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6 18:33:48

文档简介

牡丹江二中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学年期末考试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命题范图:选择性必修下册。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东数西算”中的“数”,指的是数据,“算”指的是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算力已成为数
字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东数西算”就是通过构建数据中
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
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简单地说,就是让西部的算力资源更充分地支撑东部数据
的运算,更好地为数字化发展赋能。
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如同农业时代的水利、工业时代的电力,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
础,也是全球竞争的新焦点。近年来,随着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进度加快,全社会数据总量爆
发式增长,数据存储、计算、传输、应用的需求大幅提升。加快推动算力建设,将有效激发数据要
素创新活力,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渐业态、新模式,支撑经
济高质量发展。
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
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张家口数据中心集群
等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
工程正式全面启动。着力打造全国算力一张网,将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创造新优势。《“十四
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部署的八方面重点任务中,首个便是“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范”,要求“加
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推进云网协同发展,提升数据中心跨网络、跨地域数据交互能力,加强
面向特定场景的边缘计算能力,强化算力统筹和智能调度”。夯实“东数西算”工程这一对数字
经济发展影响深远的基础设施底座,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摘编自《实施“东数西算”工程,缘何意义重大?》,澎湃网2022年3月1日)
【高二期末·语文第1页(共8页)】
7185B牡丹江二中2021一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学年期末考试·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最为重要”错误,这一说法于文无据;“故…”强加因果。)
2.B(A项,“目前,我国政府打算全面启动”错误,根据三则材料的内容可知,目前已经全面启动“东数西算”工
程。C项,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可知,“东数西算”工程才能解决我国东西部算力供需失衡的问题,而“宁夏中卫
市的西部云基地的构建”只是“东数西算”工程的一部分。D项,“其中西部地区人才是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
展的关键”错误,根据材料三可知,不论地区,各类优质人才都是“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
3.①要为“东数西算”工程提供政策支持,做好东西部协同联动工作。②要发挥出土地、能源等方面的天然优
势,更好地承接东部地区的算力需求。③要认识到人才对于数字经济的重要性,做好民生保障改善工作,让
更多人才“走进来”“留下来”。(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的情给分)
4.B(“有初到黄原城的兴奋,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初来乍到的弧单和恐慌”错误,结合后文“刚从寂静的山庄来到
这里,城市千奇百怪的噪音听起来像洪水一般喧嚣。尽管满眼都是人群,但他感觉置身于荒无人烟的旷野。
一种孤单和恐慌使他忍不住把眼睛闭起来”可见,这景色并没有体现“初到黄原城的兴奋,对未来的撞憬”,而
是反映出他在陌生城市的孤单寂寞。)
5.①内容上,写黄原城历史悠久,地理位置重要,是一个热闹的集市,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交代人物活动
的场所。②结构上,为下文写人员集中限来攘往的热闹场景作铺垫,并推动情节发展。③形象塑造上,铺叙
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烘托人物置身繁闹中的孤独寂寞、
恐慌不安。④写作效果上,按照空间顺序介绍自然环境,交代具体细致,便于读者身临其境联想想象,感受具
体形象,画面感强,印象深刻,增强吸引力、可读性。(每点3分,任答三点即可,酌情给分)
6.A(正确标点为:社尔遣兵追击,擒而斩之,立其从父亲先那准为焉耆王,使修贡职。龟兹大震,守将多弃城
走。社尔进屯磺口,去其都城三百里。)
7,B(应为“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
8.D(“先后攻破龟兹七百多城”与原文不符,原文是“阿史那社尔前后破其大城五,遣左卫郎将权衹甫诣城开示
祸福,皆相帅请降,凡得七百余城”。)
9.那利又带领山北龟兹一万多人逼近都城,曹继叔迎击,大败那利军队。(“引”“趣”各1分,句式整体通顺3
分)
10.D(诗人向往东山,既有隐的一面,但又有打算待时而起的一面。因此“如出一辙”表述有误。)
11.(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3)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12.A(不刊之论: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由“冗长拖沓”“内容陈旧”可知,此处是说文章写得
不好,与成语意思相反。)
13.C(深孚众望:很使群众信服。根据后文“结果落选了”,此处不合语境,应改为“不孚众望”。)
14.B(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贬义词,不符合语境。)
15.D(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语境指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对于闯红灯这件事不
放在心上,应为“不以为意”,使用错误。)
16.C(成分赘余,应去掉“由于”。)
17.D(语序不当,应把“首次”放在“我国”后面;搭配不当,应把“实现”改为“取得”。)
18.A(成分残缺,应去掉“使得”。)
【高二期末·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7185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