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04 16:06:08

文档简介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克东期末)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三国的前身是(  )
A.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
C.查理曼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答案】C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曾经在查理曼大帝的治下统一过,然而这种统一短暂而脆弱,很快就分裂了, C 项符合题意;
ABD 三项的国家不是近代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三国的前身,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カ,需要准确识记查理曼帝国分裂为近代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
2.(2021九上·澄海期末)今日大部分欧洲国徽的双头鹰都是源自拜占庭帝国的国徽版本,如俄罗斯、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的国徽图案与拜占庭帝国的徽章图案有共同的元素——双头鹰标识(见下组图)。这表明拜占庭文化(  )
拜占庭徽章 俄罗斯国徽 黑山共和国国徽 塞尔维亚国徽
A.对俄罗斯和东欧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B.起源于俄罗斯和东欧文化
C.孕育了阿拉伯文化
D.为西欧文艺复兴提供了精神营养
【答案】A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 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俄罗斯、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的国徽图案与拜占庭帝国的徽章图案有共同的元素﹣﹣双头鹰标识表明拜占庭文化对俄罗斯和东欧国家文化产生重大影响。选项A正确;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考查拜占庭帝国的兴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2021九上·朝阳期末)查士丁尼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篆为(  )
A.《查士丁尼法典》 B.《法学汇察》和《医典》
C.《罗马民法大全》 D.《新法典》
【答案】D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时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后来,查士丁尼又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因此,D符合题意;
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查士丁尼颁布的法律。难度较低,熟练掌握《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新法典》、《罗马民法大全》的具体情况,明确其主要内容及编纂者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该类试题重在考查对所学知识掌握的详细程度,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注意该类知识点。
4.(2021九上·江油期末)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对该帝国的史实描述中,准确的是(  )
A.《罗马民法大全》编撰于查士丁尼统治时期
B.西欧封建主通过十字军东征恢复了帝国强盛
C.帝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奥斯曼帝国军事进攻
D.是跨欧亚的大帝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答案】A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330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在帝国东部的拜占庭设立新都。后来,该城改称为君士坦丁堡。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后,这里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因此,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 529年,法典编纂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选项A正确;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 拜占庭帝国 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5.(2021九上·来宾月考)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欧洲,拜占庭时期的奠定了欧洲民法基础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拿破仑法典》
【答案】C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A.《汉谟拉比法典》,不符合题意;
B.《十二铜表法》,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期,颁布了一系列法律,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故选项C符合题意;
D.《拿破仑法典》,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最基础的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6.(2021九上·来宾月考)表中史实与推论对应准确的一项是(  )
  史实 推论
A 伯里克利建立津贴制度 使雅典成为“全希腊的学校”
B 屋大维首创“元首制” 标志着罗马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C 查士丁尼命人编纂《罗马民法大全》 有利于稳固拜占庭帝国的秩序
D 孝德天皇实施大化改新 加速了日本封建专制制度瓦解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罗马帝国的兴亡;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A. 伯里克利建立津贴制度 , 使雅典成为“全希腊的学校”,不符合题意;
B. 屋大维首创“元首制” , 标志着罗马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查士丁尼命人编纂《罗马民法大全》 ,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有利于稳固拜占庭帝国的秩序 ,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孝德天皇实施大化改新 , 加速了日本封建专制制度瓦解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识记来分析备选项回答,注意理解识记,不要死记硬背。
7.(2021九上·焦作月考)中世纪初期,当罗马帝国的西半部在日耳曼人的入侵下成为支离破碎的众多王国时,东半部却顶住冲击继续存在了近千年,直到1453年首都被奥斯曼土洱其帝国攻破。这个“东半部”国家指的是(  )
A.拜占庭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波斯帝国
【答案】A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 根据“直到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攻破”可知材料中的国家是拜占庭帝国。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素丹穆罕默德二世通过53天的围攻,攻下了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沙场,古老的拜占庭帝国灭亡。选项A正确;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
【点评】 本题考查了拜占庭帝国.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东罗马定都君士坦丁堡(旧名拜占庭),故称“拜占庭帝国”。
8.(2021九上·吉林月考)帝国文化保存下来古希腊和古罗马古籍,为后来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
A.拜占庭文化 B.古希腊罗马文化
C.阿拉伯文化 D.伊斯兰文化
【答案】A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也就是东罗马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地处三洲交界的优越位置,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拜占庭文化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拜占庭文化,拜占庭帝国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为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9.(2021九上·吉林月考)古代有一个欧洲帝国,国运延续千年之久,其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哲学思想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它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法兰克王国
【答案】B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A. 亚历山大帝国存在的时间是前336年~前323年,不符合“千年之久”,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拜占庭帝国从395年建立到1453年灭亡,存在千年之久。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大量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古籍著作,为后来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价值,故B符合题意
C.奥斯曼帝国从13世纪建立到1923年灭亡,不符合“千年之久”,故C不符合题意。
D.法兰克王国是481年建立,843年分裂,不符合“千年之久”,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拜占庭帝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10.古代有一个欧洲帝国,国运延续千年之久,其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哲学思想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它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法兰克王国
【答案】B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A.亚历山大帝国,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存在了上千年,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奥斯曼帝国,不符合题意;
D.法兰克王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1.(2021九上·来宾期中)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史实和历史结论。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流域
B.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
C.西欧庄园的耕地分为自营地和份地
D.拜占庭帝国是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继承者和保存者
【答案】D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历史事实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历史结论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题干选项中选项ABC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事实;
选项D不是描述某个历史事件,而是表达了一种观点和看法,属于历史结论。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以拜占庭帝国的兴亡为依托,考查史实与史论的有关知识。解答此类题没什么捷径可走,准确理解史实与史论的概念是答题的关键。
12.(2021九上·紫金期中)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
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真正具有创造力。”根据材料,拜占庭帝国灭亡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骄傲自满使国家落后
B.穷兵黩武耗尽财力
C.故步自封,缺乏创新使国家落后
D.一个国家必须保持过去的势力和荣誉
【答案】C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据题干关键信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很少有人真正具有创造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灭亡留给我们的启示是故步自封,缺乏创新使国家落后。拜占庭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他们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无视西方兴起的文明新因素;不屑于创新,封闭保守,故C符合题意;题干未涉及骄傲自满使国家落后的内容,故A不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提及拜占庭帝国穷兵黩武耗尽财力,故B不符合题意;题干强调国家又创新,不是一个国家必须保持过去的势力和荣誉,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拜占庭帝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告诉我们要虚心学习,积极进取,努力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点和长处,开放包容,积极创新。
13.(2021九上·紫金期中)历史学家马世力指出:“从3世纪起,由于罗马奴隶制社会陷入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因而着手进行法律汇编工作。”据此可知,查士丁尼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的目的是(  )
A.满足人民所需的契约自由
B.符合崇尚法治的价值和法律精神
C.巩固皇权,维护国家秩序
D.教化帝国民众,人人安分守法.
【答案】C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借以维护和巩园其统治地位“可知,查士丁尼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的目的是巩固皇权,维护国家安定,故C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未出现有关契约自由的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题干强调查士丁尼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是巩固统治,未体现符合崇尚法治的价值和法律精神,故B不符合题意;题干强调查士丁尼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是为了巩固统治,并不是教化人人安分守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查士丁尼法典》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能力。《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14.(2021九上·凤县期中)按时序排列欧洲文明演进过程中的相关事件,正确的是(  )
①罗马帝国的分裂 ②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
③拜占庭帝国灭亡 ④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答案】D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的兴亡;查理曼帝国;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帝国的分裂时间是公元前395年;亚历山大帝国建立时间是公元前336年;拜占庭帝国灭亡时间是1453年;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是在公元843年,因此正确排序是②①④③,D选项符合题意。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选项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拜占庭帝国兴亡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5.(2021九上·凤县期中)今日大部分欧洲国徽的双头鹰都是源自拜占庭帝国的国微版本,如俄罗斯、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的国微图案与拜占庭帝国的微章图案有共同的元素一双头鹰标识(见右组图)。这表明拜占庭文化(  )
A.为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精神营养
B.起源于俄罗斯和东欧文化
C.孕育了阿拉伯文化
D.对俄罗斯和东欧国家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答案】D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俄罗斯、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的国徽图案与拜占庭帝国的徽章图案有共同的元素——双头鹰标识”这表明拜占庭文化对俄罗斯和东欧国家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拜占庭王国对于其他文化的影响,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迁移能力。
16.(2021九上·乐昌期中)法学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下列法律将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编撰而成的是(  )
A.《查士丁尼法典》 B.《拿破仑法典》
C.《汉谟拉比法典》 D.《十二铜表法》
【答案】A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 A .依据题干“将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编撰而成”,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编撰而成《查士丁尼法典》,故 A 正确;
B .《拿破仑法典》是拿破仑在法国执政时期于19世纪初颁布,与题干不符,故 B 错误;
C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期,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法律汇编,是历史上已知最早的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与题干不符,故 C 错误;
D .《十二铜表法》颁布于公元前5世纪中期,标志罗马成文法诞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了查士丁尼及其法典,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
17.(2021九上·乐昌期中)它是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历经千年;它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它保存了大量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它”是(  )
A.拜占庭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查理曼帝国
【答案】A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 由题干材料判断是这个帝国是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拜占庭文化对东欧马,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拜占庭文化对东欧文化的影响更为巨大,9世纪时拜占庭教士创造的西里尔字母是后来俄罗斯、塞尔维亚等民族的字母的起源。选项A正确;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考查了拜占庭帝国。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东罗马定都君士坦丁堡(旧名拜占庭),故称“拜占庭帝国”。
18.(2021九上·安徽月考)按时序排列欧洲文明演进过程中的相关现象,正确的是(  )
①罗马帝国的分裂 ②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
③法兰克王国建立 ④拜占庭帝国灭亡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答案】C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的兴亡;法兰克王国的建立;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帝国的分裂是4世纪末,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是公元前4世纪,法兰克王国建立是481年,拜占庭帝国灭亡是1453年,因此它们的先后顺序是 ②①③④ ,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要准确记忆,再进行排序回答。
19.(2021九上·安徽月考)从“基督教传播”、“封君与封臣”、“庄园法庭”、“牛津大学兴起”、”千年帝国”这些关键信息中提炼出的学习主题是(  )
A.封建时代的欧洲 B.古代欧洲文明
C.法兰克王国兴衰 D.拜占庭帝国的崛起
【答案】A
【知识点】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封君与封臣;庄园法庭的特点及作用;西欧大学的兴起;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 “基督教传播”、“封君与封臣”、“庄园法庭”、“牛津大学兴起”、”千年帝国”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显示的是基督教在欧洲的传播,西欧的封君封臣制,西欧庄园、西欧大学兴起,以及拜占庭帝国,这些都属于封建时代的欧洲,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古代欧洲文明,不符合题意;
C.法兰克王国兴衰,不符合题意;
D.拜占庭帝国的崛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二、材料分析题
20.(2021九上·临江期末)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4年一位马其顿国王对东方波斯等国进行了掠夺性远征,给东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对亚洲文明造成一些毁坏性的破环。
材料二:他是东罗马帝国皇帝,一生都在征服,如意大利,北非、西班牙……他认为一个好皇帝还必须用法律来武装,为此他组织法典编纂一部法律来巩固自己地位,也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材料三:公元前49年,他率领军队攻打罗马城,打败对手,控制了元老院,他还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
(1)材料一中“马其顿国王”是谁?他的东征对东西方文化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的法律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他”指的是谁?“新的历法”被称作什么?
【答案】(1)亚历山大;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2)查士丁尼。《罗马民法大全》。
(3)凯撒;儒略历。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一“公元前334年一公元前324年一位马其顿国王对东方波斯等国进行了掠夺性远征,给东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对亚洲文明造成一些毁坏性的破环"可知,"马其顿国王"是亚历山大,亚历山大东征虽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一定危害,但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他认为一个好皇帝还必须用法律来武装,为此他组织法典编纂一部法律来巩固自己地位,也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可是他是查士丁尼,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的法律是《罗马民法大全》 ,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
(3)根据材料三"他率领军队攻打罗马城,打败对手,控制了元老院,他还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可知, "他"指的是凯撒,“新的历法”被称作儒略历,采纳埃及亚历山大的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计算后,于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执行的取代旧罗马历法的一种历法。
故答案为:
(1) 亚历山大;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2) 查士丁尼。《罗马民法大全》。
(3) 凯撒;儒略历。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21.(2021九上·江油期末)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窗口,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由于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拜占庭帝国以西方古典文明的保存者姿态,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当时的西欧人为拜占庭有如此壮丽的城市倍感惊讶,他们认为这就是天堂。
材料二: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无视西欧城市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仅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最终把拜占庭帝国湮灭于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
材料三:在人口和贸易量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城市的兴起,论过程,是演进的;但论结果,是革命的。
——摘编自[美]汤普逊著,徐家玲译《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1)结合材料分析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拜占庭帝国为什么能够“以西方古典文明的保存者姿态,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它们显得十分独特”的“独特”之处。
(4)如何理解材料四中的“城市的兴起……论结果,是革命的”?
【答案】(1)拜占庭帝国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处,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帝国较为强盛。
(2)①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无视西欧城市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②封闭保守的心态,不屑于学习和吸收其他文明的点;③不断受到外部军事势力的攻击;④十字军东征;⑤奥斯是耳其人的进攻。
(3)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
(4)为了摆脱封建领主的控制,维护市民自身利益,营造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许多城市通过武装斗争、金钱赎买等方式争取城市的自治权。城市的兴起是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对欧洲文明有重大影响。城市的兴起使欧洲出现了一个新的阶层--市民阶层,推动了等级代表会议和等级君主制的形成,市民阶层得以参与政治。城市的兴起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旧的自然经济--庄园制度瓦解,使农奴逐步获得人身自由。随着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大学兴起,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备。
【知识点】西欧城市的兴起;西欧城市居民的身份;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 (1)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旧名拜占庭),故称“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处,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所以拜占庭帝国能够“以西方古典文明的保存者姿态,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
(2)据材料“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无视西欧城市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仅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最终把拜占庭帝国湮灭于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和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是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无视西欧城市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封闭保守的心态,不屑于学习和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点,西方军队的占领和奥斯曼土耳其的进攻。
(3)据材料三“在人口和贸易量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西欧城市的独特之处在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摆脱封建领主的控制,维护市民自身利益,营造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许多城市通过武装斗争、金钱赎买等方式争取城市的自治权。城市的兴起是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
的重要标志,对欧洲文明有重大影响。城市的兴起使欧洲出现了一个新的阶层﹣﹣市民阶层,推动了等级代表会议和等级君主制的形成,市民阶层得以参与政治。城市的兴起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旧的自然经济﹣﹣庄园制度瓦解,使农奴逐步获得人身自由。随着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大学兴起,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备。
故答案为:(1)拜占庭帝国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处,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帝国较为强盛。
(2)①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无视西欧城市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②封保守的心态,不屑于学习和吸收其他文明的点;③不断受到外部军事势力的攻击;④十字军东征;⑤奥斯曼耳其人的进攻。
(3)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
(4)为了摆脱封建领主的控制,维护市民自身利益,营造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许多城市通过武装斗争、金钱赎买等方式争取城市的自治权。城市的兴起是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对欧洲文明有重大影响。城市的兴起使欧洲出现了一个新的阶层﹣﹣市民阶层,推动了等级代表会议和等级君主制的形成,市民阶层得以参与政治。城市的兴起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旧的自然经济﹣﹣庄园制度瓦解,使农奴逐步获得人身自由。随着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大学兴起,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备。
【点评】 本题以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窗口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拜占庭帝国、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22.(2021九上·无为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对当时的罗马人来说、这种柱式拱门合二为一、不仅具有美学念义,也体现了他们民旅文化的综合统一的精神,因为把作为希腈古典建筑精华的柱式和罗马人深为自豪的拱门结合起来,既显示了罗马继承希腊遗产的度诚,也表明罗马自己的发扬与创造。
——据朱龙华《罗马文化》
材料二:在东西罗马帝国并立射期,东罗马帝国开验其东西文化激烈耗撞的发展阶段。帝国文化也在原来罗马帝国文化影响的基础上不断发生变化,开船逐渐脱高母体罗马帝国的影响,形成独县手点庭特色的文化风格。
—据《编年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建筑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罗马建筑。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东罗马帝国文化发展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答案】(1)柱子和拱门相结合。罗马答技场:凯旋门;万神庙等
(2)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影响:继承了罗马帝国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形成自己特色的文化
(3)先进的文化是人类共同的财富、遗产:文化是互相影响的: 文明需要继承,发展和创新等,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 因为把作为希腈古典建筑精华的柱式和罗马人深为自豪的拱门结合起来,既显示了罗马继承希腊遗产的度诚,也表明罗马自己的发扬与创造 ”,可以看出,罗马建筑的特点是柱子和拱门相结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建筑的代表有 罗马答技场,凯旋门,万神庙等 ;
(2)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 东罗马帝国文化发展的特点是 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影响:继承了罗马帝国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形成自己特色的文化 ;
(3)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先进的文化是人类共同的财富、遗产:文化是互相影响的: 文明需要继承,发展和创新等,
故答案为:(1) 柱子和拱门相结合。罗马答技场:凯旋门;万神庙等
(2) 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影响:继承了罗马帝国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形成自己特色的文化
(3) 先进的文化是人类共同的财富、遗产:文化是互相影响的: 文明需要继承,发展和创新等,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考查归纳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归纳回答;
(3)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3.(2021九上·来宾月考)人类社会的法治传统源远流长,民主法治的发展彰显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1 年12月-1902年2月,一支由法国人和伊朗人组成的考古队在埃兰古都苏撒遗址发现了一块石碑。石碑上部是太阳神、正义神授予汉谟拉比王权标的浮雕,下面刻着法典铭文,共3500行,垂直书写着“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材料二公元前五世纪时,罗马的法律还是习惯法,它的解释权操控在贵族法官手里,法官利用这个权利为贵族谋利益。平民要求制定成文法,经过长期的斗争,于公元前449年,逼迫使贵族成立十人委员会(十人团)制定和公布了成文法,因此这个成文法刻在十二块牌子(铜表)上而得名。
材料三: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马法。——《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1)材料一反映的是它是哪一文明古国的哪一部法典?法典铭文应该是用什么文字书写的?它维护了谁的利益?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哪一部法律?简要概括涉及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该法典的进步意义。
(3)材料三中的《罗马民法大全》这一文献在欧洲法制史上有何地位?据材料三概括罗马法对后世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4)通过以上学习,你对人类的法制史有了怎样的认识?
【答案】(1)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2)《十二铜表法》,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3)地位:大多数国家的法律以罗马法为基础; 影响: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马法。
(4)法制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加大法律执行力度,严格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罗马城邦;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汉谟拉比法典》,它是古巴比伦王国时期的法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创造了楔形文字,因此 法典铭文应该是用楔形文字书写的;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奴隶主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它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显示的是《十二铜表法》;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涉及到 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
(3)依据材料三信息“ 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 ”,可以看出, 《罗马民法大全》这一文献在欧洲法制史上 的地位是大多数国家的法律以罗马法为基础; 依据材料三信息“ 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马法”,可以看出, 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马法 ;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法制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加大法律执行力度,严格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故答案为:(1) 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2) 《十二铜表法》,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3) 地位:大多数国家的法律以罗马法为基础; 影响: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马法。
(4) 法制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加大法律执行力度,严格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点评】(1)(2)属于同一类型,第一问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法典;后面的问题,徐耀准确记忆回答,解答时,在第一问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细心读材料找出来即可;
(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 / 1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九上·克东期末)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三国的前身是(  )
A.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
C.查理曼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2.(2021九上·澄海期末)今日大部分欧洲国徽的双头鹰都是源自拜占庭帝国的国徽版本,如俄罗斯、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的国徽图案与拜占庭帝国的徽章图案有共同的元素——双头鹰标识(见下组图)。这表明拜占庭文化(  )
拜占庭徽章 俄罗斯国徽 黑山共和国国徽 塞尔维亚国徽
A.对俄罗斯和东欧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B.起源于俄罗斯和东欧文化
C.孕育了阿拉伯文化
D.为西欧文艺复兴提供了精神营养
3.(2021九上·朝阳期末)查士丁尼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篆为(  )
A.《查士丁尼法典》 B.《法学汇察》和《医典》
C.《罗马民法大全》 D.《新法典》
4.(2021九上·江油期末)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对该帝国的史实描述中,准确的是(  )
A.《罗马民法大全》编撰于查士丁尼统治时期
B.西欧封建主通过十字军东征恢复了帝国强盛
C.帝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奥斯曼帝国军事进攻
D.是跨欧亚的大帝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5.(2021九上·来宾月考)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欧洲,拜占庭时期的奠定了欧洲民法基础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拿破仑法典》
6.(2021九上·来宾月考)表中史实与推论对应准确的一项是(  )
  史实 推论
A 伯里克利建立津贴制度 使雅典成为“全希腊的学校”
B 屋大维首创“元首制” 标志着罗马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C 查士丁尼命人编纂《罗马民法大全》 有利于稳固拜占庭帝国的秩序
D 孝德天皇实施大化改新 加速了日本封建专制制度瓦解
A.A B.B C.C D.D
7.(2021九上·焦作月考)中世纪初期,当罗马帝国的西半部在日耳曼人的入侵下成为支离破碎的众多王国时,东半部却顶住冲击继续存在了近千年,直到1453年首都被奥斯曼土洱其帝国攻破。这个“东半部”国家指的是(  )
A.拜占庭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波斯帝国
8.(2021九上·吉林月考)帝国文化保存下来古希腊和古罗马古籍,为后来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
A.拜占庭文化 B.古希腊罗马文化
C.阿拉伯文化 D.伊斯兰文化
9.(2021九上·吉林月考)古代有一个欧洲帝国,国运延续千年之久,其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哲学思想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它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法兰克王国
10.古代有一个欧洲帝国,国运延续千年之久,其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哲学思想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它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法兰克王国
11.(2021九上·来宾期中)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史实和历史结论。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流域
B.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
C.西欧庄园的耕地分为自营地和份地
D.拜占庭帝国是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继承者和保存者
12.(2021九上·紫金期中)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
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真正具有创造力。”根据材料,拜占庭帝国灭亡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骄傲自满使国家落后
B.穷兵黩武耗尽财力
C.故步自封,缺乏创新使国家落后
D.一个国家必须保持过去的势力和荣誉
13.(2021九上·紫金期中)历史学家马世力指出:“从3世纪起,由于罗马奴隶制社会陷入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因而着手进行法律汇编工作。”据此可知,查士丁尼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的目的是(  )
A.满足人民所需的契约自由
B.符合崇尚法治的价值和法律精神
C.巩固皇权,维护国家秩序
D.教化帝国民众,人人安分守法.
14.(2021九上·凤县期中)按时序排列欧洲文明演进过程中的相关事件,正确的是(  )
①罗马帝国的分裂 ②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
③拜占庭帝国灭亡 ④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15.(2021九上·凤县期中)今日大部分欧洲国徽的双头鹰都是源自拜占庭帝国的国微版本,如俄罗斯、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的国微图案与拜占庭帝国的微章图案有共同的元素一双头鹰标识(见右组图)。这表明拜占庭文化(  )
A.为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精神营养
B.起源于俄罗斯和东欧文化
C.孕育了阿拉伯文化
D.对俄罗斯和东欧国家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16.(2021九上·乐昌期中)法学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下列法律将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编撰而成的是(  )
A.《查士丁尼法典》 B.《拿破仑法典》
C.《汉谟拉比法典》 D.《十二铜表法》
17.(2021九上·乐昌期中)它是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历经千年;它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它保存了大量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它”是(  )
A.拜占庭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查理曼帝国
18.(2021九上·安徽月考)按时序排列欧洲文明演进过程中的相关现象,正确的是(  )
①罗马帝国的分裂 ②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
③法兰克王国建立 ④拜占庭帝国灭亡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19.(2021九上·安徽月考)从“基督教传播”、“封君与封臣”、“庄园法庭”、“牛津大学兴起”、”千年帝国”这些关键信息中提炼出的学习主题是(  )
A.封建时代的欧洲 B.古代欧洲文明
C.法兰克王国兴衰 D.拜占庭帝国的崛起
二、材料分析题
20.(2021九上·临江期末)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4年一位马其顿国王对东方波斯等国进行了掠夺性远征,给东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对亚洲文明造成一些毁坏性的破环。
材料二:他是东罗马帝国皇帝,一生都在征服,如意大利,北非、西班牙……他认为一个好皇帝还必须用法律来武装,为此他组织法典编纂一部法律来巩固自己地位,也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材料三:公元前49年,他率领军队攻打罗马城,打败对手,控制了元老院,他还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
(1)材料一中“马其顿国王”是谁?他的东征对东西方文化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的法律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他”指的是谁?“新的历法”被称作什么?
21.(2021九上·江油期末)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窗口,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由于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拜占庭帝国以西方古典文明的保存者姿态,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当时的西欧人为拜占庭有如此壮丽的城市倍感惊讶,他们认为这就是天堂。
材料二: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无视西欧城市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仅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最终把拜占庭帝国湮灭于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
材料三:在人口和贸易量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城市的兴起,论过程,是演进的;但论结果,是革命的。
——摘编自[美]汤普逊著,徐家玲译《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1)结合材料分析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拜占庭帝国为什么能够“以西方古典文明的保存者姿态,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它们显得十分独特”的“独特”之处。
(4)如何理解材料四中的“城市的兴起……论结果,是革命的”?
22.(2021九上·无为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对当时的罗马人来说、这种柱式拱门合二为一、不仅具有美学念义,也体现了他们民旅文化的综合统一的精神,因为把作为希腈古典建筑精华的柱式和罗马人深为自豪的拱门结合起来,既显示了罗马继承希腊遗产的度诚,也表明罗马自己的发扬与创造。
——据朱龙华《罗马文化》
材料二:在东西罗马帝国并立射期,东罗马帝国开验其东西文化激烈耗撞的发展阶段。帝国文化也在原来罗马帝国文化影响的基础上不断发生变化,开船逐渐脱高母体罗马帝国的影响,形成独县手点庭特色的文化风格。
—据《编年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建筑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罗马建筑。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东罗马帝国文化发展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23.(2021九上·来宾月考)人类社会的法治传统源远流长,民主法治的发展彰显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1 年12月-1902年2月,一支由法国人和伊朗人组成的考古队在埃兰古都苏撒遗址发现了一块石碑。石碑上部是太阳神、正义神授予汉谟拉比王权标的浮雕,下面刻着法典铭文,共3500行,垂直书写着“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材料二公元前五世纪时,罗马的法律还是习惯法,它的解释权操控在贵族法官手里,法官利用这个权利为贵族谋利益。平民要求制定成文法,经过长期的斗争,于公元前449年,逼迫使贵族成立十人委员会(十人团)制定和公布了成文法,因此这个成文法刻在十二块牌子(铜表)上而得名。
材料三: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马法。——《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1)材料一反映的是它是哪一文明古国的哪一部法典?法典铭文应该是用什么文字书写的?它维护了谁的利益?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哪一部法律?简要概括涉及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该法典的进步意义。
(3)材料三中的《罗马民法大全》这一文献在欧洲法制史上有何地位?据材料三概括罗马法对后世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4)通过以上学习,你对人类的法制史有了怎样的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曾经在查理曼大帝的治下统一过,然而这种统一短暂而脆弱,很快就分裂了, C 项符合题意;
ABD 三项的国家不是近代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三国的前身,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カ,需要准确识记查理曼帝国分裂为近代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
2.【答案】A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 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俄罗斯、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的国徽图案与拜占庭帝国的徽章图案有共同的元素﹣﹣双头鹰标识表明拜占庭文化对俄罗斯和东欧国家文化产生重大影响。选项A正确;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考查拜占庭帝国的兴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答案】D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时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后来,查士丁尼又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因此,D符合题意;
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查士丁尼颁布的法律。难度较低,熟练掌握《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新法典》、《罗马民法大全》的具体情况,明确其主要内容及编纂者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该类试题重在考查对所学知识掌握的详细程度,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注意该类知识点。
4.【答案】A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330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在帝国东部的拜占庭设立新都。后来,该城改称为君士坦丁堡。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后,这里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因此,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 529年,法典编纂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选项A正确;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 拜占庭帝国 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5.【答案】C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A.《汉谟拉比法典》,不符合题意;
B.《十二铜表法》,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期,颁布了一系列法律,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故选项C符合题意;
D.《拿破仑法典》,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最基础的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6.【答案】C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罗马帝国的兴亡;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A. 伯里克利建立津贴制度 , 使雅典成为“全希腊的学校”,不符合题意;
B. 屋大维首创“元首制” , 标志着罗马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查士丁尼命人编纂《罗马民法大全》 ,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有利于稳固拜占庭帝国的秩序 ,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孝德天皇实施大化改新 , 加速了日本封建专制制度瓦解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识记来分析备选项回答,注意理解识记,不要死记硬背。
7.【答案】A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 根据“直到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攻破”可知材料中的国家是拜占庭帝国。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素丹穆罕默德二世通过53天的围攻,攻下了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沙场,古老的拜占庭帝国灭亡。选项A正确;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
【点评】 本题考查了拜占庭帝国.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东罗马定都君士坦丁堡(旧名拜占庭),故称“拜占庭帝国”。
8.【答案】A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也就是东罗马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地处三洲交界的优越位置,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拜占庭文化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拜占庭文化,拜占庭帝国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为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9.【答案】B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A. 亚历山大帝国存在的时间是前336年~前323年,不符合“千年之久”,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拜占庭帝国从395年建立到1453年灭亡,存在千年之久。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大量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古籍著作,为后来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价值,故B符合题意
C.奥斯曼帝国从13世纪建立到1923年灭亡,不符合“千年之久”,故C不符合题意。
D.法兰克王国是481年建立,843年分裂,不符合“千年之久”,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拜占庭帝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10.【答案】B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A.亚历山大帝国,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存在了上千年,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奥斯曼帝国,不符合题意;
D.法兰克王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1.【答案】D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历史事实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历史结论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题干选项中选项ABC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事实;
选项D不是描述某个历史事件,而是表达了一种观点和看法,属于历史结论。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以拜占庭帝国的兴亡为依托,考查史实与史论的有关知识。解答此类题没什么捷径可走,准确理解史实与史论的概念是答题的关键。
12.【答案】C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据题干关键信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很少有人真正具有创造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灭亡留给我们的启示是故步自封,缺乏创新使国家落后。拜占庭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他们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无视西方兴起的文明新因素;不屑于创新,封闭保守,故C符合题意;题干未涉及骄傲自满使国家落后的内容,故A不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提及拜占庭帝国穷兵黩武耗尽财力,故B不符合题意;题干强调国家又创新,不是一个国家必须保持过去的势力和荣誉,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拜占庭帝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告诉我们要虚心学习,积极进取,努力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点和长处,开放包容,积极创新。
13.【答案】C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借以维护和巩园其统治地位“可知,查士丁尼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的目的是巩固皇权,维护国家安定,故C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未出现有关契约自由的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题干强调查士丁尼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是巩固统治,未体现符合崇尚法治的价值和法律精神,故B不符合题意;题干强调查士丁尼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是为了巩固统治,并不是教化人人安分守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查士丁尼法典》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能力。《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14.【答案】D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的兴亡;查理曼帝国;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帝国的分裂时间是公元前395年;亚历山大帝国建立时间是公元前336年;拜占庭帝国灭亡时间是1453年;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是在公元843年,因此正确排序是②①④③,D选项符合题意。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选项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拜占庭帝国兴亡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5.【答案】D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俄罗斯、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的国徽图案与拜占庭帝国的徽章图案有共同的元素——双头鹰标识”这表明拜占庭文化对俄罗斯和东欧国家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拜占庭王国对于其他文化的影响,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迁移能力。
16.【答案】A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 A .依据题干“将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编撰而成”,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编撰而成《查士丁尼法典》,故 A 正确;
B .《拿破仑法典》是拿破仑在法国执政时期于19世纪初颁布,与题干不符,故 B 错误;
C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期,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法律汇编,是历史上已知最早的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与题干不符,故 C 错误;
D .《十二铜表法》颁布于公元前5世纪中期,标志罗马成文法诞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了查士丁尼及其法典,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
17.【答案】A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 由题干材料判断是这个帝国是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拜占庭文化对东欧马,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拜占庭文化对东欧文化的影响更为巨大,9世纪时拜占庭教士创造的西里尔字母是后来俄罗斯、塞尔维亚等民族的字母的起源。选项A正确;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考查了拜占庭帝国。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东罗马定都君士坦丁堡(旧名拜占庭),故称“拜占庭帝国”。
18.【答案】C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的兴亡;法兰克王国的建立;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帝国的分裂是4世纪末,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是公元前4世纪,法兰克王国建立是481年,拜占庭帝国灭亡是1453年,因此它们的先后顺序是 ②①③④ ,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要准确记忆,再进行排序回答。
19.【答案】A
【知识点】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封君与封臣;庄园法庭的特点及作用;西欧大学的兴起;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 “基督教传播”、“封君与封臣”、“庄园法庭”、“牛津大学兴起”、”千年帝国”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显示的是基督教在欧洲的传播,西欧的封君封臣制,西欧庄园、西欧大学兴起,以及拜占庭帝国,这些都属于封建时代的欧洲,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古代欧洲文明,不符合题意;
C.法兰克王国兴衰,不符合题意;
D.拜占庭帝国的崛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20.【答案】(1)亚历山大;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2)查士丁尼。《罗马民法大全》。
(3)凯撒;儒略历。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一“公元前334年一公元前324年一位马其顿国王对东方波斯等国进行了掠夺性远征,给东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对亚洲文明造成一些毁坏性的破环"可知,"马其顿国王"是亚历山大,亚历山大东征虽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一定危害,但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他认为一个好皇帝还必须用法律来武装,为此他组织法典编纂一部法律来巩固自己地位,也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可是他是查士丁尼,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的法律是《罗马民法大全》 ,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
(3)根据材料三"他率领军队攻打罗马城,打败对手,控制了元老院,他还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可知, "他"指的是凯撒,“新的历法”被称作儒略历,采纳埃及亚历山大的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计算后,于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执行的取代旧罗马历法的一种历法。
故答案为:
(1) 亚历山大;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2) 查士丁尼。《罗马民法大全》。
(3) 凯撒;儒略历。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21.【答案】(1)拜占庭帝国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处,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帝国较为强盛。
(2)①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无视西欧城市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②封闭保守的心态,不屑于学习和吸收其他文明的点;③不断受到外部军事势力的攻击;④十字军东征;⑤奥斯是耳其人的进攻。
(3)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
(4)为了摆脱封建领主的控制,维护市民自身利益,营造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许多城市通过武装斗争、金钱赎买等方式争取城市的自治权。城市的兴起是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对欧洲文明有重大影响。城市的兴起使欧洲出现了一个新的阶层--市民阶层,推动了等级代表会议和等级君主制的形成,市民阶层得以参与政治。城市的兴起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旧的自然经济--庄园制度瓦解,使农奴逐步获得人身自由。随着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大学兴起,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备。
【知识点】西欧城市的兴起;西欧城市居民的身份;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 (1)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旧名拜占庭),故称“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处,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所以拜占庭帝国能够“以西方古典文明的保存者姿态,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
(2)据材料“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无视西欧城市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仅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最终把拜占庭帝国湮灭于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和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是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无视西欧城市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封闭保守的心态,不屑于学习和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点,西方军队的占领和奥斯曼土耳其的进攻。
(3)据材料三“在人口和贸易量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西欧城市的独特之处在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摆脱封建领主的控制,维护市民自身利益,营造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许多城市通过武装斗争、金钱赎买等方式争取城市的自治权。城市的兴起是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
的重要标志,对欧洲文明有重大影响。城市的兴起使欧洲出现了一个新的阶层﹣﹣市民阶层,推动了等级代表会议和等级君主制的形成,市民阶层得以参与政治。城市的兴起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旧的自然经济﹣﹣庄园制度瓦解,使农奴逐步获得人身自由。随着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大学兴起,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备。
故答案为:(1)拜占庭帝国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处,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帝国较为强盛。
(2)①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无视西欧城市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②封保守的心态,不屑于学习和吸收其他文明的点;③不断受到外部军事势力的攻击;④十字军东征;⑤奥斯曼耳其人的进攻。
(3)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
(4)为了摆脱封建领主的控制,维护市民自身利益,营造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许多城市通过武装斗争、金钱赎买等方式争取城市的自治权。城市的兴起是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对欧洲文明有重大影响。城市的兴起使欧洲出现了一个新的阶层﹣﹣市民阶层,推动了等级代表会议和等级君主制的形成,市民阶层得以参与政治。城市的兴起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旧的自然经济﹣﹣庄园制度瓦解,使农奴逐步获得人身自由。随着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大学兴起,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备。
【点评】 本题以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窗口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拜占庭帝国、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22.【答案】(1)柱子和拱门相结合。罗马答技场:凯旋门;万神庙等
(2)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影响:继承了罗马帝国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形成自己特色的文化
(3)先进的文化是人类共同的财富、遗产:文化是互相影响的: 文明需要继承,发展和创新等,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 因为把作为希腈古典建筑精华的柱式和罗马人深为自豪的拱门结合起来,既显示了罗马继承希腊遗产的度诚,也表明罗马自己的发扬与创造 ”,可以看出,罗马建筑的特点是柱子和拱门相结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建筑的代表有 罗马答技场,凯旋门,万神庙等 ;
(2)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 东罗马帝国文化发展的特点是 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影响:继承了罗马帝国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形成自己特色的文化 ;
(3)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先进的文化是人类共同的财富、遗产:文化是互相影响的: 文明需要继承,发展和创新等,
故答案为:(1) 柱子和拱门相结合。罗马答技场:凯旋门;万神庙等
(2) 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影响:继承了罗马帝国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形成自己特色的文化
(3) 先进的文化是人类共同的财富、遗产:文化是互相影响的: 文明需要继承,发展和创新等,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考查归纳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归纳回答;
(3)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3.【答案】(1)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2)《十二铜表法》,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3)地位:大多数国家的法律以罗马法为基础; 影响: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马法。
(4)法制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加大法律执行力度,严格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罗马城邦;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汉谟拉比法典》,它是古巴比伦王国时期的法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创造了楔形文字,因此 法典铭文应该是用楔形文字书写的;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奴隶主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它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显示的是《十二铜表法》;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涉及到 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
(3)依据材料三信息“ 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 ”,可以看出, 《罗马民法大全》这一文献在欧洲法制史上 的地位是大多数国家的法律以罗马法为基础; 依据材料三信息“ 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马法”,可以看出, 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马法 ;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法制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加大法律执行力度,严格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故答案为:(1) 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2) 《十二铜表法》,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3) 地位:大多数国家的法律以罗马法为基础; 影响: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马法。
(4) 法制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加大法律执行力度,严格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点评】(1)(2)属于同一类型,第一问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法典;后面的问题,徐耀准确记忆回答,解答时,在第一问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细心读材料找出来即可;
(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