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测试(二)生物学试题(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测试(二)生物学试题(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9-27 12:2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孟津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测试(二)
生物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2022年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我们必须处理好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为增加生物多样性应大量引入外来物种
B.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
C.进行生物防治可减少农药污染,防治效果持久且稳定
D.可持续发展最终追求的是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2.从2021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10年禁渔全面启动。十年禁渔政策的实施,给长江流域整体环境的修复提供了有利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禁渔使长江流域濒危动物的数量上升,但并未改变其环境容纳量
B. 长江流域湿地调节气候的功能加强,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 长江流域生态系统将发生群落的次生演替,生态系统多样性得以提高
D. 禁渔措施属于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3.为了防止大熊猫栖息地碎片化程度加深,我国设立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将川、陕、甘三省的野生大熊猫种群高密度区、主要栖息地、局域种群遗传交流廊道等80多个保护区有机整合,形成一片基本相互连接起来的国家公园。2021年7月7日,生态环境部将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大熊猫在多个保护区的不同分布表明了其水平结构的差异
B.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设立是对其进行保护的最有效措施
C.科学家对大熊猫进行的科学研究主要体现其直接价值
D.栖息地的碎片化会阻止大熊猫之间的基因交流,从而降低遗传多样性
4.2021年10月11日,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在云南昆明正式开幕。其中的“昆明宣言”呼吁各方要采取行动,遏制生物多样性丧失,实现可持续发展。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蜜蜂传粉和采蜜仅仅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C.动物园、植物园、濒危动物繁育中心是就地保护的主要场所
D.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对生物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5.白鲟、白鳍豚、长江鲥鱼等长江特有鱼类已宣布功能性灭绝(数量非常少,自然情况下难以维持繁殖),为保护和恢复长江生物多样性,2020年1月我国开始了10年内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计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长江鱼种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鱼种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
B. 长江鱼种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捕捞、水域污染等人类活动的干扰破坏
C. 长江禁渔方案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D. 单纯禁渔难以避免长江某些特有物种彻底灭绝的风险
6.2022年3月3日是第9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其主题是“恢复关键物种,恢复生态系统”,旨在吸引人们关注一些严重濒危的野生动植物物种的保护状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对于濒危雪豹及其伴生物种调查的方法是利用红外触发相机监测技术
B.对濒危的野生动植物物种最有效保护是建立繁育研究基地
C.对于珍惜濒危的物种,应该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
D.恢复生态系统时要注重维持生态平衡和整个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
7.“稻田养鱼”这种养殖方式近年来在许多地方得到推广。在稻田生态系统中,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最终取得稻、鱼双丰收,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此外,在遭遇虫害时,一些水稻会释放某些物质,吸引害虫的天敌,将害虫消灭,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种间关系只有捕食一种
B. 遵循整体原理,应该在水资源丰富、降水多的地区推广“稻田养鱼"
C. 若发现稻田中某杂草具有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
D. 发展生态农业的优点是可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
8.当今社会对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再利用已经相当的重视,垃圾分类早已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垃圾中的有机废弃物将按照“无废化生态社区”模式进行处理。如图为“无废化生态社区”中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的相关方案。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途径④能为社区发电、供热,从无害化角度上优于②、③,应大力发展
B.途径⑤产生的有机肥料施给农作物,能为农作物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
C.蚯蚓、沼气池中的微生物等分解者能有效地促进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利用
D.“无废化生态社区”模式稳定性的维持不需要人的干预
9.如图为某地的生态工程建设模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最大优点是遵循循环原理,同时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B.该生态工程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果树、苗木,饲养牛、猪、鸡等多种畜禽,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
C.该生态工程建设模式开发了可以更新的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D.该生态工程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体现了协调原理
10.“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之一,也是生态工程最早和最生动的一种模式。将人畜粪便、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通过堆肥转变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无废弃物农业可以改善人类生活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B. 无废弃物农业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实现“地力常新”
C. 无废弃物农业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和能量的循环再生
D. 现代生态农业吸收了传统农业的“协调、循环和再生”的思想
11.如图表示某地区的玉米生态工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就图示而言,遵循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在玉米田中引种大豆并引入食虫鸟,可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C.此地区的玉米生态工程实现了能量的循环,使废物资源化
D.遵循自然规律,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是整体性原理的体现
12.生态浮床是指将植物种植于浮于水面的床体上,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有效进行水体修复的技术。如图为某水域中的生态浮床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生态浮床中的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B.生态浮床通过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而避免水华的发生
C.生态浮床可进行水体修复与其根系吸收有机物和无机物有关
D.水体增设生态浮床,改变了能量流动方向,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1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发展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生态农业提倡使用固氮植物、作物轮作以及正确处理和使用有机肥料等来保持土壤肥力。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施用有机肥料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实现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
B.生态农业主要是利用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
C.实行生态农业要考虑贫困地区收入等问题遵循了协调原理
D.废弃物的再利用提高了该系统中总能量的利用率
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5分,共2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4.《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简称:COP15)于2021年10月在昆明举行,这是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的全球性会议。大会旨在号召大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为保护本土生物多样性要尽量避免引入外来物种
C.通过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进行易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D.COP15的举行有利于掌握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为改善全球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15.据报道,仅产于长江中下游的“水中大熊猫”——白鳍豚已多年不见踪迹,为保护长江生态,农业农村部宣布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开始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经过治理之后长江水域物种多样性将得以提高
B.该措施可充分体现易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C.相对于间接价值该措施更有利于提高长江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白鳍豚的绝迹可能会造成某些重要基因资源的流失,其潜在价值也随之消失
16.下图表示粮桑渔畜生态农业系统的基本模式。根据图示判断,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B.该生态系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C.池塘生态系统中,适当增加鱼苗的投放量可提高K值有利于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D.桑园种桑、养蚕、养鸡丰富了桑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提高了抵抗力稳定性
17.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湿地建设和河流生态修复工程是海绵城市的重要措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湿地具有净化水质、降解污染物等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湿地生态系统中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不同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
C.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
D.曝气孔增加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同时吸附基质可增加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提高了净化效果
18.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
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该模式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
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若沼渣、沼液中含有有机物,这部分有机物不能直接被农作物吸收
三、非选择题:共3题,共36分。
19.我国第4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底,在秦岭、凉山等6个山系中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约为1864只,栖息地保护区有67个,大熊猫也被分割成多个种群,个别种群极小。2017年,有关部门决定统筹规划、建设秦岭国家公园。请分析回答:
(1)调查活动范围广、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_____法往往需要直接观察或捕捉个体,不适合调查生活在隐蔽、复杂环境中的动物尤其是猛禽和猛兽。
(2)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分析,大熊猫比华南虎有一定生存优势的原因是_____
(3)栖息地碎片化使大熊猫被分割成多个种群,不利于种群的延续,其原因是_____。
(4)建立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_____。建立了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什么还要建设保护大熊猫的自然保护区 _____
(5)我国各级政府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过程中,有些地方甚至提出了“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口号。试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这是为什么 _____
20.桑基鱼塘是一种典型的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型生态工程,农民用桑叶养蚕、蚕沙(蚕粪便)养鱼、塘泥肥桑,桑茂蚕肥,三者相互促进,形成了良性循环。位于北回归线上的广东顺德就有一片蕴藏着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智慧的桑基鱼塘,下图为其中的能量流动简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给鱼食用,蚕沙的能量属于第____________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鱼属于____________。物质循环过程伴随着能量流动,据图分析,输入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包括____________。
(2)图中A和B表示____________的能量。某同学认为鱼塘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
(3)该人工生态系统可实现“陆基种桑、桑叶饲蚕、蚕沙喂鱼、塘泥培桑”,这主要应用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_。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该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21.稻田养鸭是有机稻米生产的关键技术,是一项综合型、环保型生态农业技术,是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配套技术。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尝试“稻田养鸭"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 ,其功能是_____
(2) 鸭粪被彻底分解产生的_____等供该生态系统循环利用 。
(3) 为提高水稻产量,农民需要进行除草和灭虫工作。然而该农业生态系统中,农民并未使用化肥、农药。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进行除草灭虫工作的意义是_____ ;养鸭灭虫的优势是_____ ( 答出两点即可 ) 。
(4) 植物秸秆可以用来生产燃料乙醇,是一种“绿色能源”,这体现了植物秸秆的_____价值。
(5) 该生态农业增加了鸭、猪、蘑菇、蔬菜等的生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可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降低当地的生物多样性,A错误;
B、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B错误;
C、随农药使用次数的增多,害虫群体产生了抗药性,防治效果变差;进行生物防治可以减少农药污染,引入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能利用生物间的捕食、寄生关系,使防治效果持久而稳定,C正确;
D、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D错误。
故选C。
2.答案:D
解析:A、十年禁渔措施属于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禁渔使长江流域濒危动物的数量上升,其环境容纳量增加,A错误;
B、长江流域湿地调节气候的功能加强,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
C、长江流域生态系统将发生群落的次生演替,物种多样性得以提高,C错误;
D、十年禁渔措施属于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也是最有效的保护,D正确。
故选D。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大熊猫在多个保护区的不同分布表明了其种群空间特征的差异,水平结构是群落的空间特征,A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及国家公园等属于就地保护,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B正确;科学家对大熊猫进行的科学研究主要体现其直接价值,C正确;栖息地碎片化会阻止大熊猫之间的基因交流,从而降低遗传多样性,D正确。
4.答案:D
解析:蜜蜂传粉和采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而传粉可以实现某些植物的世代繁衍、确保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多样性、维持这些物种参与的生态系统平衡等间接价值,A错误;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B错误;动物园、植物园、濒危动物繁育中心是易地保护的主要场所,C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D正确。
5.答案:A
解析:A、长江鱼种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A错误;
B、长江长期以来受过度捕捞、水域污染等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B正确;
C、“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启示我们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长江禁渔方案符合该理念,C正确;
D、单纯禁渔难以避免长江某些特有物种彻底灭绝的风险,还应积极对频危鱼类进行人工繁育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D正确。
故选A。
6.答案:B
解析:A.频危动物极为稀少,对于频危雪豹及其伴生物种调查的最好方法是利用红外触发相机监测技术,A正确;
B、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频危物种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B错误;
C、人类应保护珍稀、频危动植物,严禁乱采滥杀野生动植物,C正确D、恢复生态系统时要注重维持生态平衡和整个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D正确。
故选B。
7.答案:D
解析:A.稻田生态系统是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种间关系有捕食(如害虫以植物为食)、竞争 (如水稻和杂草争夺营养和空间) .寄生等,A错误;
B、在水资源丰富、降水多的地区推广“稻田养鱼”,遵循的是协调原理,B错误;
C、若发现稻田中某杂草具有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 C错误;
D、农业生态系统中,人们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可以合理设计食物链,故发展生态农业的优点是可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D正确。故选D。
8.答案:C
解析: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②、③既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又减少了环境污染,优于④,A错误;有机肥料被分解者分解后,能为农作物提供营养物质,但不能为农作物提供能量,B错误;“无废化生态社区”模式稳定性的维持需要人的干预,D错误。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知识。植物的秸秆、枝叶用来生产饲料,人、畜、禽的粪便作为原料生产沼气,沼渣水返还农田、菜田、果园、苗圃、鱼塘,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A正确;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生或容纳更多的生物量,提高系统生产力,可见,该生态工程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果树、苗木,饲养牛、猪、鸡等多种畜禽,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B正确;该生态工程开发的沼气是可再生清洁能源,减少了环境污染,C正确;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考虑农民的生活、经济问题,体现了整体原理,D错误。
10.答案:C
解析:
A.“无废弃物农业”将人畜粪便、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通过堆肥转变为有机肥料,以改善人类生活环境,减少环境污染,A正确;
B、“无废弃物农业“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还改善了土壤
结构,培育了土壤微生物,实现了土壤养分如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循环利用,实现“地力常新”,B正确;C、“无废弃物农业”有利于实现物质的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C错误;
D、生态系统能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这主要是吸收了传统农业的“协调、循环和再生”的思想,D正确。故选C。
11.答案:C
解析:该生态工程中,某环节产生的废物可以作为另一个环节的原料或资源,实现了废物的资源化,遵循循环原理,A正确;在玉米田中引种大豆并引入食虫鸟,生物多样性提高,可提高抵抗力稳定性,遵循自生原理,B正确;能量不可循环利用,C错误;遵循自然规律,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是整体原理的体现,D正确。
12.答案:B
解析:生态浮床中的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A错误;生态浮床的植物在于藻类竞争阳光中占有优势,从而起到抑制藻类繁殖避免水华的发生,B正确;植物根系不能吸收有机物,C错误;水体增设浮床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13.答案:C
解析:施用有机肥料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实现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A正确;生态农业主要是利用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B正确;实行生态农业要考虑贫困地区收入等问题遵循了整体原理,C错误;废弃物的再利用能提高该系统中总能量的利用率,D正确。
14.答案:BC
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正确。正确引进外来物种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可能提高本土生物多样性,B正确。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C错误。COP15的举行有利于掌握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为改善全球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D正确。
15.答案:BC
解析:A、经过治理之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长江水域物种多样性将得以提高,A正确;
B、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B错误;
C、长江十年禁渔计划更有利于提高长江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
D、潜在价值是指还没发现的对人类或生态系统有何种作用的价值,故白鳍豚的绝迹可能会造成某些重要基因资源的流失,其潜在价值也随之消失,D正确。
故选BC。
16.答案:ABC
解析:A、物质可以循环利用,但是能量不能循环利用,A错误;
B、该生态系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系统整体性原理,B错误;
C、适当增加鱼苗的投放量并没有改善环境,因此K值不变,C错误;
D、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桑园种桑、养蚕、养鸡丰富了桑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提高了抵抗力稳定性,D正
确。
故选ABC。
17.答案:ABC
解析:A、湿地中的动植物以及微生物通过吸附、分解等作用,可以净化水质、降解污染物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正确;B、湿地生态系统是陆生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生物迁移和群落演替比较活跃,既存在开始于水生环境的水生演替,也存在开始于陆生环境的陆生演替,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不同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B正确;C、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C正确;D、曝气增加了溶解氧的含量,会使厌氧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降低,D错误。
18.答案:BC
解析:题述生态系统中,人可以农作物和林产品为食,家禽、家畜可以农作物和林地产生的饲料为食,人和家禽、家畜处于第二营养级,A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沼渣、沼液中的有机物必须经过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后,才能被农作物吸收,D正确。
19.答案:(1)标志重捕
(2)能量流动逐级递减,大熊猫所处营养级比华南虎低,可获得更多能量
(3)地理隔离不利于种群的基因交流,降低了种群基因(或遗传)的多样性;
近亲繁殖出现多遗传缺陷的后代。
(4)易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就是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5)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
解析:(1)调查活动范围广,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
(2)大熊猫比华南虎有一定生存优势原因是大熊猫比华南虎的营养级低,获得能量相对较多。
(3)栖息地碎片化分割成多个种群,不利于种群的延续其原因是栖息地碎片化导致地理隔离,接着导致不同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所以不利于种群的延续。
(4)建立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属于易地保护。原因是:建立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通过人工的方法,将部分大熊猫种群迁移到适当地方,施以人工管理和繁殖,使其种群繁衍扩大。利用这种方式保护的大熊猫,其物种延续和复壮需要借助一定生物技术手段,且生存能力比较差,不适应原生环境,要完成大熊猫种群延续及复壮还应使其适应原生环境。
(5)原因:绿水青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金山银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大于
20.答案:(1) ①. 一 ②. 消费者和分解者 ③. 鱼饲料等中的化学能和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2) ①. (生产者或桑、浮游植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②. 鱼塘中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统一的整体
(3) ①. 循环 ②. 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较低
解析:(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鱼既是消费者,也是分解者(以蚕沙为食), 蚕沙(粪便)的能量不属于蚕的同化量,是桑树固定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该系统为人工生态系统,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不仅来自系统内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还有人工投喂的鱼饲料等中的化学能。(2)据图分析,A和B是第一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减去自身 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故A和B是(桑、浮游植物等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3)该生态工程促进了系统的物质迁移和转化,实现了不断循环,减少了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故主要应用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是循环;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组分较少、营养结构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较低,所以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21.答案:(1) 水稻、杂草、蔬菜(和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
机物中。太阳能变成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
(2) 无机盐CO2H2O
(3) 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
染,防止害虫出现抗药性
(4) 直接
(5) 实现了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解析:(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太阳能变成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因此,生产者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2) 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能将鸭粪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如 CO2H2O 和无机盐,被生产者重新利用。(3) 除草是为了减少草与水稻竞争光照和水、肥,灭虫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水稻中能量的输出,因此,进行除草灭虫工作的意义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等。但是目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生物防治,此外养鸭灭虫还可以防止害虫出现抗药性。(4) 由“植物秸秆可以用来生产燃料乙醇”可知:植物秸秆属于工业原料,这体现了植物秸秆的直接价值。(5) 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该生态农业中增加了猪,利用了鸭粪、猪粪、沼渣、秸秆等,使物质循环再生了,同时也使能量得到了多级利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