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习题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习题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7 11:2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目录
01
能力提升
02
难题突破
03
史料研读
能力提升
1. 1923年,孙中山说道:“现在中共组织工农革命运动,群众一起来动不动就是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人,罢工规模浩大,震动中外,其势尤不可侮。”基于这种认识,孙中山提出( )
A.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 建立国民革命军
C.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D. 发动工人武装起义
C
2. 郑恻尘,浙江永嘉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9月,国民党永嘉县党支部正式成立,共产党员郑恻尘担任该党支部执行委员会委员。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因为( )
A. 辛亥革命的推进 B. 国共合作的实现
C. 北伐战争的启动 D. 抗日战线的形成
B
3. 在广州某纪念馆收藏有一张毕业证书,上面写着“兹有本校第一期步兵科学生潘学吟修业期满,成绩及格,特给证书。总理孙文、校长蒋中正、党代表廖仲恺”。据此可知,该证颁发于( )
A. 辛亥革命期间 B. 新文化运动期间
C. 五四运动期间 D. 国民大革命期间
D
4. 1926年1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大召开期间曾说,“深信我们中国国民党必能统一中国,而且在本年内就可以统一”“现革命根据地之广东将近统一,革命基础逐渐巩固,行将秣马厉兵,出定中原”。这次会议( )
A. 加速了国共两党实现合作
B. 说明国民党积极准备北伐
C. 推动了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D. 开辟了中国革命正确道路
B
5. 民国十五年,有一支军队势如破竹,席卷湖南,进入湖北,占领武汉,又沿长江东下,攻占江西首府南昌。这反映了( )
A. 五四运动的发展
B. 北伐的胜利进军
C. 工农运动的高涨
D. 北洋政府的覆灭
B
6. 1927年,《大公报》发表社评称:“国民党人习闻宣传之法,稍稍用之,颇奏奇效……北伐顺利,此亦一因。”材料反映《大公报》认为北伐进展顺利的原因是( )
A. 战争策略正确 B. 官兵作战英勇
C. 国共两党合作 D. 军政宣传影响
D
7. 中共湖南区委通过《战士》周报(1925年创刊)动员和组织工农群众投身战争,推动农民协会等各种反帝反封建的群众组织建立,团结教育了国民党左派,为党领导全省农村大革命,巩固和扩大革命统一战线奠定了重要基础。由此可知,该刊的发行( )
A. 配合了北伐战争的开展
B. 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C. 巩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D. 促使苏维埃政权力量壮大
A
8. 到1926年11月底,湖南已有54个县建立农民协会组织,会员达107万人;到1927年1月,会员又增加到200万人。湖北全省农民协会会员1926年7月有3万多人,到11月增加到20万人左右。以上材料表明( )
A. 农民阶级成为北伐的主力军
B. 湖南湖北军阀势力非常薄弱
C. 北伐促进农民运动蓬勃发展
D. 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各地创建
C
9.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他们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这导致了( )
A. 辛亥革命果实被窃取
B.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
C. 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D. 国民革命的失败
D
难题突破
10. 题10图反映了不同时段发表在《新青年》的文章中,涉及“革命”一词所占比例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五四运动的影响 B.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 工人运动的高涨 D. 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D
11. 题11表为“国民革命时期部分省区农会会员人数统计表”。据此可知( )
A
省份 1926年6月 1927年6月
会员人数 占全国比例/% 会员人数 占全国比例/%
广东 647 766 67.3 700 000 8.3
湖南 38 150 3.9 4 517 140 54.1
湖北 4 120 0.4 2 502 600 30
江西 1 153 0.1 382 617 4.6
河南 270 000 28 245 500 2.9
题11表
A. 农会会员数量的变化深受政治环境的影响
B. 农民运动因国共关系破裂而停滞
C. 农民阶级主导国民革命的发展
D. 工农武装割据促使全国农民运动高涨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湖南、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根据表格数据,1926年6月,广东地区农会会员占全国比重超过一半;1927年6月,湖南、湖北地区农会会员占全国比重超过广东,达84.1%,这说明北伐战争推动了沿途地区农民运动的发展,农会会员数量的变化深受政治环境的影响,A选项符合题意;B、C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选项内容与题干所述时间不符,排除。因此,正确答案是A选项。
12.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曾谈道:“必须想到,那个鲍罗廷(注: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他对中国的情况不够了解——也不可能有足够了解——不能要求他任何时候都会作出正确的判断。而中国共产党尽管发展迅速,(但)它终究只有六年历史,很不成熟。”这段史料可用于解释( )
A. 中共三大召开的背景
B. 蒋介石建立“国民政府”的目的
C.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D. 张学良宣布“改易旗帜”的动机
C
13. 1928年7月,周恩来曾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了联合战线,“不能破坏国民革命军而要帮助国民党巩固国民革命军”,这完全是由于失掉了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和不明白革命转变的前途而得出这样不通的结论。周恩来得出的这一认识( )
A. 是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反思
B. 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C. 推动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D. 促使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A
史料研读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
材料二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我们须努力引导劳动群众由日常生活的争斗到政治的争斗。目前政治的争斗,自然只是国民运动——排除外力及军阀的运动。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
材料三 叶挺独立团中,除叶挺毕业于保定军校第六期工兵科外,其余主要干部,包括中共党组织领导成员、各级主官乃至连排长,绝大多数系黄埔军校教职员及前五期生充任……叶挺独立团开创的战斗作风、铁军精神和优良传统,对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陈予欢《黄埔军校与人民军队创建及早期发展》
材料四 北伐战争是在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在北伐进军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支援起了重要作用。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
——摘编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怎样的转变?(2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一转变的原因。(3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由攻击到决定合作。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或: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因此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亦不够强大)。
(2)根据材料三,概括叶挺独立团军官的主要来源。(2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叶挺独立团在北伐战争中取得的战绩。(2分)你认为叶挺独立团有哪些“铁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2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黄埔军校的教职员和学生。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攻克武昌城。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不屈不挠、一往无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国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3)提炼材料四的主要观点。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理解。(3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功。
北伐战争在短时间取得的巨大成功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国共两党合作创办的黄埔军校,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在北伐进军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推动了北伐战争取得成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