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细胞的生长
新形成的动植物细胞,体积都很小,需要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从而使细胞体积逐渐增大,这个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
植物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质内先出现许多小液泡,后来小液泡逐渐合并成一个大液泡。
生物体生长的原因 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细胞的分裂分不开的。因为细胞的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的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多。
【例1】 下列关于细胞的生长,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体积的不断增长就是细胞的生长
B.细胞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不断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
C.细胞生长是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的唯一原因
D.植物细胞的大液泡是在生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解析:
A
×
细胞的生长实际上就是细胞体积的逐渐增大
B
×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所以细胞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不断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
C
√
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所以,生物体由小长大是细胞生长和细胞分裂共同作用的结果
D
×
新形成的植物细胞很小,细胞质中有许多小液泡,随着细胞体积的增大,小液泡才逐渐变成大液泡
答案:C
2.细胞的分裂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1)植物细胞的分裂。
①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
②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③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2)动物细胞的分裂。
动物细胞的分裂与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大致相同,但也有区别。细胞核一分为二后,动物细胞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将细胞质一分为二,形成两个新细胞。
细胞分裂的意义 多细胞生物大多数都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经过连续不断的细胞分裂,最终发育成一个新的个体。发育完成后,还要经过细胞分裂不断产生新的细胞,使身体里衰老、死亡的细胞及时得到补充,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例2】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时细胞核最先一分为二
B.细胞分裂时细胞质最先一分为二
C.植物细胞分裂时液泡经历了从少到多的过程
D.动物细胞分裂时最后形成的是细胞壁
解析:
A
√
无论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分裂时,都是细胞核先一分为二
B
×
C
×
植物细胞分裂时,没有液泡的变化
D
×
只有植物细胞才有细胞壁的变化
答案:A
3.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
染色体是指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1)染色体的组成。
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2)染色体的数目。
①对于不同种生物个体来说,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上是不同的。如人的体细胞内含有23对染色体,水稻的体细胞内含有12对染色体。
②对于同种生物来说,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上保持不变。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生物正常的生活和传种接代都是非常重要的。
染色体多一条、少一条或者形态上的变化都会引起严重的遗传病。如正常人细胞中染色体为46条,而先天性愚型患者的细胞中染色体为47条,比正常人多了一条染色体。
【例3】下列各项对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是细胞核中能用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染色体中含有细胞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能量
C.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
D.每一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
解析:
A
×
染色体是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
√
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DNA是主要的物质
C
×
D
×
同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
答案:B
4.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细胞分裂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细胞核的变化。而细胞核中变化最明显的是染色体。
(1)细胞分裂前,染色体通过自我复制,数目加倍。
(2)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
(3)经过细胞分裂,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数目相同,保证了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从而保证了生物物种正常、稳定地延续。
【例4】 细胞分裂后,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原细胞相比( )
A.减少了一半 B.与原细胞相同
C.是原细胞的三倍 D.是原细胞的两倍
解析:
A
×
细胞分裂前,染色体数目加倍;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使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形态与原细胞相同,从而保证了生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B
√
C
×
D
×
答案:B
5.细胞分裂后染色体和细胞数目的计算
(1)一个细胞在连续分裂n次后,细胞数目的计算方法。
一个细胞分裂一次后,就会形成两个新细胞,即21个,分裂两次就会形成四个新细胞,即22个,分裂3次后就会形成8个新细胞,即23个,以此类推,在连续分裂n次后,就会形成2n个细胞。
(2)细胞分裂后染色体数目的计算。
通过细胞分裂形成体细胞时,由于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所以形成的新细胞染色体数目与原来的细胞相同。无论细胞连续分裂多少次,新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和原来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保持一致。
【例5】 下图是某种细胞(染色体为12对)分裂示意图,这种细胞每过30分钟便分裂一次。这一个细胞经过两小时后形成的细胞数目及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
A.16 12对 B.8 12对 C.16 12条 D.4 12对
解析:
A
√
这种细胞每30分钟就分裂一次,因此,两小时后细胞就分裂了4次,即形成24个细胞;而无论细胞分裂多少次,新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和原来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即12对
B
×
C
×
D
×
答案:A
6.细胞不能无限生长的原因
(1)细胞体积和表面积的关系。
细胞的体积与相对表面积成反比关系,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的能力就越小。
(2)细胞不能无限生长的原因。
细胞生长需要靠细胞表面不断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表面积越大吸收的营养物质越多,而随着细胞的长大,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越来越小,从细胞膜透过的营养物质不能满足细胞生长的需要,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质而停止生长。所以,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例6】 细胞不能无限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细胞的生长能力有限
B.细胞从周围环境吸收的营养物质不能满足细胞生长的需要
C.细胞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吸收现成的
D.生物体的有些细胞需要进行分裂
解析:
A
×
生物体新形成的细胞体积较小,需要从周围环境吸收营养物质使细胞体积逐渐增大。随着体积的增大,需要的营养物质增多,从外界吸收的营养物质不能满足细胞生长的需要,细胞就会停止生长
B
√
C
×
D
×
答案:B
第三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1.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其中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1)营养器官。
①根。
植物体能坚实地长在土壤中,主要是根起了固定的作用。
根还具有吸收和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
②茎。
茎是由芽发育成的。能把根和叶连接起来,起支持和运输作用。
③叶。
叶长在茎的节上,能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
(2)生殖器官。
①花。
花是绿色开花植物特有的生殖器官。
②果实。
绿色开花植物传粉受精后,花枯萎脱落形成果实,果实内有种子。
③种子。
种子是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器官。
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关系 植物体是一个整体,营养器官的生长与生殖器官的生长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营养生长不充分,结的果实就少;营养生长壮而不旺,结的果实就大而多;营养生长过于旺盛,结的果实会很少。
【例1】 下列植物的主要可食用部分中,属于果实的是( )
A.花生 B.橘子 C.甘蔗 D.地瓜
解析:
A
×
花生的可食用部分是种子
B
√
橘子的可食用部分是果实
C
×
甘蔗的主要可食用部分是茎
D
×
地瓜的主要可食用部分是地下的变态根
答案:B
2.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植物的组织也是细胞分化形成的,主要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等。
(1)分生组织。
分生组织
①分生组织终生保持分裂能力,只存在于植物体的特定部位。
②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2)保护组织。
保护组织
①植物体表面的保护层都是保护组织,如果实、根、茎、叶等器官的表皮,具有保护内部柔软部分的功能。
②保护组织的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较厚。
营养组织
(3)营养组织。
①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中都含有大量的营养组织。
②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藏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
输导组织
(4)输导组织。
①在植物体内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是输导组织。
②输导组织包括导管和筛管,贯穿在植物体的各个部位。其中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
植物组织除了上述四种外,还有机械组织(具体支持作用)、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等。
【例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植物的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保护组织 ②茎、叶脉、根尖成熟区等处的导管属于输导组织 ③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中都含有大量的营养组织 ④营养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等植物组织都是由分生组织分化形成的
⑤营养组织的细胞壁厚、液泡较大,有储藏营养物质的作用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解析:
A
×
分生组织始终具有分裂能力,能分裂产生新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各种组织。保护组织主要分布在根、茎、叶的表面;茎、叶脉、根尖中的导管属于输导组织;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含有营养组织,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大,能储藏营养物质。所以⑤中描述营养组织的细胞壁厚是不正确的,含有⑤的选项都是不正确的
B
×
C
×
D
√
答案:D
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对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可以这样描述:植物个体发育的起点也是一个细胞——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形成各种组织,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了植物体的六大器官,进而构成了植物体。
细胞组织―→器官―→
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
【例3】 每种生物体都有一定的结构层次,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
A.植物体→组织→器官→细胞
B.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
C.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D.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解析:
A
×
细胞分裂、分化形成不同组织,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器官,不同的器官连接起来,形成植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所以选项D正确
B
×
C
×
D
√
答案:D
4.植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
结构与功能相统一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有一定的结构必然有与之相对应的功能;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由一定的结构来完成。植物体的导管和筛管等输导组织的运输作用,机械组织的支持作用,保护组织的保护作用,分生组织的分裂增生作用,营养组织的营养作用,都体现了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特点。
例如,叶的表皮是无色透明的,细胞排列紧密,向外一面的细胞壁上有透明不透水的角质层。表皮的这种结构,既有利于阳光透过,又能防止叶内水分过多地散失,还能保护叶内部组织不受外界的伤害;而阳光透入、防止水分散失、保护叶内组织,又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这就是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结果。
【例4】 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保护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厚,有利于保护内部组织
B.分生组织的细胞小、壁薄、质浓、核大,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
C.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较多,利于储存营养物质
D.导管具有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
解析:
A
×
保护组织细胞的结构特点使保护组织具有保护内部组织的作用
B
×
分生组织的细胞特点适于细胞分裂
C
√
营养组织的细胞液泡大,而不是多
D
×
导管属于输导组织,具有运输物质的作用
答案:C
第二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1.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1)细胞分化的概念。
人体和多细胞动物的生长发育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是受精卵,它呈球形,通过细胞分裂形成多个细胞。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组织。
①组织的概念。
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②组织的形成。
细胞分裂形成的大量细胞通过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随着细胞的不断生长,一小部分细胞仍然保持着很强的分裂能力;另外的一部分细胞停止了分裂活动,根据它们将来所要担负的生理功能,这些细胞在形态、结构上逐渐发生了变化,从而逐渐形成了许多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群,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细胞分化的本质 细胞分化发生在整个生命进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变化。不同组织的细胞都来源于受精卵的细胞分裂。
【例1】 下列关于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裂、分化的结果
B.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裂、生长的结果
C.构成组织的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都相同
D.受精卵通过分裂能够直接形成组织
解析:
A
√
由受精卵形成的细胞最初在形态、结构方面都很相似,并且具有分裂能力。后来除了一小部分细胞仍保持分裂能力外,大部分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在发育的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也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就是细胞分化。细胞分化形成了组织,组织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形成的。所以,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裂、分化的结果
B
×
C
×
D
×
答案:A
2.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
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例如,人体的心脏、胃、肠、肝、脾、肾等结构都是器官,其中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心脏的内表面、血管的内表面有起保护作用的上皮组织,心脏的各个细胞还需要结缔组织——血液提供营养,内部含有感受刺激的神经组织。所以构成器官的组织一定要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同时要具有一定的功能。
【例2】下列四种生物体的结构中,属于动物或人体器官的是( )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B.家鸽血管内流动的血液
C.人体具有消化功能的胃
D.皮肤的表层
解析:
A
×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属于细胞
B
×
血液属于组织
C
√
胃是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属于器官
D
×
皮肤属于器官,但皮肤的表层属于上皮组织
答案:C
3.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1)系统的概念。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多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人体中,口、咽、食道、胃、肠、肛门以及肝、胰、唾液腺等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连在一起,共同完成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它们构成了消化系统。
(2)人体的八大系统。
人体的八大系统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作用下,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3)人体和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动物体)。
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人体和动物体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体的这种统一性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来实现的。
【例3】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以下对人体的结构层次关系表述科学的是( )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B.组织→细胞→器官→人体
C.细胞→器官→组织→人体→系统
D.细胞→器官→组织→人体
解析:
A
√
人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B
×
人体的形成先从细胞开始,而不是组织
C
×
各层次顺序不正确
D
×
器官和组织的顺序不正确,还缺少系统这个结构层次
答案:A
4.观察切片,认识人体的四种组织
用显微镜分别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注意观察时,光线不宜太强,否则,细胞的排列就不易看清。
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分类和功能表格:
名称
构成
功能
举例
上皮组织
上皮细胞
保护、分泌
皮肤表层,消化道、呼吸道上皮
肌肉组织
肌肉细胞
收缩、舒张
心肌、骨骼肌、平滑肌
结缔组织
各种细胞
支持、保护、连接、营养
血液、骨组织
神经组织
神经细胞
产生和传导兴奋
脑神经、视神经
【例4】 下列关于人体四种基本组织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上皮组织主要具有保护、分泌和营养的作用
B.肌肉组织具有营养、收缩和舒张的作用
C.神经组织能够产生并传导兴奋
D.结缔组织具有支持、保护、连接、营养和分泌的作用
解析:
A
×
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和分泌作用,不具有营养作用
B
×
肌肉组织只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不具有营养作用
C
√
神经组织能产生和传导兴奋
D
×
结缔组织具有支持、保护、连接、营养的作用,不具有分泌作用
答案:C
5.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是相互联系的两个过程
(1)细胞分裂为细胞分化提供条件。
多细胞生物从一个细胞——受精卵发育成由很多个细胞构成的生物体,必须依靠细胞分裂才能实现。
在生物体内,大多数细胞生活周期较短,需要不断更新,细胞更新也是靠细胞分裂来实现的。
(2)细胞分化促进了细胞的分裂。
细胞分化是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后,细胞在组成成分、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形态相似,结构相同,具有一定功能的细胞群——组织。
细胞分裂是量变,细胞分化是质变,但二者并非完全独立的,因为细胞在增殖过程中有分化,在分化过程中也能继续增殖。
【例5】 细胞分化是当今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导致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B.细胞分化是形成不同组织的根本原因
C.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D.细胞分化是指分裂的细胞在形态和结构上的变化
解析:
A
×
细胞分化不会引起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变化
B
√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C
×
细胞分化不影响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D
×
细胞分化是指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
答案:B
第四节 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
单细胞生物的特点是整个生物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常见的种类有酵母菌、衣藻、草履虫、变形虫、眼虫等等。
单细胞生物的特点 单细胞动物一般生活在水中,只由单个细胞组成,个体微小,但也能完成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呼吸、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
【例1】 下列生物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
A.蚂蚁 B.蚯蚓 C.变形虫 D.大豆
解析:
A
×
蚂蚁和蚯蚓都是多细胞动物
B
×
C
√
变形虫一般生活在水中,是单细胞动物
D
×
大豆是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是多细胞植物体
答案:C
2.草履虫的结构和生活
(1)形态。
草履虫生活在有机物丰富的水沟或池塘中,体型较大,长150~300微米,肉眼隐约可见。
显微镜下能看到草履虫全身密布纤毛,前端钝圆,后端稍尖,形状像一只倒放的草鞋底,因此称为草履虫。
(2)结构和功能。
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它的基本结构包括表膜(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①表膜。
表膜是草履虫体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一道屏障,控制着草履虫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草履虫的呼吸也是通过表膜实现的,氧气通过表膜进入体内,二氧化碳通过表膜排出体外。
②纤毛。
草履虫的表膜上密布纤毛,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③口沟和胞肛。
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口沟内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微小的浮游植物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再进入草履虫体内,形成食物泡,慢慢消化和吸收。食物被虫体消化后的食物残渣由胞肛排出。
④伸缩泡和收集管。
在细胞质内有前后两个伸缩泡,每个伸缩泡有6~10条放射状排列的收集管。收集管把体内多余的水分和代谢废物收集起来,把它们输入伸缩泡,贮存到一定程度再通过表膜排出体外。
⑤细胞质。
在活的草履虫个体中,细胞质是流动的。食物泡形成后在细胞质中随着细胞质的流动沿着一定的路线环流,在此过程中,将食物消化和吸收。
⑥细胞核。
草履虫有两个细胞核。大核与营养有关,小核与生殖有关。
草履虫的生命活动特点 草履虫的呼吸通过表膜完成,摄食通过口沟,消化依靠食物泡,排泄由伸缩泡和表膜完成,食物残渣由胞肛排出,运动依靠纤毛的摆动实现,所有的生命活动通过一个细胞完成。
【例2】 一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够吞食43 000个细菌,这与它体内的某种结构密切相关。此结构是( )
A.伸缩泡 B.收集管 C.食物泡 D.表膜
解析:
A
×
草履虫的伸缩泡和收集管的作用是收集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与食物的消化无关
B
×
C
√
草履虫以细菌和浮游植物为食,消化食物依靠在细胞质中形成食物泡。因此,它吞食大量的细菌与食物泡有关
D
×
答案:C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有利的方面。
多数单细胞生物是浮游生物的组成部分,是鱼类的天然饵料。
在环境保护中,可以利用它们净化污水并作为水质监测的指示植物。据估计,一只草履虫每小时大约能形成60个食物泡,每个食物泡中大约含有30个细菌,因此,一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吞食43 000个细菌,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2)有害的方面。
单细胞生物中的很多种类寄生在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人或动物患病。如,疟原虫、痢疾内变形虫等人体内寄生虫危害人类健康。
海水中的某些单细胞藻类大量繁殖可造成赤潮;淡水中的单细胞浮游植物大量繁殖也可污染水源,破坏环境等。
【例3】下列单细胞生物中,对人类有害的是( )
A.草履虫 B.酵母菌 C.醋酸菌 D.疟原虫
解析:
A
×
草履虫能以细菌为食物,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对人类有利
B
×
酵母菌能用于酿酒及发酵面食的制作,对人类有利
C
×
醋酸菌能酿造人类需要的醋酸
D
√
疟原虫寄生在人体内,对人的危害很大,它能大量破坏红细胞,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严重减少而造成贫血,使人体患病
答案:D
4.观察草履虫的外形及运动
(1)观察过程。
①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培养液,放在载玻片上,用放大镜和肉眼观察草履虫。(因为草履虫是好氧生物,而培养液表层含氧量高,所以草履虫都聚集在培养液的表层。)
②盖上盖玻片,在低倍镜下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如果草履虫运动过快,不便观察,可以先在载玻片培养液的液滴上放几丝棉花纤维,再盖上盖玻片。然后寻找一只运动相对缓慢的草履虫进行观察。(棉花纤维可以限制草履虫的运动速度。)
(2)实验现象。
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草履虫,发现它们是一个个小白点;在显微镜下可见,草履虫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像一个倒放的草鞋底。草履虫在水中能自由运动,运动方式是旋转式前进。当身体前端遇到棉花纤维时,会采取后退的方式,改变方向后再试探着前进,直到避开障碍物。
【例4】 在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培养液,放在载玻片上观察
B.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是一个个小白点
C.为了限制草履虫的运动速度,在培养液滴中放入几丝棉花纤维
D.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草履虫的体形呈椭圆形
解析:
A
×
在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培养液,放在载玻片上用放大镜观察,发现草履虫是一个个小白点
B
×
C
×
草履虫的运动速度比较快,不利于观察,为了限制草履虫的运动速度,可以在培养液滴中放入几丝棉花纤维
D
√
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的体形像倒置的草鞋底,而不是椭圆形
答案:D
5.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1)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
草履虫的结构虽然简单,但它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图,在两个载玻片上,分别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并使两滴培养液相连通。当在甲、乙两片载玻片的右侧培养液滴中分别放一粒食盐和一滴肉汁时,甲图中的草履虫从有盐粒的一侧运动到另一侧,乙图中的草履虫却运动到肉汁一侧。这个实验充分说明草履虫能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2)草履虫对刺激反应的特点。
草履虫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没有神经结构,它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简单、低等,属于应激性。,
【例5】 观察草履虫对不同刺激的反应,如图,在玻璃板上有四滴液体,A为草履虫的培养液,B为清水,C为浓盐水,D为含牛奶的溶液。
(1)实验时,先把A分别与B、C、D连通起来,为了清楚看到连通后草履虫的运动方向,应怎样连通?请用序号及箭头在下面表示出来。
(2)A与D连通后的草履虫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这说明草履虫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为了能看清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情况,连通时应从B→A观察草履虫是否从培养液向清水中运动;连通C→A观察草履虫能否向盐水中运动;连通D→A观察草履虫是否趋向牛奶液。(2)A与D连通后,草履虫向D运动,说明草履虫能趋向有利刺激(牛奶)。
答案:(1)B→A C→A D→A (2)A→D
趋向有利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