,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西汉初期中央人口和封国力量对比,中央的人口和辖郡都远低于封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允许诸侯将土地分封给其众多儿子,这样诸侯国越分越小,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把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专卖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现依据题干信息即图片,看出中央与封国力量对比,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解决的办法回答。
16.【答案】B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使汉代儒家经学得到重大发展,……,它又桎梏民族思维,使学术自由从此成为后代士子的奢望”可知,材料说明思想的统一有利于汉代儒家经学的发展,但是“独尊儒术’摧残了学术的自由发展,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这实际上是文化专制主义的
一种表现,故B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体现思想的统一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故A不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强调汉武帝用儒家学说巩固“大一统",排除C;
材料没有体现儒家“大一统适应当时形势的需要”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思想措施。难度适中,理解材料,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17.【答案】C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漫画体现的是汉武帝时实行的“推恩令”。为了解决诸侯国的问题,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丁加强。故C符合题意;
“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与改善国家的财政状况和打击匈奴无关,故A、B表述错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故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难度适中,掌握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措施是解答同类试题的关键。
18.【答案】B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 汉武帝在经济上实现“大一统”的措施有收回地方铸币权、盐铁官营、统一铸造五铢钱。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选项B ①②③ 正确;
选项 ④奖励工商业 不符合史实,朝廷主张重农抑商,排除ACD。
故答案为B 。
【点评】 本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知道汉武帝在经济上实现“大一统”的措施有收回地方铸币权、盐铁官营、统一铸造五铢钱。
19.【答案】B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 材料的意思是“想要使天下太平,莫过于多封一些诸侯,并减弱每个诸侯国的力量。カ量单薄就容易使他们遵守朝廷法纪,国土狭小则不会有邪念。”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国再往下分封,诸侯国越分越小,再没有能力对抗中央,故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与主父偃有关。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
【点评】 本题以“欲天下之治安(安定),莫若众(多)建诸侯而少其力(使其弱小),カ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邪(反叛)心。”为切入点,考查汉武帝采取的大一统的措施的知识。
20.【答案】A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表格信息可知,自汉武帝后太学中博士弟子人数呈上升趋势,表明儒学的社会地位在不断提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思想统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故A符合题意;
BC说法太过绝对,故BC不符合题意;
D材料未体现,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加强思想统治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能力。秦朝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是确立的思想不同,但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的需要。
21.【答案】(1)主张:焚书坑儒。
(2)国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使儒家学说确立为封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并延续了两千多年。
(3)两者本质上都是为了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4)变化:西汉的疆域比秦朝疆域扩大了。共同措施:抵御匈奴,巩固边防。
(5)主要原因:①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君主;②都采用创新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③这些制度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且对封建社会历史起到推动作用。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焚书坑儒”的知识。依据材料信息“天下藏书《诗》《书》 等诸子百家著作者,命令朝廷官吏全部焚烧"“李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秦始皇时期,李斯提出的“焚书坑儒"。
(2)本题考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知识。依据材料二“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可知董仲舒的这段话与后来汉朝行使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关。“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确立为封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并延续了两千多年。
(3)本题考查“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比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本质上都是为了统一思想,巩固统治。因而有学者认为李斯和董仲舒两者的观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4)本题考查秦汉疆域的知识。依据材料三“秦朝疆域图”“西汉疆域图’比较可以看出西汉的疆域比秦朝疆域打大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时期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汉武帝时期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因此,秦始皇和汉汉武在治理边疆方面的共同措施有抵御匈奴,巩固边防。
(5)本题考查对“秦皇汉武”的评价。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皇汉武’'并称的主要原因是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君主;都采用创新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这些制度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且对封建社会历史起到推动作用。
故答案为:(1)主张:焚书坑儒。
(2)国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使儒家学说确立为封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并延续了两千多年。
(3)两者本质上都是为了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4)变化:西汉的疆域比秦朝疆域扩大了。共同措施:抵御匈奴,巩固边防。
(5)主要原因:①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君主;②都采用创新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③这些制度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且对封建社会历史起到推动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汉的疆域、“秦皇汉武”并称的原因等知识点。难度较大,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22.【答案】(1)秦的郡县制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2)客观上:汉初休养生息及文景时期经济的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主观上: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3)相同点: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不同点: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的手段,汉武帝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秦始皇结束了诸侯混战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出现鼎盛局面。总之,他们都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1)汉初在地方实行的是分封制,秦朝在地方实行的是郡县制。分封制容易形成诸侯割据局面,秦的郡县制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2)客观上:汉初休养生息及文景时期经济的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主观上: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3)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因此秦始皇和汉武帝在解决思想问题方面的相同点是: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不同点是: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的手段,汉武帝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秦始皇结束了诸侯混战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出现鼎盛局面。总之,他们都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因此人们常把“秦皇汉武”并称。
故答案为:
(1)汉初:分封制;秦朝:郡县制;郡县制。
(2)客观上:汉初休养生息及文景时期经济的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主观上: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3)相同点: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不同点: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的手段,汉武帝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秦始皇结束了诸侯混战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出现鼎盛局面。总之,他们都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3.【答案】(1)郡县制。分封制。
(2)措施:颁布”推恩令”。作用:削弱了诸侯势力,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局面。
(3)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期。秦汉时期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秦汉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做出贡献。秦汉时期确立并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后世政治发展的基本模式。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 秦始皇把全国分成36郡,每个郡又分成数目不等的县 ”,可以看出, 材料一体现的秦朝的郡县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是吸取了西周的分封制的教训;
(2)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 汉武帝在政治上的措施是颁布“推恩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恩令的实行, 削弱了诸侯势力,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局面 ;
(3)综合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期。秦汉时期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秦汉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做出贡献。秦汉时期确立并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后世政治发展的基本模式;
故答案为:(1) 郡县制。分封制。
(2) 措施:颁布”推恩令”。作用:削弱了诸侯势力,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局面。
(3) 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期。秦汉时期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秦汉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做出贡献。秦汉时期确立并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后世政治发展的基本模式。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解答时,在第一问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识记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24.【答案】(1)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统一文字
(2)儒家学派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秦始皇:完成统一(实行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创立了为后世沿用的制度) (意思对即可给分) 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出现强盛的局面)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正确评价秦始皇;汉武帝的大一统;评价汉武帝;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可以看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和统一文字;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二中“孔了”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在思想上采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
故答案为:(1) 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统一文字 ;
(2) 儒家学派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 秦始皇:完成统一(实行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创立了为后世沿用的制度) (意思对即可给分) 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出现强盛的局面)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读懂材料含义进行分析回答,注意读懂材料含义,紧贴材料信息回答,不要向外延伸;
(2)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3)本题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理解之后再进行概括回答,注意概括意思正确即可,不必太复杂和扣字数,这里没有字数限制。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