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件(22张PPT)+教学设计+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件(22张PPT)+教学设计+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7 08:42:15

文档简介

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以及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核心素养 通过对“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的了解,引导学生认识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与扩大,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素养。 通过地图和时间轴的呈现,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了解《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并认识到清政府在国际认识上的落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素养。 通过视频和史料的呈现,认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素养。 通过动态地图的展示,引导学生了解俄国在此期间割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培养学生的主权意识、时空观念与唯物史观素养。 结合两次鸦片战争的总结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的素养。
教材分析 本课为第一单元第二课。课程内容与第一课有着紧密的联系。本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实际上是第一课鸦片战争的延续与扩大,因此可以利用学生第一课内容的学习,开展本课的内容学习。 本课共分为三个子目。第一子目“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介绍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及导火索,第一阶段的战争情况与结果。第二子目“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介绍了战争的第二阶段及结果,用火烧圆明园的史事展示出了英法侵略者的罪恶行径。第三子目“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介绍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沙俄的侵略行径,同时也介绍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三个子目之间既有时序性,也有历史理解的内容,相辅相成。
教学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侵略者在中国的行径
教学难点 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方法 史料教学法,情境创设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呈现《南京条约》内容,提出问题:列强侵华的目的,达成了吗?
[探究新知] 一、野心膨胀,又整装出兵 1. 结合导入,补充英美法等国的修约要求,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 2. 出示图片和材料,介绍“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3. 播放视频——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时空变化,认识战争经过 4. 出示材料,认识《天津条约》和《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相关内容 二、劣迹斑斑,现强盗嘴脸 1. 出示材料,介绍英法修约及清政府的态度 2. 结合地图,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阶段的战争经过 3. 播放视频,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4. 出示课本“材料研读”内容,认识英法联军侵华的侵略性质 5. 出示材料,认识《北京条约》相关内容 三、趁火打劫,抢百万领土 1. 出示动态地图,演示俄国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事实 四、战败签约,殖民再加深 1. 总结两次鸦片战争,认识西方侵略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2. 出示材料及课本“相关史事”内容,介绍两次鸦片战争后带来的中国社会的变化
[总结新课] 鸦片战争,让中国沉迷“天朝上国”的中国人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但更多的中国人并未认识到“世界”已经来到身边。清廷却好了伤疤忘了痛。既没有在战争的创伤中国反省,也没有被西方工业革命的马达轰鸣声惊醒。依旧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酣睡。对国际关系、条约关系的认识不足,固步自封,最终让中国又一次败在了强大的侵略者面前。自此之后,中国人才真正开始了自我的革新与实践,开始了改变中国现状的探索之路!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推荐阅读 推荐浏览博物馆:鸦片战争博物馆 推荐书目:《天朝的崩溃》《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教学反思 可空,在之后进行补充
鸦片战争博物馆讲解稿:
首批战后合约的签订,未能从根本上化解中西矛盾,扩大通商,鸦片合法。英国人入城,外国公使入京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英国以修约为名,纠集法国、美国不断向清政府挑起矛盾。此时,距离第一次鸦片战争已经过去了十四年。然而,清廷却好了伤疤忘了痛。既没有在战争的创伤中国反省,也没有被西方工业革命的马达轰鸣声惊醒。依旧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酣睡。相比之下,完成工业革命的英、法等西方国家,却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上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1854年,英国纠集法美以修约为由提出交涉,而以清政府的拒绝宣告结束。
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鸦片战争博物馆为您推出的《线上云参观》,我是讲解员胡冰,今天在海战博物馆为您导赏《鸦片战争》陈列展览的第六部分(即第二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结束后的第十四年,在华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再次发动战争,逼迫清廷出让更大权益。这场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经过
这里我们根据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形势示意图来了解战争的经过。
1856年10月,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进攻广州,标志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57年4月,法国以“马神甫事件”为借口,与英国联手出兵中国。1857年12月,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对广州开始实行长达四年的殖民统治。
1858年,英法联军挥师北上,进犯津京。历经三次激战,大沽炮台最终陷落,1860年8月24日占领天津。之后,双方在八里桥展开激战,八里桥失守,护卫京师的最后一道防线被攻破。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园明园,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
1860年10月至11月,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至此宣告结束。
攻打广州城
1856年10月,英殖民主义者利用“亚罗号事件”制造战争借口。10月23日,英舰闯入虎门海口,进攻珠江沿岸炮台,悍然挑起侵略战争。随后,英军攻打广州城,实施“炮台摧毁行动”,虎门的许多炮台被毁,并一度攻入内城。英军占据虎门炮台后,由于兵力不足被迫退守待援。清军趁机反攻,在东莞、佛山等地多次创击英军。
为了扩大侵略战争,英国政府于1857年3月任命前加拿大总督额尔金为全权代表,率领一支海陆军来中国;同时向法国政府提出联合出兵的要求。双方一拍即合,法国以“马神甫事件”为借口,与英国联手出兵。
1857年12月,英法侵略军在珠江口集结,大举进攻广州。占领广州后,俘虏了“不战、不和、不守、不降、不死、不走”的六不总督叶名琛,广东巡抚柏贵降敌。
1858年,英法联军成立了占领委员会,对广州实行军事管制,广东巡抚柏贵仍任原职,并以广州政府的名义对群众发号施令,实际操控者则是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里,专为外国侵略者维护殖民统治秩序,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地方傀儡政权。从1858年至1861年,英法联军对广州实行了为时四年之久的殖民统治。
进犯津京
1858年,英法联军挥师北上,进犯津京。在与清廷交涉过程中,联军三次攻袭天津大沽口。第一次战斗发生在1858年4月,英法联军首次开抵大沽口外,对两岸炮台工事进行攻袭。清军不敌,阵地失守。第二次大沽之战中,钦差大臣僧格林沁严密布防,指挥得当,使英法联军遭受重挫,英法联军炮艇被击沉4艘,伤亡448人,而清军只阵亡32人,这是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1860年8月,英法联军发起第三次大沽口之战,从布防薄弱的北塘登陆,继而对大沽形成夹击之势,大沽炮台再次陷落。8月22日,英法联军舰队驶入海河,24日占领天津。
1860年9月,英法联军向北京推进,双方在八里桥展开激战。清军伤亡惨重,八里桥失守。护卫京师的最后一道防线被攻破。
1860年10月6日-19日,英法联军闯入著名皇家园林园明园进行劫掠,无数稀世珍藏被洗劫一空,之后英法联军又有组织地纵火焚毁,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
被迫签订屈辱条约
军事上的征服激发了殖民者的贪婪欲望。1860年10月24、25日,11月14日,清朝钦差大臣奕 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并互换《天津条约》批准书。
《中英北京条约》,原称《中英续增条约》。通过这个条约,英国再次割占中国领土、勒索大笔赔款,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英国公使常驻北京,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同时,准许华工出洋,使长期以来西方殖民者贩卖华工的行为合法化。割让香港九龙司给英国。
《中法北京条约》,原称《中法续增条约》。条约使法国得到大笔赔款,增辟新的通商口岸,贩卖华工合法化。法国还迫使清政府同意自由传教、赔还教产等要求,导致战后教会势力得以急剧扩张,民众与教会的冲突日益激化。
《中俄北京条约》承认了沙俄对中国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侵占,并把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4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让给俄国,同时又为沙俄进一步割占中国西部领土制造了“条约依据”。
《北京条约》的签订,使西方势力渗入到我国长江流域和华北地区,战争在一片弱肉强食的喧嚣中落下帷幕。(共22张PPT)
时间 英国输华货物总值(英镑) 时间 英国输华货物总值(英镑)
1843 1,456,180 1849 1,537,109
1844 2,305,617 1850 1,574,145
1845 2,394,827 1851 2,161,268
1846 1,791,439 1852 2,503,599
1847 1,503,969 1853 1,749,597
1848 1,445,960 1854 1,000,716
数据来源:鸦片战争博物馆
1843-1854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不包括鸦片)
鸦片走私较战前更为严重,给英国带来巨大利益。为确保安全可靠、长期稳定的获利,英国政府极力争取鸦片战争贸易合法化。
文本来源:鸦片战争博物馆
第 次
鸦片战争
课程标准(2022年):
通过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以及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野心膨胀,又整装出兵
1853年起,英国就已经开始酝酿修约。
(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城;
(二)争取英国国主得有一位代表长久而光明正大地驻节在北京朝廷;
……
此外,还有鸦片贸易解禁,废除内地子口税,以及指定华工移民等等项目。
——陈旭麓:《近代中国得新陈代谢》.82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西方列强进行修约的目的是什么?
当时中国没有外交部,所有的外交都由两广总督办。叶名琛的对付办法就是不交涉。外人要求见他,他也不肯接见。……外人简直无门可入。他们知道要修改条约只有战争一条路。
材料来源:蒋廷黻《中国近代史》.29
1856年,叶名琛派兵登香港注册之亚罗船上去搜海盗,这一举动给了英国人开战的口实。
不久,法国传教士马神甫在广西西林被杀,叶名琛不好好处理,又得罪了法国。于是英、法联军来和我们算总账。
1858年 《天津条约》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琼州
汕头
台湾
淡水
汉口
九江
江宁
镇江
烟台
营口

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英法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往来
1858年,根据《天津条约》中的有关原则规定,英法美三国胁迫清政府分别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劣迹斑斑,现强盗嘴脸
《天津条约》签订一年后,双方要在北京幻月。而此时,尽管在《天津条约》签订后,京畿危机暂时得到缓解,但咸丰皇帝却对条约中的相关条款忧心忡忡。……因此,清政府宁愿通过免除关税来换取对条约的修订。……
但是,远不满足从《天津条约》攫取的种种特权的英法两国,不容变更《天津条约》的各项条款,并坚持要在北京换约。
材料来源:金开诚:《第二次鸦片战争》43
咸丰皇帝担心外国公使驻京会损害自己的尊严与声威,而且会带来不可预测的肘腋之变,以及因外国人进入内地而引起内忧等。
1860年8月21日,英法联军进攻大沽南北炮台,以乐善为首的清军官兵全部壮烈牺牲。北岸诸炮台相继沦陷,南炮台被拱手交出。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还给被掠夺的中国的,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法]维克多·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1860年 《北京条约》

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增开天津为商埠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赔款额大幅增加
趁火打劫,抢百万领土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的待议地区
通过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的中国领土60多万平方千米
通过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的中国领土约40万平方千米
通过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和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的中国领土44万多平方千米
通过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5个勘界议定书割占的中国领土7万多平方千米
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战败签约,殖民再加深
英法联军在俄美支持下所发动的这场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 。它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目的与第一次鸦片战争一脉相承, ,变中国为英国等国的 ,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巩固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第一套条约,从而构成了一部坚固的条约体系,使中国 加深。
材料来源:金开诚:《第二次鸦片战争》43
继续和扩大
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半殖民地化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适应形势的变化,清政府于1861年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它负责办理对外交涉以及通商、海关等事务,是清政府一个权力很大的中枢机构。
中考链接
1.(2022·山东东营·9)1856年10月,英国发动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下面关于这次战争表述正确的是( )
A.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
B.目的:获得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
B.借口:林则徐在广东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D.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2022·云南省·8)某校学生在表演近代中国历史剧时,有这样的旁白:“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该历史剧揭露的罪行是(  )
A.八国联军侵华 B.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中考链接
3.(2022·黑龙江龙东·29)(10分)2022年5月10日,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激励团员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进,使广大青年倍受鼓舞。
下面让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去探究讲话中蕴含的百年历史知识,并从现实的角度去思考当今青年应有的使命和担当。
【屈辱篇】
“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1)鸦片战争后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这次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举出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使“国家蒙辱、文明蒙尘”的史实。
(1)《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火烧圆明园
作业:
尝试查找资料,为圆明园被抢夺的国宝写“寻物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