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
第1课时
读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分布示意图(图F4-3-1),完成1~4题。
1.我国铁路的分布特点是( )
A.东部地区密集,西部地区稀疏
B.北方地区密集,南方地区稀疏
C.沿海地区稠密,内陆地区稀疏
D.长江流域稀疏,黄河流域稠密
基础过关
A
2.下列铁路属于南北干线的是( )
A.陇海线 B.沪杭线 C.京广线 D.湘黔线
3.京九线与浙赣线交会的铁路枢纽是( )
A.株洲 B.徐州 C.郑州 D.南昌
4.京哈铁路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有( )
A.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东北平原
C.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 D.东南丘陵、四川盆地
C
D
B
5639/5640次列车是往返于贵阳市和玉屏侗族自治县的火车(图F4-3-2),337千米的线路要行驶7个半小时,停靠大大小小16个站,每站必停,是名副其实的“慢火车”。车上的乘客大部分是沿线卖农产品的农民。据此,完成5~6题。
5.沿线农民在火车上推销的自家农产
品可能是( )
A.甜菜、马铃薯 B.棉花、哈密瓜
C.辣椒、稻田鱼 D.榴莲、菠萝蜜
C
6.这趟列车行驶缓慢,每站必停的原因主要是( )
A.助力沿线居民增收 B.满足旅游观光需要
C.途经地区地表崎岖 D.铁路基建设施落后
A
2021年2月8日,连云港至乌鲁木齐高速铁路全线贯通。其中兰州—乌鲁木齐段(兰新高铁)在新疆境内65%的路段建有防护墙、地上隧道等防护工程。据此读连云港至乌鲁木齐高速铁路线路示意图(图F4-3-3),完成7~8题。
7.连云港至乌鲁木齐高速铁路全线贯通后( )
A.沿途可以看到地势三级阶梯的风光 B.有利于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C.有利于丰富沿线地区矿产资源种类 D.有利于改善东西部城市环境
B
8.兰新高铁建防护墙、地上隧道等防护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暴雨 B.防风沙 C.防地震 D.防冻土
9.下列铁路干线,能促进北京、香港两地直接经济往来的是( )
A.京沪线 B.京广线 C.京包线 D.京九线
B
D
10.读我国局部地区铁路分布示意图(图F4-3-4),回答下列
问题。
(1)铁路①是________线,它与长江的交汇城市是________。
(2)铁路②是陇海线,它的起止点是连云港和________,它与铁路①的交会城市是________。
京广
武汉
兰州
郑州
(3)分析图中所示我国铁路网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分布特点:西部地区稀疏,东部地区密集。
原因:西部地区多高原山地,地势起伏大,不利于铁路的建设;东部地区地势较平坦,人口稠密,经济相对发达,对交通的需求量大。
(4)铁路③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列车采用封闭车厢,简述其主要目的。
铁路③途经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寒冷,采用封闭车厢有利于供氧供暖;青藏地区太阳照射强烈,采用封闭车厢有利于防止紫外线照射;青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采用封闭车厢有利于保护环境。
“浙东唐诗之路”是中国山水诗歌的摇篮,唐朝300多位诗人在此留下诗篇。2022年1月8日,我国首条民营控股的高速铁路——杭台高速铁路正式通车,杭台高铁途经“浙东唐诗之路”,沿线串联起鲁迅故里、天姥山景区、天台山景区、台州府城墙等众多名胜古迹,是浙江省内的一条黄金旅游线路。
能力提升
此外,嵊州、新昌、天台等地结束不通铁路的历史,正式融入浙江省“一小时交通圈”。据此读图F4-3-5,完成11~12题。
11.下列诗句中,符合“浙东唐诗之路”沿线风景特点的是( )
A.山梅犹作雨,溪橘未知霜 B.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C.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A
12.杭台高速铁路开通的积极意义包括( )
①带动沿线经济和社会发展 ②将为我国高铁投资建设提供有力的参考和借鉴 ③紧密城市之间的联系,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④增加就业岗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C
成昆铁路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初建成的一条重要铁路。近年来,国家开始修建成昆铁路复线,局部路段经改造后,长度比原来的成昆铁路减少近200千米。图F4-3-6示意成昆铁路的局部线路。读图并完成13~14题。
13.影响图中铁路布线的主要因
素是( )
A.河流走向 B.城镇分布
C.耕地分布 D.地势起伏
D
14.成昆铁路复线与成昆铁路基本一致,但部分路段将裁弯取直,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B.降低铁路建设的难度
C.提高列车运行的速度 D.促进沿线地区的发展
C
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的国家。2019年12月16日,成(成都)贵(贵阳)高铁全线开通运营,成为区域脱贫攻坚的一大利好。作为我国首条绿色山区铁路,成贵高铁在建设时绕避了地质条件复杂地段及自然保护区等87处生态环境敏感区。
材料二 成贵高铁线路示意图(图F4-3-7)。
(1)成贵高铁自北向南经________盆地、
________高原,中间跨越我国最长的河流
——________。
(2)成贵高铁海拔跨度从200多米到2 000
多米,地表起伏_____;建设时经过广泛发
育的______________(填“喀斯特地貌”或
“黄土地貌”),施工难度_____,技术要求高。
四川
云贵
长江
大
喀斯特地貌
大
(3)分析成贵高铁建设时绕避生态环境敏感区的主要目的。
(4)简述成贵高铁的开通对沿线地区人们生产、生活的积极
影响。
①保护生态环境;②保护生物多样性。
①促进沿线工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加快资源与人员流动,带动沿线经济发展;②促进沿线居民就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