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课件(1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课件(16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6 21:4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抗击八国联军与《辛丑条约》的签订
一、义和团运动
人物扫描
义和团本来是长期流行在山东、直隶(今河北)一带的民间秘密会社,他们利用设立神坛、画符请神等方法秘密聚众,称为“义和拳”,最初是民间秘密反清组织。主要成员是贫苦农民,也有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义和团战士多头裹红巾、腰扎红带,手执大刀长矛。
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迷信色彩
速读32页第1自然段,结合下列材料找出义和团相关要点。
②兴起时间和地点:
①兴起原因:
③性质:
19世纪末 山东、直隶一带
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猖獗
直隶
山东
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④口号:
“扶清灭洋”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原因
方式
目的
一、义和团运动
扶清灭洋
扶清
灭洋
表达了反帝斗争意识
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进步性
局限性
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抱有幻想
局限性
说说你对义和团主张(口号)的看法
材料研读
看法:义和团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盲目的排外 ,带有浓厚封建色彩。对清政府认识不清,抱有幻想。
清政府以“招抚”代替“剿灭”
一、义和团运动
①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②根本原因:维护和扩大列强在华权益
2.战争简要
参与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
头目:西摩尔(前期)瓦德西(接任者)
时间:1900年6月
1.战争爆发的原因
西摩尔
瓦德西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在廊坊抗敌,联军撤回到天津。
联军舰队攻陷天津大沽炮台。
慈禧太后对外宣战,
义和团和清军围攻教堂和使馆区。
天津保卫战,聂士成殉国。
天津失陷。
6月
6.17
6.21
7月
8月
北京失陷。
慈禧携光绪帝西逃,途中下令剿杀义和团,并请求八国联军“助剿”。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枪杀义和团战士
结局1: 义和团失败
原因:
(1)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2)根源: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比较迷信落后,盲目排外等)
结局2: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意义:
作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八国联军在北京进行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性质: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结局3: 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签订《辛丑条约》仪式
时间:
签订双方:
中国同11个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比利时、西班牙、荷兰)
1901年9月
主要内容: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78岁的李鸿章,签完后,大口吐血,三个月后病逝…
阅读教材P35,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并讨论条约内容的影响。
类别 内 容 影 响
经济
政治
军事
外交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清王朝成为“洋人的朝廷”
(统治中国的工具)
破坏国防,丧失军事自主权,侵略者更便于进行军事控制和镇压反帝活动。
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
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的监控之下。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慈禧
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量中华之物力,
结与国之欢心。”
影响
影响:
1.《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2.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你们的地盘,我做主
“洋人的朝廷”
三、《辛丑条约》的影响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仪式
知识拓展
结合所学知识和现状:从两个辛丑年的中外谈判对比,你有何感想?
弱国无外交, 国强就是中华民族的底气!
2021年中美高层战略对话
同是辛丑年,两个甲子过去了,中国早已不是原来那个中国了。中方代表理直气壮、有理有利有节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的举动,得民心、顺民意、长志气,也再次表明美国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低声下气、丧权辱国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一点我们充满自信,充满底气。
——兰琳宗《底气在这!》
义和团运动
“扶清灭洋”
八国联军侵华
直接
根 本
维护和扩大侵略权益
战败
《辛丑条约》
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
根本: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失 败
启示:农民阶级不能领导
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民族危机加剧
课堂小结
鸦片战争
(1840—1842)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北京条约》
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中国沦为两半社会的过程
近代中国人探寻救亡图存之路:
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
失败
维新运动
(19世纪末)
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义和团运动
(1900—1901年)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农民阶级:
失败
失败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1、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这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辛丑条约》的内容反映了上述现象的是(C)
A.中国偿白银4.5亿两
B.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2、20世纪初的一本启蒙读物中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作者说这番话主要由于(B)
A、《南京约》的签订
B、《辛丑条约的》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北京条约)的签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