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蒋经国先生的信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致蒋经国先生的信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0-24 18:17:57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科导学案
【课 题】13.致蒋经国先生的信(第一课时) 学生
?课型:新授课 九年级 主备:张武 李伟华 李芳 审阅:
【学前反馈】
【目标导入】
1.积累字词,了解一些生僻字词的用法。
2.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自主探究】
1.结合《字词句段篇》和课文下注释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
作家简介:廖承志(1908—1983), 广东 省归善县(今惠阳市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通晓5种外语,擅长书法、诗词、戏剧。早期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新中国建立后,长期致力于巩固和发展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爱国统一战线,为祖国的统一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蒋经国(1910—1988)蒋介石长子,1949年去台湾,台湾高层领导人物,1978年—1984年连任台湾当局“总统”。80年代初,曾一再声言“三不”(不结触、不谈判、不妥协)政策,并认为,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则是“罪人”。
写作背景请同学们参看学法大视野P39
2.听录音,读准字音,积累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咫尺( ) 瞬逾( ) 把晤( ) 珍摄(  )
悖谬( )  东隅( ) 难辞其咎( ) 苟同( )
毋庸赘言 ( )   厝于慈湖( )  盍不实践( )
未雨绸缪( ) 相逢一笑泯恩仇( )
(2)词语解释。
咫尺: 珍摄:
悖谬: 苟同
同捐前嫌: 政躬违和:
难辞其咎: 毋庸赘言:
未雨绸缪: 巧言令色:
【合作交流】
朗读课文:从3—5段中任选一段,组间进行朗读比赛,看哪组读得准、好,并能读出作者的情感。
【展示提升】
1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2、文中表达哪些情感?
【巩固梳理】
1、整理导学案,重点用红笔打记。
2、学习共同体相互检查,特别是双色笔标注的问题落实。
3、小结。
【达标检测】
1.本文的作者是 ,中国著名的 家。广东人。 之子。
2.蒋经国, 的长子,浙江人。1925年赴 留学,1949年去台湾。
3.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及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咫尺(chǐ) 把吾 ( wù ) 诠察( quán )
B. 珍摄( niè ) 东隅( ǒu ) 悖谬( bèi )
C.苟同( gǔ ) 绸谬( miù ) 寥廓( liáo )
D. 赘言( zhuì ) 瞬逾( yú ) 难辞其咎( jiù )
九年级语文科导学案
【课 题】13.致蒋经国先生的信(第二课时) 学生
?课型:新授课 九年级 主备:张武 李伟华 李芳 审阅:
【学前反馈】
【目标导入】
1.了解书信的有关知识,明白作者如何通过这种体裁表情达意。
2.通过分析作者的一些字词句的使用,体会这些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自主探究】
学习一般书信的格式的相关知识
1.称谓 构成:完整的称谓由姓名、称呼和修饰语三部分组成,如“尊敬的王芳老师”。往往是关系越亲密称呼越简化,如“哥哥”、“王老师”等。称呼对方要注意礼貌,给长辈写信应该按照亲属关系来称呼,一般不宜直呼其名,给平辈或晚辈写信,可以随便些。
位置:称谓写在第一行的顶格位置上,后面加冒号。
2.问候 问候语应在称谓的下一行空两格的位置起笔,可以单独成段。一般说来,问候语的位置在正文前和称谓后。
3.正文 正文部分在书信中有相对的独立性。正文的格式与一般文章相同。内容多的信可分段写。每段开头要另起一行,在空两格的位置起笔。
4.结尾语 结尾语的书写有特殊规定:如“祝你健康”,“祝你”可写在正文后,也可写在正文下一行空两格位置书写,“健康”在“祝你”下一行顶格书写,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5.落款: 在结尾语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身份和姓名。注意:署名书写要工整,易于让对方辨认。在姓名的下方再写明日期。
【合作交流】
1.文章开头由私交写起,最后由私交之谊结尾有何作用?
2.文中“愿弟慎思” “望弟再思” “尚望三思”这三句话对内容的推进和感情的表达起了什么作用?
3.这封信意在劝说蒋经国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做出贡献。作者从哪些角度劝说的?他反驳了哪些不利于祖国和平统一的言论?
【展示提升】
说说下列语句的含义,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1.局促东隅,终非大计。
2.如迁延不决,或委之异日,不仅徒生困扰,吾弟亦将难辞其咎。
3.岁月不居,来日苦短,夜长梦多,时不我与。
4.遥望蓝天,不禁神驰,书不尽言,诸希珍重,伫候复音。
【巩固梳理】
1、整理导学案,重点用红笔打记。
2、学习共同体相互检查,特别是双色笔标注的问题落实。
【达标检测】
1.如果有一天台湾的大陆访问团来到你所在的学校,请你代表大陆学生对访问团讲几句话,表达大陆和台湾“两岸兄弟一家亲”的思想,你将如何表达?
2、试给自己的亲人或朋友写一封短信,注意书信的格式。
九年级语文科导学案
【课 题】13.致蒋经国先生的信(第一课时) 学生
?课型:新授课 九年级 主备:张武 李伟华 李芳 审阅:
【学前反馈】
【目标导入】
1.积累字词,了解一些生僻字词的用法。
2.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自主探究】
1.结合《字词句段篇》和课文下注释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
作家简介:廖承志(1908—1983), 广东 省归善县(今惠阳市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通晓5种外语,擅长书法、诗词、戏剧。早期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新中国建立后,长期致力于巩固和发展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爱国统一战线,为祖国的统一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蒋经国(1910—1988)蒋介石长子,1949年去台湾,台湾高层领导人物,1978年—1984年连任台湾当局“总统”。80年代初,曾一再声言“三不”(不结触、不谈判、不妥协)政策,并认为,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则是“罪人”。
写作背景请同学们参看学法大视野P39
2.听录音,读准字音,积累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咫尺( ) 瞬逾( ) 把晤( ) 珍摄(  )
悖谬( )  东隅( ) 难辞其咎( ) 苟同( )
毋庸赘言 ( )   厝于慈湖( )  盍不实践( )
未雨绸缪( ) 相逢一笑泯恩仇( )
(2)词语解释。
咫尺: 珍摄:
悖谬: 苟同
同捐前嫌: 政躬违和:
难辞其咎: 毋庸赘言:
未雨绸缪: 巧言令色:
【合作交流】
朗读课文:从3—5段中任选一段,组间进行朗读比赛,看哪组读得准、好,并能读出作者的情感。
【展示提升】
1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写作目的:本文是廖承志给自己的旧友蒋经国先生的信,旨在劝说蒋经国从历史的高度,为国家、民族利益着想,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做出决断和贡献。 2、文中表达哪些情感?
私交之谊和政治情感。
个人的挂念之情及民族感情。
【巩固梳理】
1、整理导学案,重点用红笔打记。
2、学习共同体相互检查,特别是双色笔标注的问题落实。
3、小结:
【达标检测】
1.本文的作者是 ,中国著名的 家。广东人。 之子。
2.蒋经国, 的长子,浙江人。1925年赴 留学,1949年去台湾。
3.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及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咫尺(chǐ) 把吾 ( wù ) 诠察( quán )
B. 珍摄( niè ) 东隅( ǒu ) 悖谬( bèi )
C.苟同( gǔ ) 绸谬( miù ) 寥廓( liáo )
D. 赘言( zhuì ) 瞬逾( yú ) 难辞其咎( jiù )
九年级语文科导学案
【课 题】13.致蒋经国先生的信(第二课时) 学生
?课型:新授课 九年级 主备:张武 李伟华 李芳 审阅:
【学前反馈】
【目标导入】
1.了解书信的有关知识,明白作者如何通过这种体裁表情达意。
2.通过分析作者的一些字词句的使用,体会这些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自主探究】
学习一般书信的格式的相关知识
1.称谓 构成:完整的称谓由姓名、称呼和修饰语三部分组成,如“尊敬的王芳老师”。往往是关系越亲密称呼越简化,如“哥哥”、“王老师”等。称呼对方要注意礼貌,给长辈写信应该按照亲属关系来称呼,一般不宜直呼其名,给平辈或晚辈写信,可以随便些。
位置:称谓写在第一行的顶格位置上,后面加冒号。
2.问候 问候语应在称谓的下一行空两格的位置起笔,可以单独成段。一般说来,问候语的位置在正文前和称谓后。
3.正文 正文部分在书信中有相对的独立性。正文的格式与一般文章相同。内容多的信可分段写。每段开头要另起一行,在空两格的位置起笔。
4.结尾语 结尾语的书写有特殊规定:如“祝你健康”,“祝你”可写在正文后,也可写在正文下一行空两格位置书写,“健康”在“祝你”下一行顶格书写,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5.落款: 在结尾语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身份和姓名。注意:署名书写要工整,易于让对方辨认。在姓名的下方再写明日期。
【合作交流】
1.文章开头由私交写起,最后由私交之谊结尾有何作用?
开头结尾畅叙阔别情思,句句包含真切深情,能以情通贯全文,以情动人,表现廖承志的不计个人恩怨,以国家利益为先,也体现了他对蒋经国的深切关怀。
2.文中“愿弟慎思” “望弟再思” “尚望三思”这三句话对内容的推进和感情的表达起了什么作用?
使表述的内容层层深入,由国家民族的利益至个人的抱负前途,表现出作者为对方设想周到,关怀备至。不仅关心其身体健康,更主要的是关怀其政治前途和命运。
3.这封信意在劝说蒋经国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做出贡献。作者从哪些角度劝说的?他反驳了哪些不利于祖国和平统一的言论?
首先从民族利益角度进行劝说;其次从历史责任的角度进行劝说;再次,从蒋经国的个人抱负角度进行劝说。此外,蒋经国曾切望蒋介石的灵柩能运回浙江奉化老家,“与先人同在”。信中指出若祖国统一,则其个人孝心亦可成为现实。
反驳: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罪人”、“投降”、“屈事”、“吃亏”、 “上当”
“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台湾 “经济繁荣,社会主义,民生乐利”
【展示提升】
说说下列语句的含义,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1.局促东隅,终非大计。
含义:处在狭小的台湾岛上,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希望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杯酒释前嫌,为祖国和平统一作出贡献。
2.如迁延不决,或委之异日,不仅徒生困扰,吾弟亦将难辞其咎。
含义:如果再拖延时间,犹豫不决,或者推倒其他日子,这样不仅空生烦恼,您也难以推卸责任,希望蒋经国先生不要成为历史的罪人。
3.岁月不居,来日苦短,夜长梦多,时不我与。
含义:时间不会停留,人生短促。时间拖长了,事情会发生各种不利的变化,时间不等人,必须抓紧时间。
4.遥望蓝天,不禁神驰,书不尽言,诸希珍重,伫候复音。
遥望南方的天空,不禁一心向往,思念着你们,短信写不完想说的话,希望各位多加保重,专诚等候回音。表达深切怀念,亲切关怀之意。
语言:全文气质凝重,文彩斐然,句式长短相宜,词语顿挫有节,音调高低抑扬,余韵久远,其味无穷。
【巩固梳理】
1、整理导学案,重点用红笔打记。
2、学习共同体相互检查,特别是双色笔标注的问题落实。
【达标检测】
1.如果有一天台湾的大陆访问团来到你所在的学校,请你代表大陆学生对访问团讲几句话,表达大陆和台湾“两岸兄弟一家亲”的思想,你将如何表达?
2、试给自己的亲人或朋友写一封短信,注意书信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