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课时检测题
选择题
1.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说明( )
A. 清政府已实现教育普及
B. 京师大学堂已停止招生
C. 新式教育遭到学子反对
D. 清政府决意废除科举制
2. 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
A. 京师同文馆 B. 商务印书馆
C. 《民报》报社 D. 《申报》报社
3. 右图所示书籍是由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出版的。该机构创办于( )
A. 北京 B. 上海
C. 广州 D. 香港
4. 1882年10月24日,顺天乡试刚刚发榜,次日凌晨,印着中榜者名单的《申报》就出现在江苏、安徽、浙江的各售报点,这期报纸大为畅销。这反映了( )
A. 思想观念解放
B. 大众报业发展
C. 铁路交通发达
D. 轮船航运繁荣
5.中国近代教育和文化事业得到很大发展。以下史实不能反映这种变化的是( )
A. 英国商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申报》
B. 落第举人王长益到京师大学堂报名
C. 商务印书馆出版《最新教科书》
D. 滨州杜氏家族一门十二进士
6.“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是毛泽东对丁玲的称赞。丁玲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是( )
A.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B. 《山乡巨变》
C. 《马桑树儿搭灯台》 D. 《边城》
7.大公报统计,1905年至1911年,全国共创办报刊933种,其中上海214种,华南124种,江南102种,湖广65种,西南53种,华北168种,西北15种,东北50种。这表明报刊( )
A. 覆盖范围广 B. 报道及时
C. 存在时间长 D. 内容真实
8.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
A. 京师同文馆 B. 商务印书馆
C. 《民报》报社 D. 《申报》报社
9.报纸、杂志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进行舆论宜传的重要工具。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
A. 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刊
B.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C. 陈独秀等以《新育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D. 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
10.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后,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创造出一批优秀文学艺术作品,如( )
A.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B. 赵丹——《马路天使》
C.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D. 郭沫若——《女神》
11.“洗手用肥皂,铁路走‘人’字,增补《四洲志》,进化读‘天演’”。四句诗歌里隐藏着的四位近代科学家和思想家为( )
①侯德榜 ②詹天佑 ③华罗庚 ④林则徐 ⑤严复 ⑥魏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
12.如图反映的是我国某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
A.封建等级观念已根深蒂固
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国民互相之间的尊重和平等
D.白话文带来的语言变革
13.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一方针主要在哪两个领域展开?( )
①政治领域 ②艺术领域 ③经济领域 ④学术领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4.1906年,《中国新报》刊登了这样一段话:“国强由民盛,民盛由智开,启民智也,则肇始学堂。”由此推测,让近代中国人看到希望的是( )
A.近代军队的强大 B.民族企业的兴盛
C.新式教育的兴起 D.近代报刊的流行
15.鲁迅先生说:“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下列与北大有关联的是( )
①京师大学堂 ②五四运动 ③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④一二九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报纸是我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传媒工具之一。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很快发展为全国著名的大报,被誉为“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的报纸是( )
A.《中外纪闻》 B.《国闻报》 C.《民报》 D.《申报》
17.如图所示的是《申报》中的部分广告。由此推断,该报具有( )
政治性 B.商业性 C.娱乐性 D.革命性
18.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创办于( )
A.北京 B.南京 C.厦门 D.上海
19.《新华字典》是同学们最常用的工具书,它是由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出版的,这个出版机构的名称是( )
A.龙门书局 B.商务印书馆 C.人民教育出版社 D.外文出版社
20.周恩来赞誉冼星海“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的歌曲是( )
A.《大路歌》 B.《毕业歌》 C.《义勇军进行曲》 D.《黄河大合唱》
二、非选择题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二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严复对废科举的评价
(1)材料一中的“最早的考试制度” 是指什么制度?该制度产生于我国的哪一个朝代?
(2)科举考试是在哪一年被废除的?
(3)你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所说的废除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22.《申报》于1872年在上海创办,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见证了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历史变迁。
(事件 报道)以下是《申报》对中国近代历史事件、现象的报道。
材料一: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各省设立局厂,岁费巨款制造兵船,日异而月新。枪炮皆系新式,摧坚命中足备御侮之用,正可及锋而试,勋臣宿将身经百战叱咤生风,指挥若定,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伸历年之积忿,快薄海之人心,且使战国者知中国大有人在,不敢存轻量之心,挽回大局在此一举。
——《申报》1894年7月9日
材料二:英美租界银楼、酒馆、茶食等铺招牌凡有满汉字样者前惟除去“满”字,昨日起则将“满”字一律改为“新”字,如新汉酒席、新汉首饰、新汉茶食等,颇觉气象一新。
——《申报》1911年11月6日
材料三:1865﹣1895年各主要城市新办报刊统计表
上海 香港 澳门 广州 厦门 福州 汉口 天津 宁波 其他 合计
外文报刊 41 12 14 5 2 5 2 2 1 7 91
中文报刊 45 6 / 10 3 4 7 1 2 8 86
——刘文婷:《中国近代商业报刊研究》
材料四:一般人论报纸者,以为报纸之使命不外二端:一为传达正确消息,二为建立公正舆论。自表面观之,此二者如能忠诚以为,似已尽报纸之能事。殊不知一报纸之形成,尚有若干潜在之元素焉,兹分述如下:
报纸之大众化。报纸既为社会之缩影,则报纸即为社会所有……报纸之内容既以大众为对象,故所载之消息,应以大众之利益为利益,大众之是非为是非,断不容有一毫私见存于其间。
报纸之教育化。吾人试取报纸读之,自首页以至于终了,其间无往不含有教育之意味,若者为国内政情,若者为国际局势,若者为商业金融,若者为社会琐闻,皆一一显露于眼前……此诚现实之教育读物也。
报纸之时代化。人类生活,故无时无刻不在推演之中,日复一日,进展永无尽期……报纸为时代之读物,自应随时代以进展,尤应领导大众以谋适应时代。
报纸之民族化。中国为一半殖民地之国家,职司舆论之报纸,尤应具有民族化之元素。一方面固应将旧社会的遗留,予以清除,一方面尤须努力于民族独立国家完整之使命。
——摘编自赵君豪:《中国近代之报业》
(1)依据材料一,说出造成“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的运动的名称。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运动的影响。
(2)说出材料二中令中国“气象一新”的革命的名称,材料二的现象体现该革命的哪一项政治纲领?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功绩。
(3)(人物 评价)以下是《申报》对中国近代历史人物、事迹的评价。
请你为历史人物选择相符的评价内容,将其填入对应的横线上(填写字母)。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A评价: 数十年来专心一志,以谋中国革命,其始之也,人人无此观念,而于彼独先继之 也;屡仆屡起,人人无此坚忍,而于彼独不屈;人人不料有此伟大之结果。 ——《申报》1911年12月24日
B评价: 以此等无能无谋之人,而欲妄行帝制,宜其半途而无成矣。 ——《申报》1916年3月31日
C评价: 自知轮船之利,参用西人之法学造轮船,以为有西国船为之法式,而又悉心经 理,加意学习,庶几可以与西船相衡,并驾齐驱于海道之中矣。 ——《申报》1881年3月17日
(报业 使命)除了《申报》,中国近代还涌现出一批新式报刊,它们承载着特殊的历史使命。
(4)依据材料三,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划“√“;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〇”。
①上海是中国近代报业中心。________
②中国近代报刊都兴起于东南沿海。________
③中国近代报刊主要是外文报刊。________
④中国近代报刊最先由外国人创办。________
(5)依据材料四,概括近代中国报纸的使命。
23.读图,回答问题。
(1)结合图片信息,分别写出这两位文学艺术家的名字及其作品一部。
①文坛斗士: 、 。
②国歌功臣: 、 。
(2)除图中两位文学艺术家外,请你再写出两位同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家,并分别说出其代表作品。
(3)特定的历史时代,使这些文学艺术家们拥有了一个神圣的使命,这个神圣使命是什么
(4)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哪些优秀品质
24、新文化运动后,中国的艺术作品有了新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成就卓著的艺术家,他们创作了许多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绘画作品】
材料一
《愚公移山》(局部)
(1)请写出材料一中作品的作者。
【音乐作品】
材料二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2)请写出材料二中作品的名称。
【时代精神】
(3)从上述的作品中,你能体会出怎样的民族精神
答案
1-5DBBBD 6-10AABAA 11-15BCDCC 16-20DADDD
21、(1) 科举制度。隋朝。
(2)1905年
(3)科举制度的废除,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一千多年的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废科举,兴学堂,有利于培养各方面的人才;从课程设置、学校管理等方面,都与以往有本质的区别。(言之有理即可)
22、(1)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使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抵制作用。
(2)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政治纲领得到实现。
(3)C;A;B
(4)√;√;〇;×
(5)一为传达正确消息,二为建立公正舆论。
23、(1)①鲁迅 《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写出一部作品即可)
②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写出一部作品即可)
(2)冼星海,《黄河大合唱》;郭沫若,《女神》;等等。(符合题意,举两例即可)
(3)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
(4)学习他们不惧艰难困苦,坚决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勇气;学习他们关心国家命运,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努力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24、1)徐悲鸿。
(2)《黄河大合唱》。
(3)国难当头,社会各阶层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共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