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攻》课件(共18张PPT)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文档属性

名称 《非攻》课件(共18张PPT)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7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6 16:5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非 攻
墨 子
名翟,鲁人,一说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曾为宋国大夫。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他的认识观点是唯物的。但他一方面批判唯心的宿命论,一方面又提出同样是唯心的“天志”说,认为天有意志,并且相信鬼神。墨子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①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明确:(如果)现在有一个人,进入到别人种植果木菜蔬的田地,偷窃别人的桃子和李子,众人听说后就会指责他,上面那些执政的人抓到后,就会处罚他。
园圃:种树之地曰园,种菜之地曰圃。此为偏义复词,圃无义。
非:反对,指责。
得:得到,这里指捕获。
合作探究
②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明确:如果对别人的损害更加大了,他的不道义就更加严重了,罪责也更加深厚。遇到这种情况,天下有道义的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且指责他们,说这些是不道义的。
兹:通“滋”,更加。 甚:严重
③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明确:现在最大的不义是攻打别人的国家,君子却不知道指责了,跟随他而且称赞它,说是道义的。这能说是知道道义和不道义的分别吗?
则:却
从而:跟随他而且
誉:称赞
别:分别
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明确:现在做了小的错事,就分辨出来并指责它;做了大的错事,攻打别国,却不知道指责了,跟随他并且称赞他,说这是道义的。
则1:于是,就 则2:却
辩:同“辨”,区别。
⑤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明确:因此可知道普天下的君子们,在区分道义与不道义上是多么混乱啊。
是以:因此 乱:混乱
反复阅读文本,依照示例完成下列表格。
生活现象 评判 原因 态度
不义 亏人自利 知而非之
窃人桃李
取人马牛 不义又 亏人愈多 知而非之
不义又甚 亏人愈多 知而非之
杀不辜人 不义又甚 亏人愈多 知而非之
攻 国 大为不义 亏人最多 从而誉之
杀一人 不义 一死罪 知而非之
杀十人 十重不义 十死罪 知而非之
杀百人 百重不义 百死罪 知而非之
攻 国 大为不义 罪过最大 从而誉之
攘人犬豸鸡豚
墨子反对“不义”战争的思想基础
凡是损害别人的都是不义,不义战争对人的损害最严重,罪过最大。文章以这种思想为基础,宣示了反对侵略战争的观念,认为攻打别国是最大的不仁不义。
拓展:
小结:
非攻,就是谴责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也就是反对侵略战争,这是墨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但非攻不是一般的非战,对于防御性的正义之战作者是赞成的。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那就是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并深入指出如果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进行赞誉,那就是不知义与不义之别。
儒墨思想比较
孔子对周代早期的传统典制、礼仪、艺术等抱以同情理解的态度,并从伦理上予以解释,论证它们的意义,他对古代文明的态度是理性化并加以合理化,他是位有修养的君子。
墨子与孔子相反,质疑周代传统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并力求使之简化,而且照他看来更为适用。墨子对古代文明持批判态度。他是一位充满战斗精神的布道家和游侠。
墨子是孔子之后出现的重要哲学家。其名声和思想影响在当时与孔子不相上下,但墨子对儒家是持批判态度的。
孔子讲仁义,孟子讲仁政,均从道德出发,要求不求回报的付出。
墨子讲兼爱,从利害出发,我不爱人,人亦不爱我。爱是求回报的投资。
儒家不信鬼神。
墨家信鬼神。
当堂检测
运用墨子的“非攻”思想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势,
以《假如我来劝说美国》为题写一段话
思路:1、当前国际形势
2、美国的地位和影响
3、美国攻国的危害(损人不利己)
4、不攻国的好处(利人利己 双赢)
【答案】 C(确实,的确)
课后练习:
【答案】 C
【答案】 BD(BD都是使动用法)
4.下列各句所用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  )
A.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B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C.从而誉之,谓之义
D.若属皆且为所虏
【答案】 AC(AC都是省略句)
5.对下列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现在有一个人,进入别人家的园圃,偷人家的桃子李子,众人听说了这件事都指责他)
B.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上面执政的人捕获到他就惩罚他。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损人利己)
C.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损害别人越多。如果损害别人越多,他不仁义就会更严重)
D.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现在至于大的发展到攻打别国,君子们却不知道加以指责是不对的,跟在后面加以赞扬,说它是义)
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