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目录
02
03
课前预习
思维导图
05
课堂反馈
06
素养强化
04
自主探究
01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结合实例,描述不同区域的差异,说明区域联系和协同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区域城乡分布和变化,推测该区域城乡发展图景。
●进行野外考察或运用相关资料,说明自然环境与地方文化景观之间的关系
思维导图
课前预习
一、世界屋脊
1. 填图:在图9-1-1中适当的位置分别填注柴达木盆地、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雅鲁藏布江、长江、黄河、澜沧江。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青藏高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3.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__________气候,冬__________夏__________,年温差__________,日温差__________。由于海拔__________,空气__________,日照__________,太阳辐射__________。
远看是山
近看是川
长江
黄河
澜沧江
雅鲁藏布江
高寒
寒
凉
小
大
高
稀薄
充足
强烈
4. 青藏地区是地震多发地区,简述该地区地震比较频繁的原因。
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二、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5.青藏高原是我国的__________牧区,生长着能适应高寒、__________、低气压等特殊高原环境的牲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寒
缺氧
牦牛
藏绵羊
藏山羊
6.青藏地区气温较低,日照较长。在一些海拔较低的地区,如南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东部的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较好,分布着__________农业。这里气温较高,土质较肥沃,适宜喜温凉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作物的生长。
雅鲁藏布江谷地
湟水谷地
河谷
青稞
小麦
7.青藏地区居民的日常主食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常见的食物,人们爱喝__________酒。
糌粑
牛羊肉
青稞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同学们搜集到青藏地区的材料,探究该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完成下列探究。
探究主题: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自主探究
探究材料:青藏地区土地利用示意图(图9-1-2)。
探究过程
探究一: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
(1)气温:青藏地区气温较低,最热月气温仅在10~18 ℃之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降水:青藏地区的森林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方向。根据青藏地区的植被分布,推测其降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可以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图来验证推测。
海拔高,气温低
东南
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我国年降水量
探究二:探究农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农业部门与环境:青藏地区以__________(农业部门)为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地区,该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出两点即可)。
(4)农作物、畜种与环境: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_______和_______,主要畜种有__________、藏绵羊和藏山羊,它们都有__________的特点。
畜牧业
河谷
海拔较低,气温较高;临
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
青稞
小麦
牦牛
耐寒
拓展提高
(5)(双选)根据以上探究,同学们对青藏地区农业发展提出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
A. 发挥草场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
B. 保障粮食安全,大力发展种植业
C. 保护森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
D. 控制放牧规模,防止土地沙化
CD
一、单项选择题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我国一支科学考察队从拉萨出发,途经纳木错、双湖、可可西里等地,最后抵达格尔木。据此读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图9-1-3),完成1~2题。
1. 在可可西里进行科考,队员们
可能面临的挑战有( )
A. 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
B. 大气能见度低,阴雨天较多
C. 高寒缺氧,呼吸困难
D. 雨林广布,交通困难
课堂反馈
C
2. 下列四幅图所示的景观,队员们有可能在青藏高原看到的是( )
B
2020年年底,藏族小伙丁真因一段视频在网络走红。其坐落于青藏高原之上的家乡理塘县也受到了广泛关注。理塘县有延续400多年历史的转山会,其中最吸引人的内容之一就是赛马。据此读图9-1-4,完成3~4题。
3. 丁真穿的“不对称”藏袍,是为了适应( )
A. 青藏高原空气稀薄的低压环境
B. 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
C. 藏族人民宗教信仰的要求
D. 青藏高原居民的饮食习惯
B
4. 赛马与当地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丁真的家乡主要从事的农业生产部门是( )
A. 林业 B. 种植业
C. 畜牧业 D. 渔业
C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目前正在建设的川藏铁路将连接成都和拉萨,建成后从成都到拉萨预计只需13个小时。据此读图9-1-5,完成5~6题。 5. 从成都到拉萨,沿着川藏铁路沿途依次可以看到( )
A. 水田农业、林业、河谷农业
B. 灌溉农业、高寒牧业、旱作农业
C. 旱作农业、渔业、水田农业
D. 河谷农业、林业、旱作农业
A
6. 与青藏铁路相比,修建川藏铁路的突出问题是( )
A. 平均海拔更高
B. 沿线经过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C. 修建大型桥梁隧道更多
D. 沿途人烟更为稀少
C
(2021·山西晋中)位于世界屋脊的西藏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特色产品,但受自然条件影响,当地特色产品很难销往全国,为此援藏人员通过“直播带货”助推藏货出藏。“直播带货”正成为西藏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之一。据此,完成7~9题。
7. “直播带货”的西藏特色产品是( )
A. 牦牛肉 B. 葡萄干
C. 螺蛳粉 D. 竹筒饭
A
8. 西藏特色产品外销难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处西南 B. 高寒缺氧
C. 知名度低 D. 交通不便
9. 促进西藏经济发展的可行性措施是( )
A. 大力开垦荒地,发展种植业
B. 开发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
C. 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
D. 研发高新技术,发展航天业
D
C
10. (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图9-1-6所示建筑为青藏地区多见的( )
A. 窑洞
B. 竹楼
C. 碉房
D. 四合院
C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藏的春天是从林芝开始的,每年三月中旬开始,当连绵起伏的群山还披着厚厚的白色雪衣,位于藏东南的林芝,桃花开始争相斗艳。林芝的桃花主要分布在海拔2 600~3 200米的河谷地带。
材料二 农业科技的进步给青藏地区的人民带来幸福生活。这里自然环境恶劣,过去新鲜果蔬几乎全靠外地长途转运。如今通过建设智能果蔬大棚,人们吃上了本地生产的新鲜果蔬。
材料三 青藏地区示意图(图9-1-7)和林芝桃花景观图(图9-1-8)。
(1)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__级阶梯,作为阶梯分界线之一的A山脉是_____________(山脉),该山脉同时也是青藏地区与______________(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2)青藏地区利用大棚技术种植果蔬,大棚技术主要是改善作物生长的__________(填“光照”“热量”或“水源”)条件。
一
祁连山脉
西北地区
热量
(3)三月林芝桃花盛放。简析林芝的春天比西藏其他地区来得早的主要原因。
①地处青藏地区东南部,纬度较低,气温回升快;
②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4)林芝种植的粮食作物穗大粒饱,品质优良,简述其主要的自然原因。
①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②气温低,作物的生长周期长;③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
素养强化
2004年,西藏在海拔5 100米的念青唐古拉雪山建立了冰川矿泉水生产基地。“5100”矿泉水由大气降水及高山冰雪融水作为补给,经地下多年深层循环后,沿断裂带上升自然涌出,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由于自身结构和所含矿物质,
在零下9.8 ℃时也不结冰,形
成了珍贵的世界级高端品质矿
泉水。2006年7月,青藏铁路
开通,“5100”矿泉水随着列
车离开青藏高原走向全国。
(1)与沿海地区相比,简述“5100”矿泉水生产基地选址在念青唐古拉山脉的优势条件。
①临近水源地,节约原料运输成本;②借助青藏铁路开通,起到外运和宣传作用;③有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支持。
(2)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5100”矿泉水产业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①在水源地建立保护区,防止水污染;②适量开采,严禁超量开采,使矿泉水达到永续利用;③加大勘探,寻找新的矿泉水产地;④加强管理,节约水资源,避免浪费;⑤加大品牌宣传,提高高端品质矿泉水的市场知名度,扩大市场需求。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