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戊戌变法同步练习历史八年级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18年3月25日,北京大学英国校区启动仪式在英国牛津的“一塔湖图”举行。英国校区是北京大学的首个海外校区,被外界誉为“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2018年5月2日,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习近平到北京大学考察,寄语青年。北京大学的原名是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创办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2.1898年,康有为40岁,梁启超25岁。变革前,两人都没有出过国,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只囿于表面,而且对于西方的认识,也只是局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物和对香港及上海的殖民管理中的见闻。这说明戊戌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是( )
A.列强不支持维新变法 B.慈禧太后反对变法
C.当时民众民主素质缺乏 D.维新派缺乏政治经验
3.“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思想。下列史实与结论逻辑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虎门条约》签订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C 洋务运动的开展 是一次成功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 康有为等人发动公车上书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A.A B.B C.C D.D
4.在清末民初编写的历史教科书中,编译的亡国史占了相当比重。有学者统计,仅1901年至1910年间,单行本就有30余种,其中朝鲜亡国史达7种,印度、埃及亡国史各为4种,波兰亡国史3种。编译者们旨在( )
A.激发人们的危机意识和自强意识 B.推动中国近代化不断发展
C.大力宣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知识 D.拓展人们认识世界的视野
5.维新变法运动时期,湖南建立了算学会,随后上海出现了医学善会,广州建立农学会,他们招纳近代人才,翻译印刷书籍、进行科学实验、设立新式学堂,这些活动( )
A.有利于传播科学和启迪民智 B.揭开了学习西方的序幕
C.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D.激发了抵御外侮的决心
6.下列因不平等条约签订而发生的事件是( )
A.《南京条约》——虎门销烟 B.《马关条约》——公车上书
C.《辛丑条约》——义和团运动 D.《九国公约》——五四运动
7.以下可以作为厦门中学生助手研究戊戌变法的一手(直接)史料是( )
A.电影《戊戌风云》 B.报刊《国闻报》
C.书籍《再说戊戌变法》 D.历史教科书
8.“甲午大败,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因“觉醒”而开始的爱国运动是( )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 D.西安事变
9.“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该运动
A.改变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政体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10.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这些报刊的主旋律是( )
A.有田同耕 B.变法图强 C.民主科学 D.驱除鞑虏
二、填空题
11.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的血泪史,也是斗争史。请根据提示写出英雄人物的名字
(1)“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这句话中“本大臣”指_____________。
(2)“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句话中“公”指黄海海战中与同舰官兵装死殉国的____。
(3)“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第一人是_______。
(4)“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远赴天山,收复新疆的钦差大臣是____________。
12.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l 300多名举人发起的_____轰动京、沪,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13.甲午中日战争,甲午年指的是______年。戊戌变法,戊戌年指的是______
14.为了救亡图存,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戊戌变法。变法仅仅维持103天,史称____________。
15.1864年,______的陷落,标志着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______”。
三、判断题
16.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维新变法运动的产物。
17.维新派的改革措施除湖南巡抚曾国藩支持外,大多持观望态度。( )
18.洋务派和维新派都主张创办新式学堂,戊戌变法时期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______(判断对错)
19.在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报刊中,影响最大的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20.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未涉及的填“未涉及”。
在维新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9月4日,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又到北京,维新派对他寄予厚望。但当他发现败局已定时,就无意支持光绪帝和维新派。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康有为、梁启超逃到国外,谭嗣同拒绝逃亡,后与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一起被清政府杀害。这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失败了。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1)维新变法发生在1898年,这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
(2)维新派希望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结果事与愿违。( )
(3)戊戌政变后,谭嗣同等六位维新人士被光绪帝杀害。( )
(4)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等留在北京坚持斗争。( )
(5)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 )
四、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
——美国汉学家芮玛丽
材料二(它)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指的是什么事件?兴起的目的是什么?简要评价此次运动
(2)材料二指的什么运动?根据材料回答此次运动的影响?
(3)综上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年份 事件
1854年 出生于福建侯官,少年时,完全接受国学教育
1866年 父亲病逝,学馆中板,严复放弃走科举“正途”
1868年 进入福州船政学堂,接受新式教育,学习英语、算术、物理、化学等知识
1876年 被选赴英国学习海军;留学期间,广泛涉猎西方各种政治学术理念
1879年 回国,担任李鸿章在天津的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前后近20年
1894一1895年 在天津《直报》上发表《原强》《救亡决论》等政论文章,号召救亡图存
1898年 译著《天演论》出版,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
1909年 翻译孟德斯鸠的《法意》即《论法的精神》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严复求学和救国经历的重大转变。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严复人生转变的因素。
(3)结合材料二和上述探究,请你在严复故居参观留言簿上写下自己的感想。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局图 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报纸
材料二:百日维新时期,光绪皇帝提倡废除八股取士制度,主张培育多元应用人才,使百姓对科举制的印象产生颠覆性的变化,将百姓对教育理念由文学转换到政治、语言、经济等多方面的学习上,人们的人才培育思维开始解放;维新派主张女子同等教育,将现代社会思想中男女平权的思维意识形成提早了很长一个阶段;京师大学堂的建立为近代中国的教育思维提供了更加宽泛的传播方向,让更多的学堂和家长意识到重视子女教育的重要意义。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摘编自李志营《戊戌变法后中国思想的嬗变》
(1)据材料一,指出“百日维新”出现的原因。
(2)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对戊戌变法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的认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D
3.D
4.A
5.A
6.B
7.B
8.C
9.C
10.B
11. 林则徐 邓世昌 谭嗣同 左宗棠
12.公车上书
13. 1894年 1898年
14.百日维新
15. 天京 公车上书
16.正确
17.错误
18.错误
19.正确
20.(1)未涉及(2)正确(3)错误(4)错误(5)正确
21.(1)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评价:①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②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局限性: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内部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2)戊戌变法(维新运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3)改革并非一帆风顺的,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改革要从实际出发,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国情!
22.(1)从完全接受国学教育到放弃科举、接受新式教育;从学习西方技术、从事教育事业,到宣传救亡图存的思想政治理论。(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
(2)家庭变故;教育经历;国家命运与时代发展等。(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
(3)爱国主义等。
23.(1)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剧;维新派的广泛宣传动员。(符合题意即可)
(2)有利于救亡图存运动的发展;有利于国人思想的解放;为后来废除科举制奠定了基础;促进近代人才观念的转变;有利于近代妇女地位的提高;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答出其中任意四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也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