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我们的地球模型 课时 1 上课时间 9.4 上课班级 六
单元 地球的运动 主备 其他教师 备课时间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课作为起始课引入了在这一领域常用的工具——模型。科学家在进行此领域的研究时,也会把已知表达在模型上,并利用模型进行模拟实验,从而得出新知,再通过实践观察验证新知。 在课上通过制作模型帮助学生整理已掌握的知识,并希望学生把自己制作的模型应用到后续的各个主题研究中,从而获得新知。 【学情分析】 六(6)、六(7)之前我带的时候周末作业做过模型,六(3)还需要了解一下情况。六年级的孩子对于地球的形状、运动等有了自己认识,但还不够全面。在这一课中,学生通过整理知识、制作模型、观察和比较模型,一方面可以更加方便地交流地球地相关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模型的意义、了解了制作方法,为整个单元的学习提供动力,奠定基础。 调整与思考
相当于是系统地处理了模型的作用、模型的使用范围,不同的模型有不同的用途,为后续课打好基础。 重难点不调整。 材料由于还没到位,这边进行了一些简化处理:提供了五年级的地球结构视频、五年级的地形模型作为范例,再准备了几样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做海陆模型和自转模型。 二次备课; 回忆:我们已经了解了哪些地球的知识? 如果要帮助博物馆举办一场地球知识展览会,你会用哪些方式表达地球知识? 出示博物馆画面,明确模型是较好的表达知识方式。 完成作业本,并回家完成自转模型。
学习目标与重难点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的结构由地核、地幔、地壳以及大气层组成。 2.知道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构成。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思维导图表达并整理已学的地球知识。 2.能通过制作模型表达、概括已学知识。 3.能从地球的结构、运动、气候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 1.对地球与宇宙空间领域内容探究保持好奇心与探究热情。 2.愿意与小组成员分享和交流,有综合考虑他人意见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知道技术与科学探究相互促进的关系。 【教学重点】 利用不同材料,动手制作能表达各类地球知识的地球模型。 【教学难点】 能用模型准确表达自己所了解的地球知识。
学前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小组:为学生准备:三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红、黄、蓝)、抹油的小刀(防沾刀)、地球海陆分布图、东西半球分界图、可以上色的泡沫球、笔头较宽的彩色笔、橙子、勺子、吸管、地球仪、抹布。 小组: 地形模型、(范例) 黄球一个、蓝球一个、红色橡皮泥一份、(海陆模型) 透明塑料半球2个、木棒粗、细各两根(自转模型)
学习活动设计 一、聚焦:揭示课题(3分钟) 1.复习导入。 谈话:我们在五年级下册学习了地球的运动,知道了地球的许多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建模的方式,来回顾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地球模型。 3.PPT出示:地球海陆分布模型。 提问:这就是一个地球模型,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地球的知识? 二、探索和研讨:(10分钟) 1.讨论:我知道的地球知识。 按类别填写气泡图,可自行添加气泡。 2.观察地球模型的制作: (1)地球内部结构模型。 (2)地球海陆分布模型。 (3)地球自转模型。 3.研讨:模型的比较与改进。 (1)对比不同的模型,他们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不同模型表达的地球知识不同,制作方法、材料也不同,适用的范围也是不同的;模型的相同之处是都能表达某一类的地球知识,都有地球的基本特征,都能用于科学研究。(明白模型的意义) (2)“我们的模型”还可以如何改进? 自己组模型和其他组模型之间各有差异,取长补短。思考怎样可以使模型更加精确地表达地球知识、模型更美观、怎样可以方便实验。 三.拓展:(7分钟) 1.观察地球仪 2.说说地球仪与我们制作的模型有什么不同? 3.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四.作业(15分钟) 完成作业本第一课到第四课的内容。
作业设计 科学作业本第19-20页课堂练习和科学阅读。 周末实践作业:自转模型。
板书设计 2.1我们的地球模型 气泡图 模型类型:内部结构模型 海陆分布模型 地球自转模型 模型用途:表达知识
教师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