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地表形态变化 大陆漂移假说
一、选择题
1.地球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为海洋的板块是( )
A.太平洋板块 B.大西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亚欧板块
2.下列地貌的形成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是( )
A.黄土高原 B.荷兰围海大坝 C.珠江三角洲 D.台湾海峡
读下图“世界局部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与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板块是( )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D.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4.运用板块知识对以下地理事物进行推测,观点错误的是( )
A.②海将会逐渐扩大 B.喜马拉雅山的高度将会降低
C.③海将会不断缩小 D.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多地震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古地层主要分布在( )
A.太平洋沿岸 B.大西洋沿岸
C.北冰洋沿岸 D.印度洋沿岸
6.图中古地层的分布说明( )
A.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B.非洲和南美洲有共同的文化习俗
C.地球是个球体
D.陆地曾经连在一起,之后发生了分离漂移
7.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图示板块边界处出现了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
B.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碰撞挤压运动
C.大陆板块内部的张裂运动
D.大洋板块内部的张裂运动
二、判断题
8.亚洲全位于亚欧板块上,大洋洲位于印度洋板块上。( )
9.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 )
10.大多数地表形态的变化是长期而缓慢的,并且短时间内不易被人们察觉。( )
判断题(正确涂A,错误涂B,)
11.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是本初子午线
12.地图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13.地理上习惯用S表示北纬
14.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非洲大陆
15.盆地的主要特征是四周高,中部低
16.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中没有经过的大洋是北冰洋
17.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日本
18.全球七大板块中,几乎全部由海洋组成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19.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是海沟
20.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地方是山谷
21.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 )
三、填空题
22.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位于________大陆,属于________洋板块。
23.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是________变成________的证据。
24.大陆漂移的动力。
大陆漂移的动力来自_______(熔融物质从大洋中部的裂缝中喷发出来,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推移)。
25.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证明,大陆漂移是由________引起的。
26.提出“大陆漂移说”的德国的科学家________.科学家在其基础上,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分布在________地带.
四、解答题
27.阅读板块构造示意图,回答问题。
(1)唯一的几乎全属海洋板块的是________板块。
(2)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所在的板块是________板块。
(3)世界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于________洋周围。
(4)太平洋周围的火山、地震带就是太平洋板块与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地带。
(5)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就是亚欧板块与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的交界地带。
(6)我国处于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28.读世界板块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当板块发生____(选填“张裂”或“挤压”)时地表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如A板块西部____山系的形成。
(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位于D板块和C板块之间的红海在不断____(扩张、缩小)。
(3)日本是世界上著名的“地震国”,每年的有感地震达1500多次,这里多地震的原因是位于____板块和____板块的交界地带。
29.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板块的名称
②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
(2)①板块和⑥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山脉是________________。
(3)据预测,由于受板块①和②________的结果(张裂拉伸或碰撞挤压),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
(4)澳大利亚大陆位于__________板块。(写序号)
30.读图1、2及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非整体一块,而是分成____大板块。如图1:B____板块,D____板块。
(2)六大板块是不断____着的。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____和____。
(3)在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图2B处)发生8.1级地震,给尼泊尔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的损失。请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解释尼泊尔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
(4)地震发生时尼泊尔学生正在上课,该采取什么应急措施?
31.读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1)写出图中的山脉名称:
①是____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②山脉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中板块的运动方式可知,红海的面积正在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地球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为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多火山地震,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板块的相关知识。
2.B
【解析】
【详解】
黄土高原是由于暴雨冲刷引起的;荷兰围海大坝是由于人类活动(填海造陆)引起的;珠江三角洲是由于河流冲积而形成的;台湾海峡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故答案选B。
3.B
4.B
【解析】
【分析】
3.
从图中可知,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B符合题意。故选B。
4.
从图中可知,②位于两板块张裂处,会不断扩大,A对;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两板块挤压处,会继续抬升,B错;③海位于两板块碰撞挤压处,会缩小,C对;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D正确;故选B。
【点睛】
本题 考查板块的运动。
5.B
6.D
【解析】
5.
读图分析可知,图中古地层主要分布在大西洋沿岸。大西洋位于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南极洲之间,B对,ACD错。故选B。
6.
图中古地层的分布说明几个大陆是紧密相连的整体,后漂移分离而成,没有说明地球是个球体、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和非洲和南美洲有共同的文化习俗,D对,ABC错。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海陆变迁的有关知识。
7.A
【解析】
【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出现了褶皱现象,为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故选A。
【点睛】
该题考查板块运动。
8.×
【解析】
【详解】
亚洲大部分位于亚欧板块上,大洋洲大部分位于印度洋板块上,根据题意,故错误。
9.错误
【解析】
【详解】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该说法错误。
10.正确
【解析】
【分析】
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
【详解】
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火山和地震;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大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人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故说法正确。
11.B
12.A
13.B
14.B
15.A
16.A
17.B
18.A
19.A
20.B
【解析】
11.试题分析: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长度不等,自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指示东西方向;连接南北两极的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线叫经线,所有的经线都等长,指示南北方向;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是赤道,本初子午线是经线。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和地球仪。
12.试题分析:地图是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加以综合,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建立的地球和平面间的相互联系,用符号、文字和颜色把地球空间现象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都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图。
13.试题分析: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和地球仪。
14.试题分析: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无数小块,以大陆和岛屿的形式散布在海洋中,其中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亚洲与欧洲紧紧连在一起,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海陆的变迁。
15.试题分析:地形是指地貌和地物的统称。地貌是地表面高低起伏的自然形态,地物是地表面自然形成和人工建造的固定性物体。不同地貌和地物的错综结合,就会形成不同的地形,如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等,其中平原是陆地上最平坦的地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丘陵一般没有明显的脉络,顶部浑圆,是山地久经侵蚀的产物;山地地表形态为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米以上;高原的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面平坦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盆地是指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状地形。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大洲和大洋。
16.试题分析:麦哲伦环球航行经过的大洋有: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没有经过北冰洋。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大洲和大洋。
17.试题分析: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所以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所以处在板块和板块交界处的国家一般火山地震较多。印度尼西亚处在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的交界处,因而多火山地震,它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海陆的变迁。
18.试题分析:
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都是大洋。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海陆的变迁。
19.试题分析:
海底地形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等,海底最浅部分是大陆架,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是海沟,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太平洋中的马里亚纳海沟;大洋中脊是新生海底诞生的地方以及火山活动最激烈的地方。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海陆的变迁。
20.试题分析: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为陡崖。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图。
21.正确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原来是一片海洋,由于海陆变迁,板块挤压,形成高山,故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海陆变迁。
22. 亚欧; 印度洋
【解析】
【分析】
【详解】
从板块构造示意图看出,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位于亚欧大陆上。
【点睛】
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
23.海洋 陆地
【解析】
【分析】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如暴雨冲刷、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详解】
喜马拉雅山脉上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这说明了喜马拉雅山脉在很久以前曾经是海洋,后来经过地壳变动抬升为陆地,是海洋变成陆地的证据。
24.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
【解析】
略
25.板块运动
【解析】
【分析】
根据板块运动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点睛】
考查板块的运动特点。
26. 魏格纳 板块交界
【解析】
【详解】
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是德国的科学家魏格纳,其他科学家在其基础上,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27.(1) 太平洋
(2)印度洋
(3)太平
(4) 亚欧 印度洋 南极洲
(5) 印度洋 非洲
(6) 亚欧 太平洋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板块分布图为材料,考查世界板块分布图,解答此题的方法是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理解解答,此题有一定的综合性。
(1)
六大板块中,唯一的几乎全属海洋板块的是太平洋板块,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
(2)
由图可知,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所在的板块是印度洋板块。
(3)
世界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周围,该地区地壳比较活跃。
(4)
太平洋周围的火山、地震带就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地带。
(5)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地带。
(6)
我国处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点睛】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地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28.(1) 挤压 科迪勒拉
(2)扩张
(3) 亚欧 太平洋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世界板块分布图为材料,涉及板块构造学说内容、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
读图可知,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当板块发生挤压时,地表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如A美洲板块西部科迪勒拉山系就是由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的。
(2)
根据板块运动方向推测,当两个箭头方向相对时,表示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当两个箭头方向相背时,表示两个板块发生张裂,位于D非洲板块和C印度洋板块张裂处的红海在不断扩张。
(3)
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是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比较活跃。
29. 非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 喜马拉雅山脉 碰撞挤压 ⑥
【解析】
【分析】
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详解】
(1)全球共有六大板块,依据位置,图中板块②为非洲板块,⑤为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2)①所示的亚欧板块和⑥所示的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喜马拉雅山。
(3)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由于受①亚欧板块和②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
(4)由图可以看出,地球上的六大板块中,澳大利亚是位于⑥所示的印度洋板块。
【点睛】
30.(1)六;非洲;太平洋。
(2)运动;火山;地震。
(3)尼泊尔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接地带,由于两大板块的挤压,地壳不稳定,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4)有时间时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的地方;来不及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墙角或坚实的书桌下。
【解析】
【分析】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地球岩石圈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详解】
(1)地球并不是完整的一块,是由六大板块构成,其中B是非洲板块,D是太平洋板块。
(2)六大板块是不断运动着的,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灾害。
(3)尼泊尔多地震的原因是由于处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形成的。
(4)地震发生时,当尼泊尔的学生正在上课,应该有时间时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的地方;来不及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墙角或坚实的书桌下。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六大板块示意图的认读,属于基础题。
31. 阿尔卑斯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再隆起抬升而形成 扩大
【解析】
【分析】
地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的运动着,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详解】
(1)①是阿卑斯山脉,它位于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地带 ;②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 。
(2)②喜马拉雅山脉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
(3)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地带,面积在不断的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