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课时作业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课时作业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6 21:5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课时作业题
选择题
1.“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励志故事。近代用中西画法和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对此故事再阐释的艺术家是( )
A. 聂耳 B. 冼星海 C. 齐白石 D. 徐悲鸿
2.全国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机关报坚持“团结全国抗日力量,巩固民族统一战线,发表正确救亡言论,讨论救亡实际问题”,站在宣传抗日的第一线。该机关报是( )
A. 《新蜀报》 B. 《友声》 C. 《新华日报》 D. 《巴声》
3.鲁迅无情批判吃人封建礼教的白话小说是( )
A. 《狂人日记》 B. 《子夜》 C. 《雷雨》 D. 《骆驼祥子》
4.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表现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的伟大作品是( )
A. 《毕业歌》 B. 《黄河大合唱》 C. 《渔光曲》 D. 《义勇军进行曲》
5.1902年清政府有学堂35787所,1906年猛增到59117所。近代学堂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B. 废除了科举制
民族危机日益加重 D. 传统思想盛行
6.鸦片战争时期进步思想家中,谁编写了《海国图志》?( )
A.魏源
B.林则徐
C.谭嗣同
D.张之洞
7.某校学生开展中国近现代人物系列明信片设计活动,下图明信片设计稿的主题是( )
A.文学艺术家
B.音乐大师
C.医药学家
D.革命先驱
8.中国共产党对文艺领域的指导思想有(  )
①百花齐放
②百家争鸣
③为人民服务
④为社会主义服务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下列小说,被译成英、法、德、日等10多种文字的是( )
A.《红岩》 B.《林海雪原》 C.《青春之歌》 D.《保卫延安》
10.下列关于北京大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前身是京师大学堂
B.其开办的目的在于“广育人才,讲求时务”
C.是洋务运动的成果之一
D.是中国近代建立的最高学府
11.下列对如图所示报纸理解正确的是(  )
①创办于上海
②成为同盟会的机关报
③由严复主持,号召变法
④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①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③④
12.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有一段描述了钱老爷的大儿子剪去辫子引起全家震动的情节,后来政府规定全国男子限期剪去辫子。这一规定实施是在(  )
A.清朝前期 B.清朝后期 C.中华民国建立后 D.新中国成立以后
13.1909年10月2日,由詹天佑设计建造的京张铁路在南口举行盛大的通车典礼,这件事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当时这一消息最可能刊载在(  )
《万国公报》 B.《民报》 C.《新青年》 D.《申报》
14.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你不可能经历(  )
A.唱着《义勇军进行曲》,投身于抗日洪流中
B.观看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C.翻阅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
D.阅读《申报》,了解国内外大事
15.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现代出版机构,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如果说北大的影响能达庙堂之高,商务的影响则可届江湖之远。下列与商务印书馆的创立在同一城市的是(  )
A.成立强学会 B.创办《新青年》杂志 C.成立同盟会 D.成立中华民国
16.有希望革新这古老帝国的是新教育,新教育的开端是同文馆。”中国的“新教育”开始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百日维新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民国建立初期
17.罗兹曼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一书称:“1905年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所谓的“分水岭”指的是( )
A.京师同文馆的成立 B.京师大学堂的成立
C.科举制度的废除 D.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
18.“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假如这位“小行家”卖的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应该是( )
A.《申报》 B.《解放日报》 C.《民报》 D.《大公报》
19.初创时期的商务印书馆主要是印一些商业用品,如名片、广告等,因此称为‘商务’。张元济主持馆务工作后,聘请知名学者编撰新式教科书,相继出版了整套初等、高等小学教科书,深受读者欢迎,为新知识、新思想的传播和教育事业的普及作出了重要贡献。”上述材料说明( )
A.商务印书馆于1897年在上海创办
B.商务印书馆创办人是张元济
C.商务印书馆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出版机构
D.商务印书馆为近代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20.艺术作品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真正面貌。下列作品所反映的主题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鲁迅《狂人日记》 B.徐悲鸿《愚公移山》
C.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D.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二、非选择题
21.中国近代教育的变革和文学艺术的演进是我们认识时代嬗变的窗口。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严复曾经对废除科举制做过这样的评价: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材料二 革命的谣言传到了村子里,引起了村里的不安,阿Q看过革命党被杀,觉得自己也成了革命党,村子人也开始讨好阿Q这个“革命党”。阿Q相信革命党一定会来找他,他做着抢到好多东西的美梦睡过去了。
——鲁迅《阿Q正传》
材料三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黄河大合唱》
材料四 以下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
(1)科举制始创于我国哪个朝代?废除科举制对我国社会发展有何意义?
(2)《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而创作的。从材料二中你能认识到辛亥革命有何局限性?
(3)《黄河大合唱》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表现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
(4)漫画中的“刘邓”代表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5)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教育、文学艺术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据材料一,指出民族团结在抗战时期呈现的新特点。《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谁?
材料二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呈英豪。端起了长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2)材料二是哪首抗日歌曲?其曲作者是谁?
(3)材料一、二两首歌曲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材料三 如图所示是两位网友关于《义勇军进行曲》的讨论
你能对网友若寒在21:59:28时的说法做一下具体说明吗?你怎么看待网友夜之诳语在22:01:30时所持的观点?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1905年9月2日,清廷正式颁发上谕废除科举。同年清廷下令设立学部,在全国遍设新式学堂,制定《重订各级学堂章程》,统一规定全国各地学堂的学制,学堂兼学中学与西学。同时选派留学生出国和鼓励自费出洋,学成归国,经考核均授予功名。
——王宪明、蔡乐苏《中国近现代史述要》
材料三: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任用蔡元培为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用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取代前清学部提出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方针,推行养成共和国国民健全人格的教育方针。
——白寿彝《中国通史·近代后编(下)》
(1)材料一中梁启超如何看待教育的重要性?列举百日维新中关于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措施。(不得照抄材料)
(3)阅读材料三,简要分析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措施以及教育方针的进步意义。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沿用明朝的教育制度,学校以“四书”“五经”为教材,国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这样旧式学堂与科举考试对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越来越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改革教育。
材料二 欲补时艰,必自推广学校始。而欲推广学校,必自停科举始。
(1)材料一中清朝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改革教育。清政府在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时期是如何改革教育的
(2)材料二中提到的“停科举”是在哪一年
答案
1-5.DCABB 6-10AADAC 11-15ACDAB 16-20ACADA
21、(1)隋朝;有利于我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2)没有广泛动员农民阶级,缺乏农民基础。
(3)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中;勇敢、顽强、百折不挠的精神。
(4)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解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5)一定时期的教育、文学艺术是该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进步的教育、文艺事业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22、(1)特点:民族团结呈现出地域和民族的广泛性。作者:聂耳。
(2)《黄河大合唱》,冼星海。
(3)团结抗战,抵御外辱。
(4)说明:20世纪30年代,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抗日救亡运动逐步兴起,正处于一个激昂奋争而又需要人们激昂奋争的历史节点。看法:歌词没有过时,更不应修改。因为它可以警示国人我们中华民族面对世界纷乱和强敌时刻都处在“最危险的时候”,不能有丝毫的松懈。要接受历史教训,即使将来成为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梦想以后也不能丧失警惕。
23、(1) 兴校育才(发展教育)是变法图强的根本策略。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2)废除科举制;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3)措施:废除封建主义教育。意义: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广泛传播;促进了资产阶级文化教育的发展;有利于近代化人才的培养。
24、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
(2)19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