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选择题
1.赤道与两极地区气温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人为因素
2.有关气温分布和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般情况下,不同地区,低纬度地区气温低些,高纬度地区气温高些
B.同一纬度地区,高山和高原平均气温低些,平原和盆地高些
C.温带地区气温的年较差小,热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
D.地球表面等温线的分布和纬线完全一致
3.天涯海角隆冬暖,青藏高原盛夏寒”,这两地气候特征的成因( )
A.都与纬度位置的影响有关
B.都与地形的影响有关
C.前者与纬度位置的影响有关,后者与地形的影响有关
D.前者与地形的影响有关,后者与纬度位置的影响有关
4.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树立人地协调观,保护我们的家园。如图公益海报揭示了( )
A.北极生态环境恶化
B.北极自然灾害频发
C.北极熊遭人类驱逐
D.北极熊繁殖速度快
5.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北部冬季寒冷漫长,漠河与海口的1月平均气温相差约50℃。造成两地气候差异很大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二、判断题
6.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
7.66.5°S被人们称为南回归线。 ( )
8.2014年11月21日这天,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9.纬度因素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一般地说,纬度较低的地方,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多,气温较高;纬度较高的地方,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少,气温较低。( )
10.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中央代表太阳,在离电灯大约l米远的桌边放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读图,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请在题后括号内填√,错误的填×。
(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昼夜的更替现象.( )
(2)地球自转方向从北极看是顺时针.( )
(3)根据图示信息判断,甲地此时正值日落.( )
(4)根据图示信息判断,甲地此时正值夏季.( )
(5)根据图示信息判断,甲地此时昼长夜短.( )
(6)地球仪放置在桌面上,地轴与桌面的夹角是45°.( )
(7)南极点位于甲点的东南方向. .( )
三、填空题
11.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等.
12.人类活动不会对气候产生任何影响。
13.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般而言,纬度越低,气温越 ;距海越近,降水越 ,一日或一年中的气温变化幅度 。
14.同一地区海拔越高,气温_____,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_______。
15.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般而言,纬度越低,气温越________;距海越近,降水越________,一日或一年中的气温变化幅度________。
四、解答题
16.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C点的海拔为____米。
(2)BC两点的相对高度为____米。
(3)若A点气温为7℃,那么B点的气温约为____℃。
17.读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风向图和甲、乙两副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甲、乙两副图中,准确反映A地气候特点的是 图,反映B地气候特点的是 图.
(2)A、B两地降水差异很大,其原因是安第斯山脉对来自太平洋的水汽起了 作用.A地处于迎风坡,其降水类型多为 .
(3)A、B两地最高气温都出现在一月,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地形地势 C.纬度位置 D.地球运动
(4)A地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其气候特征是 .
18.读“某地区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气温最高的是____(填字母)点,气温最低的点是____(填字母)。
(2)E处和H处气温差异大的是____处,原因____。
(3)若C点附近有座高山,山顶气温为-4℃,则该山顶与地面C点的相对高度为____米。
(4)若B处为海洋,D处为陆地,两地都在北半球,则所处的季节应是____。若B、D两地都位于南半球,而且是在7月份,则B、D两处是海洋的是____。
19.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将于2022年在北京举办。距北京西北100多千米的张家口,雪场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降雪期长,成为本届冬奥会的合办地。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甲可知,历届冬奥会举办地均位于____(南半球/北半球),属于____(热/温/寒)带。
(2)据图乙“北京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写出北京的气候类型____,分析北京举办冬奥会的有利条件是____。
(3)张家口与北京相比,举办冬奥会更加有利,主要表现在____。
(4)从整体上看,世界气温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
2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持续,我国对存在高风险疫情的国家或地区发出了旅游出行风险预警提示。因为不方便去实地旅游,上海的张红和同学们开启了一场网络模拟旅游活动,她们通过上网查询及收集分析资料,共设计了两条旅游路线。
材料二:意大利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以及网络模拟旅游路线简图。
+
模拟路线Ⅰ:
(1)路线Ⅰ在我国境内没有经过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地区,该地区地势高耸,素有“世界屋脊”之称,该地区典型的自然特征是____。
(2)路线Ⅰ横跨了亚洲和____洲。从上海到鹿特丹,同学们发现沿线景观依次为森林﹣﹣草原﹣﹣沙漠﹣﹣草原﹣﹣森林。造成沿线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
(3)沿路线Ⅰ,同学们在A地可以游览世界上最大的湖泊____(填湖泊名称)。
(4)下列著名景观中,同学们在欧洲西部能欣赏到的是____。
A.越南下龙湾B.荷兰风车C.五大湖D.埃及金字塔
模拟路线Ⅱ:
(5)第一站:同学们在苏门答腊岛的热带雨林中模拟了丛林探险活动。这里人口____(填“稠密”或“稀疏”)。自然环境优美而独特。
(6)第二站:同学们在东非高原上模拟欣赏了动物大迁徙的壮观景象,这种迁徙周期性地出现在下图中的____。
(7)第三站:同学们在阿拉伯半岛上模拟了沙漠之旅,当地淡水资____(填“匮乏”或“丰富”),居民大多数为____种人,说____语。
(8)第四站:张红在网上查阅到意大利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冬季,读材料二分析这条信息是否可信?____(填“可信”或“不可信”),请说明理由:____。意大利以南的地中海位于板块的____(填“张裂”或“挤压”)地带,面积在不断缩小。
参考答案:
1.B【详解】离地球十分遥远,体积非常巨大的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线,几乎是平行的。地球具有球状的表面,在同一天,南北方不同的地方,正午的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往往不同,太阳辐射的强度也随着发生变化。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气温逐渐降低。从而形成赤道地区气温高,两极地区气温低的状况,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2.B【详解】关于世界气温分布和变化的叙述,一般情况下,不同地区,低纬度地区气温高些,高纬度地区气温低些;同一纬度地区,高山和高原平均气温低些,平原和盆地高些;温带地区气温的年较差大,热带地区气温年较差小;地球表面等温线的分布和纬线大致平行,但不完全一致,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世界气温的有关知识.
3.C【详解】“天涯海角隆冬暖”是指海南岛的天涯海角在冬季时仍然温暖,是由于该地区纬度低导致气温高;“青藏高原盛夏寒”是指青藏高原在夏季时仍然低温,这是由于该地区海拔高导致气温低,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故选C。
【点睛】
4.A【详解】如图为公益海报揭示了北极熊生活的北极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使北极熊失去生存的家园。故选:A。
【点睛】
5.A【分析】根据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我国位于北半球,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在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对北半球来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低。我国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南方低,白昼短,得到太阳的光热少。所以我国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北部冬季寒冷漫长。故选A。
【点睛】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要理解记忆。
6.正确【详解】试题分析:从纬度位置看,我国位于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一小部分位于热带。所以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的纬度位置。
7.×【详解】试题分析:66.5°S是南极圈,而南回归线是23.5°S,北回归线是23.5°N,北极圈是66.5°N。故本题叙述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和地球仪。
8.×【详解】试题分析:
地球在公转时,由于黄赤交角和地轴空间指向不变,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2014年11月21日这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则南半球昼长夜短,而北半球昼短夜长,故本题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运动。
9.正确【详解】纬度因素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一般地说,纬度较低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多,气温较高;纬度较高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角小,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少,气温较低。
10.(1)√
(2)×
(3)×
(4)√
(5)√
(6)×
(7)×【详解】试题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读图可知,(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球的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的更替现象,故叙述正确.
(2)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旋转,故叙述错误.
(3)根据图示信息判断,甲地此时位于晨线上,正值日出,故叙述错误.
(4)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此时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北半球正值冬季,甲地位于南半球,此时正值夏季,故叙述正确.
(5)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此时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为夏季,位于南半球的甲地此时昼长夜短,故叙述正确.
(6)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地球仪放置在桌面上,桌面和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平行,所以地轴与桌面的夹角是66.5°,故叙述错误.
(7)南极点是地球的最南端,站在南极点上看,所有的方向都是北,南极点位于甲点的正南方向,故叙述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了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有关知识点,要结合图示理解记忆解答.
11.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详解】本题考查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主要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地势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12.B【详解】试题分析:影响气候的三大因素是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另外,人类活动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比如:温室气体的排放,故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3.地形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高 多 小 【详解】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一般而言,纬度越低,气温越高;距海越近,降水越多,一日或一年中的气温变化幅度小。
14. 越低 0.6℃【详解】一个地方的气温除了受到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影响以外,还会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同一地区海拔越高、气温会越低,通常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会下降0.6℃,所以有“高处不胜寒”的说法。
15. 地形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高 多 小【详解】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地形、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一般而言,纬度越低,气温越高;距海越近,降水越多,一日或一年中的气温变化幅度小。
16.(1)-500
(2)2000
(3)1℃
【分析】本题以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海拔。相对高度的计算、气温的计算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读图可知,C点的海拔为-500米。
(2)
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读图可知,C点的海拔为-500米,B点海拔为1500 米,两点的相对高度为1500-(-500)=2000米。
(3)
据图中信息与海拔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可知B处气温等于7℃-1000÷100×0.6℃=1℃。
【点睛】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17.(1)甲 乙 (2)阻挡(抬升) 地形雨 (3)D (4)地中海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分析】观察气候资料图时,可以先看横坐标轴,它表示月份,再看左侧纵坐标轴表示气温,最后根据气温曲线上的点估出各月气温值.降水柱状图的判读和气温曲线图的判读一样,只不过降水是估算各月长方形柱状的数值。
【详解】试题分析: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使得山地阴坡和阳坡的冷暖、干湿状况都产生很大的差异,自然景观也随之明显不同.山脉对低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使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水分、温度状况也会产生差异.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南段“拦截”了来自太平洋的大量水汽,使西侧沿海平原的湿润景观与东侧巴塔哥尼亚高原上的荒漠景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解:(1)图中的A、B两地是处于南美洲南端安第斯山脉的两侧,此处正好位于西风带,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吹向陆地,由于安第斯山脉纵贯南美洲,导致A地处于山脉的迎风坡,降水非常丰富,B地处于山脉的背风坡,降水稀少,通过分析甲乙两图的降水柱状图,我们判断,能够反映A地气候特点的是甲图,能够反映B地气候特点的是乙图;
(2)A、B两地降水差异很大,其原因是安第斯山脉对来自太平洋的水汽起了阻挡或是抬升作用,气流上升、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就容易形成降雨,这样的降雨叫做地形雨;
(3)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的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一月份的时候,太阳的直射点移动到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南半球吸收的热量多是气温最高的季节,所以说A、B两地气温最高的时候都在一月份,主要影响因素是地球的运动;
(4)A地位于南纬30°~40°附近大陆的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形成了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气候特点;
故答案为(1)甲;乙;(2)阻挡(抬升);地形雨;(3)D;(4)地中海;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点评】此题考查了影响气候的几个因素,尤其是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两侧气候的分析是有一定难度的.
18.(1) D B
(2) E E处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大
(3)4000(或4千)
(4) 夏季 D
【分析】本题以某地区等温线分布图为材料,考查等温线的特点、海拔与相对高度的计算、海陆季节差异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等温线分布及气温计算的运用能力。
(1)
图中气温最高的点是D点,气温为24°C;气温最低的点是B点,气温为10°C。
(2)
在等温线图中,等温线越稀疏表示温差越小,相反等温线密集表示温差大,如图中E和H气温差异大的是等温线密集的E处。
(3)
若在C附近有座高山,山顶气温为-4°C;山顶与C点的温差:20°C- (-4°C) =24°C,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会下降0.6℃,所以山顶与C点相对高度为(24℃÷0.6℃)X 100m=4000m,所以相对高度是4000米。
(4)
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若B处为海洋,D处为陆地,两地都在北半球,则所处的季节应是夏季;若B、D两地都位于南半球,而且是在7月份,7月份为南半球冬季,海洋气温高,则B、D两处中,气温更高的D处为海洋。
【点睛】
19.(1) 北半球 温
(2) 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气温低,以降雪为主,冰雪不易融化
(3) 降雪期长
(4)由低纬向高纬气温逐渐递减
【分析】本题考查南北半球的划分、温度带的划分、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气候资料图的判读等,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
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历届冬奥会举办地均位于北半球,属于温带,在-20°C至10°C等温线之间。
(2)
北京举办冬奥会的有利条件是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低,以降雪为主,冰雪不易融化。
(3)
张家口与北京相比,举办冬奥会更加有利,主要表现在张家口雪场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由于海拔高,气温低,降雪期长;地形因素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4)
观察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图可知,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气温逐渐递减。
【点睛】
20. 青藏 高寒 欧 海陆位置 里海 B 稀疏 A 匮乏 白 阿拉伯 可信 意大利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 挤压。【解析】(1)青藏地区地势高耸,素有“世界屋脊”之称,该地区典型的自然特征是高寒。
(2)从上海到鹿特丹,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其降水特点是多-少-多。
(3)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里海。
(4)荷兰风车位于欧洲西部。
(5)苏门答腊岛的热带雨林气候过于湿热,人口稀疏。
(6)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该地区有动物大迁徙的壮观景象。
(7)阿拉伯半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居民大多数为白种人,说阿拉伯语。
(8)意大利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地带。
【详解】(1)读图可得,路线Ⅰ在我国境内没有经过四大地理区域中的青藏地区,该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地势高耸,素有“世界屋脊”之称,该地区典型的自然特征是高寒。
(2)路线Ⅰ横跨了亚洲和欧洲。从上海到鹿特丹,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其降水特点是多﹣少﹣多,其沿线景观依次为森林﹣﹣草原﹣﹣沙漠﹣﹣草原﹣﹣森林。
(3)A地有世界上最大的湖泊即里海,是一个内陆湖泊。
(4)越南下龙湾位于东南亚地区,荷兰风车位于欧洲西部,五大湖位于北美洲,埃及金字塔位于非洲。
5)苏门答腊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过于湿热,人口稀疏。
(6)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该地区有动物大迁徙的壮观景象,A图所示的是热带草原气候景观,该地区树木稀疏,草长得比较高。
(7)阿拉伯半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当地淡水资匮乏,居民大多数为白种人,说阿拉伯语。
(8)意大利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冬季,其原因是:意大利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意大利以南的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地带,面积在不断缩小。
【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