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备课】2022年秋湘科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3.4世界的聚落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精选备课】2022年秋湘科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3.4世界的聚落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26 16:4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4世界的聚落
一、选择题
1.十一长假,小李一家去某地区旅游,旅游期间,小李看到下图所示的民居景观,它的上层住人,下层则空着或放杂物、养牲畜。该民居景观反映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
A.炎热干旱的沙漠 B.终年严寒的地区 C.炎热多雨的气候 D.地势高峻的高原
2.下列不属于文化遗产的是(  )
A.古代的城堡、庙宇 B.皇家的宫殿、陵墓
C.历代著名的壁画、雕塑 D.保护良好的原始森林
3.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完备的排水系统,这种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
A.湿热地区 B.寒冷地区
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
4.如图是某地村落照片,影响该村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矿产
自然环境会影响地区的建筑风格,吊脚楼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之一,右图是云南吊脚楼,一般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特色景观之一。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作为旅游资的吊脚楼,它架空建造的主要原因是( )
A.防寒保温 B.通风防潮 C.遮风挡雨 D.登高望远
6.它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特征是( )
A.独特的民俗 B.湿热的气候 C.密集的河流 D.多山的地形
二、判断题
7.高原、山地空气好,适合人们居住,聚落分布稠密( )
8.高原、山地空气好,适合人们居住,聚落分布稠密… .(判断对错)
9.聚落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况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 )
10.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保护好有价值的聚落,处理好拆除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
11.农村的统称叫聚落。
三、填空题
12.乡村和城市称为聚落,一般来说,现有________聚落,后有________聚落。
13.世界的聚落主要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形态。
14.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________________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15.世界各地的民居有不同的建筑风格,既能适应当地的________又与居民的________密切相关。
16.人们集中的生活在一起就形成________ ,有________ 和_________两种形式.
四、解答题
17.读聚落图,完成下列各题。
(1)ABC三处聚落属于____聚落。
(2)三处聚落的选址有一共同点,都是____而建。
(3)三处聚落都有可能发展成为____聚落;而最优先发展起来的是____地,理由是____。
18.地理探究: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材料一: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作为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其类型、形态、民居无不深深打上了当地自然环境的烙印。
材料二:江西省聚落分布示意图(图1)、西藏自治区聚落分布示意图(图2)、新疆某聚落传统民居景观图(图3)
(1)图1中的阴影地区聚落较为稀疏,主要是受________的影响。
(2)图2中的聚落分布的特征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3)图3中民居墙体厚度大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19.根据下列四幅图回答问题。
(1)上面四幅景观图片,分别是代表一个地方的建筑。第1幅图代表的是________的建筑;第2幅图代表的是________的建筑;第3幅图代表的是________的建筑;第4幅图代表的是________建筑。
(2)分析四幅景观图填下表。
图片 当地气候特点 民居建筑特点
1 ________ ________
2 ________ ________
3 ________ ________
4 ________ ________
20.读“聚落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列要求:
(1)ABC三处聚落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聚落,三处聚落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原因是 。
(2)ABC三处聚落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哪里?说出你的判读理由。 。
(3)A聚落附近森林资丰富,在此地建一处造纸厂你是否合理? ,原因是 。
21.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聚落可以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按照这种划分,图中A、B、C三处聚落属于 聚落,三处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分析,共同点是 。
(2)A、B、C三地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理由是 。
(3)下面是B地近几十年的发展演变图:
该图反映了B地由 演变为 的过程。观察和分析地图可以看出,该聚落的人口总数不断 ,占地规模不断 ;聚落的建筑群不断 ,并有向高空发展变化的趋势;聚落的交通将会越来越 。
(4)关于聚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聚落变得越小越好 B.世界上所有的聚落都在扩大范围
C.世界上多数城市聚落都在变大 D.北京应将低矮的旧房子变成高楼大厦
参考答案:
1.C【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民居是竹楼。竹楼主要指两层或以上的竹结构楼房,是南方干栏式建筑的一种。它的房顶呈“人”字型,易于排水,竹楼底层一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堆放柴草的地方,上层则是人们居住的地方。竹楼通风条件极好,非常适宜于高温潮湿的气候条件。故答案选C。
2.D【详解】文化遗产包括具有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铭文、窟洞等人类工程及考古地址等,而保护良好的原始森林属于自然遗产的范畴。故选:D。
3.A【详解】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有密切联系, 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完备的排水系统,这种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多的湿热地区,故答案选A.
4.A【分析】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
【详解】读图可得,图中聚落分布在山间的小平原地区,周围是山地,所以说影响该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5.B 6.B
【解析】5.吊脚楼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居住区,该地区气候湿热,所以架空建造的主要原因是通风防潮。故选B。
6.竹楼主要指两层或以上的竹结构楼房,属于南方干栏式建筑的一种.它的房顶呈“人”字型,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竹楼底层一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堆放柴草的地方.上层为人们居住的地方.竹楼通风条件极好,非常适宜于高温潮湿的气候条件;故选:B。
【点睛】该题考查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类与生存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形成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理解即可。
7.×【详解】试题解析:聚落分布比较密集的是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高原、山地虽然空气好,但是交通不便利,地形崎岖。
考点:聚落的分布
8.×【详解】试题分析: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高原、山地虽然空气好,但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适合人们居住,聚落分布稀疏.
故答案为×.
9.正确【详解】聚落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情况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故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传统聚落的意义以及减少的原因。
10.正确【详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保护好有价值的聚落,处理好拆除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要科学、合理地保存原有聚落。
11.错误【详解】试题分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农村属于聚落的一种类型,故×.
12.乡村;城市.【详解】试题分析:人类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聚落.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城市,小到只有几十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解:规模比较小的乡村聚落叫做村庄,规模比较大的乡村聚落叫做集镇,乡村的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的农田,分别从事种植业、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工商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人口密集,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并且对周围地区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点评】本题考查聚落的形式,属于基础题.
13. 乡村 城市【详解】世界上的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聚居地统称为聚落;聚落一般分为乡村与城市两大类。(1)乡村:一般规模较小,主要有农村、牧村、渔村等不同类型,居住在乡村的人们一般从事耕作、放牧、捕鱼等生产活动。(2)城市:一般规模较大,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点睛】
14.非农业【详解】本题考查聚落的形式。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人口密集,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并且对周围地区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相对拥挤.在大城市里,由于用地紧张,建造了许多高层住宅,这样可以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率.有一些居民住在城郊,乘汽车或地铁上下班。
15.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生活【详解】本题考查民居的作用。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16.聚落;城市;乡村【详解】人们集中生活在一起慢慢就形成了聚落,聚落分为城市和乡村两种形式,通常是先有乡村聚落再有城市聚落。
17. 乡村 沿河 城市 B 地形平坦,距水近,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交通便利,便于人和物的集散。【解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充足,适于耕作。自然资丰富(林、渔、矿等)。交通便利(交通沿线的交汇处、沿海港口等)。
【详解】(1)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从图中看出A、B、C三处聚落,规模比较小,都属于乡村聚落。
(2)从图中看出,A、B、C三处聚落的选址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沿河分布,原因是古代交通方式以河运为主,聚落沿河分布交通便利。
(3)三处聚落都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聚落。从图中看出,而最优先发展起来的是B地,地形平坦,距水近,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交通便利,便于人和物的集散,可优先发展成城市。
【点睛】此题考查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牢记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即可解答。
18. 地形 沿河谷分布 河谷海拔较低,气温较高,更适宜人类居住(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保温隔热(其他合理答案合理也可)【分析】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详解】(1)根据图中河流流向可知,大部分河流都发于东部,西部和南部,所以阴影部分为高山地形,山地地形崎岖,不适合人类居住,故阴影地区聚落较为稀疏,主要是受地形影响。
(2)图2为西藏自治区,图中可知,该地聚落主要沿河谷分布,形成原因是河谷海拔较低,气温较高,更适宜人类居住。
(3)图3中民居墙体厚度大的主要是因为,新疆地区地处内陆,昼夜温差大,厚墙能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理解解答。
19.(1)黄土高原;北极附近;西亚;江南水乡
(2)气候温差大、冬暖夏凉;土壤的直立性好;气候寒冷;用冰雪做房屋;气候炎热,干燥;房屋往往墙厚,窗小;气候湿润,降水丰沛;房顶呈人性,利于排水【分析】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详解】(1)从图中看出,第1幅图代表的是黄土高原的窑洞;第2幅图代表的是北极地区的冰屋;第3幅图代表的是西亚的碉堡房;第4幅图代表的是江南水乡的斜顶房。
(2)窑洞,是当地人为了适应冬冷夏热的特点,利用黄土的直立性而修建的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北极地区的冰屋反映了其气候特点是终年严寒,西亚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为了减少热量的传递和风沙的入侵,当地人多建墙厚、窗小、平顶的碉堡房;江南气候湿润,空气也比较潮湿,降水量较大,房屋多为“人”字形尖顶,有利于排水。
20.(1)乡村 沿河流分布 河流带来丰富的水资,便于灌溉;河流沿岸土壤肥沃,便于农业生产 (2)B B处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地形平坦开阔,便于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3)不合理 A处位于河流上游,造纸厂的修建会排放大量污水,污染整个流域水质【详解】(1)由图可知,图示A、B、C三个聚落属于乡村聚落,三处聚落的共同特点是沿河分布,原因是河流带来丰富的水资,便于灌溉;河流沿岸土壤肥沃,便于农业生产。
(2)A、B、C三处聚落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B地,因为B处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地形平坦开阔,便于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3)A聚落附近森林资丰富,但不适合在这里建造纸厂,因为这里位于河流上游,造纸厂的修建会排放大量污水,会污染整个流域水质。
21.(1)乡村 沿河分布,地势平坦
(2)B 该地处在两河交汇处,地域开阔、交通便利,有利于人员和物资的集散
(3)乡村 城市 增多 扩大 变多 拥挤
(4)C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聚落的类型、聚落的变化、影响聚落的因素等,掌握聚落的形式及发展是解题的关键。
(1)聚落可以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由图可知,图中ABC属于乡村聚落,从交通上看分析,三处聚落形成的共同因素是沿河分布、地势平坦。
(2)由图可知,图中B地位于两河交汇处,地域开阔、交通便利,有利于人员和物资的集散,所以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
(3)由图可知,该图反映了B地由乡村聚落演变成城市聚落的过程。通过分析地图可以看出,该聚落的人口总数不断增多,占地规模不断扩大;聚落的建筑群不断变多,并有向高空发展变化的趋势;聚落的交通将会越来越拥挤。
(4)聚落并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A错;世界多数聚落面积在扩大,少数面积在缩小,C对,B错;不能把北京的低矮的旧房子都变成高楼大厦,D错。故选C。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了聚落的形成和发展,难点是分析聚落形成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