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四单元 三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四单元 三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6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7 12:4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把关题
必修上册
第四单元
三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在我还住在三合院的童年,后院的围篱几乎被牵牛花包覆,牵牛花的藤蔓总是把竹篱织成一道花墙,在春天时,好像在竹篱上点燃的焰火,爆开!
竹篱外的坡地,牵牛花的焰火爆得更灿烂。
那被一般人认为卑贱、毫不起眼的牵牛花,其实有着极美丽的颜色,有白、粉红、浅紫与宝蓝;(  )。可惜的是,它不能久放,只要被采下来,霎时便枯萎了。
我时常想,如果要票选一种可以代表台湾的花,我会投票给牵牛花,因为从北到南,自西至东,牵牛花的藤蔓像丝线一样,紧紧包覆这个美丽之岛。牵牛花的名字也宜于联想,牵牛花又叫“朝颜”,因为它清晨盛开的缘故。这名字,使我想起“透早就出门,天色渐渐光”的台湾农村父老的背影。
“朝颜”便是早上的脸。你看,台湾大地早上的脸是多么美的早上。朝颜上还挂着昨夜露珠的晶莹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A.也有着极动人的姿态,花藤婉转、优雅、修长
B.花藤婉转、优雅、修长,也有着极动人的姿态
C.也有着婉转、优雅、修长的花藤,姿态极动人
D.姿态极动人,花藤婉转、优雅、修长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通过分析文段可知,括号内的句子与前面的句子用分号隔开,说明前后是并列关系,那么结构、句式就要选择基本一致的,由上文“有着……,有……”的句式可知,括号内的句子也要用此句式,排除B、D两项;由“有着极美丽的颜色”可知,与之对应的句子应是“有着极动人的姿态”,排除C项。故选A。
解 析
2.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C
A.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本题考查正确辨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牵牛花的藤蔓”,喻体是“丝线”。A.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粉黛”本为女性化妆用品,粉以抹脸,黛以描眉。此处用来代指六宫中的女性。B.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了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C.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浮在水中的山比作搁在白银盘里的青螺。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一致。D.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山水描写得有情且有趣。山水本是无情之物,可诗人说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有一种护惜之情,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这就使本来没有生命的山水具有了人的情思,显得柔婉可爱、生动活泼。另外,前后两句形成对偶。
解 析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①将“的早上”去掉;②将“昨夜露珠的晶莹”改为“昨夜晶莹的露珠”。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第一处,“早上的脸是早上”主宾搭配不当,将“的早上”去掉;第二处,语序不当或搭配不当,“挂着”的宾语是“露珠”,不是“晶莹”,“晶莹”是形容词,应作定语,修饰“露珠”,将“昨夜露珠的晶莹”改为“昨夜晶莹的露珠”。
解 析
4.请针对下面这段文字所列举的现象,用层进式结构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语言
简明,表述准确,200字左右。
一个城市的特征,主要在于它的民居。北京的特征是四合院和胡同,上海的特征是里弄和石库门,山东有齐鲁文化的底蕴,江浙有吴越文化的风格,但时下南京有巴厘岛和意大利风格的别墅,杭州有威尼斯和苏黎世风情的住宅,北京则仿造出曼哈顿味儿的商务区……在一片疯狂、粗鄙的商业房产开发中,不但六百多个大中城市的个性几乎丧失殆尽,而且连楼盘的符号也都全盘西化了。
答案示例:民居最能展现一个地方的特色,而我们的现代建筑却热衷于西化,一味地低劣模仿西方的建筑模式,没有考虑过城市的文化特征以及区域特征,以至于我们的城市建筑千篇一律,没有个性,高楼林立,复古成风,大量抄袭国外著名建筑。究其原因,是对本民族的文化感到自卑,是崇洋媚外的心理在作怪。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尊重建筑所在地域的地理、地貌、地形;要尊重地方历史、传统、风俗习惯;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还要面向日常生活,面向未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住自己的特色。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微写作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针对下面这段文字所列举的现象,用层进式结构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语言简明,表述准确,200字左右”,然后分析文字所列举的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思考存在的问题,把握改进的方法。层进式结构一般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展开,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明确了这一结构之后,先看现象展现出什么问题,即城市建设中体现出的西化问题,接着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指出危害,最后提出建议。从文字来看,我们的建筑热衷于西化,一味地低劣模仿,没有考虑过城市的文化特征,说明彰显城市个性特色、提升民族文化品位刻不容缓。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解 析
5.右面是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的会徽,请写出构图要素(文字除外),并说明
图形的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
答案:构图要素:宝塔山(塔)、延河水(河水)、五孔窑洞(洞)、运动的人形、玉璧(闭合的圆环)。
图形的寓意:①宝塔山、延河水、五孔窑洞体现出革命圣地——延安的元素;②运动的人形体现全民运动,展示运动员们努力拼搏的精神风貌;③玉璧(闭合的圆环)寄寓着美好与礼敬之意。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这是一种徽标类图文转换题。写构图要素时,对构图要素的理解与表述要结合徽标的主题,如本题“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的会徽”,从整体图形到画面的细节都要表述准确,如“玉璧(闭合的圆环)”“运动的人形”等;还要联系“陕西”地域文化的特征,如“宝塔山”“延河水”“五孔窑洞”;注意把文字之外的构图要素写全面。说明图形的寓意时,对图形寓意的理解与表述也要联系徽标的主题,如本题“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的会徽”,展现运动拼搏的精神;还要结合图形的象征义,如“宝塔山”“延河水”“五孔窑洞”象征革命圣地,“玉璧(闭合的圆环)”象征着美好与礼敬。
解 析
材料一:
乡贤,旧时又称乡绅,是指在本乡本土知书达理、才能出众、办事公道、德高望重之人。在传统中国,乡村的基层建设、社会秩序和民风教化等,主要由每个村落和地方的乡贤担纲。这些乡贤或以学问文章、或以清明善政、或以道德品行等赢得乡邑百姓的高度认同和效仿,从而形成植根乡野、兴盛基层的乡贤文化。
乡贤文化大体属于地域文化,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特色,共同演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绚丽多彩。乡贤文化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积累,在乡村治理、文明教化、谋利桑梓等方面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传统,对中国社会的基层稳定、中华文明的赓续传扬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乡贤文化的核心和基础是乡贤,乡贤的流失,必然导致乡贤文化的式微。
(摘编自钱念孙《乡贤文化为什么与我们渐行渐远》)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材料二:
以“贤”作为乡贤文化的核心,科学阐释和积极培育当代新乡贤观念。我们所说的“新乡贤”,不局限家世出身、籍贯居所。只要个人在人文、社会、科技等领域取得突出业绩,愿意为农村、社区建设尽力的人,都可认定为新乡贤。在过去,由于地域信息的封闭性,一个人要在乡里维持地方风习、推动地方公益事业,往往要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宗族势力才行。而在今天,便捷的交通、发达的通信,凭借人格魅力、学识修养、名人效应、创意点子,都可以吸引大量资源造福乡里,赢得乡里、社区声望。一个意气风发的大学生“村官”,一个活力四射的回乡创业青年,一个潜心创作的艺术家,还有退休回乡的干部、教师、工人等,只要能服务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起到引导示范作用,则不论其身份、官职、教育背景、年资阅历,只要有德行有威望,且有热爱家乡、护佑乡亲的赤子情怀,始终以德为先、敢于担当,就都能归入新乡贤之列。这种新观念,摆脱了传统封建等级制度及其伴生的权力依附、人身依附与宗族依附,在平等、民主、法治的环境中,转变形成一股新的乡贤文化力量。
重视新乡贤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发挥新乡贤文化在促进乡村治理中的引领功能。乡贤文化植根乡土、贴近乡情,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内在力量。新乡贤大部分来自农村,并在大城市接受良好的教育之后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成功。他们将自身的知识阅历、城市资源带到了乡村,成为城市和乡村之间共同发展的桥梁。新乡贤的出现,弥补新农村建设的部分资源不足,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为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传承优秀的乡贤文化,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以乡情为纽带,以新乡贤为模本示范引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农耕文明与时俱进、促进城乡共同富裕。
正确认识新乡贤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发挥新乡贤文化在促进乡村治理中的践行功能。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迅猛发展,乡村治理人才流失、主体弱化、对象多元化、环境复杂化等问题凸显,新乡贤及其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强大,乡贤文化对于今天的乡村治理仍具有独特的人文道德价值以及经济社会效益,它是倡导文明乡风的精神力量、传承地域文化的方向坐标,在乡村社会矛盾化解中起着“安全阀”的作用。鼓励推动乡贤治村,不是也不能寄希望于把新乡贤打造成为乡村治理唯一的甚至决定性因素,而是要按照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要求,构建一个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体系。
(摘编自张雯婧《新乡贤文化:乡村治理的时代选择》)
材料三:
乡土文化所代表的农耕文化是解决今天人类世界一些根本性冲突的良药。宗教冲突、神学与科学的矛盾、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导致的生态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在今天越来越突出。这些问题都是西方文化所无法解决的,但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应对和解决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和合观念、中庸思想、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等都是解决这些矛盾的大法。联合国的一些文化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高度契合,这也从很大程度上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理念是今天人类的最高理念。虽然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丧失殆尽,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仍然弥漫于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与呼吸中。不仅仅是中国需要向世界先进文化学习,世界也需要向中国文化学习。
诚然,乡土文化是解决今天人类社会的一剂良药,但并非唯一的良药,更非万世良药。任何一种文化,无论是海洋文化、游牧文化,还是农耕文化,都有其产生、壮大、完善的过程,也有其生病、僵化、老死的过程,当然,也有其新生的可能。
(摘编自徐兆寿《乡土文化何以复兴》)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A.乡贤文化是博大精深和绚丽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新乡贤文化与传统乡贤文化一样具有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爱等特点。
C.传统乡贤是指生活在本乡、造福本乡、深受本乡爱戴且有影响力的民间精英。
D.现代社会,只要个人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取得突出业绩,都可以成为新乡贤。
D项“只要个人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取得突出业绩,都可以成为新乡贤”错误。由材料二可知,成为新乡贤不仅要取得突出业绩,还要愿意为农村、社区建设尽力。
解 析
7.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A.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新乡贤们不住在本乡也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B.古代中国乡村人们往往聚族而居,因此拥有宗族力量优势的人更容易成为乡贤。
C.乡贤的流失导致乡贤文化的衰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乡贤才能传承和弘扬乡贤文化。
D.新乡贤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已成为乡村治理至关重要的因素。
D项时态错误,将未然当成已然。同时,材料二原文说的是“不是也不能寄希望于把新乡贤打造成为乡村治理唯一的甚至决定性因素”,因而不是“已成为乡村治理至关重要的因素”。
解 析
8.下列说法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
C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联合国共同安全的和平理念高度契合,为充满
不确定性的世界指明方向。
B.中国在金砖峰会上提到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愿景,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
发展高度契合,相互对接。
C.“上海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中的“和合”文化理念高度契合。
D.古丝路作品展传递的天人合一、开放包容等理念与联合国组织倡导的多边主义、
和平合作、可持续发展等原则高度契合。
文中说的是“联合国的一些文化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高度契合”,C项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上海精神”的契合之处,因而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
解 析
答案:①首先阐释“新乡贤”的概念,从古今对比的角度对“新乡贤”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使概念清晰明确。②其次阐述新乡贤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作者认为应发挥新乡贤的模本示范引领作用,搭建城市和乡村共同发展的桥梁。③最后阐述新乡贤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特别点出新乡贤的作用,同时辩证分析,指出应打造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新农村治理体系,而非让新乡贤成为乡村治理唯一的甚至决定性因素。
9.材料二是怎样分层论述的?请简要梳理文章脉络。
答案示例:不是。我们不能说所有的中国传统文化都是好的文化,更不能有简单的复古观念,而是在对乡土文化进行革新的过程中,建设一种21世纪全球背景下的新的乡土文化。(言之成理即可)
10.材料三中说“乡土文化是解决今天人类社会的一剂良药”,那么我们是否要复古,
恢复乡土社会呢?请阐述你的观点。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