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
课
4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1. 了解人物通讯这种新闻体裁,掌握这一体裁的写作特点,学习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
2. 学习如何塑造典型性人物。学会既见事,又见人,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
3. 概括人物主要事迹,明确“一团火”精神的实质。
素养目标
“一团火”精神是对张秉贵服务精神的生动概括。作为售货员的张秉贵认为,售货员就要胸中有一团火,有温暖顾客的心,树立“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用自己胸中的“一团火”,温暖了广大顾客的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题目正是对这一坚定信念的最生动形象的概括。
题目解说
写作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实现了政治和经济上的“翻身”,获得了主人翁和当家做主的地位,心中充满了感恩和报效国家的劳动热情。为恢复发展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0 年,党和政府依托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生产运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劳模评选运动。1950 年 9 月 25 日至 10 月2 日,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举行。在这样的背景下, “一抓准”的张秉贵作为商业系统的先进代表,1957 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不久,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需要劳动者恢复生产,市场物资供应比较紧张,商业服务领域仍存在比较多的矛盾,营业员和顾客会有各种各样的冲突。1977 年,由时任《北京日报》工商部副主任的刘虎山主持,由林为民、刘广和等同志集体采写张秉贵的事迹,写成了《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这篇新闻作品,刊载在 1977 年12 月 24 日的《北京日报》上,供全国人民学习。
阅读链接
“燕京第九景:张秉贵
他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树起我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在北京,传统的“燕京八景”名扬天下,而他的售货艺术被人们誉为“燕京第九景”,他多次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79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8年9月17日,张秉贵塑像在北京市百货大楼门前落成。陈云同志题词:“一团火”精神光耀神州。
1.梳理课文的结构及主要内容。
【分析】第一部分(1 ~ 14),选取典型事例,写张秉贵为顾客服务时“一团火”精神的表现。
第二部分(15 ~ 17),记述张秉贵端正态度、坚定立场、提升技能等“一团火”品格形成的过程。
第三部分(18 ~ 20),写张秉贵“一团火”精神品格的影响。
课文探究
2.文章在开头描写张秉贵热情服务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分析】从内容上看,摄取几个不同的场景,能形象地展示张秉贵为人民服务的具体情形,让人们对张秉贵的热情服务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从结构上看,张秉贵此时的服务情形只是无数次服务人民的一部分,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对张秉贵始终热情服务的事迹的介绍。
3.从张秉贵热情、周到、理智地招待不讲理的顾客这一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什么样的张秉贵?
【分析】态度和蔼可亲,热情又不失分寸;善于观察,待人讲究方式方法;有耐心,能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4.文中写张秉贵怠慢顾客的事例,是否有损人物形象?为什么?
【分析】否。
张秉贵是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是全国人民的榜样。但榜样人物不是天生的,是有其成长过程的。人物的思想性只有通过矛盾斗争才能表现出来。所以,这样写一能显其真实性,二能让读者更进一步了解人物的思想成长过程。
5.用诗结尾有什么好处?
【分析】用诗结尾,不仅高度概括了主旨,也把全文的情感推向高潮。同时,诗歌的语言更具文学性,可以增强感染力。“我”的心中升起“一团火”,一来点题,二来也足见张秉贵的“一团火”已有燎原之势。
结构图解
本文选取了一系列典型事例,通过对张秉贵工作场景的描写,对张秉贵思想品质形成过程的介绍与分析,以及对张秉贵劳动精神产生的影响的记述,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的劳动模范形象,生动真实地传达和歌颂了张秉贵燃烧自己、温暖众人的“一团火”精神。
主题归纳
一、易错字音
内容小结
①亲昵( ) ②秤( )盘
③兵痞( ) ④渗( )满
( )削减
( )削铅笔
⑤削
xuē
xiāo
nì
chèng
pǐ
shèn
( )过磅
( )气势磅礴
⑥磅
bàng
páng
二、易混字形
蔼
霭
销
消
(aǐ) 和( )
( aǐ )雾( )
①
(xiāo)( )声匿迹
( xiāo)( )失
②
三、课内词语
熙熙攘攘:
亲昵:
和颜悦色:
全神贯注:
座无虚席:
洋溢:
感人肺腑:
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十分亲密。
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
使人内心深受感动。
四、近义词语
1.传颂/ 传诵
相同点:都有“辗转传布”之意。
不同点:“传颂”指辗转传布颂扬,对象一般是人。“传诵”指辗转传布诵读或称道,对象一般为诗文或名字等。
2.熙熙攘攘/川流不息
相同点:都形容人多杂乱。
不同点:“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侧重于人多;“川流不息”指(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深入探究
1.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是本文一大特色。文章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例来表现张秉贵的形象?简要说说用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的好处。
本文主要写了张秉贵的8件事:① 接待抱着小孩的女顾客;② 照顾赶车却排在队尾的顾客;③ 开解绷着脸、不讲道理的女顾客;④ 女儿得了重病仍满脸笑容地接待顾客;⑤ 照顾买得多的顾客而忽略了只买两块桃酥的农民顾客;⑥ 在为面带病容的顾客精心挑选糕点被感激与自己在旧社会被国民党兵痞打骂的对比与反思中提高自己的觉悟;⑦ 通过参观糖果厂等多种渠道丰富自己的商品知识,提高服务技能;⑧ 在自己到东风市场饭馆吃夜宵厨房大师傅送凳子事件中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
典型事例是能够揭示事物本质、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事例。选取典型事例塑造人物,便于直接描述人物在工作或生活中的表现,反映人物表现的情感态度、性格品质、精神追求等人物形象的本质。典型事例是能够揭示事物本质、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事例。具有“以一当十”的作用。新闻写作中恰当地选用典型事例,是揭示事物本质、突出人物精神境界的重要手段。比如本文所选的这些典型事例,虽然有详有略,但都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张秉贵的性格、思想以及他为人处世的态度。
2.张秉贵是全文的主体人物,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①业务水平高。他动作迅速,有着“一抓准”和“一口清”的过硬本领。
②服务热情周到。看到带孩子的顾客,他会帮着哄孩子;看到着急赶车的顾客,他会为其开“绿灯”,还不忘征求前面顾客的意见。
③耐心细致,为他人着想。有顾客心情不好,他会耐心询问,还会想法开导对方。
④敬业爱岗。他从早到晚每一分钟都全力以赴,在柜台里眼、耳、口、手、脚、脑 6 部“机器”同时开动;下班后,有时却连上楼都要扶着墙。
⑤受人尊敬和爱戴。人们赞扬他,厨房大师傅给他搬凳子,学生给他写信,青年农民为他写诗。
3.找出文中写“一团火”的句子,分析文章的行文线索和结构特点,并说说文章用《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作为标题的好处。
句子:① 他站在柜台里的那股精神劲儿,售货动作的迅速劲儿,接待顾客的热情劲儿,像一团火一样,把大家深深地吸引住了。② 张秉贵常说:“我们售货员要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来温暖人民群众,使他们不仅在商店里感到热乎乎的,回到家里热乎乎的,走上工作岗位还要热乎乎的,激发出更大的革命干劲儿。”③ 张秉贵用自己心中的一团火温暖人民群众,赢得了广大顾客的爱戴和尊敬。④ 您那感人肺腑的事迹,使我心中仿佛升起了一团火。
线索:“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是本文的线索。作品以“一团火”的服务精神为线索展开, “一团火”的服务精神贯穿全文。作品采用了彩线串珠式的结构方式,叙写老售货员生活中的平凡事迹,凸显了主人公具有“一团火”精神风貌,赞扬之情溢于文中。这种结构安排,起到概括故事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的作用。
结构特点:倒叙写法。先点明张秉贵是劳动模范,再用丰富事例加以证明,同时辅以插叙。买糖果的人形形色色,有老有少,有感激他、赞扬他的,也有脾气暴、对他发火的,但是张秉贵始终用他“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的态度服务每一个人。这样安排更能突出这位劳动模范就如一团火,无论何时何境都能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温暖众人心的美好精神品质。
好处: “心有一团火”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指张秉贵接待顾客时有饱满的工作热情;“温暖众人心”指顾客满意且以真心回馈张秉贵。这一标题句式整齐,揭示了这篇新闻作品的主要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4.文中的对比虽然不多,但恰到好处,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
①张秉贵工作态度的前后变化,刚到百货大楼时,认为只要为商店多销货、多卖钱就是做好了本职工作,报答了党的恩情,因此他比较注意抓大号买卖,后来则意识到售货员应该多为人民服务。
②将张秉贵在旧社会挨过打的故事与他在新社会所受到的尊敬进行对比,既突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突出了本文的主旨——一心为别人的人,会赢得别人的尊敬。
③将张秉贵工作时的状态和下班后支持不住的状态进行对比。这样写突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展现了人物工作时的投入,饱含赞美之情。
5.多角度塑造人物形象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文中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对张秉贵这一人物进行刻画,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如文中那个绷着脸的顾客说“不买,难道不能看看吗”,不善的语气一下子就让读者感受到她心中的怒气,而此时的张秉贵仍然和颜悦色地说“最近从上海来了几种新糖果……”,他的细心耐心由此可见一斑。
②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文中描写了张秉贵并不是一开始就如现在一样,他也是经过一番变化才坚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这样描写人物显得更真实可感。
③侧面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文中多处写他人对张秉贵的态度和看法,从他人口中说出对人物的评价与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立体。
④以张秉贵的事迹为主体,写了多个事例。这些事例为我们生动地展现了张秉贵的为人、他的精神以及他是如何用心中的一团火去温暖众人心的。这样的事实一次又一次地感染着读者,也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人物的难能可贵之处,人在事中,事中见人。
6.有人说,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诞生于中国 20 世纪八十年代前那样一个物资匮乏的计划经济年代;现在我们国家处于经济发展、物资充足的市场经济时代。时代不同了,我们今天已经没有必要再坚持贯彻和弘扬这种“一团火”精神了。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观点一:赞成这种观点。张秉贵生活的年代,是中国经济、社会都比较困难的时期,物资匮乏,各行各业都需要劳动者恢复生产,市场物资供应比较紧张,商业服务领域仍存在比较多的矛盾。时代需要像张秉贵那样的“一团火”精神来激发人们的劳动热情,化解一些社会矛盾。在这种社会背景下, “一团火”的精神品质,是难能可贵的,也是有着积极作用的。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当时广泛存在的供求关系矛盾或类似的矛盾已经不存在了,因此,这种精神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社会基础;再者说,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人们更加注重个人隐私,像张秉贵主动询问别人“您有什么急事吗?”,或像他那样对“气呼呼”的女顾客的跟随介绍商品一类的过度热情服务,有可能是现代很多人无法接受的。
观点二:反对这种观点。这种“一团火”精神应该坚持贯彻和大力弘扬。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内涵,是一心为人民服务、爱岗敬业的典型代表,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这些都是优秀的职业品质,这些品质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哪个行业中,都是闪光点,都能帮助职场人获得认可。尤其是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中,凡事都讲究利益至上,我们更应该贯彻发扬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从点滴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地工作,为他人和社会作贡献,在平凡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我们今天更应该坚持贯彻和大力弘扬这种“一团火”精神。
1.改革开放四十年,北京各行业涌现出不少榜样人物。张秉贵等人光荣入选“北京榜样”。请阅读下面关于“北京榜样”的文字,依次填入文段横线上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北京榜样”优秀群体是时代的楷模,他们身上传承着千年古都的古道热肠,更彰显着大国首都的道德风尚。那是一种 ,时刻牢记“首都无小事,事事连政治”;那是一种 ,尽职尽责为打赢改革发展攻坚战贡献智慧和力量;那是一种 ,将奋斗融于岗位、融于人生,用心血和汗水追梦逐梦;那是一种 ,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等品格熔铸于真情小事。
① 建设首都的使命担当 ② 凡人善举的人间大爱 ③“拼搏为美”的精神品质 ④ 热爱国家、热爱首都的真挚情怀
A.④②①③ B.④①③② 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
课堂训练
【答案】
B
【解析】
第一空“首都无小事,事事连政治”对应“热爱国家、热爱首都的真挚情怀”;第二空“尽职尽责”对应“担当”;第三空“用心血和汗水追梦逐梦”对应“拼搏”;第四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孝老爱亲”对应“人间大爱”。
2.以下是选自媒体的一段文字,请你认真阅读后,完成下面题目。
新中国成立后劳模辈出。从张秉贵、雷锋到袁隆平、李素丽、郭明义等,这些劳模身上,都带有不同时代的烙印,都体现了一个时代劳动者的价值。社会学家艾君在《劳模永远是时代的领跑者》一文中对“劳模”作了如下解释和评论:劳模,即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简称,他们是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社会的中坚、学习的楷模,劳模永远是时代的领跑者。他认为,劳模精神折射着一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反映出一个民族在某个时代的人生价值和道德取向。它简洁而深刻地展示着一个时代人之精神的演进与发展,它凝重而浪漫地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时代思想与情愫。
(1)简要概括“劳模精神”的五个主要特性。
(2)用一句话概括学习劳模的意义。
【答案】
(1)先进性;时代性;民族性;思想性;教育性。
(2)崇尚劳动光荣,体现劳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