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层次。
2、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3、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难点: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春夏秋冬花无穷,不同的季节花有不同。我们一提到春天,就会想起什么花?(生答)春天的枝条上,若是没有两三朵桃花点缀,便感觉那并不是真正的春天来临。杏花落,桃花开,桃花开在三月三。是的,桃红又见一年春。“一树桃花一树诗”。桃花还象征什么寓意吗?象征着春天、爱情、长寿、美好生活、弟子等。今天我们走进著名作家贾平凹,他笔下的灼灼桃花是否也有特殊的寓意?板书《一棵小桃树》。
二、了解作者
贾平凹,生于 1952年,陕西丹凤人,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
三、略读文本——清字词
经典美文,需要我们细细品读,甚至一字一词,都要慢慢品析,那么你阅读中有没有遇到不会读得字或是拿不准的读音,说出来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
1.朗读课文,并将朗读过程中出现的生字或读错的字让学生指出来。
2.纠正学生的读音,引导学生学习生字的字形。
纤纤(xiān) 猥琐(wěi)孱头(càn ) 灼灼(zhuó) 马嵬坡(wéi)
四、初读课文——初识小桃树
文章一开始就写到“我常常想要给我的小桃树写点文章”,为了一棵小桃树写文章,可见小桃树在作者心中的地位。而且文章多次称呼“我的小桃树,作者为什么如此执着地用这个称呼?”“我是该给它写点什么了呢”,那么这篇文章究竟为小桃树写了什么?
1.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小桃树。小桃树在怎样的背景下出场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将相关的句子勾画下来,边读边体会。今天的黄昏,雨下得这般儿地大,使我也有些吃惊了。早晨起来,就淅淅沥沥的,我还高兴地说:春雨贵如油;今年来得这么早!一边让雨湿着我的头发,一边吟些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甚至想去田野悠悠地踏青呢。那雨却下得大了,全不是春的温柔,一直下了一个整天。 这段描写突出了雨的什么特点?说明了小桃树的处境如何?
2.在这样艰难的处境中,小桃树的情况如何?看我的小桃树儿在风雨里哆嗦。纤纤的生灵儿,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三点两点地在黄水里打着旋儿。啊,它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呢,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褪尽了。初识小桃树,它给你怎样的印象?哪些词语更能表现这个形象?
总结:小桃树是以“被摧残的弱小者”的形象出场的。
五、细读课文——追忆小桃树
小桃树是以“被摧残的弱小者”的形象出场,按理这是不值得去为它写文章的。在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说我的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谢你呢?我为什么要感谢小桃树呢?同学们,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作者饱含深情,为一棵小桃树不惜重墨呢?我们看看小桃树有怎样的经历撩动了作者的心弦。
1.课文哪几段是对小桃树的追忆?找出有关时间的词语,并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小桃树的经历的?这是眼前的情景吗?这属于什么记叙顺序?
2.讨论交流小桃树在不同阶段的生长情况多年前的秋天:......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桃核孕育)来由那个春天的早晨:......,拱出一个嫩绿儿,......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破土发芽)发芽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抽枝长高)长大这年里: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艰难存活)同学们分析得真好,我们看到可怜的弱小的小桃树的生长环境恶劣,成长经历经受磨难
总结:小桃树——角落里、长的不是地方成长经历经受磨难——被猪拱、讨人嫌、险被砍、经风雨
3. 面对挫折小桃树的态度如何?它开了花了,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不见繁,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齐读)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儿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拌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总结:面对挫折小桃树的态度——不屈不挠、顽强生长
六、精读课文——走进作者
1.外形瘦弱的小桃树却有着如此顽强的生命力。这是一个让我们为之感动、为之震撼的生命。作者仅仅是为了写这课小桃树吗?我们来看看作者的成长环境和人生经历。总结:作者生长环境——在农村,孤陋寡闻作者成长经历——从农村到城市,感到渺小、幼稚、天真,读不懂人世大书,受了十年动乱的影响。面对挫折的态度,开始的时候是这样的?后来又这样?为什么发生这些变化?
总结:面对挫折作者开始“脾性一天天地坏了,常常发呆,心境垂垂暮老”,最后受小桃树启发鼓舞。
2.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小桃树的经历和作者如此相似,小桃树就是作者的化身。文章明写小桃树的“身世”,暗写作者的经历。作者借小桃树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是什么写作手法?总结:这种将个人的“情志”依托在具体的“物”上表达自己人生感悟的写法就叫“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寄深意
七、深读课文——和小桃树的心灵之约
1.小桃树就是作者的化身,小桃树就是作者的梦的化身。深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品析。将桃核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儿蓄着我的梦。我的梦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对吗?
2.这几句话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慨叹的?
3.我的梦为什么是绿色的?换成其他颜色可以吗?这个梦是什么?
总结:
这是“我”和小桃树的心灵之约。补充作者经历:本文的写作背景是 1976年。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在这十年期间,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的青年人开始反思,开始追求。作家贾平凹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托物言志,以"小桃树"的形象来象征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通过它坎坷的出生、成长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迷茫和探索正成长的真实历程。贾平凹凭着他不懈的追求和精湛的文学功底,可谓硕果累累。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满月儿》获奖, 1987年获得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 1989年全国优秀散文奖,1997年法国费米娜外国文学奖,2005年,获得第三节发烧鲁迅文学奖。2006年获得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凭借《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2012年,获得朱自清散文奖。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 他是当代中国一位最具叛逆性、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
八、悟读课文——梦想点亮人生
1.本文赞扬的是怎样的一种精神?
2. 面对生活的困苦和磨难,你应该怎么做?
总结:勇气是我们生命当中最鲜艳的一抹色彩。
九、教师寄语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十、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一棵小桃树
贾平凹
弱小 强者
可怜 赞美、感激
托物言志
《一棵小桃树》课后反思
这是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我用了一节课时间完成了教学任务。我采用激趣导入,在上课一开始,我先从春夏秋冬花无穷,不同的季节花有不同的现象说起。我们一提到春天,就会想起什么花?学生马上融入了学习氛围中;在接下来的整体感知中,我则用“一棵小桃树为什么值得作者去写?”这个问题引入阅读。然后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赏析文本“初识小桃树”“追忆小桃树”“走进作者”“小桃树的形象”,环环相扣,思路清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上完课后,我觉得我还是比较好的完成了这个教学的目标。我认为本堂课的可取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让学生自主地去解决课中的问题。学生能流畅清晰有感情地表达课文内容。同学之间能互问互答,探究疑难问题。
二、教学环节的层层深入,合乎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才能真正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明确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虽然在备课时经过了精心准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不少不足之处:在学生品析完语言后,未能做及时完整的归纳,知识点的体现也不够系统。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引起注意、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