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社戏》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社戏》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7 14:2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社 戏
——鲁迅
学习目标:
1、理清看社戏的线索,把握小说故事“情节”。
2、理解通过人物语言、行动刻画“人物”的方法。3、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手法和作用。
4、体会真挚深厚的风土人情和对童年乡村生活留恋。
鲁迅故乡——绍兴
鲁迅,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代表作:小说《呐喊》《彷徨》,散文《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坟》等。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盼社戏 看社戏 念社戏
第一部分:1-3 写“我”在平桥村随母亲归省的生活,突出“我” 对社戏的盼望。
第二部分:4-30 写 “我”和小伙伴到赵庄去看社戏。
第三部分:31-40 写看社戏后的余波和“我”对社戏的怀念。
偏僻的平桥村,为什么“在我是乐土”?
(1)在那里受到优待。
(2)可以免念枯燥无味的书。
(3)没有封建行辈礼教的约束,人人平等。
(4)有热情好客的小朋友们。
(5)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
“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在“看戏”这部分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写得起伏有致,三次波折、三次转机。
波折:一是叫不到船,
二是不准和别人同去。
三是外祖母要担心
转机:一是八叔的航船回来了,
二是少年们愿意和“我”一同去,
三是双喜写包票,保证不出事。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心理描写】表现了我看社戏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轻松舒展”与上文的“沮丧压抑”压抑形成鲜明对比,夸张地说明了我的心情大好。
2、“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动作描写】点、磕、退后、上前,这些动词,写出了少年们划船的情状,体现了少年们熟练的驾船技巧,表现出他们去看社戏时的急切、兴奋之情,也照应了上文的弄潮的好手。
视觉:
豆麦“碧绿”、远山“淡黑”,月色朦胧在水气里,依稀的赵庄,几点火;
嗅觉:
豆麦和水草的"清香";
听觉:
感觉:
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潺潺"的水声,小伙伴的说笑、嚷声,远处的"歌吹"。
3、“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着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乡的夜气里。 ”
【自然环境描写】“清香”“扑面”“朦胧”“宛转悠扬”分别从嗅觉,触觉,视觉,听觉的角度描绘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月夜美景图。情景交融,仿佛身临其境。烘托了我急于看社戏的愉快迫切的心情及沉醉于月夜美景中忘我的感受。
4、“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比喻、拟人】。
用“踊跃的铁的兽脊”比喻淡黑的起伏的连山,写出了月色朦胧下连山的动态美。
“跑”赋予连山人的情态,化静为动,写出行船速度之快,表现看社戏的迫切心情。”
5、“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窜,连夜渔的几个老渔夫,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比喻】
将航船比作在浪花里蹿的大白鱼,形象地写出了小伙伴们划船本领之高,船行速度之快。表现了月夜返航的愉悦心情,充满童趣的浪漫色彩。
6、如何看待孩子们偷豆的事?
(1)偷的是自家的豆,请的客是公共的,偷豆请客,理所当然。(2)从六一公公的话可以证明:“请客?--这是应该的。”(3)六一公公还送豆给客人尝尝。
“偷”反映了小朋友们诚恳待客的热情,
“偷”跳动着小朋友们纯洁无私的心,
“偷”反映了小朋友们周到天真的天性。
7、为什么要写六一公公送豆
本文的题目是社戏,但不是专门写看社戏,而是通过看社戏这一段经历表现劳动人民的善良、淳朴、友爱,而六一公公就是这样一个代表。
8、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什么文章结尾却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的老人孩子那种淳朴、善良、真挚的感情和他们的劳动的本领。加上特有的江南农村水乡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我”童年时代在城镇未曾见到过。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也很少见到的。“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双喜形象:
当我看社戏受到波折时,双喜大悟似的提议
当外祖母担心都是孩子们时,双喜大声打包票,理由有三:①船又大;②迅哥儿向来不乱跑;③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看戏时双喜分析铁头老生不翻筋斗的原因
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挨骂的
归航偷豆时征求豆主人阿发的意见
吃完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并考虑好对策
双喜送我回到家,“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
双喜回答六一公公的问话
性格特点:
聪明
反应灵敏,考虑周到,善解人意,办事果断
聪明、细心
考虑事情周到
做事有始有终。
反应灵敏
双喜是一个聪明、机灵、善解人意,考虑周到,办事果断的孩子头
阿发
我喜欢文中的阿发。因为他纯洁无私,比如午夜归航时,阿发以“我们的(豆)大得多”为由,建议去偷自家的豆。
小伙伴
我喜欢文中的一群小伙伴。因为他们友爱热情,比如“我”是“远客”,他们得到父母许可,“伴我来游戏”;开船时“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船中,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万一。因为他们聪明活泼,比如对付细心的八公公,他们议论之后,想出要八公公归还枯柏树,当面叫他"八癞子”的办法。因为他们很能干,比如他们驾船技术高超,水性很好。
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的老人孩子那种淳朴、善良、真挚的感情和他们的劳动的本领、办事的能力。再加上特有的农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我”童年时代在城镇未曾见到过。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也很少见到的。
“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这篇小说以“社戏”为线索,叙写了童年时期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往事。刻画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家少年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主题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