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世界的聚落
一、选择题
1.十一长假,小李一家去某地区旅游,旅游期间,小李看到下图所示的民居景观,它的上层住人,下层则空着或放杂物、养牲畜。该民居景观反映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
A.炎热干旱的沙漠 B.终年严寒的地区 C.炎热多雨的气候 D.地势高峻的高原
2.下列民居中体现气候湿热的是
A.因纽特人的冰屋 B.黄土高原上的窑洞 C.东南亚的高脚屋 D.内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包
3.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巨大,深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对四地判读不正确的是( )
A.图①中有骆驼、帐篷,说明该地区气候干燥,所以图①位于西亚地区
B.图②中有驯鹿、雪橇,说明该地区气候寒冷,所以图②位于北亚地区
C.图③中有小船,说明该地区降水丰富,所以图③位于南亚地区
D.图④中有马、蒙古包,说明该地区是草原地区,所以图④位于东南亚地区
4.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完备的排水系统,这种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
A.湿热地区 B.寒冷地区
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
5.我国南方地区有不少聚落名称带有“桥”字,下列与之相关的因素是
A.河流 B.森林 C.矿产 D.土壤
二、判断题
6.为了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应禁止一切旅游活动. (判断对错)
7.农村的统称叫聚落. (判断对错)
8.欧洲是世界上没有乡村,只有城市的大洲。
9.通常把人类的居住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 )
10.早期的聚落大都选在水充足、地形平坦、资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发达,聚落比较密集。( )
三、填空题
11.乡村和城市称为聚落,一般来说,现有________聚落,后有________聚落。
12.城市和聚落的景观差异
类型 城市 乡村
人口密度 ______ _____
人口职业构成 ______ _____
经济特点 ______ _____
住房结构 ______ _____
交通方式 _____ _____
聚落规模 _____ _____
13.世界文化遗产:意大利的________、法国巴黎的塞纳河岸、巴西的________、中国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山西省的________、安徽省的________和西递等。
14.世界各地的民居有不同的建筑风格,既能适应当地的________又与居民的________密切相关。
15.聚落是人们聚居和生活的场所,________和________ 是两种基本的聚落类型.
四、解答题
16.读“聚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ABC三处聚落都属于 聚落.
(2)ABC三处聚落最有可能优先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理由是 .
(3)A聚落附近森林资丰富,在此地建一处造纸厂是否合理? 原因是 .
17.阅读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资料一:不同类型的聚落图-A、B和威海海草房图。
资料二: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聚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往往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建筑风格,图二呈现的分别是西亚和我国南方的建筑。
(1)图中一A、B能反映乡村聚落的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图一中“威海海草房”属于山东半岛沿海地区特色民居,这种民居屋脊高高隆起主要为了适应当地_____气候特点,有利于屋顶排水。像海草房这种传统民居逐渐在减少,取代传统民居的是宽敞明亮大瓦房,请说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对待这种特色民居?______。
(3)图二甲是西亚民居,住房为平顶屋,夜晚人们习惯把床铺安放到屋顶上,不仅凉爽而且节省了空间,反映了当地___________的气候特点;乙是我国南方的水乡民居,尖顶房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是客厅和储物间,这反映当地________气候特点。
(4)由图不同两地民居建筑风格可以看出,建筑外貌深受当地_____的影响。
18.地理探究:我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探究不同地区特色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探讨民居建造的基本原则。根据相关图文材料,完成问题探究。
茅草屋(图1)是非洲典型的民居,分布广泛,多用树枝、木棍构架,房顶铺茅草。
高脚屋(图2)是东南亚原住民的房屋,多为竹木材料,双层结构,上层住人,下层存放杂物,屋顶坡面长且陡。
(1)不同民居的结构和形式上的差异,反映了各地_______________的差异。
(2)图1与图2中传统民居的建造用材有何不同?
(3) 图1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图2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4)毛里塔尼亚北部撒哈拉沙漠地区的牧民习惯住帐篷,且为尖顶帐篷(图3),分析这种民居风格是如何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
1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聚落可分为 和 两大类。
(2)图中A、B、C三处聚落都属于 聚落。三处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分析共同点是 。
(3)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理由是 。
(4)从上题分析来看,先有城市聚落还是先有乡村聚落?
(5)C聚落附近森林资丰富,如果C处建立一造纸厂是否合理?为什么?
20.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图所示为 聚落,乙图所示为 聚落。
(2)据丙图中信息分析,A、B、C三处聚落选址的共同地形因素是 。
(3)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理由是 。
(4)从上题分析来看,先有城市聚落还是先有乡村聚落 。
参考答案:
1.C【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民居是竹楼。竹楼主要指两层或以上的竹结构楼房,是南方干栏式建筑的一种。它的房顶呈“人”字型,易于排水,竹楼底层一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堆放柴草的地方,上层则是人们居住的地方。竹楼通风条件极好,非常适宜于高温潮湿的气候条件。故答案选C。
2.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详解】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因纽特人的冰屋是为了保温防寒,所以A错误;黄土高原气候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黄土直立性强,窑洞可以节省建筑材料,冬暖夏凉,所以窑洞是为了适应当地冬冷夏热的自然环境,所以B错误;东南亚气候属于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在东南亚一带避免炎热、潮湿,避免虫蛇,当地木、竹较多,人们就地取材,搭建了高脚屋来居住,所以C正确;内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包是为了便于拆卸和搬运,所以D错误。故选C
【点睛】民居文化最能反映地理环境特征。在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由于南北纬度跨度广,南北热量差异明显,体现了从热带、亚热带 、暖温带、中温带到寒温带的过渡;东西经度范围广,从东部沿海到西北内陆,降水差异十分显著,体现了从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到干旱地区的过渡。这种复杂、巨大的气候差异深刻地影响这中的民居建筑。如民居空间设计、建筑材料、屋顶形状、保温设计、排水系统等具有非常大的差异。
3.D【分析】
【详解】图①中有骆驼、帐篷,说明该地区气候干燥,所以图①位于西亚地区,这句话对; 图②中有驯鹿、雪橇,说明该地区气候寒冷,所以图②位于北亚地区, 这句话对; 图③中有小船,说明该地区降水丰富,所以图③位于南亚地区,这句话对; 图④中有马、蒙古包,说明该地区是草原地区,所以图④应位于西北地区,而不是东南亚地区,这句话不正确;故答案选D.
4.A【详解】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有密切联系, 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完备的排水系统,这种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多的湿热地区,故答案选A.
5.A【详解】聚落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我国南方不少聚落名称带有“桥”字,主要是因为南方地区属于湿润区,全年降水丰富,河湖众多,许多聚落建在河流沿岸,所以会有许多桥连接,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南方聚落的有关知识。理解即可解答。
6.×【详解】试题分析:文化遗产对于人类文明有重要意义,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
解: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切实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促进遗产保护立法严格遵守遗产保护法相关规定;不乱丢垃圾、破坏文物,积极保护文化遗产,制止他人破坏遗产的行为;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加强宣传,提高身边人保护遗产的意识.尽量减轻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但不应禁止一切旅游活动.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知识,学生应牢记文化遗产的现实意义,理解答题即可.
7.×【详解】试题分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解: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农村属于聚落的一种类型.
故答案为×.
8.错误【详解】世界各地完全是乡村聚落或城市聚落的大洲是没有的,无论是广阔的草原,还是平坦的平原,还是浩瀚的林场,各大洲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有从事农、林、牧、工、服务等的不同聚落;故错。
9.正确【详解】聚落是指人类的居住地,分为乡村和城市。城市规模大、人口稠密,建筑、交通密集,工厂、学校、医院等较多;乡村规模小、人口较少,道路、建筑、学校等较少。故本题正确。
10.正确【详解】早期的聚落大都选在水充足、地形平坦、资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发达,聚落比较密集。
11.乡村;城市.【详解】试题分析:人类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聚落.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城市,小到只有几十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解:规模比较小的乡村聚落叫做村庄,规模比较大的乡村聚落叫做集镇,乡村的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的农田,分别从事种植业、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工商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人口密集,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并且对周围地区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点评】本题考查聚落的形式,属于基础题.
12. 大 小 复杂 简单 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 以农业为主 以楼房为主 以平房为主 多种多样 简单 大 小【解析】略
13. 威尼斯城 巴西利亚 平遥古城 宏村【详解】世界文化遗产: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法国巴黎的塞纳河岸、巴西的巴西利亚、中国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山西省的平遥古城、安徽省的宏村和西递等。
【点评】本题考查了部分世界文化遗产,理解记忆即可。
14.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生活【详解】本题考查民居的作用。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15.城市;乡村【详解】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两大类,先有乡村聚落,后发展为城市聚落。
【点睛】本题考查了聚落的分类,需要理解聚落的定义并且知道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两大类。
16.(1)乡村
(2)B;B处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交通便利,便于人和物的集散
(3)不合理;因为A处位于河流的上游,建造纸厂会造成水的污染.【详解】试题分析:依据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来解答此题.
解:(1)从图中看出,A、B、C三处聚落规模较小,都属于乡村聚落,其分布的共同特点是沿河分布,聚落沿河分布交通便利.
(2)从图中看出,A、B、C三处聚落中,B处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交通便利,便于人和物的集散,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
(3)从图中看出,A处位于河流的上游,如果建造纸厂会造成水的污染,因此在A地建一处造纸厂不合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了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7. B 有农田(或符合乡村聚落的其他因素) 夏季多雨 适当加以保护和利用,对环境比较好的进行旅游开发 炎热、降水少 降水多、潮湿 气候【分析】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一般说来,乡村聚落具有农舍、牲畜棚圈、仓库场院、道路、水渠、宅旁绿地,以及特定环境和专业化生产条件下的附属设施。城市聚落是指规模大于乡村和集镇,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城市一般人口数量大、密度高、职业和需求异质性强,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般说来,城市聚落具有大片的住宅、密集的道路,有工厂等生产性设施,以及较多的商店、医院、学校、影剧院等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
【详解】(1)读图可知,图一中B是乡村聚落,理由是B图中有农舍、农田、牲畜棚圈、宅旁绿地等。
(2)图一中“威海海草房”屋脊高高隆起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有利于屋顶排水。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于特色民居,我们要适当加以保护和利用,对环境比较好的进行旅游开发。
(3)图二甲是西亚民居,住房为平顶屋,夜晚人们习惯把床铺安放到屋顶上,不仅凉爽而且节省了空间,反映了当地炎热、降水少的气候特点;乙是我国南方的水乡民居,尖顶房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是客厅和储物间,这反映当地气候湿热、降水多的特点。
(4)由图不同两地民居建筑风格可以看出,建筑外貌深受当地气候的影响。
【点睛】本题考查聚落的形成与发展,自然地理环境对聚落的影响,要求学生识记掌握。
18.(1)自然环境(气候)
(2)茅草;竹子和木材;
(3)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季;热带季风气候
(4)沙漠地区,风沙危害大,“尖顶”不容易堆积风沙。【解析】影响村庄聚落的因素除自然地理环境外,还受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的制约。如农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传统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等。总之,影响乡村聚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任何乡村聚落的形式、发展、衰亡都是某种主导因素与其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杰作。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详解】(1)不同民居的结构和形式,上的差异,反映了各地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的差异。图1是非洲典型的民居-茅草屋,非洲热带草原面积广大,多高草;图2是东南亚原住民的房屋--高脚屋,东南亚气候炎热,高脚屋通风散热;图3毛里塔尼亚北部撒哈拉沙漠地区-尖顶帐篷,沙漠地区炎热多风沙。
(2)传统民居建造用材各不相同,体现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基本原则。
(3)由图可知,毛里塔尼亚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区的牧民习惯住帐篷,且为尖顶帐篷(图3),这种民居风格适应当地自然环境是地处沙漠地区,风沙危害大,“尖顶”不容易堆积风沙,有利于沙的滑落。
【点睛】
19.(1)城市;乡村
(2)乡村;临河分布,交通便利
(3)B;两河交汇处
(4)乡村
(5)不合理;造纸厂污染水,应放在河流的下游。【分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详解】(1)聚落可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2)图中A、B、C三处聚落都属于乡村聚落。三处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分析共同点是临河分布,交通便利。
(3)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B,理由是位于两河交汇处。
(4)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城市聚落是由乡村聚落慢慢演变而来的;
(5)C聚落附近森林资丰富,如果C处建立一造纸厂不合理,原因是造纸厂污染水,应放在河流的下游。
【点睛】本题考查聚落的分类及差异。
20.(1)城市 ,乡村
(2)地形平坦,海拔在100米以下 。
(3)B ,B处位于河流交汇处的平坦开阔地区,发展空间大,且有丰富的水,水运便利 。
(4)先有乡村聚落 。 【详解】(1)由图可知,甲图所示为高大、密集的建筑群,是城市聚落,乙图反映的是稀疏、矮小建筑,是乡村聚落。
(2)据丙图中信息分析,A、B、C三处聚落选址的共同地形因素是地势平坦,海拔在100米以下的平原。
(3)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B地,这里位于河流交汇处的平坦开阔地区,发展空间大,且有丰富的水,水运便利。
(4)从上题分析来看,是先有乡村聚落再有城市聚落。
【点睛】本题考查聚落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