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登高
杜甫
知人论世话
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在重阳节之时,他为排遣心中抑郁,抱病登台,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的旷世之作。
学习活动一
大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看清字形、读出节奏。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学习活动二
再读诗歌,欣赏登高所见之秋景
读诗歌的前两联,思考:
写了哪些景物?
它们分别有何特点?
营造了怎么样的氛围?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风急,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
天高,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感到非常悲凉。
飞鸟,是鸟儿在天空盘旋,飘零无依。
学习活动一
画面:诗人站在高天之下,急风之中面对清渚、白沙,耳听猿啸的叫声,内心万分孤独。自己仿佛就是一只孤鸟,凄楚、忧伤、悲哀、绝望。
考点训练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
空间在横向纵向无限扩大,不仅使世人联想到无边落木之声,
不尽长江汹涌之状,也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气势磅礴,沉郁悲凉。
从范围、数量上写出了悲之深、之多。
落叶飘零,无边无际,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滚滚奔腾而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请结合内容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诗句含义)
颔联写出了秋天萧瑟肃杀、空旷辽阔的景色。
(景物特点)
这两句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起伏之变,跌宕之气。
“无边”,“不尽”放大了落叶和江流的阵势,“萧萧下”,“滚滚来”又加快了树叶飘落、江水流动的速度。
(写景角度)
(重点词语赏析)
这句在写景的同时,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它的境界非常壮阔,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
(抒情作用)
采用精工对句,显示着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
(哲理意义)
(对仗之妙)
考点训练
学习活动三
1、宋代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析“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云:“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你读出了几层意思?
披文入情,感悟内心之“悲”
2、结合“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分析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歌赏析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宋代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析此联云:“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你读出了几层意思?
“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
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诗歌赏析
最根本的原因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
“艰难苦恨繁霜鬓”,“艰难”不仅指诗人一生颠沛流离、老病孤苦、壮志难酬;更主要的还有国运维艰。“苦恨”是极其遗憾的意思。
诗人将个人的命运、社会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一己之悲有了广阔而深远的社会内涵,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主旨
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忧国伤时的复杂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