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6 22:3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同步练习历史八年级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表为 1895——1913 年外资企业中各类厂矿数量及资本统计表,导致表格中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的开放
C.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方式的转变
2.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
A.平壤战役 B.辽东半岛战役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3.“1895年……北洋舰队陷入绝境,日本联合舰队写信给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劝其率舰队投降,遭到严词拒绝。”与材料相关的战役发生的地点位于下图中的哪一位置( )
A.① B.② C.③ D.④
4.张华同学在假期里观看了以下四部影视剧,按照所反映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虎门销烟》
②《鸦片战争》
③《火烧圆明园》
④《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③④①②
5.在下列哪一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
A.平壤战役 B.威海卫战役 C.黄海战役 D.牙山战役
6.若建立“甲午风云”网站,下列人物中哪个可以填入“甲午风云英雄排行榜”一栏中( )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关天培 D.左宗棠
7.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有了新进展。说起此舰我们不会忘记那场海战中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这位民族英雄是( )
A.左宝贵 B.丁汝昌 C.徐邦道 D.邓世昌
8.《字林西报》曾报道:“这是一场充满展示效应的战争,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东方两个巨人彻底交换了位置……日本,仿佛从来没被我们仔细地注意过,却一跃成为我们这些列强中的一员,无论我们是否愿意看到它的加入。”这场战争导致( )
A.中国开始丧失领土主权 B.清廷成为了“洋人的朝廷”
C.外国军队可以进驻北京 D.沙市、重庆成为通商口岸
9.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清政府忙于庆祝活动,此时日本入侵,清军战败。后来有人在北京城门写下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战争后中国被侵略割占的土地其中之一是
A.香港岛 B.台湾及澎湖列岛 C.九龙司地方一区 D.山东半岛
10.125年前甲午中日战争后签下的《马关条约》中内容对中国社会发展危害最大的是( )
A.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B.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
二、填空题
11.“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的人物:________
12.英勇抗击侵略,不怕牺牲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写照。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将领_______奋起反击,中炮牺牲。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_______与同舰官兵壮烈殉国。
13.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 ______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 ______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14.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_______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_______》,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5.《马关条约》中规定:割辽东半岛、_________全岛及所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三、判断题
16.邓世昌是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战役中壮烈殉国。
17.“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省份的财富受到掠夺。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材料表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18.19世纪末,列强争相在华设立银行如英国的有利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开办工厂,如英国的曾裕面粉厂、和丰船厂,美国烟草公司等。这反映了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 )
19.《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正确请填“正确”,错误请填“错误”)
20.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同日本侵略者签订了《马关条约》。( )
四、综合题
21.百余年的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引发日清战争。战争的胜利,使日本国民对大中华文化固有的“赞赏”、“崇敬”心理开始崩溃,隐藏在内心的劣等感,迅速向“差别”、“轻蔑”的意识逆转。一种新型的近代清国观开始形成,大和民族自身的优越感迅速转变成时代思潮的主流。从此,日本对邻国开始盛气凌人了。
——宗泽亚《明治维新的国度》
材料三: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史上所占的地位实在太重要了,它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主要战场之一,中国抗日战争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尊重。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在炮口的逼迫下”,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表明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场战争使日本国民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场战争的结果给中国的国家安全带来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的理由。
(4)回首中国的屈辱史、探索史和抗争史,你有何感悟?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时期的留学教育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两次:幼童留美和福建船政学堂学生留欧,即1872-1875年清政府向美国派遣了四期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学;1877-1897年先后派出四批福建船政学堂的学生赴欧留学。1872年8月11日,三十名幼童自上海驶往美国旧金山,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留学生活。这在中国二千年历史中,特开新纪元之事被誉为“中华创始之举,亦古来未有之事”。1877年,在沈葆桢、李鸿章等官员的积极倡导下,从船政局和船政学堂选出的33人踏上了赴欧留学的旅途。1881年,由李鸿章主张、船政局又选出10人分赴英、法、德留学。1886年北洋水师等校的10名学生又去了欧洲。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材料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声势浩大的留日热潮呢?最根本的动力乃是处在严重民族危机之下的中国知识分子要求向日本学习以振兴中华的强烈愿望。尤其是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败于日本以后,广大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富国强兵,卓有成效。因此,纷纷主张效法日本,救亡图存。亲身到日本留学,直接了解日本改革富强的经验,并吸收经过日本引进消化了的西方文化,自然成了许多中国爱国有志青年的向往之路。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清政府派遣留美幼童的目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分析出现声势浩大的留日热潮的原因是什么?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你认为留学生在近代教育中的作用是什么?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全球通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中国被迫签署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部编版《中国历史》上
(1)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三次战争中国遭到失败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丧失了哪些国家主权?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19世纪列强侵华的特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D
3.C
4.A
5.B
6.B
7.D
8.D
9.B
10.C
11.邓世昌
12. 左宝贵 邓世昌
13. 1884 1894
14. 沙俄 《马关条约》
15.台湾
16.正确
17.正确
18.正确
19.错误
20.正确
21.(1)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反封建反侵略(探索救国救民的近代化道路)。
(2)对中华文化由赞赏到蔑视;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欲望。
(3)抗日战争洗涮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同时,中国抗日战争属于世界反法西斯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4)①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外国侵略中国的屈辱史,让我们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我们要努力学习,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②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③中国近代史更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救亡、发展的历史,中国人民具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答对其中2点即可。)
④要实现国家富强,首先必须实现民族独立。
⑤对外国文明,应当去其槽粕,取其精华,唯我所用。⑥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事求是。(答对其中2点即可。)
22.(1)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
(2)国内民族危机加重;学习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有志青年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
(3)近代留学教育兴起于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的背景下,学习先进、报效国家是主旋律。留学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成果丰富,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影响巨大。
23.(1)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
(2)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关税白主权。(三个角度意思相近即可)
(3)发动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署不平等条约、获取在华特权。(2点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