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6 19:0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时制作的年代标尺,②处应是(  )
A.西周建立 B.春秋时期
C.我国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 D.秦完成统一
2.阅读素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素养。下面图文信息可以说明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
  “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机构相互制约
C.秦朝刑罚十分残酷 D.丞相大权独揽
3.《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以下选项,能够说明在政治上“秦,虽死犹存”这一观点的是(  )
A.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B.焚书坑儒
C.修筑长城 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4.按照秦朝规定,郡守每年秋冬要向朝廷申报一年的政绩,县也要上集簿于郡,中央或郡对其下属进行考核。这反映出秦朝(  )
A.疆域并不辽阔 B.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国家统一
C.皇帝享有非常大的权力 D.郡县各项事务受制于中央
5.1975年12月,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秦简201枚、律文108条,包括金布律15条,记载了秦朝货币管理的许多内容。此考古发现,印证了秦朝(  )
A.推行郡县制 B.平抑物价 C.统一文字 D.统一货币
6.秦始皇统一中国,不仅从疆域上奠定了此后发展的基础,更从文化上、民族心理上铸就了大中国、大中华这个东方大国不可撼动的牢固根基。材料强调秦统一中国(  )
A.结束了分裂局面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促进了各地联系 D.产生了深远影响
7.“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和秦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秦灭六国,引起人民不满 B.秦的暴政导致人民无法继续生活
C.陈胜、吴广想要争夺帝位 D.秦的统一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8.公元前209年,阳城地方官派官差押送900多名壮丁去渔阳守卫边境。走到大泽乡时遇到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秦律规定这些人得全部处死。他们迫不得已,只好举起竹竿当义旗,发动起义。成语“揭竿而起”源自(  )
A.陈胜、吴广起义 B.楚汉之争 C.长平之战 D.阪泉之战
9.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上,画有一格“楚河—汉界”,作为红方和蓝方的分界线。这是以下棋比喻历史上的楚汉之争。楚汉之争双方的结局是(  )
A.刘邦战胜项羽 B.项羽战胜刘邦
C.陈胜战胜吴广 D.吴广战胜陈胜
10.某校学生开展“阅读史学经典,品悟汗青墨韵”的读书活动。下图节选自推荐书目中一本书的章节目录。据此判断,该书介绍的历史人物是(  )
第二章 消灭项羽 建立汉朝
第三章 确立典章 设立制度
第四章 休养生息 发展经济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1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都十分重视农业,当时的生产工具耧车是(  )
A.耕作工具 B.播种工具 C.灌溉工具 D.纺织工具
12.“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文帝),加之以恭俭,孝景(景帝)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这段话描述的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商鞅变法 D.“汉武盛世”
13.“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列出上报),朕且临定其号名。”这说明汉武帝为解决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的问题,实行的措施是(  )
A.分封制 B.井田制 C.“推恩令” D.郡县制
14.海昏侯刘贺墓中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仅从出土的陪葬品《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的角度看,可能与西汉时哪一形势有关(  )
A.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 B.汉武帝以来尊崇儒术
C.南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D.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15.下面为汉代公卿文化程度和儒生占比情况统计表。出现表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时期 公卿中无文化或文化程度偏低者占比 公卿中儒生占比
汉惠帝 — 11.1%
吕后 40% —
汉景帝 33.3% —
汉武帝 10% 40%
汉宣帝 4.6% —
汉元帝以后 — 70%~80%以上
A.儒生登上政治舞台 B.治国理念的变化
C.公卿垄断教育资源 D.统治集团的好恶
16.从公元前175年到公元前115年,西汉政府先后发行过四铢钱、三铢钱、赤仄五铢钱等,发行方式也从“允许民间私铸”到“不准私铸”再到“中央垄断”。这反映了该时期 (  )
A.铸造技术不断进步 B.货币发行量不断加大
C.封国问题威胁中央 D.中央集权不断地加强
17.近代历史学家蔡东藩评论:“汉武诸将,首推卫霍,一舅一甥,其出身相同,其立功又同,亦汉史中之一奇也。”卫、霍二人相同的“立功”是 (  )
A.尊崇儒术 B.平定叛乱 C.北击匈奴 D.修筑长城
18.小刚搜集了如下历史资料: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由此可知,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
A.民族交融与社会变革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9.右面示意图反映的王朝是 (  )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20.“文景之治”“光武中兴”都是汉代出现的治世局面。“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  )
A.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 B.奖励耕织,推广铁器牛耕
C.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 D.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21.梳理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应具备的能力之一。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因 果
A 刘邦定都长安 田赋降到三十税一
B 农历节气指导农业生产 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
C “光武中兴” 刘秀建立东汉
D 东汉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
22.《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材料说明这次起义 (  )
A.是自然灾害导致的
B.沉重打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
C.是以宗教形式发动的
D.使东汉后期出现“光武中兴”局面
23.“一次次地回望,回望城内的万家灯火,将不舍的心,收好、藏匿,然后告别……为凿空西域而来……你矢志不渝西行,西行……你为干戈而来,却收获了一条灿烂千年的道路。”材料反映的是 (  )
A.秦统一中国 B.张骞通西域
C.班超守西域 D.开凿灵渠
24.“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的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亚欧大陆的两端,它不仅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而且促进了不同区域人们思想文化的交融。”这说明丝绸之路 (  )
A.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联系
B.阻碍了东西方贸易的往来
C.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D.发挥着贯通南北的作用
25.据《汉书》记载:“宛王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二匹。汉使采蒲陶、目宿种归。天子以天马多,又外国使来众,益种蒲陶、目宿离宫馆旁,极望焉。”据此可知 (  )
A.汉初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B.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C.西汉与大宛联合夹击匈奴 D.西域物种传入中原地区
26.由下表可见,西汉 (  )
时间 举措
公元前138年、前119年 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121年起 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天山以南的农业诸国并入汉朝版图
公元前101年 汉武帝设置使者校尉,代表朝廷处理西域事务,兼司屯田
公元前60年 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
A.在汉武帝时国力鼎盛 B.东西方的交流日趋频繁
C.加强与西域各国联系 D.逐渐加强对西域的经营
27.文化艺术的传播和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为东汉以后文化的传播和书法、绘画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物质条件的是 (  )
A.文字的统一 B.统治者的推崇
C.造纸术的改进 D.印刷术的发明
28.《后汉书》中记载,华佗对他的学生说:“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译文:适度劳动和运动使人摄取的食物被消化和吸收,血脉通畅,不易得病。)据此可知华佗 (  )
A.擅长外科手术 B.擅长针灸、汤药治病
C.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 D.认识到运动有益健康
29.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既肯定了他们的功绩,也揭露了他们的腐朽和罪恶。这反映出司马迁的治史理念是 (  )
A.秉笔直书 B.旁征博引 C.以史为鉴 D.注重教化
30.汉朝名人辈出,各领风骚。如果在汉朝时期颁发“感动中国”奖,下列颁奖词准确的是(  )
A.班超:一路风沙,一条丝路,开拓出古代东西方往来的道路
B.司马迁:一生坎坷,一部史著,成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张仲景:一生奔走,万世医圣,发明“麻沸散”,外科手术之鼻祖
D.蔡伦:一世坚韧,独具匠心,传播佛教,给乱世人民带来心灵安慰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史实说明)秦汉时期的治国之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大国……比起秦以前的封建时代来,显然是进入了新的时代……他和他的统治机构,显然比前一时代的封建国家起着较多的作用。因此,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的。后来延续二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
——范文澜《中国通史》
(1)结合所学,写出图示中A处应填写的官职。说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创立的背景及历史影响。(5分)
材料二 (汉高祖)认为秦亡的原因之一是不分封子弟,孤立无援,故而又重新分封了自己的若干兄弟子侄为同姓王。……诸侯王在自己王国内拥有较大权力,可自行任命大部分官员并征收赋税……大者地跨数郡,其总面积超出汉朝廷直辖郡县。
  汉武帝用主父偃之策,于前127年颁布“推恩令”,允许并鼓励诸侯王“推私恩”,将王国土地再行分封给子弟。此举没有像削藩那样招致反抗,效果却异曲同工,“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2)依据材料二,指出西汉初期王国问题出现的原因与表现。结合所学,说说汉武帝“推恩”之策的高明之处。(4分)
材料三 武帝在位54年,把汉代推向鼎盛时期。但就是在鼎盛的背后,出现了“物盛而衰”的局面。武帝的穷奢极欲,繁刑重敛,迷信神仙,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其行为同秦始皇极为相似。
——魏文清《汉亡探源》
(3)结合所学史实,说说“我心中的汉武帝”。(4分)
32.历史留下了人类发展的足迹,指引着人类前进的方向,我们要善于汲取历史的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汉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织品质量高,能织出锦、绣、罗、纱等许多品种的丝绸。张骞出使西域后,大量丝帛锦绣沿着此路远销各地,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丝织品大量远销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最终目的。(2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今天中国的发展可以汲取哪些历史智慧。(4分)
33.(新考向)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信息卡1
他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编纂体例,有“中国史学之父”之称。
 信息卡2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根据材料一中“信息卡1”和“信息卡2”提供的信息,指出“他”是谁。他撰写的史学巨著记载了哪一时期的历史 (4分)
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国筛选出的“三药三方”,就是在《伤寒杂病论》等古典医籍的经方基础上化裁而来的。中医药积极参与全球抗疫,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成为疫情防控中国方案的一大亮点。“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2)材料二中提到的《伤寒杂病论》的作者被后世称为什么 根据材料回答,我们应如何传承中医药精华、守正创新 (4分)
材料三 中国古代最具历史意义的创造是四大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这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突出标志,也是中国古代对世界文明所作的最重要贡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称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李忠杰《马克思恩格斯怎样看待中国文明和中国经济社会结构》
(3)材料三中对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作用不可估量,且最为悠久的是哪一项发明 东汉时期谁改进了这一技术 (4分)
材料四 小唐同学学习《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后,想编写一本《中华文明史》,下面是他完成的部分目录。
(4)请你依据材料四,按照第一章样式续写第二章目录。(3分)
答案
1.D 2.A 3.D 4.D 5.D 6.D 7.B 8.A 9.A 10.A 11.B 12.A 13.C 14.B
15.B 16.D 17.C 18.C 19.D 20.D 21.D 22.B 23.B 24.C 25.D 26.D 27.C 28.D 29.A 30.B
31.(1)丞相。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中央集权制度被历代王朝沿用,巩固了国家统一。
(2)分封制的实行。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势力。
(3)示例:我心中的汉武帝
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汉武帝实施“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兴办太学;实行盐铁专卖,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等等。他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但是,在统治后期,汉武帝穷奢极欲,繁刑重敛,迷信神仙,巡游无度,为汉朝统治埋下了隐患。
32.(1)原因:汉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织品质量高,品种多;陆上丝绸之路畅通。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3)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积极开展平等互利的外交活动;等等。
33.(1)司马迁。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
(2)“医圣”。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
(3)造纸术。蔡伦。
(4)示例:
第二章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一节 秦统一中国
秦灭六国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巩固统一的措施
 第二节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推恩令”的实施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盐铁专卖 北击匈奴
(其他答案符合史实、层次清晰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