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期末过关训练课件(共5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期末过关训练课件(共5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7 11:3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6张PPT)
期末过关训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清朝中后期,广东是鸦片走私重灾区,伶仃洋变成鸦片集散中心。货物积聚在伶仃洋上,然后由快艇分运至沿岸内河。关津胥吏对此视若无睹,沿途关卡畅行无阻。材料反映出( )
A. 鸦片走私腐蚀军队战斗力
B. 清朝海关制度存在严重漏洞
C. 鸦片走私让中国白银外流
D. 清朝官员腐败助长鸦片走私
D
2. 有人曾说:“即使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政府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这次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其根本目的是( )
A. 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B. 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C. 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D. 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
C
3. 19世纪40年代,郑复光《火轮船图说》、汪仲洋《铸炮说》等著作相继刊印,这些是近代中国最早参酌西方技术的船炮专著;龚振麟甚至模仿英国火轮船研制新式战船。材料表明( )
A. 中国炮船技术已经领先世界
B. 清朝已经完全放弃“天朝上国”观念
C. 洋务运动开始发挥显著影响
D. 时局变化促使学者转向实用技术
D
4. 马克思评价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是停滞落后的社会生活的产物。”这从根本上说明( )
A.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使太平天国无法领导中国民主革命
B. 太平天国运动没有获得农民的支持
C. 西方思想家对中国的农民运动有严重偏见
D. 残酷的统治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因
A
5. 清朝官员李圭参加1876年的费城世博会后,发出了“机器正当讲求(中国迫切需要采用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的疾呼。当时,下列派别的主张与其观点一致的是( )
A. 地主阶级洋务派 B. 封建顽固势力
C. 资产阶级维新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A
6. 1882年,《益闻录》刊载了一则消息:“本埠(上海)现有华商集合巨资,拟办纸厂一所,已聘定英人梅特兰综司其事,一切作纸之具皆用火轮机器。”不久,中国第一家机器造纸厂诞生。这表明( )
A.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 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民用企业
C. 中国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
D. 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
7. 1894年,美国纽约《世界报》刊登了这样一段话:“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下列事件能印证这一说法的是( )
A. 火烧圆明园 B.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 旅顺大屠杀 D. 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
8.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此后一系列的巨大屈辱与挫折,使得“亡国灭种”成为当时的核心话题之一。清末民初的历史教科书中,“国耻”和“亡国”也成为其中的主导性话语之一。据此可知( )
A. 唯物主义史学家主导史学界
B. 历史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C.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 历史教材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
B
9. 张鸣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写道:“相当一部分学者在洋务运动期间也经历了思想的转轨,比如康有为,以及他在万木草堂中培养出来的弟子们。广东这一小撮士人这个时候思想上已经很先进了。”材料中“这一小撮士人”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 )
A.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 摆脱了儒家思想束缚
C. 主张进行制度变革 D. 主张废除科举制度
C
10. 近代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支撑这一观点最有力的证据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D
11. “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材料中的“大团体”是指( )
A. 强学会 B. 兴中会
C. 中国同盟会 D. 中国国民党
C
12. 在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近代化探索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亡运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其中开出“猛药重治”药方的是( )
A. 地主阶级洋务派 B. 资产阶级维新派
C. 资产阶级革命派 D. 以工人为代表的无产阶级
C
13. 题13图反映出民国初年( )
A. 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B. 专制独裁从未改变
C. 军阀割据贯穿始终 D. 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A
14. 这场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认识中西文化差距问题上,已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次……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这场运动的口号是( )
A. 民族与民生 B. 民权与民生
C. 民主与科学 D. 民主与民权
C
15. 新文化运动时期,施存统著文说,“我们脱离家庭,是脱离家庭里从家族制度所发生的一切关系,不是脱离家庭里的人”,即脱离“名分关系和经济关系”,不是脱离“感情关系”。据此可知,“脱离家庭”旨在( )
A. 改变基层社会的面貌 B. 摆脱血缘亲情的羁绊
C. 追求个人独立与自由 D. 反抗尊孔复古的逆流
C
16. 有学者说:“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来的士兵,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该学者认为五四运动( )
A. 导致了国家政权的更替
B. 导致了社会主导力量的改变
C.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D. 促进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
B
17. 诗歌是时代的记忆。题17表的诗歌共同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D
(一)舵掌南湖,红船载起千秋梦;旗扬北阙,赤县迎来万里歌。
(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三)马斯人叫号角吹,万面红旗天际挥。赤水金沙辗转渡,雪山草地等闲飞。
(四)昔上井冈山,革命得摇篮。……布下星星火,南北东西燃。
题17表
A. 反抗列强侵略的斗争
B.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
【解析】诗歌“舵掌南湖,红船载起千秋梦”反映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打倒列强,除军阀”反映的是北伐战争;“赤水金沙……雪山草地”反映的是红军长征;“昔上井冈山,革命得摇篮”反映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这些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生的史事。因此,正确答案是D选项。
18. 北伐战争期间,湘鄂赣等地成立农会、工会、商会、学生会等,国民革命军宣传“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土豪劣绅”“实行耕者有其田”等主张。这些活动产生的影响是( )
A. 推动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开展
B. 促进了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C. 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D. 促进了新三民主义的形成
B
19.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下列对该诗理解正确的是( )
A. “铁壁合围”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进行的第五次“围剿”
B. “别红都”是指中央红军离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C. “舵手一易”是指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D. “上新途”是指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指的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A选项符合题意;“红都”指的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瑞金,排除B选项;“舵手一易”指的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毛泽东思想在中共七大上才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C选项;“革命从此上新途”指的是遵义会议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征程,排除D选项。因此,正确答案是A选项。
20. 英国学者迪克·威尔逊在其著作《毛泽东传》中写道:“遵义会议的一些与会者之所以会考虑在非常时期转向毛泽东,希望毛泽东出来领导,是有实际原因的。此时他们已深入中国内地,在那里,以前那些受外国训练和只有城市经验的领导人是不适应的。他们需要一个来自人民之中的人,一个天才的农民领袖来领导。”材料表明,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 )
A. 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矛盾
B. 没有得到共产国际的支持和认可
C. 适应了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
D. 体现了全体中央领导人的共识
C
21. 《四渡赤水出奇兵》的歌词“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亲”所体现的长征精神是( )
A. 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B. 乐于吃苦,不怕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C. 紧密团结,患难与共的集体主义
D. 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C
22. 题22图是1946年张仃创作的漫画《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图中一只狼闯入东北,张学良举刀向狼,蒋介石用一纸“不抵抗命令”阻止了张学良。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北伐战争
B. 西安事变
C. 九一八事变
D. 卢沟桥事变
C
23. 一封封写于战火纷飞年代的书信,承载着系国系家的深厚情怀。题23表中两封写于1940年5月的书信(节选)共同反映了( )
B
致战友: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小兄张自忠手启 亲爱的双亲大人膝下:
儿这次为了民族,为了阶级,为了可爱的家乡,为了骨肉相连的弟妹,求得生存和幸福,儿不得不来信辞别双亲大人……现在儿就要离开大别山,走上最前线消灭敌人,保卫中华,望双亲不要悲伤挂念。儿为伟大而生,光荣而死,是我做儿子最后的心意,罪甚!罪甚!
儿实穗跪禀
(实穗,即新四军战士程雄)
题23表
A. 正面战场的抗战
B. 中国实行全民族抗战
C. 敌后战场的抗战
D.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24. 题24图是画家古元于1943年创作的木刻画《八路军生产》,描绘了根据地军民响应党“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场景。这幅作品旨在彰显( )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B. 敌后战场自力更生抗战
C. 正面战场军民团结抗敌
D. 八路军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B
25. 题25表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土地政策。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
B
时间 文件 土地政策
1927年 《井冈山土地法》 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用三种方法分配之:分配给农民个别耕种;分配给农民共同耕种;由苏维埃政府组织模范农场耕种
1942年 《关于抗日根据地 土地政策的决定》 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1947年 《中国土地法大纲》 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题25表
A. 以实现土地公有制为主要目的
B. 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调整
C. 以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为目标
D. 实现了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26. 邓小平在总结这段历史时反复强调:“整个解放战争最困难的是挑这个担子。”这是刘邓大军顾全大局、不怕牺牲,实现毛泽东战略决策的伟大壮举。“伟大壮举”指的是( )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千里跃进大别山
D
27. 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
B. 三大战役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C.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D.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南京
B
28. 据统计,1865—1894年,上海有2家造纸厂、11家火柴厂、97家缫丝厂,而贵州省直到1913年还没有一家近代企业,1920年仅有11万元的私人资本企业,内蒙古直到1913年仍是空白,青海大概也是如此。这反映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 )
A. 总体水平落后 B. 区域发展不平衡
C. 受封建压迫严重 D. 规模小,技术差
B
29. 民国时期,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行”这一市场,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使得铁路婚礼成为时髦的象征。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习惯
B. 民主共和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
C. 国人对西方文化的盲目肯定和效仿
D. 近代中国交通已被西方完全控制
A
30. 某同学通过云展览参观了京师同文馆旧址、京师大学堂建筑遗存,搜集了清政府宣布停止科举的诏书。由此可知,该同学正在学习的内容是( )
A. 近代新闻出版的发展 B. 清朝科举制度的变化
C. 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D.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2分,第32小题14分,第33小题14分,共40分。
31. 报刊是记录社会发展、传播信息的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8年3月4日,《申报》发文指出:“今取士以诗赋时文……是驱天下之人才,囿其心思才力,而置之于无用之地者也。故今之所谓士者,实游民之一也。为士者愈多,则天下愈坏。”
材料二 据不完全统计,1895年至1898年间,中国新出版的报刊约120种,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在北京创办了《中外纪闻》,在上海创办了《强学报》《时务报》,在天津创办了《国闻报》,在澳门创办了《知新报》,湖南维新派则创办了《湘学新报》《湘学报》和《湘报》等报刊。
材料三 晚清时期,容闳在上海创办《汇报》,其中介绍工商业状况的商情和刊登的各类广告就占据4个版面。上海的《昭文新报》《汇报》《述报》《循环日报》等很多报刊开设“航船日期”“银行市面”“各货行情”“各行告白”等栏目,刊登各类商业广告。武昌起义前革命团体日知会创办报刊阅览室,“始则渐增革命书报,继而吸引同志,进行组织”“吾鄂各学堂,对于《湖北学生界》及革命刊物,人人秘手一册,递相传播,皆欲奋起”。
——摘编自马晓军《近代报刊对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的影响》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申报》的报道反映了科举制的哪些问题?(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度废除的时间及意义。(3分)
考试内容不实用;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才智;录取程序不利于选拔人才。1905年;促进了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位在这一时期进行办报活动的中国人,并谈谈这一时期办报活动的影响。(4分)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等。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促进了戊戌变法高潮的到来。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近代报刊产生的影响。(3分)
促进商业发展和商品流通;传播革命思想。
32.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6月,孙中山上书李鸿章,认为应当在中国解除对民间工商业发展的束缚,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机械化,改革教育制度和选拔人才的制度。他认为“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在遭到李鸿章拒绝后,“所有希望成泡影。所以到这时候,孙先生的志向益发坚决”。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一场无与伦比的政治大变革……以极小的牺牲换来了一个帝制时代的终结,这是辛亥革命的最大的成功。
——马勇《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毛泽东同志把三民主义纲领、统一战线政策、艰苦奋斗精神等并称为孙中山先生“留给我们的最中心最本质最伟大的遗产”,是“对于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贡献”。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时代背景。(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益发坚决的志向是什么?(2分)列举两例孙中山为实现其志向所进行的探索活动。(2分)
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任答一点即可)推翻清朝统治。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思想;领导广西起义;等等。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辛亥革命在经济或思想方面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分)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2 000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在“统一战线”方面所做的贡献。(4分)
召开国民党一大,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促进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
33.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联合第三国际。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材料二 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委员会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提出新的任务”。
——摘编自姬明华《1935年陈云莫斯科之行述论》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决维护、巩固、发展统一战线,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团结抗战大局。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 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不断进取,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从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到高度统一、民族团结,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繁荣富强,从被动挨打、饱受欺凌到独立自主、坚定自信,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及中共一大召开的历史意义。(5分)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所提会议的名称及其召开的背景。(3分)
遵义会议。由于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在长征初期,中央红军损失惨重。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面对外敌入侵时的责任担当。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4分)
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经过共同努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对抗战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任答一点即可)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的认识。(2分)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就具有强烈的责任担当,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并为之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坚定初心,在不同历史时期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等等。(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谢 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