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观刈麦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湖北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0-24 20:07:3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25张PPT。观刈麦白居易背景介绍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时写的.县尉官职不高,需要到民间查访.在查访中,作者亲眼看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悲惨生活,大有感触,从而写出了这首反映当时农村实际的好诗篇.
作者简介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南),后迁下(今陕西渭南北),一身经历了代宗、德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七朝。曾任过周至尉、左拾遗、左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太子少傅等官。白居易前期有热情,有锐气,是个同情人民,敢于反映民间疾苦,敢于揭露官场贵族黑暗面的官吏和诗人。后期锐气消失,棱角磨平,潜心佛事,以知足长乐 “独善其身”自居。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浅显著称,据说能 够流传于老太太、兵士、僧徒口中。现存白诗近三千首,数量当推为唐代诗人之冠。今留有作品 三千多首,他自己分之为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四类,元稹为之编辑为《白氏长庆集》。 注音:yìhèdānxiǎng刈 荷 箪 饷
灼 秉 敝 晏zhuóbǐngbìyàn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朗读作者看到了哪几个画面,每个画面里有哪些人物,他(她)们都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作者对此有怎样的情感? 提示: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
妇姑荷箪食, 童稚携壶桨。 相随饷田去, 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割麦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齐到地里。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你看这一家忙不忙呢?"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妇姑:媳妇、婆婆,古时媳妇称婆婆叫姑,称公公叫舅。荷:肩挑;用篮子盛着食物,这里即指饭篮。壶浆:用壶装着水,这里即指水壶。田:给田里干活的人送饭。丁壮:成年的男劳力。惜:珍惜.舍不得浪费。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 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 这一层交代了人物、环境、心里,表现了劳动人民的 艰辛。
复有贫妇人, 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 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 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 拾此充饥肠。 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得破了产,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前述全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你看她的形象:左手抱着一个孩子,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这有多么累,而收获又是多么少啊!但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是收麦的时候,还有麦穗可捡,换个别的时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而她们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种、有麦可收的人家呀,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把家产,土地都折变了,至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秉:拿着。田家:这里指一个庄稼户的产业。输:交纳。 这一层写拾穗,从肖像、语言,突出生活的悲惨。揭示了赋税的繁重。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事:从事。岁晏:年底。 描写方法景物描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语言描写: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心理描写:力尽不知热,背灼炎天光。整体感知
(用原文回答)
1、作者怎样描绘割麦人劳动的情景?? 2、拾麦者为什么去拾麦?用一字概括百姓生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用一个字概括。?作者面对此情此景是怎样想的? 矛盾心理: 为了早日将粮食抢收进仓,劳动人民不顾炎阳灼晒,不顾自己筋疲力尽,争分夺秒,拼命干活。 其中“惜”写出了劳动人民的一种反常心理,耐人寻味,更令人心酸不已。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作者将农民与自己进行对比,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惭愧,谴责自己;
对统治者的批判;
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观刈麦》的作者是 ,字 ,号 .文学常识填空白居易乐天香山居士测一测 1.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覆fù  陇lǒng  箪dān
  B.稚zhì  携xié  饷shǎng
  C.灼zhuó   敝bì  晏yàn
 2.“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哪两个字突出了麦收时天气的酷热?_______  B蒸、灼当堂达标(用原文回答)
3.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悲”从何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4.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的同情和关心?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5.白居易《观刈麦》一诗中,描写农民辛勤割麦的句子是:
, 。
, 。
6.描写贫妇拾麦的诗句是:
,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7.反映农民赋税繁重、生活贫苦的句子是:
, 。
8.表现诗人深刻反思的句子是:
, 。
, 。
,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古代农民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农民总结: 在这首叙事诗中,诗人以自己的亲眼所见,描写了农民冒着暑热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妇人的诉说,反映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惨重和农民生活的困苦。并对自己“不事农桑”而“利禄三百石”深感惭愧,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同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