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鸦片战争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鸦片战争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6 22:3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鸦片战争同步练习历史八年级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军虽然撤出舟山(位于浙江省),但仍将舟山等岛置于其‘保护’之下。后来德国人、法国人都曾经想占据该岛,均因英国人的‘保护’而作罢。”英国此举意在( )
A.将清政府变成其统治工具 B.加强控制西南地区
C.打开长江流域的商品市场 D.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2.他从政40年,历官13省,是清朝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他”指的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张之洞
D.关天培
3.我国首部禁毒法于 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1987年联合国又把6月26日定为“国际 禁毒日”,与“国际禁毒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B.
C. D.
4.以下是近代某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这次侵华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5.有人说1840年之前中英两国的贸易状况是两种植物的较量。“两种植物”是
A.茶叶和罂粟 B.棉花和茶叶
C.大豆和玉米 D.茶叶和桑树
6.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虎门销烟的是( )
A.郑成功 B.左宗棠 C.李鸿章 D.林则徐
7.1840年,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瑷珲条约》
8.下图是1820 1840年间,中国一项进口物品的统计图。该图表明
A.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呈上升趋势 B.“门户开放”便利了列强侵略
C.十口通商有利于英国倾销商品 D.日本工业品大量占领中国市场
9.“爱生命,不吸毒”是2017年6月26日世界禁毒日的宣传语,与世界禁毒日”设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义和团运动 C.武昌起义 D.南昌起义
10.观察下图,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手工业纺织技术较弱
C.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D.中英《北京条的》的签订
二、填空题
11.战况:英军封锁________口后,北上攻陷浙江________,随后直趋________,威胁清政府。道光帝将林则徐革职查办,改派________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和英军谈判。谈判过程中,英军于________年初强占________岛。消息传到北京,道光帝下诏对英作战。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________等战死。接着,英军又占领广州城的________炮台。同年秋,英军再次北上,先后攻占________、________、宁波。1842年,英军进犯长江口________。年近七旬的老将江南提督________率众抵抗,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仍挥旗督战,力竭牺牲。英军溯江而上,攻占________。8月初,英军到达________下关江面。清政府向侵略者屈服。
12.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鸦片走私: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_________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_________。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林则徐禁烟:1838年底,_________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在_________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_________海滩被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_________的坚强意志。
13.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开放了五处通商口岸,下图中①处应该是______。
14.其他条约: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________》,从中获得了________、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________的权利。1844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中美《________》、中法《________》。通过条约,美国、法国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
15.中国近代史上被誉为“禁烟第一人”的是( ),他的主要功绩是( )。
三、判断题
16.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林则徐的禁烟活动影响了英国的在华利益。( )
17.上海见证了近代中国的耻辱,它是中国近代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 )
18.鸦片战争爆发前,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 )
19.《南京条约》中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定。( )
20.林则徐虎门销烟,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______(判断对错)
四、综合题
21.开放则兴、封闭则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 “初骞行时百余人,十三岁,唯二人得还。”——《汉书·张骞传》 (凿空:古代称对未知领域的探险。)
(1)据材料一中的图一指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一中张骞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巩固政治大一统的措施。材料二: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国,总称为“海南诸国”。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2)据材料二,分析宋代海外贸易呈现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宋朝“增设机关”的名称。
材料三:在郑和下西洋期间,中外使节往来之频繁,为中国古代所仅见。当时,每年平均有近十国使节来华朝贡,先后来到明朝朝贡的有292国次。这在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王介南《略论郑和下西洋与明初国际关系》
(3)据材料三,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意义。结合所学,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
材料四: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朝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这种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导致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4)材料四反映了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据材料四,归纳该政策的影响。(不得摘抄原文)哪一条约的签订打破了“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的状态?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1)请写出“这场战争”的名称。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这场战争”发生的国际背景(原因)。
(2)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23.观看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 图二销烟池遗址
图一注: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这些都引起统治阶级中一些有识之士的重视。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图二注:林则徐到广州后,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贩。英、美等国商贩被迫陆续缴出鸦片110多万干克 。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1)从以上图片和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取哪些有关的信息点?(写出三点)
(2)请根据图片一及文字介绍写出鸦片的严重危害。(两点)
(3)结合图一与图二和文字介绍,你如何看待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A
3.A
4.A
5.A
6.D
7.B
8.A
9.A
10.C
11. 珠江 定海 天津 琦善 1841 香港 关天培 四方 厦门 定海 吴淞 陈化成 镇江 南京
12. 中国 鸦片 道光帝 林则徐 虎门 外来侵略
13.福州
14. 虎门条约 领事裁判权 租地建房 望厦条约 黄埔条约
15. 林则徐 虎门销烟
16.错误。应把“根本原因”改为“直接原因”。
17.正确
18.正确
19.正确
20.A
21.(1)事件:张骞通西域。(或:张骞出使西域)
精神:不畏艰险、不屈不挠、勇于探索开拓,立志报效祖国的精神。
措施:削藩。(或:实施推恩令)
(2)特点:主要集中在海路;通商国家多,规模大;
经济效益明显(可观);设立专门机构管理。
机关:市舶司。
(3)意义: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地区: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影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条约:《南京条约》。
22.(1)鸦片战争;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两点即可)
(2)因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3.(1)鸦片泛滥,有识之士认识到应该禁烟,林则徐禁烟。
(2)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3)显示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