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备课】2022年秋湘科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4.1农业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精选备课】2022年秋湘科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4.1农业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26 16:3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1农业
一、选择题
1.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分别是
A.青稞、水稻 B.高粱、玉米
C.小麦、水稻 D.玉米、水稻
2.某华侨计划投资建设蔗糖厂,从原料来考虑,选址最合理的一组是( )。
A.福建、山东、河北 B.山西、河南、广东 C.山西、辽宁、吉林 D.福建、广东、广西
中国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地球上约20%的人口,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下图是1949~2016年中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单产与总产量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我国粮食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总产量随单产提高而增加 B.总产量基本保持不变
C.播种面积明显下降 D.播种面积不断上升
4.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5.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下列哪种做法违背了这条原则 ( )
A.在山地陡坡上修筑梯田种植小麦
B.在南方地势低洼的地方挖鱼塘养鱼
C.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退耕还湖
D.在城市近郊种植蔬菜花卉等满足市场需求
6.下列四幅图中,阴影表示我国水稻主要分布地区的是( )
A. B.
C. D.
二、判断题
7.新疆的瓜果较甜,主要是因为这里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 ( )
8.我国小麦的主要产地主要分布在珠江流域。( )
9.我国的四大牧区指的是内蒙古、宁夏、新疆、西藏。( )
10.我国东部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农业南北差异明显。( )
11.我喜欢生活在广东,这里有我爱吃的岭南佳果﹣苹果、梨. (判断对错)
三、填空题
12.我国南方种水稻,北方种小麦,原因是___不同。(天气或者气候)
13.农业的地区分布:
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____为主,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四大牧区:____、____、____、____。
14.人们把利用________ 、________ 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________ 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它不仅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资,而且还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________ 和________ ,所以说,农业是支撑________ 建设与发展的________ 。
15.通常,人们把社会生产的各部门划分成三类产业。______(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是第一产业;_______和建筑业是第二产业;流通部门和______部门是第三产业。
16.绿洲农业主要是在________ 地区,用水牛耕地的主要是________ 地区.
四、解答题
17.下图体现了发展农业要________,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主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在地形陡峭的地方,发展________,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在地形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发展种植业;在________发展畜牧业;在有河湖多的地方发展________。
18.读东南沿海某区域示意图(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请为下列农业部门找到合适的“家”(填字母)。
A.种植成片的水稻;B.水产养殖;C.果树种植;D.蔬菜、花卉种植;E.肉、乳、禽、蛋生产适合在①处发展的是________;适合在②处发展的有________;适合在③处发展的是________;适合在④处发展的是________。
(2)在发展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时,把它布局在适宜它发展或生长的地区,以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优势,这是“________”发展农业重要内容之一。
(3)在布局农业部门时考虑的自然条件有:________;考虑的社会经济条件有:________。
19.2021年5月24日,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协商会。会议提出,推进乡村振兴要因地制宜、稳中求进,持续推动农业强起来。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此展开了对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探究,读中国农业地区分布图,完成下列探究问题。
(1)A、B、C、D四地降水较少,草场辽阔,适宜发展____(农业生产部门),D地的优良畜种主要是____。
(2)②地和③地是我国渔业较为发达的地区,淡水渔业主要集中在其中的____地。
(3)①地土地利用类型以____为主,适宜发展林业。
(4)根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④地区适宜发展____(粮食作物)种植,分析其发展优势有____(从气候、地形、土壤等选其中之一进行分析)。
2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图中问题。
材料一2021年10月16日是第41个世界粮食日,主题是“行动造就未来。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更好生活。”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是“发展粮食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面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经受住了考验。
材料二中国土地类型的分布图
(1)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土地利用类型以____为主,农业部门以____为主。
(2)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土地利用类型是以____为主的耕地,农业部门以____为主。
(3)秦岭—淮河以北人们以面食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
(4)秦岭—淮河以南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
(5)在丘陵地区,广泛种植喜温、喜湿的茶叶,主要自然原因有____(双项选择)。
A.当地有饮茶习惯 B.茶叶种植历史悠久 C.气候温暖湿润 D.丘陵地区排水良好
21.赣北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对龙潭村进行野外考察,获取并整理出相关资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探究。
材料一:龙潭村耕地面积2020亩,山林面积8962亩,人口3568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口610人,人均年收入约19700元。
材料二:新平镇气候资料(如图)
材料三:新平镇(部分)等高线图(如图)
(1)考察时,同学们了解到龙潭村附近河段夏季多洪涝灾害。请你帮忙探究原因________。
(2)有村民建议,将图2中甲地的林地开垦为耕地。你是否赞成________ , 请说明理由________。
参考答案:
1.C【详解】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是旱地,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油料作物是花生,糖料作物是甜菜,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是水田,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油料作物是油菜,糖料作物是甘蔗,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南北方的主要农作物。
2.D【详解】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甘蔗和甜菜是两种重要的糖料作物,其中甘蔗性喜湿热,主要分布在华南及四川盆地,广西壮族自治区为最大的产区;甜菜喜温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等地区,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3.A 4.D
【分析】3.据图可知,我国粮食播种面积没有增加,但单产增加促使总产量增加,A正确。总产量增加,B错误。播种面积下降不明显,C错误。播种面积没有上升,D错误。故选A。
4.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应该增加技术投入,提高单产,D正确。土地质量下降、人口增多、农业人口减少都不利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A、B、C错误。故选D。
【点睛】保障粮食安全可以通过以下工作: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业科研攻关和技术推广、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管护机制、要提高耕地质量和水平。
5.A【详解】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如在山地陡坡不能发展种植业,适合发展林业,故A错误。在南方地势低洼的地方适合挖鱼塘养鱼,故B正确。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退耕还湖,有利于提高湖泊的蓄洪能力,故C正确。在城市近郊种植蔬菜花卉等满足市场需求,故D正确。故选A。
【点睛】
6.B【详解】读图可得,B图所示的是水稻,我国南方地区热量高,降水丰沛,雨热同期,适合种植水稻,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7.错误【详解】试题分析:白天日照充足,植物光合作用效率很高,夜晚,气温下降,植物进入休眠状态,白天光合作用所形成的养分得以有效积累,从而瓜果特别甜。故叙述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8.错误【详解】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为小麦集中产区,以南的南方为水稻的集中产区,珠江流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属于水稻的主要产地,故错误。
9.错误【详解】我国的四大牧区是青海、新疆、内蒙古、西藏,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牧区。故错误。
【点睛】
10.正确【详解】我国东部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农业的南北差异。以秦岭一淮河一线为界,该线以北地区耕地多为种植小麦等;以南地区耕地多为种植水稻。我国西部地区主要以畜牧业为主。故说法正确。
【点睛】
11.×【详解】试题分析:要识记我国主要经济果木的分布,根本上还是理解我国主要气候区的分布,熟悉我国的温度带分布是解题的关键,学会应灵活掌握回答.
解:我国北方地区盛产温带水果,比如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盛产亚热带、热带水果,如柑橘、菠萝、甘蔗、香蕉、荔枝等.其中柑橘是产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亚热带水果.荔枝、菠萝等是岭南地区的主要水果.
故答案为×.
【点评】考查我国水果的地区分布,要与气候相联系.
12.气候【详解】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历史悠久,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受气候的影响,南方气候湿热,适合种植水稻,属水稻集中产区,北方属小麦集中产区。
【点睛】
13. 畜牧业 青海牧区 西藏牧区 新疆牧区 内蒙古牧区【详解】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渔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西部地区距离海洋远,气候干旱,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的平原、河谷和绿洲。我国四大牧区: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
14. 动物 植物 人工培育 原料 消费市场 国民经济 基础产业【详解】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农业不仅为人们提供物质资料,还为工业提供大量的原料和消费市场,所以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农业的概念及其重要作用。
15. 农业 工业 服务【详解】试题分析:
通常人们把生产的各部门划分为三类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是第一产业,工业和建筑业是第二产业,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是第三产业,一般而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大,而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减小。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人文环境。
16. 西北 南方【详解】我国四大区域中,绿洲农业主要是在西北地区,由于该地区气候干旱,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绿洲;用水牛耕地的主要南方地区,主要是水田农业区。
17. 因地制宜 地形 气候 水 林业 平坦 水丰富 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山地 渔业【分析】本题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为材料,涉及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牧业、林业、渔业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每个地区都有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发展或生长的地区,以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农业生产与光照、热量、水分、地形和土壤等自然条件关系密切,发展农业生产,还要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如市场、交通条件、农业技术水平、国家政策等,靠近城区,消费市场广阔的郊区可以种植蔬菜、花卉,发展肉乳禽蛋生产。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的地区,不适宜发展种植业,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这叫“宜林则林”。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丰富的地区,利于耕作和灌溉,适宜发展粮食生产,这叫“宜粮则粮”。降水较少,但牧草生长良好的地区,草场广布,适宜发展畜牧业,这叫“宜牧则牧”。河湖较多的地区,适宜发展淡水养殖业,发展渔业,这叫“宜渔则渔”。
18. C D、E A B 因地制宜 地形,水,气候,土壤等 交通,市场、劳动力等【分析】长期以来,我国各地充分利用自然条件, 因地制宜,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发展或生长的地区,以便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
【详解】 (1)①为低山丘陵,适合发展果树种植;②处靠近城市,城市居民众多,蔬菜、花丼、肉、乳、禽、蛋需求量大;③地形平坦,靠近河流和湖泊,水充足,适合发展种植业;④处水域面积广阔,适合发展水产业。
(2)遵循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我国各地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发展或生长的地区,以便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
(3)布局农业部门时既要考虑自然条件也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考虑的自然条件有:地形,气候,水,土壤;考虑的社会经济条件有交通,市场、劳动力等。
【点睛】本题考查农业的布局,读图分析解答。
19.(1) 畜牧业 牦牛
(2)③
(3)林地
(4) 水稻 气候湿热(地形平坦或土壤肥沃,合理即可)
【分析】本题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我国中国农业地区分布图为材料,考查我国牧区、粮食作物、渔业的分布,考查学生对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及形成原因的理解与掌握。
(1)
由图可知,A、B、C、D大致位于我国400毫米年降水量的分界线西侧,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降水稀少,草场辽阔,适宜发展畜牧业。D位于青藏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其中优良畜种主要是牦牛,它的毛厚而长,耐寒力强,体矮身健,善于爬山负重,被称为“高原之舟”。
(2)
由图可知,②地舟山渔场,是中国最大的渔场,自古以来因渔业资丰富而闻名,地处东海,是浙江省、江苏省、福建省和上海市三省一市渔民的传统作业区域。③地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湖众多,水域条件优越,是我国淡水渔业主要集中的地区。
(3)
由图可知, 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中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①是大兴安岭以落叶松为主的林区,它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和内蒙古东北部,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
(4)
由图可知,④地主要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气候属于亚热带与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降水丰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
20.(1) 草地 畜牧业
(2) 旱地 种植业
(3)小麦
(4)水稻
(5)CD
【分析】本题以我国粮食安全和土地类型分布图为材料,考查我国农业生产的差异、耕地的分布,粮食作物的分布及饮食习惯,影响农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考查学生对我国农业方面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1)
我国幅员辽阔,农业生产存在明显差异,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土地利用以草地为主,农业生产部门以畜牧业为主。
(2)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东、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耕地类型以早地为主,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
(3)
秦岭--淮河以北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人们的饮食以面食为主。
(4)
秦岭--淮河以南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人们的饮食以米饭为主。
(5)
在丘陵地区,广泛种植茶叶,因为这些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丘陵地区排水良好;饮茶习惯和种植历史悠久是社会原因,故选CD。
【点睛】
21. 夏季降水量大,多暴雨 河道弯曲;地势低洼(平坦),排水不畅 不赞成;当地降水量大、集中性强、多暴雨(或甲地为山坡);开垦耕地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洪涝灾害);甲地发展林果业经济、环境效益更明显【分析】第(1)小题,洪涝灾害的成因主要有:①降水量和降水强度,降水大而集中;②排水系统,河道弯曲,水流不畅;③地形地势,地形平坦,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第(2)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是否可以开垦为耕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②社会因素,包括劳动力、资金、技术、市场、政策等各方面。
【详解】(1)洪涝灾害的成因主要有:①降水量和降水强度,降水大而集中;②排水系统,河道弯曲,水流不畅;③地形地势,地形平坦,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2)是否可以开垦为耕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②社会因素,包括劳动力、资金、技术、市场、政策等各方面。
【点睛】主要考查发展农业的原则要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