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有关图形问题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对策:
组织学生经历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模型;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长方体形状的纸盒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1、 师: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看屏幕,下面的图形哪些可以折成长方体或者正方体呢?
哪一个是这个长方体的展开图呢?你是怎么判断的?
2、导入:看来同学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继续要来学习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经学习的长正方体的展开图入手,让学生通过展开图的判断初步感知表面积奠定基础。“哪个是上面的长方体的展开图?”则是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特殊的长方体的面的特征,为下面的求这种特殊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小芳要用硬纸板做一个棱长3分米的正方体纸盒,明明要用硬纸板做一个长4分米,宽3分米,高2分米的长方体纸盒,小芳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硬纸板?明明呢?
(1)师:自己轻轻地读一读,这个例题要我们解决几个问题?
这两个问题都能自己觉得的举手?能解决一个的举手?
想一想,你觉得这两个问题哪一个解答起来比较方便一些?
生:正方体
师:你能自己试着做一做吗?(学生尝试解答)
(2)师:你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生:先计算出一个面的面积,再×6,因为正方体六个面都是相等的正方形。
师:我们来看一看,是不是?(课件演示)指出:我们把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正方体的表面积。
(3)师:那要求明明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硬纸板也就是要我们求什么呢?
生:也就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什么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呢?
生: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
师:我们来看一看,是不是这样?(课件演示)那我们还能用一个面的面积×6呢?(不行)为什么?
那我们又应该怎么来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呢?
同桌讨论一下,然后自己试试看?
(4)汇报交流:
预设三种做法(选择出来让学生板演):
( 4×3+4×2+3×2)×2 4×3×2+4×2×2+3×2×2
4×3+4×2+3×2+4×3+4×2+3×2
引导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设计意图:整合了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将正方体和长方体两个题目整合在了一起,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融入具体的问题情境,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让学生从解决容易的问题入手,因为正方体的面最特殊,学生解决相对比较容易些。并引出了“表面积”的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解决长方体表面积的问题。并让学生充分的展示不同的做法,在交流中不断地体会表面积的概念,明确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比一比三种做法,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和联系?(同桌先互相说说看,再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比一比三种不同的做法,找到不同思路有着共同之处,最后都是求到了六个面的总面积,从而加深学生对表面积的理解。)
小结:刚才我们计算了长方体或者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这叫做他们的表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了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练习。
3、练习:求下列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表面积。
(1)
(2)
(注意选择学生不同的做法进行讲评)
(3)正方体的棱长0.5分米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怎么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了吗?
(设计意图:告知不同的条件,让学生充分体会根据条件和面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避免机械的模仿。)
三、综合练习:
1、拿出自己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动手量一量,再算一算,做这个纸盒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取整厘米数)
2、引导学生思考,那这个图形(缺面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又该怎么算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来研究,好吗?
(设计意图:算自己所带纸盒的表面积,是用学习的新知来解决身边的问题,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15平方厘米
8平方厘米
12平方厘米
5厘米
5厘米
8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