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 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 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7 18:4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植树的牧羊人》
部编版语文初中阅读课件
第一课时
课前学习
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一是从植树的季节考虑,二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也是我国近代最早提倡植树造林的人。,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北洋政府规定,每一年的清明为植树节。但是在1925年3月12日这天,孙中山先生在北平病逝。为纪念孙中山这一位植树造林先驱者,国民政府将植树节改为了3月12日。新中国成立后,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植树节由来】
《植树的牧羊人》
《植树的牧羊人》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有趣的动画片,并且这一部问鼎1988年的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在环境日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伟大精神,令人深思。
【走进作者】
作者背景:
让 乔诺(1895 1970),1895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的作家以及电影编剧。
让 乔诺在一战时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
代表作品:
《强力友人》、《屋顶上的轻骑兵》、《种树的人》、《面包师的老婆》、《Les cavaliers de l'orage》、《追捕》、《收获》、《安吉儿》
【走进作者】
作品特点:
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所以难以被人归类,让 乔诺的作品多半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
荣誉:
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王子奖”。次年,入选为龚古尔学院成员。马诺斯克当地建有纪念他的“让 乔诺中心”,另外还有一条街名叫“让 乔诺街”。让 乔诺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课前成语解释】
坍塌(tān tā):
【释义】:崩塌。
溜达(liū dá):
【释义】:也作蹓跶。闲逛;漫步。
琢磨(zuó mo):
【释义】:1.琢和打磨[玉石] 2.通过润色加以修改(指文章等)
3.思考;研究
水渠(shuǐ qú):
【释义】:人工挖掘的渠道。
【课前成语解释】
戳(chuō):
【释义】:用硬物尖端触击
慷慨(kāng kǎi):
【释义】:大方;不吝啬。
帐篷(zhàng peng):
【释义】:用帆布或其他材料做的折叠式住处。
废墟(fèi xū):
【释义】:城镇、市街或房舍遭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芜地方。
酬劳(chóu láo):
【释义】:用钱物酬报答谢出过力的人
【课前成语解释】
硬朗(yìng lǎng):
【释义】:指身体健壮、强硬有力、敢于担当。
流淌(liú tǎng):
【释义】:液体流动
不毛之地(bù máo zhī dì):
【释义】: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刨根问底(páo gēn wèn dǐ):
【释义】:比喻追究底细。
沉默寡言(chén mò guǎ yán):
【释义】:沉默:不出声;寡:少。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第二课时
梳理段落
【主要内容概括】
《植树的牧羊人》,别名《种树的男人》 ,是法国作家让·乔诺在1953年写的一篇小说 ,讲的是一个离群独居的牧羊人,花了近半个世纪,用半生去坚持不懈地植树,土丘渐渐变成了绿洲,也通过自身的努力证实了孤独者也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课文按时间为发展顺序,请按照此思路为课文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第二部分:老人十年植树已蔚然成林
第一部分:老人心存善念荒山苦植树
第三部分:老人创造奇迹改变了环境
第四部分:老人健康长寿荒地成沃土
练一练:
通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分析以下问题。
1. 文章第一次环境描写的作用?
(1)生动地写出了阿尔卑斯山区的荒凉,
(2)为后文写植树的牧羊人作铺垫,
(3)同时和后文这个地区的巨大变化构成对比。
【形象】
请你在文中画一画表现牧羊人性格品质的句子,并简单归纳出他的形象。
无私、慷慨。
1.假如你想了解谁是真正品行出众的人,恐怕得花好几年观察:看看 他的行为是否无私;动机是否慷慨;同时他还必须在大地上留下明显的印记。我很幸运地认识一位“种树的男人”,他正好符合以上所说的条件。
2.他很少说话,但可以感觉得出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人。
自信,果断。
【形象】
请你在文中画一画表现牧羊人性格品质的句子,并简单归纳出他的形象。
积极生活,爱整洁。
3.他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衣服也一针一线地仔细缝过,看不出任何补丁
4.他说,这块高原因为没有树,正走向死亡。反正他没事业的压力,正好可以担负起拯救大地的任务。
目标远大而高尚
【形象】
请你在文中画一画表现牧羊人性格品质的句子,并简单归纳出他的形象。
无私奉献,勤劳俭朴。
5.或许正因为布非耶拥有无私的心灵,加上住在有益健康的山林,过着俭朴的生活,上帝才赐予他如此强健的体魄。
练一练:
1. 本文的结构和视角有什么特点 有什么作用?
以时间为顺序,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将人物的活动放在一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之下以突出人物的品质,以及生命的价值。用第一人称叙事,“我”作为一个见证人,使故事才显得真实可信,又通过“我”的所想所感,对植树人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
练一练:
2. “创造有如一种连锁效应”,文中所讲的连锁反应具体指的是什么
种树成林之后,自然环境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原本干涸已久的河床,现在居然流水淙淙,当水回到大地,柳树、牡丹草、野花等一一复现,猎人们回到高地,开始猎野兔或野猪。
练一练:
3. 请分析一下这一篇课文的表达方式。(议论,记叙)
夹叙夹议,叙议论结合,首段的议论起到了总领全文点题的作用。并奠定的文章的感情基调结尾的议论,既照应开文又给主人公以高度评价。立意深远、使文章主题上升到人生哲理的高度,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第三课时
阅读练习
01
一个牧羊人的奇迹
①在新疆博格达山峰之麓,有一个叫“包家槽子”的小村,村里有一个叫吴庭德的老人,他是茫茫戈壁滩上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人。他以放羊为生,和村里所有的老人一样,平平淡淡地步入人生的暮年。
②吴庭德一大把年纪,生活本来就比较困难,如果说他会创造奇迹,村里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就他?不可能!”换了你也一定会如此斩钉截铁地说。是啊,这么大年纪的老人,大半辈子都这么平凡地过来了,怎么可能创造奇迹呢?
③90年代的一天,吴庭德老人赶羊到村子南边百米远的地方,看见一群陌生人在竖一块木牌。陌生人开着汽车走了,老人上前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八个大字。他微微一笑,陷入了沉思。他想,既然是中心,那一定不简单啊!那一刻,他做出了一个不简单的决定:每天守护这个中心牌。
④白天放羊的时候,吴庭德就守在“亚心”木牌的周围,看着它不受牲畜破坏。下雨怕它淋着,晚上怕它冻着。家里人笑他太傻,国家又不给一分钱,凭什么看宝贝一样地看着它。村里人笑他太痴,一块木牌值得那么神经兮兮吗?吴庭德把那些冷言冷语当作耳边风,执着地守望“亚心”。
01
⑤亚洲中心设立之后,许多游客从世界各地赶来。尽管只是一块孤零零的木牌,他们也看得十分高兴:毕竟与亚洲大陆的中心点零距离地接触了一番。游客们参观“亚心”,免不了和吴庭德老人聊上几句。茫茫戈壁,在这亚洲中心的位置,吴庭德成了唯一的活风景。为了让游客沾上中心的气息,吴庭德想了一个办法,每天砸一个小石头,把小石头砸成动物的模样,然后再砸出“亚洲中心”四个字。他把这些亚心石低价出售给来参观的游客。老人砸出的亚心石简单得近乎石器时代的遗物,然而照样卖得火。
⑥四年过去了,老人靠亚心石赚了一笔钱。就在这一年,国家投资150万元,建了一座高大的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塔。四个A(“亚洲”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型柱子合在一起,直刺云霄,中间垂一个巨型圆锥,直指亚洲地心。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骤然增多,家人期待吴庭德多砸出一些亚心石来卖,肯定能赚大钱。
⑦然而,吴庭德老人不但没有上交卖亚心石的钱给家里,反而把家里的四十只羊全卖了,用所得的钱买了两块雕石狮的石料。从此以后,老人每天在亚心塔旁边,一斧一凿地雕刻石狮。两年过去了,他雕出了一雄一雌两座栩栩如生的石狮。他对游客说:“我怕亚心塔太孤单了,就刻了这两个石狮,一个代表成吉思汗,一个代表文成公主……”
01
⑧值得一提的是,吴庭德老人压根儿没学过雕刻!
⑨远方有一位游客得知吴庭德老人创下如此人间奇迹,特意为他塑了一尊铜像,表达对他的崇高的敬意!
⑩如果你有机会去亚心塔参观,你一定会被吴庭德老人的石雕吸引住的。这两尊石狮以无声的方式告诉你:执着和痴情就是创造奇迹的一斧一凿,有这两样东西在,一个普通的牧羊人也能创造出人间奇迹。
12.为什么村里人都异口同声地说吴庭德不可能创造奇迹?
村里人认为吴庭德以放羊为生,步入暮年,生活困难,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人,大半辈子都这么平凡地过来了,根本不可能创造奇迹。
13.在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连用四个“砸”字形容吴庭德制作亚心石的情形?
表明吴庭德“压根儿没学过雕刻”,不是雕刻艺人;表现他砸亚心石的用心、执着;突出了他对“亚心”的热爱之情。 
14.从文中找出能概括第④段文意的句子。
执着地守望“亚心”
15.为什么说吴庭德老人的所作所为堪称是一个“奇迹”?
吴庭德老人淳朴、善良,自觉承担守护“亚心”的责任;克服多种困难,执着地守护“亚心”,宣传“亚心”,痴情于“亚心”,理解了“亚心”的文化内涵;他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却做出了难能可贵的事。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