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陈太丘与友期行
1.理解字词,读准节奏。
请同学们先遮盖住课下注释,看看能不能读懂课文大意。
再参照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读准字音;有不懂的字词句请圈画出来。
词语解释
1、期: 2、日中:
3、至: 4、舍:
5、去: 6、乃:
7、时: 8、尊君:
9、不: 10、非:
11、相: 12、委:
13、家君: 14、则:
15、无信: 16、引:
17、之: 18、顾:
查阅工具书,理解词义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去 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人(大),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说文》:“从大,凵声。”凵( qū)。本义:离开。
古义:离开。 如:去后乃至 去 连接出发地
今义:往,到。如:去上海 连接目的地
联系积累的成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成语:不期而遇
期:约定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委】 古义:丢下、舍弃 。
引
本义:拉开弓
【顾】 语境义:回头看。 如:瞻前顾后
引申
引申
拉,牵挽。
延长,延续。
本文义
文言文特殊现象——通假字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尊君在不(fǒu)】不,通“否”,表示否定的一方面。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否”是本字,“不”是它的通假字。
句中停顿的一般规律
(1)专有名词(时间、地点、官职、人名等)
不能随意拆开。
(2)句子中相对完整的表意成分不能拆开。
(3)主谓之间要停顿(简单讲就是强调主语,
后面要短暂停顿)
请同学们用“/”在课文中标示句中停顿
读准节奏
整体感知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挑战古人,断句。
整体感知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2、课堂微写作:改编成课本剧。
请同学们在括号中填写恰当的词句,描述人物的神情、动作、态度等,以便给表演者作表演提示。
课堂微写作:改编成课本剧。
陈太丘与友期行
场景一:
陈太丘与友( )期行,期日中。
场景二:
过中( )( )不至,太丘( )舍去,去后( )( )乃至
高兴
友人
迟迟
无奈又坚决
友人
急急忙忙
课堂微写作:改编成课本剧。
场景三: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客( )问元方:“尊君在不 ”
元方(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 )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 )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 )不至,则是( )无信;( ) 对子骂父,则是( )无礼。
自在
着急地
彬彬有礼
气得跺脚
瞪着友人,义正辞严
君
君
君
君
课堂微写作:改编成课本剧。
陈太丘与友期行
场景四:
友人惭,( )下车( )引之。
元方( ) 入门不顾。
拍拍脑门,叹气
赔笑
噘着嘴,甩开友人
3.结合编写感受,概括人物形象。
(1)在这个故事里,元方是个什么样的人
你能不能用两三个词语来概括你对元方的认识。
元方言行 元方特点
1、始终使用敬辞“君”和谦辞“家君”。
2、认为期行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 是无礼。
3、面对父亲友人粗鲁无礼的言辞,
元方大胆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
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4、鄙视失信无理之人,入门不顾
重礼守信
懂礼貌
方正机敏
率性倔强。
(2) 故事里的陈太丘是个什么样的人
陈太丘言行 陈太丘特点
友人失约,
太丘舍去。
元方的言行侧面表现陈太丘品性方正,陈家家风良好。
崇尚诚信
坚持原则
(3)故事里的友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友人言行 友人特点
期日中,过中不至。
使用尊称“尊君”
怒责陈太丘
被驳斥后感到惭愧,
下车拉元方。
言而无信
有礼节
知错就改
坦率真诚
粗鲁无礼
4.朗读课文,读出人物情感。
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再现故事情境,读出人物的情感,可用适当的表情、动作辅助朗读。
4、合作探究
本文出自《世说新语》的《方正》篇,结合课文人物,说说方正的含义,分析课文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方正”?
正直
恪守自己的标准
陈太丘守信守约,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朋友先发怒,后来能够知错就改,都符合方正的特性;陈元方只有七岁,却有原则,能够据理抗辩,懂信守礼,辩驳有理有据,更是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父亲和自己的尊严,小小年纪就表现出方正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