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自然资的基本特征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关于我国自然资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资﹣华北多,西南少
B.草地﹣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湿润地区
C.林地﹣西北多,东北少
D.耕地﹣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
2.下列自然资中,属于非可再生资的是
A.森林资 B.生物资
C.矿产资 D.水资
读中国人均资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图,完成下列各题。
3.下列资中,人均占有量最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是( )
A.石油 B.水
C.耕地 D.煤炭
4.图中反映我国资的基本国情是( )
A.总量丰富 B.人均占有量少
C.总量缺乏 D.人均占有量多
5.读我国南北方地区耕地、水资和人口对比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耕地资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B.我国南、北方水土资匹配合理
C.我国北方人口众多,水资丰富
D.我国人地矛盾最突出的是南方地区
6.下列属于可再生能的是:
①太阳能
②天然气
③核能
④风能
⑤地热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⑤
7.图中的“共享单车”今年2月在百色城内开始使用,它们被安放在人口密集区,打开手机 扫车身二维码便可获得自行车的骑行使用权。关于“共享单车”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A.低碳环保出行 B.受天气影响小
C.实现了资共享 D.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8.我们要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的是( )
A.矿产资 B.土地资 C.气候资 D.水资
9.下列做法不利于节水的是
A.滴灌
B.喷灌
C.自流灌溉
D.生活用水,一水多用
10.我国对自然资的利用,应采取的态度是( )
①要合理利用可再生资 ②要提高各类资的利用效率
③为子孙后代的利益,要可持续使用 ④我国资人均量少,应节约使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2013年1月份,大范围雾霾天气长时间影响我国东部地区,严重危害人体健康。造成雾霾天气的人为原因有
①工业生产中使用矿物作为燃料,大量排放污染物;②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③风力小,空气流动不畅;④冬季取暖排放粉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填空题
12.自然资是指存在于________、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13.1960年,我国投入开发建设了最大的油田是________油田。
14.气候与能利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开发利用____、____、____和____等气候资,如中国西北及沿海诸省,风力资丰富,可进行风电资开发。与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相比,这些气候资不但可以再生,而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15.我国自然资的基本特征是____丰富,____不足。
16.可再生资是指在______的自然资,非可再生资是指 ________的自然资。
三、解答题
17.阅读有关南水北调工程的材料,分析回答:
社会各界关注的南水北调工程已于2002年年底正式开工建设。经过数十年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确定为西、中、东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流域的上、中、下游调水,以缓解北方地区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问题,适应西北、华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⑴ 我国水资分布的特点是南丰北______,这属于___(时间/空间)分布不均,解决这类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________调水等。
⑵ 读图观察,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和中线是将____(河流)的水调往_____平原地区解决该地区缺水问题,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但随着长江工业带的发展和长江航运价值的进一步加大,应该注意_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而西线工程是从长江的上游把水调到黄河的上游,是为了解决________地区的缺水问题。其实许多人都明白_______比调水更重要,这才是解决缺水最有效的方式。
⑶ 三峡水电站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试从地势、河流的落差和水量等方面分析长江三峡水能资及其丰富的原因。
①地势和河流落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水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库建成后具有多种功能,其重要功能之一是:( )
A.解决我国水资的地区分布不均 B.解决我国水资的季节分配不均
C.解决我国人水供求过剩的突出矛盾 D.解决我国水资浪费严重的问题
(5)21世纪是“水的世纪”,人人都应节约用水,下列不属于节水的是( )
A、生活用水,一水多用 B、推广节水器具C、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 D、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18.材料一:据统计,平均每小时每条车道空间上,小汽车可运输3000人,公共汽车6000人,轨道交通1﹣6万人,运送相同数量的乘客,公共交通与小汽车相比,可节约能耗80%以上,节约道路资90%左右,污染物排放减少80%.正因如此,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小汽车出行被国际公认为是缓解拥堵、改善环境的一剂良药.
材料二:地下水水质监测等级示意图
材料三:电子垃圾也叫“e垃圾”,是家庭和企业报废的电子产品,如果随意丢弃,其有毒物质就会进入土壤、空气和水中.2014年,我国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等产品的报废量超过1亿台,而实际进入正规处理机构回收利用的却不多.
材料四: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强化城市规划,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举措.
(1)据材料一可知,平均每小时每条车道空间上,公共汽车可运输 .
A.3000人 B.6000人 C.1万人 D.6万人
(2)根据材料一分析,下列做法不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是 .
A.步行上学 B.搭乘地铁 C.多开小汽车 D.乘坐公共汽车
(3)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地下水水质优良级所占比例是 .
A.10.8% B.25.9% C.1.8% D.45.4%
(4)电子垃圾既是“环境的炸弹”,也是“身边的矿山”,结合材料三分析,针对废旧手机处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随意丢弃 B.埋在土里
C.扔进河里 D.交给正规处理机构回收利用
(5)据材料四分析,建设宜居城市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市区内建钢铁厂 ②完善公共交通 ③污水治理 ④垃圾处理 ⑤减少绿地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
(6)有人这样说过,“我一人之力固然不能消除污染,但我们每一个人都肩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庄严责任”.作为中学生,你能为宜居城市的建设做些什么?(写出一条措施即可)
19.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环境报》有一篇报道:吃烧烤等于“吞绿荫”,少年呼吁不能“为嘴伤林”。报道中介绍了两位中学生针对大街小巷到处分布烧烤羊肉串摊点现象,算了一笔帐,于是向社会公众呼吁“口下留情救树林。”
(1)由材料可知:炭火烧烤是以破坏______资为代价的,这种破坏对山区来说,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对河流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炭火烧烤对环境的破坏是________。
(2)你认为采取什么措施能保护烧烤这种饮食,同时又能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及对资的破坏?________
(3)根据你的观察,在目前的餐饮业中,还有哪些对环境有严重危害的现象?(结合实际列举两例)___
20.材料一 风能发电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前景.
风能发电是目前可再生能中最有效的一项能技术,它既能化解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危机,也可提供稳定的能供应.中国风能资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
材料二 我国冬、夏季风图
(1)风能属于______(可再生、非可再生)资。
(2)下列地区风能资丰富的是____。
①西北地区
②云贵地区
③青藏地区
④东南沿海地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为什么说风能发电能化解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危机?____。
(4)目前中国发电能中,除风能外,还有哪些?(至少两种)_____。
21.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中线调水是从丹江口渠首开始).
材料二:“南水北调工程中线路线图”、“南水北调中线地形剖面示意图”和“我国南北方水土组合状况比较图”
(1)读左图,中线调水路线共经历了________个省级行政单位.图中太行山脉西侧的地形区是________.经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的铁路干线是________线.
(2)读右上图,南北方水土组合不合理,南方是水多地少,北方则是________,水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3)读右下图,可以判断中线输水线路的地势是________,有利于实现自流输水.
参考答案:
1.D【详解】我国水资的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我国水资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内陆地区,东部草地较少,而且分布零散;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西北和华北的大部分地区林地很少;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以及低缓丘陵地区,西部耕地较少,而且分布零散,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自然资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C【详解】自然资按资的更新速度和更新周期可分为可再生资和非可再生资,一般来说,矿产资属于非可再生资,而森林资、生物资和水资都属于可更新的可再生资,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自然资的有关知识.
3.D 4.B
【解析】3.读图可知,图中人均占有量最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是煤炭,占世界平均的79%,最少的是石油和天然气,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百分之十,故选D项。
4.读我国人均资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比较图可知,我国煤炭。耕地、水资、天然气以及石油资等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可见我国自然资总量丰富,同时又是一个资人均严重不足的国家。故答案选B项。
【点睛】中国自然资的基本特征:①自然资总量大、种类齐全。我国是世界资大国。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②人均资占有量不多,许多资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③自然资形势严峻。由于利用不当、管理不善,自然资遭到破坏和浪费的现象严重。
5.D【详解】我国水资的地区分布与人口和耕地的分布很不均衡,我国耕地资北方地区多,南方地区少;我国水资南方地区多,北方地区少;我国南、北方水土资地区匹配不合理,北方在农业发展中会遇到水资缺乏问题;我国南方地区人口多,但是耕地面积少,所以南方地区人地矛盾较为突出。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6.C【详解】自然资中根据资的更新速度和时间长短分为可再生资和非可再生资,上述资中,核能和天然气资属于矿产资,是不可再生资,而风能和地热能和太阳能资都短时间可以更新,是可再生资,故选C。
7.B【详解】共享单车的设立有利于方便市民绿色出行,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实现了资共享。所以选项A、B、D是恰当的,共享单车受天气影响较大,如下大雨天,刮大风,下大雪等,都不利于骑单车。
【点睛】本题考查了共享单车的目的。
8.A【详解】自然资按资的更新时间和速度可以分为可再生资和非可再生资,以上四种资中,矿产资短时内无法更新或再生长,属于非可再生资,其他三种属于可再生资,故选A。
9.C【详解】由于我国水资时空分布不均匀,缺水较为严重,从每个人做起,要做到节约用水,具体的做法是:农业使用喷灌、滴灌,自流灌溉是一种极其浪费水的灌溉方式,是不提倡的,生活中做到一水多用,工业中治理水污染,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水资合理利用与防治污染的意义.
10.D【详解】通过我国自然资的特点来分析我们在资利用过程中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我国自然资的特点是,总量丰富、种类繁多,但人均不足,所以我们在利用过程中要做到节约、合理利用资,提高资的利用效率,为了子孙后代的利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所以我们推断以上的四种说法都是正确的。故选D。
【点睛】该题考查我国自然资的利用和保护,分析解答即可。
11.D【详解】雾霾天气,造成城市里大面积低能见度的情况。在早上或夜间相对湿度较大的时候,形成的是雾;在白天气温上升、湿度下降的时候,逐渐转化成霾。这种现象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造成雾霾天气的人为原因有工业生产中使用矿物作为燃料,大量排放污染物;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冬季取暖排放粉尘。而风力小,空气流动不畅是造成雾霾天气的自然原因。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点睛】
12.南方地区【详解】自然资是指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13.大庆【详解】1960年,我国投入开发建设了最大的油田是大庆油田,一直到现在都是我国产量最大的油田,但现在慢慢的越来越少。
14. 光能 执量 水分 风能【解析】略
15. 总量 人均【详解】我国自然资方面的基本特点是:总量丰富,种类繁多,人均不足,相对短缺。煤、石油、天然气,北方多而南方少;金属资、水资,南方多而北方少;风力资,西北地区、沿海地区和北方丰富。
16.在短时间内还会再出现 长久的时间之内不会再出现【详解】本题考查可再生资和非可再生资。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短时间内还会再出现的资叫做可再生资;在人类开发利用后,长久的时间之内不会再出现的资,叫做非可再生资资。
17. 少(缺) 空间 流域 长江 华北 水污染 水浪费 西北 节水(节约用水) 长江三峡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交界处,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流急。 位于季风区,降水丰富,流域面积广,水流量大 B D【分析】整体分析:该题以读南水北调工程的材料和南水北调工程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我国水资分布特点及解决措施,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解能力。
【详解】⑴ 读图可知,我国水资分布的特点是南丰北缺,这属于空间分布不均,解决这类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等。如南水北调、引黄济青。
⑵ 读图观察可知,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和中线是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往华北平原地区解决该地区缺水问题,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但随着长江工业带的发展和长江航运价值的进一步加大,应该注意 水资的污染和浪费等问题;而西线工程是从长江的上游把水调到黄河的上游,是为了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其实许多人都明白节水比调水更重要,这才是解决缺水最有效的方式,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注意节约用水。
(3)观察长江三峡的位置可知,①长江三峡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交界处,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流急。②位于季风区,降水丰富,流域面积广,水流量大。
(4)我国水资的时间分布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修建水库可以解决我国水资季节分配不均匀的问题。还可以发电、防洪等。故选B。
(5)节约用水,人人可参与,根据各选项的含义可知,A、B、C都是节水措施,D是解决水污染的问题。故选D。
18.(1)B;
(2)C;
(3)A;
(4)D;
(5)C
(6)绿色出行,步行上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一水多用,垃圾正确分类等【分析】该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题为开放性试题,可结合中学生的实际,等角度作答。
【详解】从材料中获取答题信息即可正确解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平均每小时每条车道空间上,小汽车可运输 3000 人,公共 汽车 6000 人, 轨道交通 1﹣6 万人”可知, 平均每小时每条车道空间上, 公共汽车可运输 6000 人;轨道交通运送的旅客最多 。
(2)“步行上学”“搭乘地铁”“乘坐公共汽车”等都是绿色出行的方式, 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 堵;“多开小汽车”会造成交通压力;不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3)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地下水水质优良级所占比例是 10.8%。
(4)“随意丢弃”“埋在土里”“扔进河里”等都不是环保的方法,会增加环境压力,“交给正规 处理机构回收利用”是正确的做法。
(5)分析选项可知,完善公共交通”“污水治理”“垃圾处理”都有利于提升城市的服务质量, 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好办法,“钢铁厂”是污染严重的企业,“市区内建钢铁厂”不利于建设宜居 城市,故选 C。
(6)作为学生,我能为宜居城市所做的如绿色出行,步行上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一水多用,垃圾正确分类等。
19. 森林 破坏林木 使河流含沙量增大 污染空气 电烤(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也可以) 吃野生动物,用一次性筷子,用塑料饭盒等。(其他答案合理也可)【分析】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地球为人们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资和能量,但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导致地球上资破坏、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详解】(1)由材料可知,炭火烧烤是对森林资的破坏为代价的,这种破坏对山区来说直接导致林木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对河流造成的后果是使河流的含沙量增加;炭火烧烤会使空气受到污染。
(2)既满足大家的需求,又要保护环境,可以采取电烤的方式。
(3)在目前的餐饮行业中,还存在吃野生动物,用一次性筷子、用塑料饭盒等,都是破坏大自然、污染空气的做法,不可取。
20.(1)可再生
(2)D
(3)①“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而引起全球气温升高所产生的一种现象;②风能是一种清洁能,风能发电可以减少煤炭发电产生的二氧化碳,从而缓解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危机;
(4)煤炭、水能、地热能【详解】本题考查
(1)风能属于可再生资。 (2)我国风能资丰富的地区是西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 (3)风能发电能化解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危机是因为:①“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而引起全球气温升高所产生的一种现象;②风能是一种清洁能,风能发电可以减少煤炭发电产生的二氧化碳,从而缓解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危机。(4)目前中国发电能中,除风能外还可以用煤炭、水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发电。
【点睛】新能既是指一些传统的能,使用新技术使用(比如: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也可能是新开发的能,比如核能等。
21.(1)4,黄土高原,京广 (2)地多水少 (3)南高北低【详解】由于我国水资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所以有必要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将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调入水资非常紧张的华北、西北地区,以解决那里的缺水严重的问题。
【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湖北丹江口水库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通过隧道穿过黄河,自流到北京、天津,太行山脉西侧的地形区是黄土高原,东侧是华北平原;经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的铁路干线是京广线;
我国水资的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北方地区,是耕地多,水资少;
(3)读图可知:南水北调中线输水线路的地势是南高北低,有利于实现自流输水。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南水北调的线路图,认真读图进行解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