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单元 自然界的水》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来水是干净又卫生的纯净物
B.水污染与人类活动无关
C.水电解属于物理变化
D.水在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2.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氧原子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C.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D.分子间有一定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3.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Ⅲ可杀菌、消毒
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
4.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纯净物
C.不可能是混合物 D.不可能是化合物
5.稀土元素又称“21世纪黄金”,广泛应用于电子、军事、石油化工等领域,硝酸铈铵[(NH4)2Ce(NO3)6]是稀土元素铈(Ce)的化合物,其中铈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 B.+3 C.+4 D.+5
6.下列选项中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活中采取蒸馏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B.液态水转化为水蒸气,水分子体积增大
C.电解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质量比约为2:1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7.下列关于空气和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B.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气体有CO、CO2、SO2等
C.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
D.人类可用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所以我们应当爱护水资源
8.下列操作过程能达到除去水体中的颜色与味道的是( )
A.静置沉淀 B.加入明矾吸附
C.过滤除杂质 D.加入活性炭吸附
9.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3SO2②Mg2+③CO2④SO4⑤O2﹣⑥H2O2.
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⑤
C.表示化合价数值的是④
D.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①③⑥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
C.铁原子是由铁元素组成的
D.氧气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11.在化学实验中关注“气泡”情况很重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电解水实验中:通电时玻璃管中有气体(气泡)产生
B.排水集气法:当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还不能收集气体
C.过滤操作中:如果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容易产生气泡导致泥沙混入滤液中
D.检查装置气密性:导气管伸入水中,手握容器外壁,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好
12.如图:这四位同学描述的是同一化学符号,此化学符号是( )
A.HClO B.O3 C.NO D.H2O
13.如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
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14.在氮的某种氧化物中,测得氮、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7:4,该氧化物是( )
A.NO2 B.N2O C.N2O5 D.NO
15.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酸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一个碳原子,代表一个氢原子,代表一个氧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酸是一种化合物
B.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C.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
D.乙酸分子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
16.含一种杂质的CO2样品,经分析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则可能混入了下列气体中的( )
A.CO B.SO2 C.O2 D.N2
17.下列各种元素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 )
A.Fe3O4、Fe2O3、FeO B.FeO、Fe3O4、Fe2O3
C.FeO、Fe2O3、Fe3O4 D.Fe2O3、Fe3O4、FeO
二、填空题
18.下列物质:①二氧化硫、②空气、③雨水、④过氧化氢、⑤铁、⑥氮气、⑦高锰酸钾、⑧水蒸气(填序号),其中属于混合物有 ,属于纯净物的有 ,属于单质 ,化合物有 ,氧化物有 。
19.掌握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关键,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①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
②氯酸钾中的阳离子 ;
③氯化铝 ;
④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
(2)“Fe2+”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是 。
20.小明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A物质的名称是 ,操作①的名称是 ,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 。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填写序号) ;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缘
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2)操作②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该过程主要是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小明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 ,在日常生活中常用 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操作③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
(4)装置Ⅰ中仪器a是 。
三、实验探究题
21.如图所示是有关水的两个重要实验。请填空:
(1)实验Ⅰ中水发生了 (选填“物理”或“化学”,后同)变化,实验Ⅱ中水发生了 变化。
(2)实验Ⅰ中水从A经B转移到C的过程中,水分子本身 (选填“发生”或“未发生”)变化,水分子间的间隙 。
(3)实验Ⅱ是电解水实验装置。所用电源是 (填“交流电”或“直流电”)。发生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 ,反应类型是 反应,试管 中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当a中气体的分子数为n时,b中气体分子数为 。(提示: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和分子个数成正比)
四、计算题
22.碘元素对青少年智力发育影响很大,加碘盐通常在食盐中加碘酸钾(KIO3)如图是超市销售的一种加碘盐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碘酸钾中钾、碘、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 。
(2)每袋该食盐中碘元素的质量 mg。
(3)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一个18岁的青年每天摄入碘元素的质量为0.15mg假设碘的来源仅靠这种加碘食盐,该青年每天摄入这种食盐应为 g。
23.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是治疗H7N9DE型禽流感的有效药物之一,帕拉米韦的化学式为C15H28NXO4,试计算:
(1)帕拉米韦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2)帕拉米韦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8,则x的数值为多少?
(3)32.8g的帕拉米韦中氧元素的质量是多少?(精确到0.1)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章 自然界的水》2019年单元测试卷(广东省广州市)(8)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分析】A、根据自来水中常含有可溶性的物质分析;
B、根据水污染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分析;
C、根据变化的特征分析;
D、根据水的物质性质分析.
【解答】解:A、自来水中常含有可溶性的杂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水污染与人类活动有关,故B错误;
C、水电解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水在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液体,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水的知识,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2.【分析】根据分子的定义,元素的概念,氯化钠的形成及分子和原子的特点来解答.
【解答】解:
A、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所以氧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故A错;
B、元素的种类决定于质子数,故B错;
C、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C对;
D、分子和原子间都有一定的间隔,故D错。
故选:C。
【点评】抓住分子原子的特点,元素的概念,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是解此题的关键.
3.【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过滤能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液氯能杀菌;纯净水是不含有杂质的水,据此解答。
【解答】解:A、过滤能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故步骤Ⅰ可出去难溶性杂质,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正确;
C、液氯能杀菌,故步骤Ⅲ可杀菌、消毒,正确;
D、纯净水是不含有杂质的水,经过这几步净化的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不是纯净物,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净水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4.【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可能是单质,可能是纯净物,可能是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解答】解:A、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可能是单质,不是一定是单质,故选项错误;
B、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不是一定,故选项错误;
C、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故选项错误;
D、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因此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不可能是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5.【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硝酸铈铵[(NH4)2Ce(NO3)6]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铵根显+1,硝酸根显﹣1,设铈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1)×6=0,则x=+4。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
6.【分析】A、根据硬水的软化方法分析;
B、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判断;
C、根据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进行分析;
D、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故A错误;
B、液态水转化为水蒸气的过程中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了,而水分子本身的体积、质量、数目不变,故B错误;
C、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体积比是2:1,故C错误;
D、因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7.【分析】A、从空气的成分去分析;
B、从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气体有CO、NO2、SO2等去分析;
C、从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都是净化水的常用方法去分析;
D、从人类可用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不到地球总水量的1%,去分析.
【解答】解: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所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故正确;
B、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气体有CO、NO2、SO2等,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是空气污染物;故错误;
C、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都是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故正确;
D、人类可用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不到地球总水量的1%,所以我们应当爱护水资源;故正确;
由于题目要求选出不正确的,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及水的净化等知识,是常考知识点之一.
8.【分析】可以根据净化水的方法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A、静置沉淀只能除去不溶于水的杂质,不能除去水中的颜色与味道。
B、明矾也只能吸附一些不溶于水的微小固体颗粒,不能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味道。
C、过滤只能除去不溶于水的杂质,不能除去水中的颜色与味道。
D、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它可以除去溶于水的一些导致液体有颜色、气味的物质。
故选:D。
【点评】要了解常见的几种净化方法的工作原理,知道每种净化方法能除去哪种类型的杂质.
9.【分析】A、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B、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
C、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
D、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在所含原子的数目.
【解答】解:A、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3SO2中的“2”表示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不能表示分子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Mg2+、O2﹣中的“2”分别表示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氧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⑤,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SO4中的“2”表示硫酸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表示化合价数值的是④,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在所含原子的数目,①3SO2、③CO2与⑥H2O2中的“2”分别表示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1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①③⑥,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0.【分析】A、根据水的元素组成进行解答;
B、根据二氧化碳的组成进行解答;
C、根据铁是由铁元素组成进行解答;
D、根据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进行解答;
【解答】解: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正确。
B、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元素不能说个,故错误;
C、铁是由铁元素组成,故错误;
D、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构成的微粒知识的理解,并能灵活应用于解题。
11.【分析】A、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分析;
B、根据排水集气法的注意事项分析;
C、根据过滤的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回答.
【解答】解:A、电解水实验中:通电时玻璃管中有气体(气泡)产生,故A说法正确;
B、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要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再收集,如果开始有气泡冒出就收集,会导致收集的气体不纯,故B说法正确;
C、过滤操作中:如果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容易产生气泡导致过滤的速率变慢,故C说法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导气管伸入水中,手握容器外壁,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好,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基础知识,题目较为简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2.【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根据题意,该物质由两种元素组成,1个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A.HClO不符合由两种元素组成这个条件,故错误;
B.O3不符合由两种元素组成这个条件,故错误;
C.NO由两种元素组成的,1个分子由2个原子构成,故错误;
D.H2O所有条件均符合,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理解能力,题目设计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
13.【分析】从图示看出:水分解过程中,一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水分子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
【解答】解: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说法正确;
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说法正确;
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说法错误;
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方面的知识,能根据图示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4.【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在氮的某种氧化物中,测得氮、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7:4,则该氧化物的分子中氮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2O。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5.【分析】A.根据物质的分类来分析;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乙酸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1个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即其化学式为C2H4O2。
A.由化学式可知,它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正确;
B.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4+16×2=60,故正确;
C.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错误;
D.1个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即乙酸分子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故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有机物的特征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6.【分析】求出二氧化碳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72.7%,小于80%,要使混合物质中氧元素质量分数等于80%,则混入的气体氧元素质量分数需大于80%.
【解答】解:二氧化碳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72.7%,由于含杂质,氧元素质量分数为80%,因此杂质中氧元素质量分数要大于80%,
A、一氧化碳中氧元素质量分数=×100%=57.1%<80%,不合题意;
B、二氧化硫中氧元素质量分数==50%<80%,不合题意
C、氧气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100%>80%,符合题意。
D、氮气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0<80%,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学生应学会利用平均值法来分析样品中混有的杂质是解答问题的关键,然后计算各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即可解答.
17.【分析】有化学式可以看出,氧气元素含量越多,铁的质量分数越小,故FeO>FeO1.3>FeO1.5.
【解答】解:Fe2O3 化学式可变为FeO1.5,Fe3O4可变为FeO1.3,比较三个化学式的铁的含量,即FeO>FeO1.3>FeO1.5,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质量分数计算.根据化学式确定组成物质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掌握了该问题就不难解决此题了.
二、填空题
18.【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解:故答案为:②③;①④⑤⑥⑦⑧;⑤⑥;①④⑦⑧;①④⑧;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9.【分析】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解:(1)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①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表示为O;②氯酸钾中的阳离子是钾离子,表示为K+;③氯化铝表示为AlCl3;④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表示为2P2O5;故答案为:O;K+;AlCl3;2P2O5;
(2)“Fe2+”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是: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故答案为: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0.【分析】(1)根据净化水的原理与方法来分析;
(2)根据杀菌消毒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来分析;
(4)熟记仪器的名称。
【解答】解:(1)向河水中加入明矾,明矾溶于水后吸附悬浮杂质而加速沉降,然后过滤分离出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过滤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缘或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或烧杯不干净;故填:明矾;过滤;漏斗;ac;
(2)操作②是吸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故填:Ⅱ;物理;
(3)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是硬水,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蒸馏可以得到蒸馏水;故填:硬水;煮沸;Ⅰ;
(4)装置Ⅰ中仪器a是锥形瓶;故填:锥形瓶。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水的净化方法、原理和相关操作等。然后结合实验情景和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选择好净化的方法,进行净化实验操作,或者是通过细心地思考、探究,来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等。
三、实验探究题
21.【分析】(1)根据变化的特征分析回答;
(2)根据蒸发时微粒的变化分析回答;
(3)根据电解水时的反应、现象、生成气体的性质及注意事项等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1)由图示可知,实验Ⅰ是水的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水发生了物理变化,实验Ⅱ中水电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
(2)实验Ⅰ中水从 A 经 B 转移到 C 的过程中,是水的蒸发和冷凝,水分子本身未发生变化,水分子间的间隙发生变化。
(3)实验Ⅱ是电解水实验装置。所用电源是直流电。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发生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试管b中收集的气体是电源的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电解水时负极与正极的气体体积之比是2:1,当 a 中气体的分子数为 n 时,b 中气体分子数为 。
故答案为:(1)物理,化学。(2)未发生;发生变化。(3)直流电,水氢气+氧气,分解,b,。
【点评】本题较为全面的考查了有关水的蒸发和电解的知识,属于课本中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根据有关的知识分析回答即可。
四、计算题
22.【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题意,含碘:20mg/kg,每袋的质量为500g,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题意,一个18岁的青年每天摄入碘素的质量为0.15mg,假设碘的来源仅靠这种加碘食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碘酸钾中钾元素、碘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是39:127:(16×3)=39:127:48。
(2)含碘:20mg/kg,每袋的质量为500g,则每袋该食盐中碘元素的质量为20mg×=10mg。
(3)根据题意,一个18岁的青年每天摄入碘元素的质量为0.15mg,该加碘盐含碘元素20mg/kg,该青年每天摄入这种食盐应为0.15mg÷20mg∕kg=0.0075kg=7.5g。
故答案为:(1)39:127:48;(2)10mg;(3)7.5。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标签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解答;
(2)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解答;
(3)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解答.
【解答】解:(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帕拉米韦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8):(16×4)=7:16;
(2)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帕拉米韦的相对分子量为328,则:12×15+1×28+14x+16×4=328,解得x=4;
(3)帕拉米韦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32.8g的帕拉米韦中碳元素的质量为32.8g×=18g;
故答案为:(1)7:16;(2)4;(3)18g.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的相对分子的质量、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质量比计算方法的理解与应用的能力.
第1页(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