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科学 四年级上册 教材教学注意点(课件 40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科学 四年级上册 教材教学注意点(课件 40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6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9-27 12:5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教科版四上科学教材教学注意点
向大家学习!
《科学》四上教科书——挑战
在前面的三个学期里,是最具挑战意味的一册教科书。
需要我们解决来自不同方向的各种问题。
四上教科书共5个单元
有生命的物体
溶解
天气
磁铁
声音
创造着去上
理解着去上
重点研究两个单元
《有生命的物体》
《天气》
最具有挑战性的两个单元。
《有生命的物体》单元结构
1、动物怎样生活
2、形形色色的动物
3、植物怎样生存
4、植物的根与茎
5、形形色色的植物
6、动物和植物
选择其中的几课谈谈我教学的体会
1、《植物怎样生存》
2、《形形色色的植物》
《植物怎样生存》
教材由两部分组成:
《海儿蒙的实验》《植物的食物是自己制造的》
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的大致过程,没有给我们明确过程中的东西,也就是说没有可以让学生去经历的可操作的活动。教材给我们教学的引领者一个很大的空间。
要我们去想象,去创造。
如果就按照教材上,
学生只是扮演听众的角色;
教师就是权威,就是主角。
怎么办?怎么去给学生创设一个可以探究的关于光合作用的活动?
我想到了《自然》与《常识》教材
研究前人是怎么上这个内容;
研究以前我们的学生是怎么学习。
也许会找到答案!
这就是人教社第四册自然教材的第十六课《植物怎样吃东西》
自然教材中反映出前人是怎么教的,学生是怎么学的?
自然课的研究很深,但是学生不是在经历活动过程。而是在看科学家的研究过程。
看比利时科学家海儿蒙与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列的研究。
如果把自然课中的活动转化成学生可以操作的活动,转化成学生经历的活动,拿到科学课来上。
1、使我们的科学教学向纵深发展。
2、使科学研究成为孩子们的科学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
1、由《海儿蒙》的实验提出问题;
2、引导学生提出猜测;
3、由教师提出可研究的问题;
4、学生进行关于光合作用的探究。
《形形色色的植物》
看教材
教材的活动:
1、其他植物与凤仙花的比较;
繁殖 身体构造 生长环境 运动与反应
2、植物的蒸腾作用;
3、概括植物的共同点;
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容量非常大。
实际可探究的活动问题没有。
四上学生的思维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学生原有的认识:
大树的观察
树叶的观察
凤仙花的种植
这些认识基础上,对植物的繁殖、身体构造、植物与环境…………是不是过快?
实际教学中,学生对植物共同点的认识很难概括。
像这样的课在四上教材中,特别是《有生命的物质》与《天气》单元非常多。
如果不经过深思熟虑我们的科学课堂很容易倒退,甚至还会走《自然》、《常识》教学的老路。
这样的课很容易导致教师说的多:
1、教师说教的多,学生做的少。
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丢失了,
学生活动的时间减少了,
学生要做的只有被动接受知识,
学生思考的时间就少了,
……………………
真正的科学需要的是有结构的探究材料。
前不久我在省里上的四上教材的一节课:
我自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节课43分钟我说了251句话,一位绍兴的教研员组织他们的科学教师把我的话进行整理,结果16K的记录纸上满满的3页都是我说的话。
这样的课,学生思维的空间就被我的那些话给减小了
经过一年科学教学
我们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探究意识
在科学情感价值观方面已经开始有所变化了。
我们的科学教学也应该有所变化了,因为我们的学生在变。
比三年级的科学教学再放一点
增加学生探究活动的时间
课堂中突出自主探究的重点活动
更加重视活动过程,研究活动过程中的细节。
增加学生探究活动的时间
就意味着:教师活动时间要减少。
教师活动25分钟——学生的活动15分钟
老师的活动15分钟——学生的活动25分钟
老师的活动10分钟——学生的活动35分钟
1、 减少讲多余的话的时间
2、 减少重复的话(比如:好!好不好?……)
3、 用更加省时的方法“讲话”、“指导”
4、 提无效问题的时间
5、 挑选确定回答问题的学生的时间
6、 减少板书的时间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课堂中突出自主探究的重点活动
大家看这个案例(四上教材《加快溶解》)
教科书的主要活动:
1、哪块肥皂溶解的快(进行对比实验,搅拌、捻碎、加热是否加快溶解)
2、糖块溶解时间的记录(用不同的方法吃糖)
3、加快食盐的溶解(自主研究活动)
这位老师是这样上这节课的
引入,设计研究计划 14分钟
一个小组操作示范 5分钟
制定、交流研究计划 10分钟
加快肥皂溶解实验 7分钟
实际问题,小结 4分钟
共40分钟
请培训老师思考:他的重点活动在哪里?
这一课的活动性是个大问题
提问、计划、讨论、交流、表述等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组成
但不等于所有的提问、计划、讨论、交流、表述等都是科学探究活动
这位老师是这样上这节课的
引入,设计研究计划 14分钟
一个小组操作示范 5分钟
制定、交流研究计划 10分钟
加快肥皂溶解实验 7分钟
实际问题,小结 4分钟
共40分钟
重点是制定计划,他花了近25分钟时间。
全体学生活动的时间只有7分钟左右。
这节课我们能不能这样上?
引入,设计研究计划 8分钟
研究搅拌、碾碎、加热是否加快溶解16分钟
记录糖块溶解的时间 7分钟
制定加快食盐溶解的计划 6分钟
交流计划 3分钟
共40分钟
对重点活动的确定直接决定学生的发展
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站在学生主体的位置上去确定重点探究的活动。
学生发展的好,我可以这样确定中心探究活动;
学生发展的慢,我可以那样确定中心探究活动。
更加重视活动过程,研究活动过程中的细节。
现在我们重视探究活动过程,
可是过程中是什么?
过程中应该是什么?
我们考虑的不多。
甚至说对于一线的科学教师我们的研究是空白的。
研究探究过程是我们科学教师当前的首要研究之一。
研究过程中有结构的材料
研究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语
研究探究过程的组织方式
研究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发展
研究探究过程中的小结
研究探究过程中的细节
…………
这些才识科学课堂教学的内涵
看兰本达老师的一个案例:
《里面是什么》的一段引导语
“你们猜这(里面)是什么?”
“你怎么知道是这样?”
“你为什么这么想”
“谁还有别的发现吗?”
简单的四句话代表四个认识过程
第一句是猜想;(“你们猜这(里面)是什么?”)
第二句是方法;( “你怎么知道是这样?” )
第三句是证据;(“你为什么这么想”)
第四句是寻找更多的证据或者修正已有的解释。
( “谁还有别的发现吗?” )
话很简单却蕴涵深刻的科学内涵。
再来看四上《溶解》单元的一个案例
溶解单元第一课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
高锰酸钾溶解的观察
把几小粒高锰酸钾投入一杯水中
观察、描述水、高锰酸钾的变化
用筷子轻轻搅动一下水,继续观察并描述水、高锰酸钾的变化
请思考分析这个活动!
通常情况下——
孩子们对高锰酸钾投入水中后出现的现象十分感兴趣。
——啊!一条条的紫红色的下垂的彩带,就像节日的焰火,绽放在杯中,慢慢地慢慢地把整个“天空”染成紫色。
老师们大抵也会满足在孩子们的兴奋状态和一般的视觉层面的描述上。
这样的描述显然是有问题的。
活动关键在于教师对活动的指导
“先把几颗高锰酸钾放到水中,不去搅拌进行观察;
然后轻轻的搅拌一下,进行观察。
然后搅拌两下进行观察;最后连续搅拌进行观察。”
这样的指导学生会发现:
1、高锰酸钾的变化
2、水的变化
使学生从细微处体验到原来颜色的变化过程就是高锰酸钾从不均匀到均匀的溶解过程。 真正理解“溶解”这个概念。
要讲的很多,想讲的也很多!
各位老师:
四上的科学教材给我们一个极大的创造空间,希望大家能创造出更多的好经验供大家交流学习。
谢谢大家!欢迎来崇文与我们交流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