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0.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6 16:00:24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九下·泾阳月考)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并建立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他的继任者不断对外扩张,最终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这个帝国是(  )
A.阿拉伯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波斯帝国D.罗马帝国
【答案】A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 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并建立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他的继任者不断对外扩张,最终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这个帝国是阿拉伯帝国。穆罕默德逝世后,他的继承者继续扩张,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伴随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选项A正确;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考查阿拉伯帝国的扩张,知道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2.(2021九上·嘉祥月考)阿拉伯民间的一部故事集,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  )
A.《俄狄浦斯王》 B.《天方夜谭》
C.《荷马史诗》 D.《奥德赛》
【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学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人在数学、医学以及文学方面成就突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医学领域的经典。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的一部故事集,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阿拉伯文化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阿拉伯学者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文学方面《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的一部故事集,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
3.(2021九上·凤县期中)阿拉伯数字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它的最初发明者和传播者分别是(  )
A.古代印度人、阿拉伯人 B.古代阿拉伯人、中国人
C.古代印度人、巴比伦人 D.古代阿拉伯人、印度人
【答案】A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古代的文明成果——阿拉伯数字。考查学生对于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
4.(2021九上·兴化月考)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的先后顺序是(  )
A.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B.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C.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D.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
【答案】A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伊斯兰教的创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佛教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1世纪基督教兴起于的巴勒斯坦地区,7世纪出初,伊斯兰教创立于阿拉伯半岛;故按照时间排序为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故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三大宗教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需要识记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时间、地点、教义等。如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佛教提出“众生平等”。
5.(2022九下·广州开学考)《文化桥梁:阿拉伯帝国的兴衰》中指出:“最初阿拉伯人是仿制希腊的星盘,但是在他们兼容和创新精神的推动下,很快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阿拉伯的星盘后来驰名欧洲。”下列最能体现阿拉伯人“兼容和创新精神”的是(  )
A.创造完整的代数学 B.“阿拉伯数字”的改造和传播
C.创作《天方夜谭》 D.编写《医典》
【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兼容和创新精神”和所学知识,古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并向外传播,体现了对于外来文化的兼容和改造创新,故B符合题意;ACD项都属于阿拉伯文化的成就,但不是在吸收兼容外来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创新,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阿拉伯文化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理解能力。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学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
6.(2021九下·瑶海开学考)小明在学习了世界三大宗教的内容后,运用比较法列出了它们的相同点,其中错误的有(  )
①都产生于亚洲
②都信仰耶稣
③都产生于同一时期
④都宣扬服从神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伊斯兰教的创立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世界三大宗教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佛教产生于古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主张“众生平等”;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亚洲的巴勒斯坦地区,创始人是耶稣,提倡平等、博爱、互助;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创始人是穆罕默德,号召人们信仰宇宙唯一的神—真主安拉,经典是《古兰经》。因此世界三大宗教的相同点是都产生于亚洲,所以错误的有②③④,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三大宗教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三大宗教产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创始人、基本教义、影响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7.(2021九上·麒麟月考)世界古代史上,一些强大的帝国把亚非欧三洲作为逐鹿的舞台。下列各帝国中,其统治范围不曾地跨这三洲的是(  )
A.罗马帝国 B.查理曼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答案】B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查理曼帝国;拜占庭帝国的兴亡;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A.罗马帝国,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800年前后,法兰克王国的版图扩展到今天的意大利北部、西班牙北部和德国西部的广大地区,与原来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基本相当,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但是它没有地跨亚非欧三洲,故选项B符合题意;
C.拜占庭帝国,不符合题意;
D.阿拉伯帝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注意题干中的“不曾”字样,细心辨别备选项回答。
8.(2021九上·来宾月考)创立了伊斯兰教,并在保存和传播古典文明、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是(  )
A.古埃及人 B.古印度人
C.古代日本人 D.古代阿拉伯人
【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A.古埃及人,不符合题意;
B.古印度人,不符合题意;
C.古代日本人,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可知,古代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并在保存和传播古典文明、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这类知识点,就是要注意识记。
9.(2021九上·顺德月考)有学者认为,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不仅是一个帝国,而且是一种文化……在中世纪时代,任何民族对于人类进步的贡献,都比不上阿拉比亚人和说阿拉伯话的各族人民。该学者认为阿拉伯人的重要贡献是(  )
A.创立了伊斯兰教 B.创立了阿拉伯帝国
C.创造阿拉伯文化 D.将造纸术传入欧洲
【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A. 创立了伊斯兰教 ,不符合题意;
B. 创立了阿拉伯帝国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 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不仅是一个帝国,而且是一种文化 ”,可以看出, 该学者认为阿拉伯人的重要贡献是创造阿拉伯文化,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将造纸术传入欧洲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扣着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0.(2021九上·孝南月考)在世界历史长河中,地跨欧亚非的帝国有很多,他们创造了各自的辉煌,也慢慢淹没在历史的尘土中。它们所取的共同的积极作用是(  )
A.都推动农业文明的发展
B.都推动奴隶制文明的扩展
C.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不同文明的交融
D.都推动世界宗教传播
【答案】C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地跨欧亚非的帝国有很多,如罗马帝国,拜占庭帝等,这些帝国在发展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不同文明的交融。
ABD三项不是地跨欧亚非的帝国共同点,不符合题意;
C项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不同文明的交融是它们所取的共同的积极作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地跨欧亚非的帝国的共同的积极作用及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2021九上·澧县月考)古代某位穆斯林作家曾说:“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下列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帝国联系密切
B.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是同时建立的
C.伊斯兰教推动了阿拉伯地区的统—
D.在阿拉伯帝国扩张的过程中伴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
【答案】B
【知识点】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 630年,穆罕默德征服麦加,迫使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承认他在政治和宗教领袖地位,麦加从此成为伊斯兰教圣地,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8世纪中期,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在此过程中,伴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据题干关键信息“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李生兄弟”并结合所学,ACD 说法正确,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是同时建立的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伊斯兰教建立和阿拉伯国家兴起,题干关键信息“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李生兄弟”。
12.(2021九上·澄海期末)古代伊斯兰作家比鲁尼曾说:“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伊斯兰教的诞生与阿拉伯地区的统一是同一时间
B.伊斯兰教的产生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C.阿拉伯帝国扩张的过程中伴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
D.穆罕默德在麦加建立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帝国也定都于此
【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穆斯林是伊斯兰教徒的称呼,穆罕默德为了统一阿拉伯半岛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所以说“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李生兄弟。”这句话还说明伊斯兰教推动了阿拉伯地区的统一、在阿拉伯帝国扩张的过程中伴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 C 项正确;
穆罕默德于7世纪初创立伊斯兰教,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排除 A 项;
材料不能体现“伊斯兰教的产生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排除 B 项;
穆罕默德于622年在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排除 D 项。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3.(2021八上·莱西期中)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下列不是由阿拉伯商人带到中国来的是(  )
A.伊斯兰教 B.伊斯兰文化
C.阿拉伯的天文、医学知识 D.基督教
【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在古代中西交流中,阿拉伯人起了重要的作用,他们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被誉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故ABC叙述正确,与题意不符;
基督教不是由阿拉伯商人带到中国来的,D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要把握古代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贡献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14.(2022·仁寿模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和结论能够成立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日本大化改新确立一套先进的管理体审 学习西方先进制度
B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C 法兰克王国推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形成奴隶主贵族等级制度
D 欧洲人称0--9这十个数字为阿拉伯数字 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发明的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伊斯兰教的创立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后,利用宗教信仰的力量,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推动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B项史实和结论能够成立,符合题意, B项正确;
日本大化改新确立一套先进的管理体制,学习的是我国唐朝的先进制度,排除A;
法兰克王国推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形成封建贵族等级制度,排除C;
欧洲人称0-9这十个数字为阿拉伯数字,数字是由古印度人发明的,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史论结合的知识。难度适中,理清历史史实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同时要对大化改新、伊斯兰教、封君与封臣、阿拉伯数字的基本知识有所掌握。
15.(2021九上·沈阳月考)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于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把东方和西方连接起来。该大帝国是(  )
A.阿拉伯帝国 B.奥斯曼帝国 C.查理曼帝国 D.罗马帝国
【答案】A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可知,这里的大帝国是阿拉伯帝国,穆罕默德去世后,他的继承者继续扩张, 于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把东方和西方连接起来,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奥斯曼帝国,不符合题意;
C.查理曼帝国,不符合题意;
D.罗马帝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注意细心分析题干信息。
16.(2021九上·来宾期中)下表是有关世界三大宗教的归纳,其中①②③处应依次填入(  )
宗教 产生时间 创始人.
① 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
基督教 ② 耶稣
伊斯兰教 7世纪初 ③
A.佛教、1世纪、穆罕默德 B.印度教、2世纪、穆罕默德
C.印度教、1世纪、安拉 D.佛教、2世纪、安拉
【答案】A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伊斯兰教的创立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基督教在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宣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创始人是耶稣;伊斯兰教是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的,号召大家都信仰唯一的神“真主”,“伊斯兰”是阿拉伯语“和平”和“顺从”的意思。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三大宗教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三大宗教创立的背景、时间、地点、创始人、基本教义、影响等基础知识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
17.(2022·仙桃)这部著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相传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少女,自愿嫁给生性残暴的国王山鲁亚尔。她每天晚上讲一个故事,每每讲到最精彩的地方刚好天亮。国王想听完故事,不忍惩罚她。就这样过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动,与她白头偕老。因此它又名《一千零一夜》。据此判断,这部著作是(  )
A.《格林童话》 B.《天方夜谭》
C.《源氏物语》 D.《哈姆雷特》
【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的一部民间故事集,书中所讲的辛巴达航海、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等故事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真实反映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了阿拉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这部著作是《天方夜谭》,选项B符合题意;
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天方夜谭》的相关史实。
18.(2021九上·麒麟月考)“帅哥”“靓姐”是今天的流行词。用什么装饰起来的人最美?古人已有答案:“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提出这种观点的是(  )
A.德谟克利特 B.苏格拉底 C.亚里斯多德 D.哈里发
【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A.德谟克利特,不符合题意;
B.苏格拉底,不符合题意;
C.亚里士多德,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 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 ”,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没有什么技巧。
19.(2021九上·福州月考)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创造了伟大的文明,下列属于其文明成就的是(  )
①改造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阿拉伯数字”
②《天方夜谭》
③《医学集成》和《医典》
④发明了火药
⑤创造了象形文字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改造了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0.(2021九上·郑州开学考)一位古代阿拉伯作家说:“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推动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B.在阿拉伯帝国扩张的过程中伴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
C.穆罕默德在麦加建立的穆斯林公社是阿拉伯国家的雏形
D.伊斯兰教的产生,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答案】C
【知识点】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C.根据所学知识,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故“穆罕默德在麦加建立的穆斯林公社是阿拉伯国家的雏形”不正确,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推动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B. 在阿拉伯帝国扩张的过程中伴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 ,不符合题意;
D. 伊斯兰教的产生,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题干中的“不正确”字样,细心辨别备选项回答。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2九上·阳谷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远征在客观上使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触、交流、融合,扩大了各民族已知世界的范围,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在一个世界性的帝国内,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出现是必然的。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在世界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材料二: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国家。按照中国的模式,日本也分成若干省和地区。此外以天皇名义将所有土地收归国有,给农户耕种。施行这些变革的目的是加强帝国的权力。
材料三:阿拉伯艺术同文学一样绚丽多彩,集中体现在清真寺的建筑结构和装饰上。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不断吸收希腊、波斯、印度、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古建筑特色,逐渐形成了阿拉伯—伊斯兰建筑艺术……阿拉伯地处欧、亚、非三洲要冲,在沟通东西文化上起着特殊的作用……阿拉伯文化的西传,唤醒了沉睡中的欧洲,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早日到来。
材料四:西方人认为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东方人却从拜占庭帝国的文化看出希腊罗马文化的身影,位于欧亚交界的帝国文明博大精深,灿烂辉煌……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远征”指的是什么?据材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在世界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使日本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举1例说明阿拉伯“在沟通东西文化上起着特殊的作用”。概括阿拉伯文化与文艺复兴运动有何内在联系?
(4)根据材料四你认为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具有什么特点?综合以上四则材料,你得到怎样的历史启示?
【答案】(1)“远征”:亚历山大东征。说明:客观上促进了希腊文明与东方诸文明的交融;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促进了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出现。
(2)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3)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传到阿拉伯,后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和世界。联系:阿拉伯文化,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早日到来。
(4)特点:东西方文化交融;启示: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和共容性;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创新中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开放促进发展;闭关锁国导致落后挨打;开放促进国家繁荣富强。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拜占庭帝国的兴亡;大化改新;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远征在客观上使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触、交流、融合,扩大了各民族已知世界的范围,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在世界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可知,材料一内容中的“远征”指的是亚历山大东征。据材料内容可知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在世界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说明它在客观上促进了希腊文明与东方诸文明的交融;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促进了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出现。
(2)根据材料二“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指的是大化改新。646年,日本仿照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3)根据材料三“阿拉伯地处欧、亚、非三洲要冲,在沟通东西文化上起着特殊的作用....阿拉伯文化的西传,唤醒了沉睡中的欧洲,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早日到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在东西方文化的沟通上起了桥梁作用。例如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传到阿拉伯,后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和世界。阿拉伯文化,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早日到来。
(4)根据材料三“西方人认为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东方人却从拜占庭帝国的文化中看出希腊罗马文化的身影”可知特点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综合以上四则材料可知,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和共容性;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创新中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开放促进发展;闭关锁国导致落后挨打;开放促进国家繁荣富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亚历山大东征、大化改新、阿拉伯文化、拜占庭帝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及应用知识的能力。亚历山大东征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但也给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带来灾难。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22.(2020九上·揭东期末) 2020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中西医结合,不断完善诊疗方案,使中医药进入防控疫情的主战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华佗对他的学生吴普说:“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材料二:651--798年,阿拉伯先后多次遣使来华贡献药方,这些药物被中国医药学家们认识,深化吸收而载入中国的医药书籍之中,如《唐新修本草》《本草拾遗》《胡本草》等,《海药本草》收载了阿拉伯的香药120种,可以说是阿拉伯医药学在中国沃土中形成的第一块奠基石。来自阿拉伯地区的香料和药物,不仅逐渐融汇于中国传统医学体系中,而且还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
材料三: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感言: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医药的成功范例……如果死啃老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中医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
(1)材料一中华佗的主张是什么 请举出他在医学方面的成就两例。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医学对中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一方面 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3)根据材料三中屠呦呦的观点,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答案】(1)主张:运动有益于健康。;成就:麻沸散、五禽戏。
(2)方面:药物学方面。认识:药物学方面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
(3)启示: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推陈出新。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
【解析】【分析】 (1)由“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可以看出,华佗的主张是多运动,可使血脉流通,不生病。华佗是东汉著名医学家,他研制成全身麻醉的药剂“麻沸散”,实施手术时减轻病人痛苦,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2)由“651-798年,阿拉伯先后多次遣使来华贡献药方,这些药物被中国医学家们认识、深化吸收而载入中国的医药书籍之中,如《唐新修本草》、《本草拾遣》、《胡本草》等。《海药本草》收载了阿拉伯的香药120种,可以说是阿拉伯医药学在中国沃土中形成的第一块奠基石。来自阿拉伯地区的香料和药物,不仅逐渐融汇于中国传统医学体系中,而且还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可以看出,阿拉伯医学对中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药方和药物方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医的发展也是吸收先进文明的过程。
(3)由“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医药的成功范例…如果死啃老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中医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可以看出,屠呦呦的观点是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发展。她给我们的启示是,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不断创新。
【点评】 本题以华佗、阿拉伯人、屠呦呦的贡献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3.(2022·安丘模拟)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和艺术,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时代特征,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活力。
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具有里程碑意义。
——节选自习近平的讲话
材料三:……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亚历山大建立起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他们传入欧洲的。
——摘编自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盛唐气象的重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从世界学习的引领社会发展的思想。并指出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3)根据材料三,概括古代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的交往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交往的共同作用和影响。
【答案】(1)清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密切的民族交往;开放的社会风气;频繁的中外交流;多彩的文学艺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文化。
(2)思想:民主、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联系: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3)方式:和平交往、暴力冲突;作用和影响:加强了各地区的联系,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打破了世界相对孤立闭塞的状态。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盛唐经济的繁荣;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和艺术,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时代特征,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活力”可以看出,盛唐气象的重要表现有清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密切的民族交往;开放的社会风气;频繁的中外交流;多彩的文学艺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文化。
(2)根据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反映的是民主、科学思想;“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具有里程碑意义”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3)根据材料三“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亚历山大建立起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他们传入欧洲的”结合所学可知,古代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的交往方式有和平交往、暴力冲突两种方式。它们的共同作用和影响:加强了各地区的联系,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打破了世界相对孤立闭塞的状态。
故答案为:(1)清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密切的民族交往;开放的社会风气;频繁的中外交流;多彩的文学艺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文化。
(2)思想:民主、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联系: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3)方式:和平交往、暴力冲突;作用和影响:加强了各地区的联系,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打破了世界相对孤立闭塞的状态。
【点评】本题考查盛唐气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世界文明交流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及应用知识的能力。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依据材料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作答。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古代世界交往的方式和平交往、暴力冲突。暴力冲突一方面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但另一方面给战争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4.(2021九上·合肥月考)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传承与交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
材料二: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
——马克思
材料三: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人沿着丝绸之路,奔波往返于欧洲与亚洲之间。漫漫的沙漠,长长的驼队和悠悠的驼铃,常伴于他们的路途中。那些穿梭于欧亚大陆的人们,在进行贸易活动的同时,实际上也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重要角色。
(1)图中②处文明古国曾产生过什么文明成就?丝绸之路传到中国来的佛教,产生于图中   处。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材料中的“使者”指谁?除了此项贡献外,他们还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试举一例。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文明交流与传播的认识。
【答案】(1)《汉谟拉比法典》。③
(2)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将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地区。
(3)阿拉伯人传播阿拉伯数字等。
(4)文明的交流形式有暴力冲撞和和平交往两种方式;文明的交流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进步等。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图中②是古巴比伦王国,该文明古国的文明成就是《汉谟拉比法典》;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依据图片信息可知, ③ 是古代印度;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 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将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地区。
(3)依据材料三的描述结合所学可知, 材料中的“使者”是阿拉伯人;例子:阿拉伯人把古代印度人发明的0~9的数字符号传到欧洲,称为阿拉伯数字。
(4)综上所述,我们得出:文明的交流形式有暴力冲撞和和平交往两种方式;文明的交流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进步等。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解决问题的能力。(2)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伯里克利和亚历山大的主要事迹。(3)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阿拉伯人在传播文化成就的贡献。(4)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 文明的交流形式有暴力冲撞和和平交往两种方式;文明的交流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进步 。
25.(2021九上·准格尔旗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矛盾丛生析原因】材料一:六七世纪时,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材料二: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四分五裂,部落间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族入侵……
【酝酿新生看过程】材料三:(日本)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材料四: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7世纪时日本和阿拉伯半岛分别面临怎样的危机。
(2)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三、四,指出日本和阿拉伯半岛力挽狂澜的人物分别是谁。
日本这场改革称为什么?其结果如何?
【答案】(1)日本:阶级矛盾尖锐,政局混乱;阿拉伯半岛:部落间矛盾丛生、经济衰落、外族入侵。
(2)日本:孝德天皇;阿拉伯半岛:穆罕默德;大化改新;结果: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读史明智谈感悟】(3)日本效仿中国改革取得了成功,对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我们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
【知识点】大化改新;伊斯兰教的创立
【解析】【分析】(1)国家材料一“六七世纪时,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可知,日本阶级矛盾尖锐,政局混乱。根据材料二“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四分五裂,部落间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族入侵”可知,阿拉伯半岛面临部落间矛盾丛生、经济衰落、外族入侵的危机。
(2)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参照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阿拉伯半岛力挽狂澜的人物是穆罕默德,穆罕默德在7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教,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我们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
故答案为:
(1)日本:阶级矛盾尖锐,政局混乱;阿拉伯半岛:部落间矛盾丛生、经济衰落、外族入侵。
(2)日本:孝德天皇;阿拉伯半岛:穆罕默德;大化改新;结果: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3)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通过学习中国进行了大化改新,取得了重大成功,我们也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及大化改新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应用知识的能力。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制国家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九下·泾阳月考)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并建立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他的继任者不断对外扩张,最终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这个帝国是(  )
A.阿拉伯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波斯帝国D.罗马帝国
2.(2021九上·嘉祥月考)阿拉伯民间的一部故事集,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  )
A.《俄狄浦斯王》 B.《天方夜谭》
C.《荷马史诗》 D.《奥德赛》
3.(2021九上·凤县期中)阿拉伯数字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它的最初发明者和传播者分别是(  )
A.古代印度人、阿拉伯人 B.古代阿拉伯人、中国人
C.古代印度人、巴比伦人 D.古代阿拉伯人、印度人
4.(2021九上·兴化月考)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的先后顺序是(  )
A.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B.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C.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D.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
5.(2022九下·广州开学考)《文化桥梁:阿拉伯帝国的兴衰》中指出:“最初阿拉伯人是仿制希腊的星盘,但是在他们兼容和创新精神的推动下,很快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阿拉伯的星盘后来驰名欧洲。”下列最能体现阿拉伯人“兼容和创新精神”的是(  )
A.创造完整的代数学 B.“阿拉伯数字”的改造和传播
C.创作《天方夜谭》 D.编写《医典》
6.(2021九下·瑶海开学考)小明在学习了世界三大宗教的内容后,运用比较法列出了它们的相同点,其中错误的有(  )
①都产生于亚洲
②都信仰耶稣
③都产生于同一时期
④都宣扬服从神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21九上·麒麟月考)世界古代史上,一些强大的帝国把亚非欧三洲作为逐鹿的舞台。下列各帝国中,其统治范围不曾地跨这三洲的是(  )
A.罗马帝国 B.查理曼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8.(2021九上·来宾月考)创立了伊斯兰教,并在保存和传播古典文明、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是(  )
A.古埃及人 B.古印度人
C.古代日本人 D.古代阿拉伯人
9.(2021九上·顺德月考)有学者认为,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不仅是一个帝国,而且是一种文化……在中世纪时代,任何民族对于人类进步的贡献,都比不上阿拉比亚人和说阿拉伯话的各族人民。该学者认为阿拉伯人的重要贡献是(  )
A.创立了伊斯兰教 B.创立了阿拉伯帝国
C.创造阿拉伯文化 D.将造纸术传入欧洲
10.(2021九上·孝南月考)在世界历史长河中,地跨欧亚非的帝国有很多,他们创造了各自的辉煌,也慢慢淹没在历史的尘土中。它们所取的共同的积极作用是(  )
A.都推动农业文明的发展
B.都推动奴隶制文明的扩展
C.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不同文明的交融
D.都推动世界宗教传播
11.(2021九上·澧县月考)古代某位穆斯林作家曾说:“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下列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帝国联系密切
B.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是同时建立的
C.伊斯兰教推动了阿拉伯地区的统—
D.在阿拉伯帝国扩张的过程中伴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
12.(2021九上·澄海期末)古代伊斯兰作家比鲁尼曾说:“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伊斯兰教的诞生与阿拉伯地区的统一是同一时间
B.伊斯兰教的产生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C.阿拉伯帝国扩张的过程中伴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
D.穆罕默德在麦加建立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帝国也定都于此
13.(2021八上·莱西期中)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下列不是由阿拉伯商人带到中国来的是(  )
A.伊斯兰教 B.伊斯兰文化
C.阿拉伯的天文、医学知识 D.基督教
14.(2022·仁寿模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和结论能够成立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日本大化改新确立一套先进的管理体审 学习西方先进制度
B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C 法兰克王国推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形成奴隶主贵族等级制度
D 欧洲人称0--9这十个数字为阿拉伯数字 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发明的
A.A B.B C.C D.D
15.(2021九上·沈阳月考)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于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把东方和西方连接起来。该大帝国是(  )
A.阿拉伯帝国 B.奥斯曼帝国 C.查理曼帝国 D.罗马帝国
16.(2021九上·来宾期中)下表是有关世界三大宗教的归纳,其中①②③处应依次填入(  )
宗教 产生时间 创始人.
① 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
基督教 ② 耶稣
伊斯兰教 7世纪初 ③
A.佛教、1世纪、穆罕默德 B.印度教、2世纪、穆罕默德
C.印度教、1世纪、安拉 D.佛教、2世纪、安拉
17.(2022·仙桃)这部著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相传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少女,自愿嫁给生性残暴的国王山鲁亚尔。她每天晚上讲一个故事,每每讲到最精彩的地方刚好天亮。国王想听完故事,不忍惩罚她。就这样过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动,与她白头偕老。因此它又名《一千零一夜》。据此判断,这部著作是(  )
A.《格林童话》 B.《天方夜谭》
C.《源氏物语》 D.《哈姆雷特》
18.(2021九上·麒麟月考)“帅哥”“靓姐”是今天的流行词。用什么装饰起来的人最美?古人已有答案:“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提出这种观点的是(  )
A.德谟克利特 B.苏格拉底 C.亚里斯多德 D.哈里发
19.(2021九上·福州月考)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创造了伟大的文明,下列属于其文明成就的是(  )
①改造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阿拉伯数字”
②《天方夜谭》
③《医学集成》和《医典》
④发明了火药
⑤创造了象形文字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2021九上·郑州开学考)一位古代阿拉伯作家说:“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推动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B.在阿拉伯帝国扩张的过程中伴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
C.穆罕默德在麦加建立的穆斯林公社是阿拉伯国家的雏形
D.伊斯兰教的产生,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2九上·阳谷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远征在客观上使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触、交流、融合,扩大了各民族已知世界的范围,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在一个世界性的帝国内,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出现是必然的。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在世界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材料二: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国家。按照中国的模式,日本也分成若干省和地区。此外以天皇名义将所有土地收归国有,给农户耕种。施行这些变革的目的是加强帝国的权力。
材料三:阿拉伯艺术同文学一样绚丽多彩,集中体现在清真寺的建筑结构和装饰上。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不断吸收希腊、波斯、印度、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古建筑特色,逐渐形成了阿拉伯—伊斯兰建筑艺术……阿拉伯地处欧、亚、非三洲要冲,在沟通东西文化上起着特殊的作用……阿拉伯文化的西传,唤醒了沉睡中的欧洲,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早日到来。
材料四:西方人认为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东方人却从拜占庭帝国的文化看出希腊罗马文化的身影,位于欧亚交界的帝国文明博大精深,灿烂辉煌……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远征”指的是什么?据材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在世界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使日本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举1例说明阿拉伯“在沟通东西文化上起着特殊的作用”。概括阿拉伯文化与文艺复兴运动有何内在联系?
(4)根据材料四你认为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具有什么特点?综合以上四则材料,你得到怎样的历史启示?
22.(2020九上·揭东期末) 2020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中西医结合,不断完善诊疗方案,使中医药进入防控疫情的主战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华佗对他的学生吴普说:“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材料二:651--798年,阿拉伯先后多次遣使来华贡献药方,这些药物被中国医药学家们认识,深化吸收而载入中国的医药书籍之中,如《唐新修本草》《本草拾遗》《胡本草》等,《海药本草》收载了阿拉伯的香药120种,可以说是阿拉伯医药学在中国沃土中形成的第一块奠基石。来自阿拉伯地区的香料和药物,不仅逐渐融汇于中国传统医学体系中,而且还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
材料三: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感言: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医药的成功范例……如果死啃老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中医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
(1)材料一中华佗的主张是什么 请举出他在医学方面的成就两例。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医学对中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一方面 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3)根据材料三中屠呦呦的观点,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23.(2022·安丘模拟)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和艺术,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时代特征,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活力。
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具有里程碑意义。
——节选自习近平的讲话
材料三:……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亚历山大建立起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他们传入欧洲的。
——摘编自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盛唐气象的重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从世界学习的引领社会发展的思想。并指出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3)根据材料三,概括古代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的交往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交往的共同作用和影响。
24.(2021九上·合肥月考)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传承与交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
材料二: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
——马克思
材料三: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人沿着丝绸之路,奔波往返于欧洲与亚洲之间。漫漫的沙漠,长长的驼队和悠悠的驼铃,常伴于他们的路途中。那些穿梭于欧亚大陆的人们,在进行贸易活动的同时,实际上也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重要角色。
(1)图中②处文明古国曾产生过什么文明成就?丝绸之路传到中国来的佛教,产生于图中   处。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材料中的“使者”指谁?除了此项贡献外,他们还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试举一例。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文明交流与传播的认识。
25.(2021九上·准格尔旗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矛盾丛生析原因】材料一:六七世纪时,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材料二: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四分五裂,部落间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族入侵……
【酝酿新生看过程】材料三:(日本)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材料四: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7世纪时日本和阿拉伯半岛分别面临怎样的危机。
(2)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三、四,指出日本和阿拉伯半岛力挽狂澜的人物分别是谁。
日本这场改革称为什么?其结果如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 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并建立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他的继任者不断对外扩张,最终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这个帝国是阿拉伯帝国。穆罕默德逝世后,他的继承者继续扩张,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伴随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选项A正确;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A 。
【点评】 本题考查阿拉伯帝国的扩张,知道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2.【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学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人在数学、医学以及文学方面成就突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医学领域的经典。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的一部故事集,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阿拉伯文化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阿拉伯学者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文学方面《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的一部故事集,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
3.【答案】A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古代的文明成果——阿拉伯数字。考查学生对于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
4.【答案】A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伊斯兰教的创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佛教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1世纪基督教兴起于的巴勒斯坦地区,7世纪出初,伊斯兰教创立于阿拉伯半岛;故按照时间排序为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故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三大宗教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需要识记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时间、地点、教义等。如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佛教提出“众生平等”。
5.【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兼容和创新精神”和所学知识,古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并向外传播,体现了对于外来文化的兼容和改造创新,故B符合题意;ACD项都属于阿拉伯文化的成就,但不是在吸收兼容外来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创新,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阿拉伯文化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理解能力。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学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
6.【答案】D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伊斯兰教的创立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世界三大宗教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佛教产生于古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主张“众生平等”;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亚洲的巴勒斯坦地区,创始人是耶稣,提倡平等、博爱、互助;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创始人是穆罕默德,号召人们信仰宇宙唯一的神—真主安拉,经典是《古兰经》。因此世界三大宗教的相同点是都产生于亚洲,所以错误的有②③④,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三大宗教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三大宗教产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创始人、基本教义、影响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7.【答案】B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查理曼帝国;拜占庭帝国的兴亡;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A.罗马帝国,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800年前后,法兰克王国的版图扩展到今天的意大利北部、西班牙北部和德国西部的广大地区,与原来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基本相当,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但是它没有地跨亚非欧三洲,故选项B符合题意;
C.拜占庭帝国,不符合题意;
D.阿拉伯帝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注意题干中的“不曾”字样,细心辨别备选项回答。
8.【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A.古埃及人,不符合题意;
B.古印度人,不符合题意;
C.古代日本人,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可知,古代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并在保存和传播古典文明、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这类知识点,就是要注意识记。
9.【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A. 创立了伊斯兰教 ,不符合题意;
B. 创立了阿拉伯帝国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 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不仅是一个帝国,而且是一种文化 ”,可以看出, 该学者认为阿拉伯人的重要贡献是创造阿拉伯文化,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将造纸术传入欧洲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扣着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0.【答案】C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地跨欧亚非的帝国有很多,如罗马帝国,拜占庭帝等,这些帝国在发展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不同文明的交融。
ABD三项不是地跨欧亚非的帝国共同点,不符合题意;
C项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不同文明的交融是它们所取的共同的积极作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地跨欧亚非的帝国的共同的积极作用及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答案】B
【知识点】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 630年,穆罕默德征服麦加,迫使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承认他在政治和宗教领袖地位,麦加从此成为伊斯兰教圣地,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8世纪中期,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在此过程中,伴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据题干关键信息“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李生兄弟”并结合所学,ACD 说法正确,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是同时建立的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伊斯兰教建立和阿拉伯国家兴起,题干关键信息“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李生兄弟”。
12.【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穆斯林是伊斯兰教徒的称呼,穆罕默德为了统一阿拉伯半岛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所以说“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李生兄弟。”这句话还说明伊斯兰教推动了阿拉伯地区的统一、在阿拉伯帝国扩张的过程中伴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 C 项正确;
穆罕默德于7世纪初创立伊斯兰教,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排除 A 项;
材料不能体现“伊斯兰教的产生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排除 B 项;
穆罕默德于622年在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排除 D 项。
故答案为 C 。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3.【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在古代中西交流中,阿拉伯人起了重要的作用,他们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被誉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故ABC叙述正确,与题意不符;
基督教不是由阿拉伯商人带到中国来的,D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要把握古代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贡献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14.【答案】B
【知识点】伊斯兰教的创立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后,利用宗教信仰的力量,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推动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B项史实和结论能够成立,符合题意, B项正确;
日本大化改新确立一套先进的管理体制,学习的是我国唐朝的先进制度,排除A;
法兰克王国推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形成封建贵族等级制度,排除C;
欧洲人称0-9这十个数字为阿拉伯数字,数字是由古印度人发明的,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史论结合的知识。难度适中,理清历史史实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同时要对大化改新、伊斯兰教、封君与封臣、阿拉伯数字的基本知识有所掌握。
15.【答案】A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可知,这里的大帝国是阿拉伯帝国,穆罕默德去世后,他的继承者继续扩张, 于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把东方和西方连接起来,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奥斯曼帝国,不符合题意;
C.查理曼帝国,不符合题意;
D.罗马帝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注意细心分析题干信息。
16.【答案】A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伊斯兰教的创立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基督教在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宣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创始人是耶稣;伊斯兰教是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的,号召大家都信仰唯一的神“真主”,“伊斯兰”是阿拉伯语“和平”和“顺从”的意思。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三大宗教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三大宗教创立的背景、时间、地点、创始人、基本教义、影响等基础知识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
17.【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的一部民间故事集,书中所讲的辛巴达航海、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等故事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真实反映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了阿拉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这部著作是《天方夜谭》,选项B符合题意;
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天方夜谭》的相关史实。
18.【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A.德谟克利特,不符合题意;
B.苏格拉底,不符合题意;
C.亚里士多德,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 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 ”,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没有什么技巧。
19.【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改造了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0.【答案】C
【知识点】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C.根据所学知识,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故“穆罕默德在麦加建立的穆斯林公社是阿拉伯国家的雏形”不正确,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推动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B. 在阿拉伯帝国扩张的过程中伴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 ,不符合题意;
D. 伊斯兰教的产生,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题干中的“不正确”字样,细心辨别备选项回答。
21.【答案】(1)“远征”:亚历山大东征。说明:客观上促进了希腊文明与东方诸文明的交融;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促进了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出现。
(2)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3)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传到阿拉伯,后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和世界。联系:阿拉伯文化,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早日到来。
(4)特点:东西方文化交融;启示: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和共容性;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创新中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开放促进发展;闭关锁国导致落后挨打;开放促进国家繁荣富强。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拜占庭帝国的兴亡;大化改新;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远征在客观上使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触、交流、融合,扩大了各民族已知世界的范围,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在世界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可知,材料一内容中的“远征”指的是亚历山大东征。据材料内容可知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在世界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说明它在客观上促进了希腊文明与东方诸文明的交融;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促进了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出现。
(2)根据材料二“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指的是大化改新。646年,日本仿照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3)根据材料三“阿拉伯地处欧、亚、非三洲要冲,在沟通东西文化上起着特殊的作用....阿拉伯文化的西传,唤醒了沉睡中的欧洲,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早日到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在东西方文化的沟通上起了桥梁作用。例如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传到阿拉伯,后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和世界。阿拉伯文化,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早日到来。
(4)根据材料三“西方人认为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东方人却从拜占庭帝国的文化中看出希腊罗马文化的身影”可知特点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综合以上四则材料可知,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和共容性;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创新中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开放促进发展;闭关锁国导致落后挨打;开放促进国家繁荣富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亚历山大东征、大化改新、阿拉伯文化、拜占庭帝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及应用知识的能力。亚历山大东征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但也给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带来灾难。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22.【答案】(1)主张:运动有益于健康。;成就:麻沸散、五禽戏。
(2)方面:药物学方面。认识:药物学方面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
(3)启示: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推陈出新。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
【解析】【分析】 (1)由“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可以看出,华佗的主张是多运动,可使血脉流通,不生病。华佗是东汉著名医学家,他研制成全身麻醉的药剂“麻沸散”,实施手术时减轻病人痛苦,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2)由“651-798年,阿拉伯先后多次遣使来华贡献药方,这些药物被中国医学家们认识、深化吸收而载入中国的医药书籍之中,如《唐新修本草》、《本草拾遣》、《胡本草》等。《海药本草》收载了阿拉伯的香药120种,可以说是阿拉伯医药学在中国沃土中形成的第一块奠基石。来自阿拉伯地区的香料和药物,不仅逐渐融汇于中国传统医学体系中,而且还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可以看出,阿拉伯医学对中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药方和药物方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医的发展也是吸收先进文明的过程。
(3)由“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医药的成功范例…如果死啃老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中医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可以看出,屠呦呦的观点是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发展。她给我们的启示是,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不断创新。
【点评】 本题以华佗、阿拉伯人、屠呦呦的贡献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3.【答案】(1)清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密切的民族交往;开放的社会风气;频繁的中外交流;多彩的文学艺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文化。
(2)思想:民主、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联系: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3)方式:和平交往、暴力冲突;作用和影响:加强了各地区的联系,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打破了世界相对孤立闭塞的状态。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盛唐经济的繁荣;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和艺术,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时代特征,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活力”可以看出,盛唐气象的重要表现有清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密切的民族交往;开放的社会风气;频繁的中外交流;多彩的文学艺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文化。
(2)根据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反映的是民主、科学思想;“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具有里程碑意义”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3)根据材料三“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亚历山大建立起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他们传入欧洲的”结合所学可知,古代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的交往方式有和平交往、暴力冲突两种方式。它们的共同作用和影响:加强了各地区的联系,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打破了世界相对孤立闭塞的状态。
故答案为:(1)清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密切的民族交往;开放的社会风气;频繁的中外交流;多彩的文学艺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文化。
(2)思想:民主、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联系: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3)方式:和平交往、暴力冲突;作用和影响:加强了各地区的联系,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打破了世界相对孤立闭塞的状态。
【点评】本题考查盛唐气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世界文明交流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及应用知识的能力。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依据材料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作答。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古代世界交往的方式和平交往、暴力冲突。暴力冲突一方面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但另一方面给战争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4.【答案】(1)《汉谟拉比法典》。③
(2)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将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地区。
(3)阿拉伯人传播阿拉伯数字等。
(4)文明的交流形式有暴力冲撞和和平交往两种方式;文明的交流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进步等。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图中②是古巴比伦王国,该文明古国的文明成就是《汉谟拉比法典》;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依据图片信息可知, ③ 是古代印度;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 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将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地区。
(3)依据材料三的描述结合所学可知, 材料中的“使者”是阿拉伯人;例子:阿拉伯人把古代印度人发明的0~9的数字符号传到欧洲,称为阿拉伯数字。
(4)综上所述,我们得出:文明的交流形式有暴力冲撞和和平交往两种方式;文明的交流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进步等。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解决问题的能力。(2)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伯里克利和亚历山大的主要事迹。(3)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阿拉伯人在传播文化成就的贡献。(4)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 文明的交流形式有暴力冲撞和和平交往两种方式;文明的交流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进步 。
25.【答案】(1)日本:阶级矛盾尖锐,政局混乱;阿拉伯半岛:部落间矛盾丛生、经济衰落、外族入侵。
(2)日本:孝德天皇;阿拉伯半岛:穆罕默德;大化改新;结果: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读史明智谈感悟】(3)日本效仿中国改革取得了成功,对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我们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
【知识点】大化改新;伊斯兰教的创立
【解析】【分析】(1)国家材料一“六七世纪时,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可知,日本阶级矛盾尖锐,政局混乱。根据材料二“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四分五裂,部落间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族入侵”可知,阿拉伯半岛面临部落间矛盾丛生、经济衰落、外族入侵的危机。
(2)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参照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阿拉伯半岛力挽狂澜的人物是穆罕默德,穆罕默德在7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教,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我们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
故答案为:
(1)日本:阶级矛盾尖锐,政局混乱;阿拉伯半岛:部落间矛盾丛生、经济衰落、外族入侵。
(2)日本:孝德天皇;阿拉伯半岛:穆罕默德;大化改新;结果: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3)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通过学习中国进行了大化改新,取得了重大成功,我们也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及大化改新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应用知识的能力。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制国家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