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3 汽化和液化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小明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烧杯口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B.沸腾过程中,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烧杯上方盖一带孔的纸板可以减少热量散失
D.由图知,水的沸点是99℃,此时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解析】A、烧杯口中的白气是由于热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小水珠,故A错误;
B、水在沸腾过程中,仍然要吸收热量,由图可知其温度保持99℃不变,故B正确;
C、烧杯上方带孔的纸板可以减少热量散失,能缩短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故C正确;
D、由图可知,水的沸点是99℃,沸点低于100℃,此时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故D正确。
故选:A。
2.如图所示,是“水沸腾实验”装置,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应该从下向上组装器材B
B.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总是100℃
C.水沸腾时温度不变,需要吸热
D.加盖子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
【解析】A、为了使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组装时自下而上,故A正确;
B、水的沸点不一定是100℃,因为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故B错误;
C、水沸腾时,温度不再变化,但是需要继续吸热,故C正确;
D、加盖子可以减少热量散失,能缩短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故D正确。
故选:B。
3.如图所示,将A、B两个杯子放入水槽中,A杯倒扣入水中,B杯内有水,然后对水槽加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不能沸腾,B能沸腾
B.A能沸腾,B不能沸腾
C.A能沸腾,B也能沸腾
D.A不能沸腾,B也不能沸腾
【解析】A中水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增多,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水温不能达到沸点,所以A杯中水不能沸腾; B杯中水温能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B杯中水不能沸腾,故D正确。
故选:D。
4.下列措施中,目的是为了减慢蒸发的是( )
A.用吹风机吹干头发
B.冬天将湿衣服晾在暖气上方
C.将湿衣服展开晾晒
D.将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
【解析】A、用电吹风将湿头发吹干,加快了头发表面的空气流动,提高了温度,加快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
B、将湿衣服晾到暖气上方,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加快蒸发,故B不符合题意。
C、将湿衣服展开晾晒增大了液体的蒸发面积,加快蒸发,故C不符合题意。
D、将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防止了水分的蒸发,减慢蒸发,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玻璃内表面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汽化形成的小水滴
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全部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C.空调制冷时,制冷剂凝华吸热、升华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
D.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混合液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
【解析】A、汽车玻璃起“雾”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附着在玻璃表面,故A错误;
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C、空调制冷时,液态制冷剂在车内热交换器内吸热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汽化,气态制冷剂又由压缩机压入车外的热交换器,在交换器内放热液化,即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故C错误;
D、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能降低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故D正确。
故选:D。
6.兴趣小组同学做了如下两个实验,实验1:在试管内滴入少许酒精,在试管口紧套一个压瘪的气球(如图),把试管压入开水中,静置时间t,发现气球膨胀,直径约20cm;实验2:试管中不放酒精,压瘪气球并将其紧套在试管口,把试管压入开水中,静置相同时间,发现气球膨胀,直径约5cm,对于以上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做实验1就可以说明酒精汽化使气球膨胀
B.只做实验2就可以说明空气遇热会膨胀
C.对比实验1和2可知,使气球膨胀的主要原因是酒精汽化
D.两次实验最后取出试管充分冷却,都可以发现气球变瘪
【解析】A、只做实验1时,气球膨胀,可能是酒精汽化变成了气态的酒精使得气球体积增大,也可能是空气遇热膨胀使得气球体积增大,所以,只做实验1不能说明酒精汽化使气球膨胀,故A错误;
B、实验2中,试管内只有空气,把试管压入开水中,试管内空气遇热膨胀,会使气球体积变大,故B正确;
C、对比实验1和2可知,实验1中气球(即试管中装有酒精)的膨胀程度明显更大,说明使气球膨胀的主要原因是酒精的汽化,故C正确;
D、将试管从开水中取出,让试管充分冷却,实验1中的气态酒精会液化成液态的酒精,气球体积减小;实验2中,试管内的空气会遇冷收缩,体积变小,气球也会变瘪,故D正确。
故选:A。
7.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小华所用的水初温低
B.水沸腾时温度不足 100℃可能是供热不足
C.由图乙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
D.实验中小明发现撤掉酒精灯后杯内水还在沸腾,说明杯内的水一定在吸热
【解析】A、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小华所用的水的质量多,水的初温相同,故A错误;
B、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减小时,沸点降低;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低于100℃,说明此时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故B错误;
C、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吸热温度不变,故C错误;
D、撤掉酒精灯后,水还会从铁圈和石棉网吸收热量,继续沸腾,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高于杯内水的温度,原因是水能继续从杯底吸热,故D正确。
故选:D。
8.暑假,小江在两只相同的透明烧杯中分别倒入冰水和热水(如图甲、乙),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出现了小水珠。关于小水珠出现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杯:内壁的液面下方;乙杯:内壁的液面上方
B.甲杯:外壁的液面下方;乙杯:内壁的液面上方
C.甲杯:整体的外壁;乙杯:内壁的液面上方
D.甲杯:整体外壁和内壁的液面上方;乙杯:内壁的液面下方
【解析】甲杯中放的是冰水,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的下方;
乙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的上方。
故选:B。
9.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
C.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
D.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
【解析】由图象可知,丙放热变为甲,甲放热为乙,故甲是液态、乙是固态、丙是气态,所以甲到乙是凝固,乙到丙是升华,丙到甲是液化。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0.在室温为20℃的教室内,小亮给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表示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物体温度下降,低于20℃.随着酒精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相同时,不再上升。即温度计的示数会从20℃下降,然后又上升到20℃.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三、填空题
11.夏天,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棍上有一层白霜,它是冰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填物态变化各称)形成的。仔细观察会发现冰棍在冒出“白气”,“白气”是向上飘还是向下落?_____;“白气”是_____(填“水蒸气”、“小水珠”)。
【答案】凝华 向下落 小水珠
【解析】[1]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棍上有一层白霜,是由冰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
[2][3]“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由于小水珠的密度大于空气,故向下落。
12.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 2015 年生理医学诺贝尔奖,这是中国在科学领域获得的诺贝尔 首奖,具有突破性的意义.她回忆当年带领课题小组实验尝试加热青蒿水溶液使其沸腾,从 而去除水份以提取药物,做了大量实验但并没有发现有效结果.她猜想:可能在高温的情况 下,破坏了青蒿里面的有效成分,于是改为乙醚提取.最终成功地从青蒿乙醚溶液中提取出有效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1)青蒿素的提取是利用乙醚的____________ (选填“熔点”或“沸点”)较低.
(2)我们可以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 小孔堵住,向外拉动活塞,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慢慢消失,这是一种_______现象(填物态 变化名称);然后反向推动活塞,观察到慢慢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___________方法 可以使气体液化.
【答案】沸点 汽化 压缩体积
【解析】(1)[2]根据题意:“尝试加热青蒿水溶液使其沸腾,从而去除水份以提取药物”,可见青蒿素的提取是利用乙醚的沸点较低.
(2)[2][3]我们可以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 小孔堵住,向外拉动活塞,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慢慢消失,液态变为气态,所以这是汽化现象;然后反向推动活塞,观察到慢慢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压缩体积的方法 可以使气体液化.
13.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____(选填“内侧”或“外侧”),为了防止影响视线,司机师傅应该对挡风玻璃吹_______(选填“冷风”或“热风”)
【答案】内侧 热风
【解析】[1]冬季,车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2]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的越快,因此应吹热风。
14.请根据表格数据判断:当温度为30℃时,水银为________态,萘为_________态。
熔点(°C) 沸点(°C)
水银 -39 357
氮 -210 -196
萘 80 218
【答案】液 固
【解析】[1]由表可知,水银的熔点是-39℃,沸点是357℃, 30℃时水银是液态。
[2]萘的熔点是80℃,当温度为30℃时,没达到萘的熔点,故萘还是固态。
15.如图甲所示,在液体的表面上,某些能量较大的分子能克服液体内其他分子的束缚而“飞离”液体表面,这就是________;如图乙所示,在液体内部,有一些分子由于获得足够的能量,摆脱其他分子的束缚,进入液体内部的小气泡中,从而使小气泡逐渐变大并上升到液面,气泡破裂,其中的水蒸气“飞”到空气中,这就是________.(选填汽化的两种方式中的一种)
【答案】蒸发 沸腾
【解析】图甲中,在液体的表面上,某些能量较大的分子能克服液体内其他分子的束缚而“飞离”液体表面,属缓慢的汽化现象,这就是蒸发;图乙中,在液体内部,一些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摆脱其他分子的束缚,进入液体内部的小气泡中,从而使小气泡逐渐变大并上升到液面,气泡破裂,其中的水蒸气“飞”到空气中,整个过程较为剧烈,这就是沸腾.
16.如图所示,让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水蒸气在试管中遇冷将____,过一段时间,容器B中的水温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__.
【答案】液化 升高 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解析】水蒸气在试管中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发生液化,水蒸气液化要放出热量;水蒸气液化时放出的热量被容器B中的水吸收,水的温度升高。
四、实验题
17.小华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
(1)组装实验装置时,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夹位置放置非常重要,实验时,应当先调整固定_____的位置(选填“铁圈”或“铁夹”);
(2)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如下表。表格中(A)、(B)两处应填的内容是:(A)_____(B)_____;
(A) 0 1 2 3 4 5 6 7 8
(B)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3)请在图乙的方格纸上画出“(B)—(A)”关系图像;
(________)
(4)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_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5)在探究结束后,有一个学习小组绘制出如图丙所示的水的(B)和(A)关系图线,其中错误的线段是_____。
【答案】铁圈 见解析 移开酒精灯 CD
【解析】(1)[1]组装实验装置时,器材的组装应该从下向上,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在下,悬挂温度计的铁夹在上,所以应当先调整固定铁圈的位置。
(2)[2][3]由题意可知,90到100应该是温度的示数,0到9应该是时间的示数,所以(A)是,(B)是。
(3)[4]根据表中的数据描点,然后连线,可得到相应的图像,如下图所示。
(4)[5]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移开酒精灯,这时水没有吸收热量,再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5)[6]从图丙可以看到,其中错误的线段是CD,因为水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不会再升高。
五、简答题
18.炖汤深受人们的喜爱,它是把食物和水置于炖盅内,炖盅浸在大锅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炖盅与锅底隔离,如图所示.请问:
(1)大锅内的水沸腾了,而炖盅里的水却始终不沸腾,这是什么原因?
(2)当大锅内的水沸腾时,冒出大量的“白气”但当水沸腾一段时间后,虽继续加热,但“白气”减少了许多,这是什么原因?
【答案】液体沸腾需要两个条件:①达到沸点,当大锅中的水达到沸点后,炖盅内的汤水也达到沸点;②沸腾需要继续吸热,但由于大锅中的水和炖盅内的汤水温度相同,不再发生热传递,所以炖盅内的汤水不会沸腾. 水蒸汽遇冷液化成大量的小水珠,形成“白气”;当水沸腾一段时间后,由于水蒸气液化放热,锅的上方温度变高,水蒸气不容易液化,“白气”就减少了许多.
【解析】(1)因为液体沸腾需要两个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当煲中的水达到沸点后,盅内的汤水也达到沸点。汤水如果沸腾需继续吸热,但由于煲中的水和盅内的汤水温度相同,不再发生热传递。所以蛊内的汤水不会沸腾。(2)当大煲内的水沸腾时,锅外的温度较低,此时水蒸气液化成大量的小水珠,形成“白气”;当水沸腾一段时间后,由于水蒸气液化放热,锅的上方温度变高,水蒸气不容易液化,“白气”就减少了许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