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希特勒的信

文档属性

名称 给希特勒的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0-25 13:23:55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科导学案
【课 题】 给巴特勒的信 学生
?课型:新授课 九年级 主备:张武 李伟华 李芳 审阅:
【学前反馈】
【目标导入】
1、把握文意,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提高概括能力;
2、体会运用反语进行嘲讽的语言效果;学习通过对比突出主题的写法。
3、体会作者情感和博大胸襟;培养热爱人类文明成果的意识。
【自主探究】
结合“知识链接”和课文注释,完成下面题目(独学),口头展示和板书不懂得问题。
1、雨果: 国著名作家,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 》《 》《 》。
2、给下列字注音
给( )予 琉璃( )( ) 珐琅( )( ) 晨曦( )
瞥( )见 箱箧( ) 恍若 ( ) 惊骇 ( )
3、解释下列下列词语。
眼花缭乱:
不可名状:
荡然无存:
富丽堂皇:
我来补充(字词方面):
【合作交流】
小组内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
谈谈作者对英法远征中国之行是褒是贬,为什么?
2、雨果在信中是怎样评价被焚毁的圆明园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展示提升】
1、作者在信中怎样贬斥英法联军的,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和感情?
这封信先极力描绘圆明园的神奇壮丽,然后才写侵略者对其焚烧洗劫,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好处?
【巩固梳理】
1、整理导学案,重点用红笔打记。
2、学习共同体相互检查,特别是双色笔标注的问题落实。
【达标检测】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这是某种令人惊hài( )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xī( )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piē( )见的亚洲文明的jiǎn( )影。②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liǎo( )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2、下列词语中与“不可名状”中的“名”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至理名言 B.名副其实 C.莫名其妙 D.名正言顺
3、选择下列句中加粗词语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B.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雨果:法国著名作家,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 2、了解背景: 1857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9月,于天津登陆的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城。10月6日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洗劫并焚毁了这座举世闻名的园林。接着,英法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在此条约中,将香港九龙司地方一区割给英国。
3、走近圆明园: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有“万园之园”的美称,意为什么样式的园林这里都有。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她原为清代举世无双的皇家御苑。从1709年开始营建,历时150多年。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圆组成,以水为主题。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0多个景区,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不仅有极为精美的陈设、装饰,还收藏和陈列着全国罕见的珍宝、文物、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1860年和1900年,园明园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抢掠并付之一炬。
九年级语文科导学案
【课 题】 给巴特勒的信 学生
?课型:新授课 九年级 主备:张武 李伟华 李芳 审阅:
【学前反馈】
【目标导入】
1、把握文意,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提高概括能力;
2、体会运用反语进行嘲讽的语言效果;学习通过对比突出主题的写法。
3、体会作者情感和博大胸襟;培养热爱人类文明成果的意识。
【自主探究】
结合“知识链接”和课文注释,完成下面题目(独学),口头展示和板书不懂得问题。
1、雨果: 国著名作家,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 》《 》《 》。
2、给下列字注音
给( )予 琉璃( )( ) 珐琅( )( ) 晨曦( )
瞥( )见 箱箧( ) 恍若 ( ) 惊骇 ( )
3、解释下列下列词语。
眼花缭乱:
不可名状:
荡然无存:
富丽堂皇:
我来补充(字词方面):
【合作交流】
小组内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
谈谈作者对英法远征中国之行是褒是贬,为什么?
名为赞誉,实为贬斥。因为英法抢劫并焚毁了圆明园。
2、雨果在信中是怎样评价被焚毁的圆明园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反映作者对圆明园这一世界奇迹的无比热爱,对人类文明的热爱。
【展示提升】
1、作者在信中怎样贬斥英法联军的,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和感情?
痛斥英法两个强盗、盗窃对圆明园大肆窃掠放火焚烧的罪行,指出这些所谓的文明人其实是最野蛮的,对他们的强盗行径和毁灭人类文明的罪恶提出了强烈的控诉。
这封信先极力描绘圆明园的神奇壮丽,然后才写侵略者对其焚烧洗劫,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好处?
越是写圆明园的美,就越突出侵略者毁灭人类文明的丑恶行径可恨之至,这就是以“美”衬托“丑“的手法。
【巩固梳理】
1、整理导学案,重点用红笔打记。
2、学习共同体相互检查,特别是双色笔标注的问题落实。
【达标检测】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这是某种令人惊hài( )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xī( )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piē( )见的亚洲文明的jiǎn( )影。②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liǎo( )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2、下列词语中与“不可名状”中的“名”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至理名言 B.名副其实 C.莫名其妙 D.名正言顺
3、选择下列句中加粗词语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B.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雨果:法国著名作家,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 2、了解背景: 1857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9月,于天津登陆的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城。10月6日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洗劫并焚毁了这座举世闻名的园林。接着,英法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在此条约中,将香港九龙司地方一区割给英国。
3、走近圆明园: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有“万园之园”的美称,意为什么样式的园林这里都有。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她原为清代举世无双的皇家御苑。从1709年开始营建,历时150多年。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圆组成,以水为主题。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0多个景区,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不仅有极为精美的陈设、装饰,还收藏和陈列着全国罕见的珍宝、文物、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1860年和1900年,园明园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抢掠并付之一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