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第2课时 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2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第2课时 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26 14:5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三章第2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第2课时 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
通过阅读示意图,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掌握气压的分布及其成因;
通过图表资料,运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原理,分析气压中心及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分布。
能分析并绘制不同季节季风形成示意图,提高分析和绘图能力。动手做有关海陆热力性质的实验,提高地理实践力
学习目标
01
02
03
课前回顾
假设①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赤道,
不考虑地转偏向力。
假设②地表性质均一,
太阳直射赤道,
考虑地转偏向力。
假设③地表性质均一,
考虑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
考虑地转偏向力。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赤道与极地之间形成闭合环流
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就北半球而言,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理想状态下全球气压带的分布
现实情况下气压带能在地球上
均匀分布吗?
不能:地表性质不一。
冬季(1月),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低,出现冷高压。
夏季(7月),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高,出现热低压。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一、气压中心
二、季风环流
海洋比热容大
升温降温慢
陆地比热容小
升温降温快
海陆的热力差异影响海陆的气压分布
假设④考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考虑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
考虑地转偏向力
——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一、气压中心
二、季风环流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思考1:
夏季(7月份),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
一、气压中心
二、季风环流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一、气压中心
二、季风环流
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呈块状分布。
大陆上的热低压以亚洲低压(印度低压)最为突出。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思考2:
冬季(1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为什么不呈带状分布?
一、气压中心
二、季风环流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使副极地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
大陆的冷高压以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控制范围最广。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一、气压中心
二、季风环流
冰岛
低压
思考3:
南半球的气压带也和北半球一样分为明显的高、低气压中心吗?原因是?
南半球由于海洋占绝对优势,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如北半球显著,因而30°S以南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南半球高低气压中心
一、气压中心
二、季风环流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小结: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分布等影响,
全球气压带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气压带分布特点 成因
北半球 气压带呈块状分布, 出现一系列高低压中心 陆地面积大,
且海陆相间分布
南半球 30°S以南,气压带 基本呈带状分布 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一、气压中心
二、季风环流
海陆热力性质、海陆分布和季节变化
除了影响全球气压带的分布,还会产生季风环流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称为季风。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二、季风环流
二、气压中心
季风:
思考:为什么说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二、季风环流
二、气压中心
海陆热力差异是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亚洲东部,
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与世界最大陆地(亚欧大陆)之间
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导致冬季和夏季海陆气压分布的季节变化,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
东亚季风
(1)分析东亚冬季风和夏季风各自的风向,形成的原因是?
(2)东亚的冬季风和夏季风在冷暖、干湿性质上有什么不同?理由是?
二、季风环流
二、气压中心
成因: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冬季,强大的亚洲高压与北太平洋副极地低压和赤道低压之间,形成的冬季风。
性质:势力强大、干燥寒冷、范围很广。
风向:西北风。
二、季风环流
二、气压中心
东亚1月季风(冬季风)
东亚7月季风(夏季风)
成因: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夏季,北太平洋副高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暖湿气流就沿着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
性质:温暖湿润。
风向:东南风。
二、季风环流
二、气压中心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季风形成的重要原因。
例如,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夏季的西南季风,就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二、季风环流
二、气压中心
南亚季风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 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 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二、季风环流
二、气压中心
东亚和南亚季风小结
思考:
①北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时,下图表示的是那个季节? M代表的是?
②北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时,下图表示的是那个季节? N代表的是?
低压中心
高压中心
风带
受季节变化的影响
东亚季风
气压带
季风环流
受海陆差热力性质异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南北移动
南亚季风
课 堂 小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