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地球上水的运动与能量交换第一节 第二课时 陆地水体案例研究 计划课时 1
使用时间 1
课程标准 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 结合示意图、图片和视频,了解敦煌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培养学生描述和表达的能力及综合思维。通过各种类型的流量过程线和流量数据以及图表,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素养。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依据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理论,解释生活中现象,分析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理解人类活动对陆地水体的影响,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构建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解释生活中现象,分析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难点:分析阅读各类河流流量过程图,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素养。
教学方法 案例研究法、读图分析法
媒体手段 PPT、图片、视频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回顾】上节课作业完成教材89页的活动,观察分析井水不犯河水的原因【视频】井水不犯河水 观看视频,了解井水不犯河水的原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上节课内容,帮助学生温故知新。
案例研究一敦煌 【视频】敦煌宣传片,感受沙漠绿洲的震撼。 【思考】是什么造就了敦煌呢?是什么使得荒漠之中出现这一叶绿洲,而且一直存在至今,从未消失呢? 通过敦煌的视频和文字资料,让学生对敦煌的自然环境及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将上节课的知识灵活运用,体会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阅读资料】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描述敦煌的主要地理特征。2、根据图文资料描述敦煌绿洲的特征。3、敦煌的用水主要来自哪里 河流的补给类型有哪些 4、党河是如何成为敦煌绿洲的水源的 【讲解思路】展示四个问题的分析思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敦煌。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反馈与评价 通过各种类型的流量过程线和流量数据以及图表,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素养。
过渡(承上启下) 同学们,刚才我们以敦煌为案例进行了关于陆地水体及其关系的研究,在反馈练习中,通过各种类型的流量过程线和流量数据以及图表,分析各区域的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接下来,我们再选取一个区域进行分析,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本节课的知识。第二个区域选取的是山东济南的趵突泉,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1页的相关内容,思考书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案例研究二山东趵突泉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趵突泉的泉水是潜水还是承压水?(2)在趵突泉附近,还有几十处泉水,他们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思考、回答问题 复习巩固地下水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的能力和提升综合思维。
反馈与评价
总结归纳 1、“三看法”判断河流的补给类型一看图例、坐标轴图例中和坐标轴上往往标注有气温降水量等字样,尤其要注意降水绝对数量的大小,不能只看高低趋势。二看是否有断流冬季有断流,汛期在夏季的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三看流量高峰期汛期在春季,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汛期在夏季且冬季未断流,以雨水补给为主。全年流量稳定但流量较小,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2、明确河流补给的多样性,以及各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是双向补给还是单向补给
作业 1.整理本节课笔记。2.预习第二课《世界洋流的分布与影响》。
板书 第一节 陆地水体案例研究1、“三看法”判断河流的补给类型2、河流补给具有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