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基础过关训练2.2《红烛》部编版必修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基础过关训练2.2《红烛》部编版必修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6 18:4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础过关训练3 红烛
[基础演练]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蜡炬(jù) 躯(qū)体  心惊胆颤(chàn)
B.溃(kuì)脓 烧沸(fèi) 按捺(nà)不住
C.脂(zhǐ)肪 匠人(jiàng) 熏陶渐(jiān)染
D.消弭(mǐ) 慰藉(jiè) 一哄(hòng)而散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腊烛 力挽狂澜 暧昧 灵魂
B.震撼 融汇贯通 喧嚣 捣破
C.深奥 死不瞑目 气慨 脂膏
D.凋敝 哗众取宠 辍学 耕耘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中竹书《论语·知道》篇的出土,让在汉魏时代就已失传的“《齐论》版”《论语》重新回到了公众视野之中。
B.5月8日,美国在退出伊朗核协议一周年的日子里,伊朗总统鲁哈尼发表重要讲话,称若诉求得不到满足,将不再接受对铀浓缩丰度的限制。
C.闻一多诗学不但具有独特的现代性意义,而且富有深广的古典文化意蕴,从文学到文化的跨越是闻一多作为一个现代诗人和学者的重要特征。
D.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魂的躯壳,能不能创作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取决于要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雪莱诗选》是我弟弟最喜欢的书籍,他一直舍不得借给别人,请你务必按时奉还。
B.面对网友对某主播因紧张而导致口误的调侃,该主播在受访时回应:主播出错纯属正常,大家不要苛责。
C.黄教授患上重感冒,不能与会,于是给主办方发短信说明情况:偶染小恙,不能如约赴会,还望海涵。
D.两位女士逛商场,同时喜欢上店家仅剩一套的新款衣服,其中一位说:“你穿上更漂亮,我还是割爱吧。”
[能力提升]
一、课内细读
阅读闻一多的《红烛》,完成5~7题。
红 烛
闻一多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①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②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
③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④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⑤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
⑦红烛啊!流吧!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
⑧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⑨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5.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这几句诗以问代答,表明诗人有一颗赤诚的心。一个“吐”字写出诗人的爱国情感和不吐不快的神态。
B.②③两节诗用设问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表明诗人的觉悟,也有力地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
C.⑤至⑦节是诗人对烛泪的思考,对红烛的劝慰,表明要牺牲自己,为世人创造光明的美好意愿。
D.第④节诗人用对红烛的寄语勉励世人,迅速觉醒,冲破精神枷锁,走向光明。
6.全诗可分几层?写出每层层意。
答:                                    
                                    
                                    
                                    
                                    
                                    
                                    
7.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全诗的主旨。
答:                                    
                                    
                                    
                                    
                                    
                                    
                                    
二、课外拓展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色 彩
闻一多
生命是张没有价值的白纸,
自从绿给了我发展,
红给了我热情,
黄教我以忠义,
蓝教我以高洁,
粉红赐我以希望,
灰白赠我以悲哀,
再完成这帧彩图,
黑还要加我以死。
从此以后,
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
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句“生命是张没有价值的白纸”指生命是没有任何价值的,美好的生命要自己去绘画,去创造和奋斗。
B.这首诗先说“绿”最后说“黑”,因为生命是从生到死的过程,而诗句中绿和黑也正好对应这两个阶段。
C.生命有悲哀,但更有色彩,因而我们要更热爱生命,珍惜自己。
D.诗歌中,作者将绘画中的色彩引入诗歌,将抽象的生命予以不同的色彩,从而让读者在阅读时产生丰富的联想与不尽的遐想。
9.试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答:                                    
                                    
                                    
                                    
(二)
10.[2019·天津卷]下面这首诗曾获某杂志主办的征文大赛一等奖,请品读该诗,说明获奖理由。要求:不少于3点理由,100字左右。
你还在我身旁
戴畅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
蒲公英的种子从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
太阳从西边升起,落向东方。
子弹退回枪膛,
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
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
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
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
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
你还在我身旁。
答:                                    
                                    
                                    
                                    
                                    
三、语言表达
[2021·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欢快的锣鼓敲起来,欢腾的雄狮舞起来。“闹元宵、学‘四史’”文明实践示范活动昨日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活动分为“四史”猜谜颂红色文化、非遗展示传民俗文化、戏曲联唱扬传统文化三个篇章。民俗与党史彼此交融,传统与现代    。
元宵线上活动直播间里    ,一场关于党史知识和传统民俗知识的直播宣讲“圈粉”无数,辖区党员、青年志愿者以及现场观众    地进入直播间,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    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1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交相辉映 喧闹无比 络绎不绝
原汁原味
B.相互映衬 热闹非凡 连绵不断
原汁原味
C.相互映衬 喧闹无比 连绵不断
汁醇味正
D.交相辉映 热闹非凡 络绎不绝
汁醇味正
1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这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B.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C.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这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D.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十分接地气的宣讲内容,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                                    
                                    
                                    
                                    
                                    
                                    
基础过关训练3
1.解析:A项,心惊胆颤zhàn;B项,溃huì脓;C项,脂zhī肪。
答案:D
2.解析:A项,蜡烛;B项,融会贯通;C项,气概。
答案:D
3.解析:A.滥用介词,主语缺失。可以删去“随着”或“让”。B.语序不当(中途易辙)。可以把“美国”调至“在”后面。D.“一面与两面”不能对应。可以修改:创作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取决于要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或:能不能创作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取决于是否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
答案:C
4.解析:A.“奉还”,敬辞,归还。运用不当。可改为中性词“归还”。B.不得体。可以修改:主播出错纯属偶然,还望大家海涵。D.“割爱”,指不是出自本意忍痛地放弃自己心爱的东西,其对象应该是属于自己的东西。此处不得体。
答案:C
5.解析:第④节表达诗人牺牲自己,创造光明的新世界的决心。
答案:D
6.答案:全诗可分为两层。第一层(①~④节)紧扣“火”字,表现了诗人的觉醒和崇高的爱国情感。第二层(⑤~⑨节)紧扣“泪”字,写出诗人的冷静思索,表明了诗人要牺牲自己,创造光明未来的美好愿望。
7.答案:全诗以诗人对“红烛”心迹的交流为线索,歌咏烧掉自己,创造光明的世界,借红烛形象表白了自己的情怀。
8.解析:A项,“生命是没有任何价值的”错,生命是无价的。
答案:A
9.答案:诗歌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和过程,劝诫人们珍惜生命,勇于创造,关爱生命,珍视自我。
10.解析:解答本题,可从诗歌的整体构思、内容、形式、艺术手法等角度分析。诗歌前两节采用回溯的写法,假设了几种不可能出现的情景:瀑布的水逆流而上,飘散的蒲公英种子再变成伞的模样;太阳从西边升起,在东方落下;出膛的子弹回膛;“我”把通知书退回,再次回到十年前寒窗苦读。这一切都无法实现,因为时间永远不会倒流。这种回溯的写法表达了作者想要回到过去、回到母亲身旁的渴望。第三节中,作者精心选择了日常生活中与母子关系相关联的意象“饭菜的香”“卷子签好名字”“帮我把书包背上”等,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表现母子间真挚的感情,亲切感人;结尾“你还在我身旁”单独成节与上文的层层铺垫形成呼应,把对母亲的无尽怀念淋漓尽致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冲击;从诗句的呈现形式来看,各行长短不一,错落有致,具有视觉美感。
答案:①用回溯的写法,以各种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来表达内心的渴望;②精心选择与母子关系相关联的意象,表现真挚亲情;③再现日常生活细节,亲切感人;④层层铺垫,结尾点题,单句成节,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力;⑤诗行错落有致,具有视觉美感。
11.解析:第一空,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相互映照。相互映衬:互相映照、衬托。两者意思基本一致,前者的对象一般为光亮、彩色等,因而更突出“光彩”的特点。根据语境,两者皆可,但前者更好。第二空,热闹非凡:形容热闹的场面或景象。喧闹无比:喧哗热闹。两者都有“热闹”的意思,后者还有“喧哗”之义。根据语境,前者更合适。第三空,络绎不绝:形容车马、船只、行人等往来不断。连绵不断:指连续不间断。两者都有“不断”之义,但前者的对象为车马、行人。从对象看,前者更合适。第四空,汁醇味正:滋味、气味浓厚纯正。原汁原味:食物原有的汤汁和味道,比喻事物本来的、没有受到外来影响的风格、特性等。前者强调浓厚纯正,后者突出“原来的”。根据语境,应选用前者。
答案:D
12.解析: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与“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结构不一致;二是“导致”用词不当,“导致”常用于不好的结果。分析四个选项,只有D项全部修改正确。
答案:D
13.解析:本题有两问。第一问,分析对偶句的构成,需将对偶句分解,根据其属性指出对应的词或短语。第二问,分析对偶句的表达效果,需根据对偶修辞手法的特点,并结合文段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①意义紧密相连,“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间艺术名称,两两相对,“描绘”和“传播”、“城乡”和“时代”、“风物”和“精神”也都是两两相对;②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