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4.1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某同学假期来到几乎没有工矿企业的青海省茶卡盐湖旅游,这里被称为“天空之镜”, 湖水清澈、大气透明。联想到自己生活的大城市时常发生雾霾,他认为,没有人类干扰的自然环境就会很好。次年,他到了几个海滨城市旅游,发现这里经济发达、环境优美。他认识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似乎并不矛盾。
问题探讨
1.人类活动一定会破坏环境吗?
(不一定。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有些人类活动会破坏生态环境,如乱砍滥伐、乱捕滥杀、填湖造地、生物入侵等;有些人类活动会改善生态环境,如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2.怎样才能既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
(协调好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发展经济不能与保护环境对立起来,要把保护环境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
问题探讨
讨论
生态足迹
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1、概念: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都会消耗地球上的资源,并产生大量的废物。从而形成生态足迹
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2、换算:
一个人粮食消费量可转换为生产粮食所用耕地面积;
排放的CO2可转换成吸收CO2所需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
3、特点:
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
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如:步行与开车
如:吃蔬菜与吃牛肉
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示意图
思考·讨论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
资料1
18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世界人口增长情况,以及未来几十年的预测情况如下图所示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世界总人口的人口动态(1750-2100年)
资料2
有研究显示,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与1961年(数据可采集的第一年)相比,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增长了约2倍,而生态承载力”总量只提高了30% (下图)。地球早已进入生态超载的状态。
1961年以来,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和生态承载力总量变化曲线图
思考·讨论
资料3
175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只有大约0. 028%, 而2016年,这一数值已经超过0. 04%.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使用、水泥的生产以及土地利用的变化(如毁林)等。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是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
资料4
2010年,我国人均生态足迹为2. 2全球公顷,约为世界人均值的85%, 却是我国人均生态承载力的2倍多。而且,我国许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均低于全球人均水平,如人均耕地面积仅为全球人均值的1/3; 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有全球人均值的1/4, 等等。
思考·讨论
1.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是不是人均生态足迹就小呢?
不一定、因为生态足迹的大小取决于人口规模、物质生活水平、技术条件、生态生产力等因素,发达国家虽然人口增长慢,但经济发展快,物质生活水平较高,技术条件高,而这些方面都可能会增大他们的人均生态足迹。
讨论
2. 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全球发展将面临的问题。
生态足迹大大超过了生态承载力,出现了生态赤字现象,人类正在耗尽全球的自然资源存量,加剧了环境恶化,全球发展问题严峻。
3. 研究表明,目前生态承载力比1961 年增长约30%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的发展。那么,未来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生态承载力?
进一步促进农业的发展,促进林业的发展,保护野生动植物,推广生态农业等。
4.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我国的生态足迹总量位居世界首位。这给我国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请与同学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做。
控制人口增长,加大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力度,增大有吸收CO, 能力的土地面积,提高生态承载力。
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分析
从图中可看出,人口增多,生态足迹增大,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人类活动超出了生态承载力,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生态承载力是有限的,因此人类应控制人口规模,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改进工艺设备,减少排放,治理污染;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可持续发展。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的原因:
(1)一些环境污染具有跨国、跨地区的流动性;
(2)当代出现的一些环境问题,如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等,其影响的范围是全球性,它们产生的后果也是全球性的;
(3)当代许多环境问题涉及高空、海洋甚至外层空间,其影响的空间尺度已远超农业社会和工业化初期出现的一般环境问题,具有大尺度、全球性的特点。
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包含的内容: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环境污染等。
全球气候变化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以及水泥的生产等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导致南极冰盖融化,地球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许多生物的生存产生威胁。
1
全球气候变化
水资源短缺 淡水约占地球水资源的3%, 但是其中可被人类直接利用的不到1/3。人口剧增以及人类的活动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2
水资源短缺
臭氧层破坏 由于人类对氟氯烃(CFCs) 、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大气中臭氧的含量持续下降,在南北极附近,甚至出现了“臭氧层空洞”。臭氧层变薄意味着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强,会对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造成极大危害。
南极臭氧空洞
3
臭氧层破坏
土地荒漠化 人类活动会导致干旱区、半干旱区等地区的土地退化,甚至完全荒漠化。目前,除了南极洲,其他各洲均存在土地荒漠化。
4
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在急剧下降。目前平均每天有一个物种消失,物种灭绝的速率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
5
生物多样性丧失
黑佛罗里达狼
南极狼
新西兰鳟鱼
沼鹿
台湾梅花鹿
豚鹿
下一个灭绝的是……
部分已灭绝的动物
最为常见的环境污染是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大气污染会导致雾霾、酸雨频发。
6
环境污染
思考·讨论
1. 上述环境问题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个人的行为习惯与环境问题的形成有怎样的关系呢?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大气中CO, 浓度升高,使温室效应加剧,旱涝灾害可能增加;水资源短缺,将对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造成影响。从而使人类的生存受到威胁;臭氧层的破坏,使紫外线照射增强,皮肤癌和白内障的患病率升高;土地荒漠化导致耕地减少,气候恶化,沙尘暴肆虐;生物多样性丧失,会使人类可利用资源减少,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影响人类生存。而我们个人的不良行为习惯会影响环境,导致上述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恶化又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2. 绿色出行、多吃植物性食物、少吃肉类等,都可以缩小生态足迹。还有哪些可以缩小生态足迹、减少环境污染的生活方式?
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碗筷、一次性牙刷、一次性拖鞋等;旧衣服送人重新利用,旧衣服改造成其他用品;垃圾进行分类,可回收垃圾重新利用,不随手乱扔垃圾;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等都可以缩小生态足迹,减少环境污染。
污染类型 污染情况 成因 危害
大气污染 温室效应
酸雨
雾霾
臭氧层空洞
水体污染 无机污染
有机污染
土壤污染 重金属 农药污染
环境污染的成因及危害
大量化石燃料燃烧,使大气CO2过多
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大气中SO2等过多
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大气中细颗粒物增多
水中富含N、P等无机营养
氟氯烃等化合物使用
重金属、农药通过植物进入食物链
水中富含有机物
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
危害人类生活,危害植物生长。
呼吸道疾病增多,危害人体健康
使大气中臭氧含量下降,地表紫外线增强
浮游藻类繁殖,水体缺氧,生物大量死亡
异养生物繁殖使河水变黑发臭
通过生物富集,高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高
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厨余垃圾(上海称湿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
有害垃圾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
其他垃圾(上海称干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尘土、食品袋(盒)
垃圾分类小常识
小补充
3.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了威胁,同时也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应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践行经济、社会和生态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
——人类最终的选择
1、概念:
在不牺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
就是指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
2、我国:
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
建设生态文明,从我做起,身体力行,节能环保,广为宣传。
采用“素食、低碳”的生活方式,减小个人的生态足迹,提高生态承载力。
为什么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思考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生态足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足迹是一种衡量对生态环境破坏程度的定性方法
B.生态足迹的值越高,代表人类对生态的影响就越大
C.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受生活方式的影响
D.与食用蔬菜相比,吃猪肉会增大生态足迹
A
2.下列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增多,对资源的需求量增大,会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B.人口数量的变动只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有关
C.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死亡率来实现的
D.农业的出现和发展时期,由于人口数量不是很多,人类对环境没有破坏
A
课堂练习
3.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表面有生物存在的一个连续的薄层
B.人类须控制自己,保持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平衡
C.工业革命以前,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基本维持在0.035%
D.防治酸雨最有效的办法是限制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
B
课堂练习
4.下列有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臭氧减少会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辐射强度减小
B.酸雨能同时伤害水生生物和陆地生物
C.水体污染是不可避免的,需要“先污染,后治理”
D.人类对现在认为是毫无用处的物种可以不予保护
B
课堂练习
5.下列有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形成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B.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
C.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被大量砍伐
D.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的大量破坏
C
课堂练习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