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七上·德惠期末)东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着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候”,意思是指东汉正直不阿的大臣李固被权臣梁冀害死后暴尸路边,而奸臣胡广等反而封侯爵。这首童谣反映的是当时( )
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C.政治腐败,官场黑暗 D.农民起义,推翻东汉
【答案】C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候”这首童谣反映出东汉中期以后政治腐朽,社会混乱的状况,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选项C正确;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掌握外戚宦官专权的相关知识。东汉中期以后的政治特点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它带来的危害是它使东汉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动摇了东汉统治,使东汉走向衰亡。
2.(2021七上·永吉期末)东汉中期以后的政治局面表述正确的是( )
A.皇帝一人独揽大权 B.外戚掌权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宦官专权
【答案】C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 东汉中期以后,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前期,亦即光武帝、明帝、章帝时期,皇帝本人能够控制国家的政治权力。但进入东汉中期以后,从和帝开始,东汉政权内部,出现了外戚、宦官轮流把持国家最高权力的局面。这种情况,贯穿于整个东汉中后期的历史,成为东汉政治史的一个重要特点。 选项C正确;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3.(2021七上·朝阳期末)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东汉的都城是( )
A.洛阳 B.长安 C.建康 D.咸阳
【答案】A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为巩固统治进行了改革。A符合题意;
BCD与题意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东汉建立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东汉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即可作答。该类试题属于基础题,重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4.(2021七上·铁西期末)王莽是一位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是篡位的“巨奸”。王莽篡位建立起哪一朝代的统治( )
A.秦朝 B.西汉 C.新朝 D.东汉
【答案】C
【知识点】王莽新朝
【解析】【分析】A.秦朝,不符合史实;
B.西汉,不符合史实;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后期,朝政日益腐败,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故选项C符合题意;
D.东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没有什么技巧。牢记即可。
5.(2021七上·澄海期末)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汉光武帝刘秀是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定鼎(建国)帝王”与“中兴之君”两项头衔的皇帝。和他两个头衔相符合的历史事件是( )
A.西汉建立、文景之治 B.西汉建立、大破匈奴
C.东汉建立、光武中兴 D.东汉建立、黄巾起义
【答案】C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C符合题意;
“西汉建立、文景之治”与汉高祖、汉文帝和汉景帝有关,不符合题意,排除A;
“西汉建立、大破匈奴”与汉高祖、汉武帝有关,不符合题意,排除B;
“东汉建立、黄巾起义”与刘秀、张角有关,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东汉光武帝的相关知识。难度较低,掌握东汉建立及光武中兴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6.(2021七上·德惠期末)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大一统 D.贞观之治
【答案】B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 A .文景之治是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故 A 错误;
B .光武帝刘秀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故 B 正确;
C .汉武帝时期,西汉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故 C 错误;
D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统治前期出现的鼎盛局面,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考查光武中兴的史实,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7.(2021七上·龙华期末)中国封建社会的汉唐时期,出现了多次的治世局面。其中,出现在东汉时期的是( )
A.光武中兴 B.康乾盛世 C.贞观之治 D.文景之治
【答案】A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 东汉光武帝减轻或废除刑罚,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奴婢,鼓励流亡的百姓返乡垦荒,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恢复三十税一的制度,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 A 符合题意;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A 。
【点评】 解答本题要把握光武中兴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8.(2021七上·高州期末)白寿彝在分析东汉中后期的政治形势时写道:“豪族政治势力的发展以外戚专权的形式出现,从而架空了皇权,而皇帝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力,不得不求助口口。”材料中“口口”应该是( )
A.贵族 B.诸侯 C.宦官 D.皇后
【答案】C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如此循环,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皇帝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力,不得不求助宦官,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 主要考查东汉的衰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外戚、宦官的权力的起伏消长,成为了东汉后期政治的一大特点。皇帝年幼登基后,一般由皇太后主持朝政,太后依靠父兄辅政,久而久之形成了外戚专权。皇帝成年后,又结纳身边的宦官开始争夺大权,又导致了宦官专权。
9.(2021七上·江油期末)刘秀,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庙号“世祖“,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被称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皇之治” D.“贞观之治”
【答案】B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A.“文景之治”,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刘秀统治时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因其在位时年号光武,史称“光武中兴”,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开皇之治”,不符合题意;
D.“贞观之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比较简单。
10.(2021七上·松原期末)“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重官又盛。”这现象出现于( )
A.秦朝术年 B.西汉中后期
C.东汉初期 D.东汉中期以后
【答案】D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A.秦朝末年,不符合题意;
B.西汉中后期,不符合题意;
C.东汉初期,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 “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可以看出,这里显示的是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出现于东汉中期以后,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识记回答,注意理解题干含义是关键。
11.(2021七上·东源期末)有学者认为,黄巾起义失败后,东汉天下分崩,民不聊生,纲纪既衰,偶道尤甚。据材料可知,黄巾起义( )
A.冲击了东汉的封建统治 B.消除了社会矛盾
C.造成了南北分裂的局面 D.使儒家思想消亡
【答案】A
【知识点】张角起义
【解析】【分析】 由题干材料可知,黄巾起义冲击了东汉的封建统治。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选项A正确;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考查了黄巾起义,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12.(2021七上·夏津月考)东汉政权建立于( )
A.公元前25年 B.公元25年 C.公元9年 D.公元36年
【答案】B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东汉建立的知识点。根据所学可知,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汉宗室刘秀在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故 B 正确, ACD 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东汉建立的相关史实。
13.(2021七上·夏津月考)“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是中国古代哪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口号( )
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项羽起义
C.西汉绿林赤眉起义 D.东汉黄巾起义
【答案】D
【知识点】张角起义
【解析】【分析】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是东汉黄巾起义的口号。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选项D符合题意;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黄巾起义的时间与ロ号等史实。
14.(2021七上·长春月考)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
【答案】D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光武帝为巩固统治,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东汉的经济好转,社会安定,史称“光武中兴”。D符合题意;
“文景之治”是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的统治局面,A排除;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的统治局面,B排除;
“开元盛世”是唐玄宗的统治局面,C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光武中兴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光武中兴”出现的时间、人物、表现即可作答。
15.(2021七上·长春月考)刘秀以柔术治天下,重振朝纲的措施包括( )
①下令释放奴婢,减轻负担,减轻刑法
②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③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
④合并州县,裁撤冗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光武帝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1)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2)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惩处贪官污吏;(3)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光武中兴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2021七上·连云期末)下列各项不属“光武中兴”的是( )
A.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B.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
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允许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答案】A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武帝刘秀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但是不包括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 ,不符合题意;
C.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不符合题意;
D. 允许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分析备选项回答,注意题干中的“不属于”字样,细心辨别备选项回答。
17.(2021七上·连云期末)“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这一现象出现于 ( )
A.秦朝末年 B.西汉中后期
C.东汉初期 D.东汉中期以后
【答案】D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A.秦朝末年,不符合题意;
B.西汉中后期,不符合题意;
C.东汉初期,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 “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 ,可以看出,这里显示的是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在东汉中期以后出现的现象,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含义,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注意读懂题干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18.(2021七上·夏津月考)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 B.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的结果
C.皇帝大多年幼无知 D.官僚集团争权夺势的结果
【答案】A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外戚是封建帝的外族,宦官是帝身边最亲近的人,封建专制制度为他们的专权提供了基础,选项A正确;
B 项表述是造成地方割据的根源,与题意无关,排除;
C 项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直接原因,排除;
D 项是一种表面现象,不是实质问题,排除;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实质上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
19.(2021七上·长春月考)与“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是黄巾大起义的口号。“甲子”指的是公元 ( )
A.前221年 B.前209年 C.184年 D.9年
【答案】C
【知识点】张角起义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是东汉灵帝在位期间爆发的黄巾起义军所使用的口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巾起义的时间是184年。C符合题意;
ABD与题意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黄巾起义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黄巾起义的时间、人物、口号、结果、影响即可解答该类试题。
20.(2021七上·连云期末)毛主席曾经评价东汉开国皇帝是一位“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这位皇帝是 ( )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司马炎
【答案】C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A.刘邦,不符合题意;
B.刘彻,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东汉开国皇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东汉开国皇帝,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司马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1七上·永吉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将三分之二的收获上缴国家。
材料二: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材料三: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1)阅读材料一,指出“他”是哪位历史人物。说出“他”的一项历史功绩。
(2)阅读材料二,说出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时,继续实行哪一政策,使汉初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他们的统治出现的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
(3)阅读材料三,说出“他”指的是谁?他的统治使东汉出现什么局面?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感受。
【答案】(1)秦始皇。功绩: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创立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任选其一)。
(2)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3)光武帝(刘秀);光武中兴。
(4)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统治者勤政爱民,国家才会安定发展。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秦确立中央集权制;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可知,赋税沉重是秦始皇暴政的具体体现之一,他的贡献是灭六国,统一全国,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实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2)根据所学可知,汉初统治者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使西汉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到汉文帝和汉景帝时继续实行该政策,在他们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增强,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
(3)根据材料三可知,这是东汉光武帝刘秀为巩固统治采取的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统治措施,到他统治后期,东汉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4)根据上述材料可知,秦始皇的暴政导致秦朝迅速灭亡,两汉之初的一系列措施稳定社会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由此可见,统治者要爱护百姓,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国家才会安定发展,古往今来,农业都是国家根本,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
故答案为:
(1) 秦始皇。功绩: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创立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任选其一)。
(2) 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3) 光武帝(刘秀);光武中兴。
(4) 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统治者勤政爱民,国家才会安定发展。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题目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22.(2021七上·连云期末)东汉(公元25年至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西汉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与西汉合称汉朝。根据材料,探究问题。
【兴盛篇】
材料一:刘秀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放救济粮,减少租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他裁并郡县,精简官员。结果,裁并四百余县,官员十置其一。他统治其间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世”。
【衰落篇】
材料二:东汉和帝及其以后各帝的即位年龄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
年龄 10岁 1岁 13岁 11岁 2岁 8岁 15岁 12岁 14岁 9岁
材料三:“父子低首,奴事富人。”
——《政论》
(富人)积财亿万,不肯救穷周急,使人饥寒而死,罪不除(罪不容赦)也。
——《太平经》
(1)材料一中的刘秀的谥号是什么 “建武盛世”的另外一个名号是什么
(2)材料一中,介绍了刘秀的哪些为政之策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4)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这个问题导致了什么后果
【答案】(1)光武;光武中兴。
(2)东汉中后期皇帝继位时年龄都较小。导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3)说明东汉后期,农民世代受到残酷剥削;统治阶级不顾民众死活。
(4)东汉中后期皇帝继位时年龄都较小。导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知识点】光武中兴;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刘秀的谥号是光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建武盛世”的另外一个名号是 光武中兴;
(2)依据材料一信息,可以看出, 刘秀的为政之策有 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 , 发放救济粮,减少租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 裁并郡县,精简官员等;
(3)依据材料三信息,可以看出, 东汉后期,农民世代受到残酷剥削;统治阶级不顾民众死活;
(4)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 东汉中后期皇帝继位时年龄都较小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就使得小皇帝依靠外戚,造成外戚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依靠身边的宦官夺回权利,又导致宦官专权,这就使得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故答案为:(1) 光武;光武中兴。
(2)刘秀的为政之策有 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 , 发放救济粮,减少租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 裁并郡县,精简官员等;
(3) 说明东汉后期,农民世代受到残酷剥削;统治阶级不顾民众死活。
(4) 东汉中后期皇帝继位时年龄都较小。导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点评】(1)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注意理解谥号的含义,识记回答;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读懂材料含义,对材料信息进行理解回答,关键是理解材料含义;
(4)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观察表格,看出现象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
23.(2021七上·夏津月考)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西汉)贾谊《治安策》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最能体现材料一的主张?该措施的提出者是谁?
(2)武帝后来还把全国分为13个州部,建立了什么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和豪强的监督?
(3)材料二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4)为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汉武帝在长安创办的最高学府是什么?
(5)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处理民族关系中,共同对抗的少数民族是什么?汉武帝采取的方式是什么?
(6)东汉初年刘秀采取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减轻徭役赋税负担,惩处贪官污吏;又注重发展生产;允许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繁荣稳定的局面,这一局面史称什么?
【答案】(1)推恩令;主父偃。
(2)刺史制度。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太学
(5)匈奴族;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6)“光武中兴”。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的颁布推恩令的措施最能体现材料一的主张;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帝制定封号。
(2)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武帝后来还把全国分为13个州部,建立了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和豪强的监督。
(3)材料二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4)为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汉武帝在长安创办的最高学府是太学。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5)秦始和汉武帝在处理民族关系中,共同对抗的少数民族是匈奴族;汉武帝采取的方式是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6)东汉初年刘秀采取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减轻徭役赋税负担,惩处贪官污吏;又注重发展生产;允许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繁荣稳定的局面,这一局面史称光武中兴。
故答案为:(1)颁布推恩令;主父偃。
(2)刺史制度。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太学。
(5)匈奴族;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6)光武中兴。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的郡县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等知识。
24.(2021七上·吉林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初年的这两位皇帝提倡以农为本,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材料二: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都县,裁减官员,惩平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材料三:东汉末年,统治黑暗,民不聊生。184年,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举行起义,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经过起义的沉重打击。东汉一蹶不振。
(1)材料一中历史时期的统治局面在历史上称为什么?
(2)材料二中人物统治后期的局面在历史上称为
(3)材料三涉及的起义的名称是什么?此次起义的领导是
(4)通过三则材料,你有什么认识?
【答案】(1)文景之治。
(2)光武中兴。
(3)黄巾起义;张角。
(4)统治者应施行仁政,关心、爱护百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等。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张角起义
【解析】【分析】 (1)材料一中历史时期的统治局面在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2)材料二中人物统治后期的局面在历史上称为光武中兴。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3)材料三涉及的起义的名称是黄巾起义,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起义军头裹黄巾,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
(4)通过三则材料,我的认识是统治者应施行仁政,关心、爱护百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等。
故答案为:(1)文景之治。
(2)光武中兴。
(3)黄巾起义;张角。
(4)统治者应施行仁政,关心、爱护百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等。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景之治、东汉的兴衰、黄巾起义等相关史实。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七上·德惠期末)东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着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候”,意思是指东汉正直不阿的大臣李固被权臣梁冀害死后暴尸路边,而奸臣胡广等反而封侯爵。这首童谣反映的是当时( )
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C.政治腐败,官场黑暗 D.农民起义,推翻东汉
2.(2021七上·永吉期末)东汉中期以后的政治局面表述正确的是( )
A.皇帝一人独揽大权 B.外戚掌权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宦官专权
3.(2021七上·朝阳期末)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东汉的都城是( )
A.洛阳 B.长安 C.建康 D.咸阳
4.(2021七上·铁西期末)王莽是一位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是篡位的“巨奸”。王莽篡位建立起哪一朝代的统治( )
A.秦朝 B.西汉 C.新朝 D.东汉
5.(2021七上·澄海期末)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汉光武帝刘秀是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定鼎(建国)帝王”与“中兴之君”两项头衔的皇帝。和他两个头衔相符合的历史事件是( )
A.西汉建立、文景之治 B.西汉建立、大破匈奴
C.东汉建立、光武中兴 D.东汉建立、黄巾起义
6.(2021七上·德惠期末)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大一统 D.贞观之治
7.(2021七上·龙华期末)中国封建社会的汉唐时期,出现了多次的治世局面。其中,出现在东汉时期的是( )
A.光武中兴 B.康乾盛世 C.贞观之治 D.文景之治
8.(2021七上·高州期末)白寿彝在分析东汉中后期的政治形势时写道:“豪族政治势力的发展以外戚专权的形式出现,从而架空了皇权,而皇帝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力,不得不求助口口。”材料中“口口”应该是( )
A.贵族 B.诸侯 C.宦官 D.皇后
9.(2021七上·江油期末)刘秀,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庙号“世祖“,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被称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皇之治” D.“贞观之治”
10.(2021七上·松原期末)“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重官又盛。”这现象出现于( )
A.秦朝术年 B.西汉中后期
C.东汉初期 D.东汉中期以后
11.(2021七上·东源期末)有学者认为,黄巾起义失败后,东汉天下分崩,民不聊生,纲纪既衰,偶道尤甚。据材料可知,黄巾起义( )
A.冲击了东汉的封建统治 B.消除了社会矛盾
C.造成了南北分裂的局面 D.使儒家思想消亡
12.(2021七上·夏津月考)东汉政权建立于( )
A.公元前25年 B.公元25年 C.公元9年 D.公元36年
13.(2021七上·夏津月考)“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是中国古代哪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口号( )
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项羽起义
C.西汉绿林赤眉起义 D.东汉黄巾起义
14.(2021七上·长春月考)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
15.(2021七上·长春月考)刘秀以柔术治天下,重振朝纲的措施包括( )
①下令释放奴婢,减轻负担,减轻刑法
②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③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
④合并州县,裁撤冗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2021七上·连云期末)下列各项不属“光武中兴”的是( )
A.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B.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
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允许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17.(2021七上·连云期末)“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这一现象出现于 ( )
A.秦朝末年 B.西汉中后期
C.东汉初期 D.东汉中期以后
18.(2021七上·夏津月考)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 B.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的结果
C.皇帝大多年幼无知 D.官僚集团争权夺势的结果
19.(2021七上·长春月考)与“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是黄巾大起义的口号。“甲子”指的是公元 ( )
A.前221年 B.前209年 C.184年 D.9年
20.(2021七上·连云期末)毛主席曾经评价东汉开国皇帝是一位“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这位皇帝是 ( )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司马炎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1七上·永吉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将三分之二的收获上缴国家。
材料二: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材料三: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1)阅读材料一,指出“他”是哪位历史人物。说出“他”的一项历史功绩。
(2)阅读材料二,说出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时,继续实行哪一政策,使汉初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他们的统治出现的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
(3)阅读材料三,说出“他”指的是谁?他的统治使东汉出现什么局面?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感受。
22.(2021七上·连云期末)东汉(公元25年至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西汉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与西汉合称汉朝。根据材料,探究问题。
【兴盛篇】
材料一:刘秀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放救济粮,减少租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他裁并郡县,精简官员。结果,裁并四百余县,官员十置其一。他统治其间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世”。
【衰落篇】
材料二:东汉和帝及其以后各帝的即位年龄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
年龄 10岁 1岁 13岁 11岁 2岁 8岁 15岁 12岁 14岁 9岁
材料三:“父子低首,奴事富人。”
——《政论》
(富人)积财亿万,不肯救穷周急,使人饥寒而死,罪不除(罪不容赦)也。
——《太平经》
(1)材料一中的刘秀的谥号是什么 “建武盛世”的另外一个名号是什么
(2)材料一中,介绍了刘秀的哪些为政之策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4)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这个问题导致了什么后果
23.(2021七上·夏津月考)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西汉)贾谊《治安策》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最能体现材料一的主张?该措施的提出者是谁?
(2)武帝后来还把全国分为13个州部,建立了什么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和豪强的监督?
(3)材料二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4)为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汉武帝在长安创办的最高学府是什么?
(5)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处理民族关系中,共同对抗的少数民族是什么?汉武帝采取的方式是什么?
(6)东汉初年刘秀采取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减轻徭役赋税负担,惩处贪官污吏;又注重发展生产;允许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繁荣稳定的局面,这一局面史称什么?
24.(2021七上·吉林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初年的这两位皇帝提倡以农为本,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材料二: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都县,裁减官员,惩平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材料三:东汉末年,统治黑暗,民不聊生。184年,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举行起义,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经过起义的沉重打击。东汉一蹶不振。
(1)材料一中历史时期的统治局面在历史上称为什么?
(2)材料二中人物统治后期的局面在历史上称为
(3)材料三涉及的起义的名称是什么?此次起义的领导是
(4)通过三则材料,你有什么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候”这首童谣反映出东汉中期以后政治腐朽,社会混乱的状况,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选项C正确;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掌握外戚宦官专权的相关知识。东汉中期以后的政治特点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它带来的危害是它使东汉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动摇了东汉统治,使东汉走向衰亡。
2.【答案】C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 东汉中期以后,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前期,亦即光武帝、明帝、章帝时期,皇帝本人能够控制国家的政治权力。但进入东汉中期以后,从和帝开始,东汉政权内部,出现了外戚、宦官轮流把持国家最高权力的局面。这种情况,贯穿于整个东汉中后期的历史,成为东汉政治史的一个重要特点。 选项C正确;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3.【答案】A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为巩固统治进行了改革。A符合题意;
BCD与题意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东汉建立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东汉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即可作答。该类试题属于基础题,重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C
【知识点】王莽新朝
【解析】【分析】A.秦朝,不符合史实;
B.西汉,不符合史实;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后期,朝政日益腐败,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故选项C符合题意;
D.东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没有什么技巧。牢记即可。
5.【答案】C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C符合题意;
“西汉建立、文景之治”与汉高祖、汉文帝和汉景帝有关,不符合题意,排除A;
“西汉建立、大破匈奴”与汉高祖、汉武帝有关,不符合题意,排除B;
“东汉建立、黄巾起义”与刘秀、张角有关,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东汉光武帝的相关知识。难度较低,掌握东汉建立及光武中兴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6.【答案】B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 A .文景之治是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故 A 错误;
B .光武帝刘秀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故 B 正确;
C .汉武帝时期,西汉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故 C 错误;
D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统治前期出现的鼎盛局面,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考查光武中兴的史实,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7.【答案】A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 东汉光武帝减轻或废除刑罚,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奴婢,鼓励流亡的百姓返乡垦荒,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恢复三十税一的制度,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 A 符合题意;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A 。
【点评】 解答本题要把握光武中兴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8.【答案】C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如此循环,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皇帝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力,不得不求助宦官,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 主要考查东汉的衰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外戚、宦官的权力的起伏消长,成为了东汉后期政治的一大特点。皇帝年幼登基后,一般由皇太后主持朝政,太后依靠父兄辅政,久而久之形成了外戚专权。皇帝成年后,又结纳身边的宦官开始争夺大权,又导致了宦官专权。
9.【答案】B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A.“文景之治”,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刘秀统治时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因其在位时年号光武,史称“光武中兴”,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开皇之治”,不符合题意;
D.“贞观之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比较简单。
10.【答案】D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A.秦朝末年,不符合题意;
B.西汉中后期,不符合题意;
C.东汉初期,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 “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可以看出,这里显示的是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出现于东汉中期以后,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识记回答,注意理解题干含义是关键。
11.【答案】A
【知识点】张角起义
【解析】【分析】 由题干材料可知,黄巾起义冲击了东汉的封建统治。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选项A正确;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考查了黄巾起义,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12.【答案】B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东汉建立的知识点。根据所学可知,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汉宗室刘秀在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故 B 正确, ACD 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东汉建立的相关史实。
13.【答案】D
【知识点】张角起义
【解析】【分析】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是东汉黄巾起义的口号。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选项D符合题意;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黄巾起义的时间与ロ号等史实。
14.【答案】D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光武帝为巩固统治,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东汉的经济好转,社会安定,史称“光武中兴”。D符合题意;
“文景之治”是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的统治局面,A排除;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的统治局面,B排除;
“开元盛世”是唐玄宗的统治局面,C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光武中兴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光武中兴”出现的时间、人物、表现即可作答。
15.【答案】A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光武帝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1)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2)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惩处贪官污吏;(3)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光武中兴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A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武帝刘秀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但是不包括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 ,不符合题意;
C.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不符合题意;
D. 允许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分析备选项回答,注意题干中的“不属于”字样,细心辨别备选项回答。
17.【答案】D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A.秦朝末年,不符合题意;
B.西汉中后期,不符合题意;
C.东汉初期,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 “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 ,可以看出,这里显示的是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在东汉中期以后出现的现象,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含义,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注意读懂题干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A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外戚是封建帝的外族,宦官是帝身边最亲近的人,封建专制制度为他们的专权提供了基础,选项A正确;
B 项表述是造成地方割据的根源,与题意无关,排除;
C 项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直接原因,排除;
D 项是一种表面现象,不是实质问题,排除;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实质上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
19.【答案】C
【知识点】张角起义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是东汉灵帝在位期间爆发的黄巾起义军所使用的口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巾起义的时间是184年。C符合题意;
ABD与题意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黄巾起义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黄巾起义的时间、人物、口号、结果、影响即可解答该类试题。
20.【答案】C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A.刘邦,不符合题意;
B.刘彻,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东汉开国皇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东汉开国皇帝,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司马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1.【答案】(1)秦始皇。功绩: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创立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任选其一)。
(2)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3)光武帝(刘秀);光武中兴。
(4)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统治者勤政爱民,国家才会安定发展。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秦确立中央集权制;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可知,赋税沉重是秦始皇暴政的具体体现之一,他的贡献是灭六国,统一全国,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实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2)根据所学可知,汉初统治者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使西汉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到汉文帝和汉景帝时继续实行该政策,在他们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增强,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
(3)根据材料三可知,这是东汉光武帝刘秀为巩固统治采取的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统治措施,到他统治后期,东汉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4)根据上述材料可知,秦始皇的暴政导致秦朝迅速灭亡,两汉之初的一系列措施稳定社会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由此可见,统治者要爱护百姓,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国家才会安定发展,古往今来,农业都是国家根本,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
故答案为:
(1) 秦始皇。功绩: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创立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任选其一)。
(2) 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3) 光武帝(刘秀);光武中兴。
(4) 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统治者勤政爱民,国家才会安定发展。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题目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22.【答案】(1)光武;光武中兴。
(2)东汉中后期皇帝继位时年龄都较小。导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3)说明东汉后期,农民世代受到残酷剥削;统治阶级不顾民众死活。
(4)东汉中后期皇帝继位时年龄都较小。导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知识点】光武中兴;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刘秀的谥号是光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建武盛世”的另外一个名号是 光武中兴;
(2)依据材料一信息,可以看出, 刘秀的为政之策有 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 , 发放救济粮,减少租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 裁并郡县,精简官员等;
(3)依据材料三信息,可以看出, 东汉后期,农民世代受到残酷剥削;统治阶级不顾民众死活;
(4)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 东汉中后期皇帝继位时年龄都较小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就使得小皇帝依靠外戚,造成外戚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依靠身边的宦官夺回权利,又导致宦官专权,这就使得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故答案为:(1) 光武;光武中兴。
(2)刘秀的为政之策有 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 , 发放救济粮,减少租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 裁并郡县,精简官员等;
(3) 说明东汉后期,农民世代受到残酷剥削;统治阶级不顾民众死活。
(4) 东汉中后期皇帝继位时年龄都较小。导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点评】(1)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注意理解谥号的含义,识记回答;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读懂材料含义,对材料信息进行理解回答,关键是理解材料含义;
(4)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观察表格,看出现象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
23.【答案】(1)推恩令;主父偃。
(2)刺史制度。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太学
(5)匈奴族;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6)“光武中兴”。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的颁布推恩令的措施最能体现材料一的主张;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帝制定封号。
(2)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武帝后来还把全国分为13个州部,建立了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和豪强的监督。
(3)材料二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4)为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汉武帝在长安创办的最高学府是太学。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5)秦始和汉武帝在处理民族关系中,共同对抗的少数民族是匈奴族;汉武帝采取的方式是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6)东汉初年刘秀采取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减轻徭役赋税负担,惩处贪官污吏;又注重发展生产;允许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繁荣稳定的局面,这一局面史称光武中兴。
故答案为:(1)颁布推恩令;主父偃。
(2)刺史制度。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太学。
(5)匈奴族;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6)光武中兴。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的郡县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等知识。
24.【答案】(1)文景之治。
(2)光武中兴。
(3)黄巾起义;张角。
(4)统治者应施行仁政,关心、爱护百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等。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张角起义
【解析】【分析】 (1)材料一中历史时期的统治局面在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2)材料二中人物统治后期的局面在历史上称为光武中兴。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3)材料三涉及的起义的名称是黄巾起义,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起义军头裹黄巾,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
(4)通过三则材料,我的认识是统治者应施行仁政,关心、爱护百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等。
故答案为:(1)文景之治。
(2)光武中兴。
(3)黄巾起义;张角。
(4)统治者应施行仁政,关心、爱护百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等。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景之治、东汉的兴衰、黄巾起义等相关史实。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