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沈阳市模拟试卷(一)
地理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考生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本卷共60小题,1~40题每小题1.5分,41~60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0年5月10日凌晨,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在位于海南的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在历经数小时的飞行后,天舟四号顺利完成与空间站核心舱后向对接。图1为对接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图1
1.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对接后所属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可观测宇宙
2.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
A.地球 B.太阳 C.陨石 D.火星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
A.为人们生活、生产提供能量
B.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
C.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D.扰动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产生磁暴、极光等现象
沈阳某高中毕业生打算利用暑假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在网上看到了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美景。图2为黄果树瀑布景观图。据此完成4~5题。
图2
4.图中景观能够观察到的地球圈层有
①大气圈 ②水圈 ③生物圈 ④岩石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下列关于图中主景观所示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提供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氧气 B.海洋是此圈层的主体
C.被大气圈、生物圈覆盖 D.是岩浆的发源地
很多人都希望能够飞翔,现在热气球和飞机能帮助人们实现这个梦想。图3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图3
6.热气球主要飞行在大气的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星际空间
7.关于飞机稳定飞行的大气层叙述正确的是
A.有能反射无线电波的电离层 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C.是人类生活的主要场所 D.云、雨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此层
图4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图4
8.近地面大气保温作用的关键环节是
A.甲 B.乙 C.丙 D.丁
9.与晴朗天气相比,多云天气常常表现出
A.气温较高 B.气温较低 C.昼夜温差大 D.昼夜温差小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图5是待完成的热力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图5
10.某高中学生完成的热力环流图正确的是
A B C D
11.下列现象可以用热力环流解释的是
A.气候变暖,冰川融化 B.城郊热岛效应
C.高山顶的终年积雪 D.早穿皮袄午穿纱
近年来,城市内涝在夏秋季节高发。图6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12~13题。
图6
12.城市内涝积水的环节属于图中的
A.a B.b C.c D.d
13.下列关于水循环的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
B.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
C.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D.不能塑造地表形态
图7为示意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4题。
图7
14.下列关于图示曲线变化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海水的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B.海水的盐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C.相同纬度的海水温度略有差别 D.海水密度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
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图8示意某地土壤分层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
图8
15.图示土壤分层对应正确的是
A.①淀积层 B.②腐殖质层 C.③有机层 D.④淋溶层
16.决定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质地的因素是
A.生物 B.气候 C.地貌 D.成土母质
2022年春季,辽宁西部等地出现明显干旱。4月下旬以来辽宁省平均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第二少,仅次于1988年。据此完成17~19题。
17.2022年春季辽宁发生干旱灾害的直接原因是
A.防灾意识薄弱 B.降雨持续偏少 C.地形崎岖不平 D.植被覆盖率低
18.当干旱灾害发生时,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大力开采地下水 B.改进灌溉技术
C.不必担心病虫害 D.植被不易发生火灾
19.监测干旱面积变化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VR虚拟影像 C.地理信息系统 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图9为芬兰人口分布图。据此完成20~21题。
图9
20.图示区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A.北多南少 B.南多北少 C.东多西少 D.西多东少
21.影响该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水源 B.气温 C.资源 D.军事
美国本土人口迁移非常频繁,图10为19世纪中期以来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图。据此完成22~24题。
图10
22.影响美国四个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A.南北战争时期——经济因素 B.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战争因素
C.农业危机时期——自然灾害 D.老年人南迁——家庭因素
23.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美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方向是
A.人口大规模西移 B.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向城市
C.南部人口大量迁往北部 D.东北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
24.美国国内人口迁移对于迁入地的影响有
①带来丰富的劳动力 ②减轻了资源环境压力
③带动经济的发展 ④加强和外界社会的信息交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巴西利亚城市功能分区严格,是世界上唯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现代新兴城市。但也有人质疑,“巴西利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建筑师的城市,而不是一个规划师的城市”。图11为巴西利亚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25~27题。
图11
25.丙对应的城市功能区是
A.工业区 B.商业区 C.行政区 D.居住区
26.影响巴西利亚工业区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①文化 ②历史 ③交通 ④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7.质疑声基于以下哪些理由
①分工不明确 ②居住区与工作地点过远
③服务配套设施不足 ④绿化面积过大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2018年,世界城市人口将占总人口的55%,我国达到了59.6%,今后一定还会持续增加。图12为我国1990年城市化率区域差异示意图。据此完成28~29题。
图12
28.199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我国北方 B.我国南方 C.我国东部 D.我国西部
29.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A.贫民窟逐渐蔓延 B.促进城镇和谐发展
C.乡村交通条件改善 D.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兰新铁路(兰州-乌鲁木齐)是20世纪50年代由苏联专家设计,2014年底我国又自行设计并开通了兰新高铁,兰新高铁的走向与兰新铁路相似但又有区别,图13为吐鲁番市附近主要交通线路图。据此完成30~31题。
图13
30.兰新铁路上的火车站离吐鲁番市区距离远,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地价 D.水源
31.与兰新铁路相比,目前兰新高铁的优势是
A.货运能力更强 B.运行线路更短 C.线路布局更合理 D.运输网络更完善
享有“中国蔬菜之乡”盛誉的寿光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传承悠久的历史背景和世界最先进的蔬菜培育、种植、园艺等方面的技术,成为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祥地。读图14寿光市分布图完成32~34题。
图14
32.山东寿光发展蔬菜种植业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市场广阔 B.交通便利 C.热量充足 D.地势平坦
33.山东寿光采用大棚种植蔬菜,有利于
①提高蔬菜品质 ②延长蔬菜生长期 ③增加蔬菜品种 ④提高经济效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4.促使寿光蔬菜种植业走出国门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增加 B.科技进步 C.历史悠久 D.环境改善
“滴滴出行”,中国知名的一款打车软件,被称为手机“打车神器”,是受用户喜爱的“打车”应用。“滴滴出行”APP改交了传统打车方式,建立了大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用户现代化出行方式。据此完成35~36题。
35.促进“滴滴出行”打车软件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是
A.网络信息技术 B.交通运输 C.土地价格 D.政策法规
36.打车软件可能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3D影像 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永暑岛是在永暑礁西南部吹沙填海形成的人工岛,为三沙市南沙区人民政府驻地。驻守部队为海南南沙守备区。图15为永暑岛位置及卫星遥感图像。据此完成37~38题。
图15
37.永暑岛开发主要目的是
A.加快海南省经济的发展 B.促进海南省城镇化进程
C.彰显我国基础建设能力 D.保障我国南海海洋国土安全
38.指出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措施
①加强海上军事力量的建设,建设海上安全保障体系
②完善我国保护海洋权益的立法体系
③抢先开发海洋资源
④重视海洋环境保护,提升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图16为日本钢铁工业分布。据此完成39~40题。
图16
39.影响日本旧钢铁工业中心布局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①铁资源丰富 ②海运条件便利 ③靠近煤炭产地 ④市场需求量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0.日本钢铁工业布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钢铁工业污染严重,临海布局利于排污
②国内煤铁资源耗尽,目前完全依赖进口
③巨型矿石运输船的出现降低了运输成本
④冶金技术进步提高了原料和燃料利用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中华龙鸟生存于距今1.4亿年的早白垩世。1996年在中国辽西热河生物群中发现它的化石。开始以为是一种原始鸟类,定名为“中华龙鸟”,后经科学家证实为一种小型食肉恐龙。图17为主要地质年代特征示意图。据此完成41~42题。
图17
41.中华龙鸟出现的地质年代是
A.新生代 B.中生代 C.古生代 D.前寒武纪
42.新生代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是
A.蕨类植物繁盛 B.真核生物出现 C.爬行动物盛行 D.人类出现
图18为某学校学生来到黄土高原进行研学旅行活动时拍摄的地貌景观。据此完成43~44题。
图18
43.形成图中千沟万壑景观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作用 B.风力作用 C.海浪作用 D.内力作用
44.与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相似地貌景观是
A.喀斯特地貌 B.海蚀拱桥 C.冲积平原 D.新月形沙丘
进入秋季,随着气温的下降,本溪的五角枫树叶(图19)由绿转红,而此时北京香山树叶并未转红。据此完成45~46题。
图19
45.五角枫树属于
A.针叶林 B.热带雨林 C.常绿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
46.影响本溪和北京枫树树叶转红时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土壤
全球变暖正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经研究普遍认为二氧化碳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1960年以来二氧化碳增加更加迅速。图20为近年来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变化曲线。据此完成47~48题。
图20
47.二氧化碳的主要作用是
①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②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
③吸收地面辐射,使气温升高 ④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8.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的原因是
①人类燃烧化石燃料 ②海平面不断升高
③新能源汽车的逐渐普及 ④人类对森林的破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太平洋垃圾岛”位于加利福尼亚州与夏威夷间海域,这个巨型“塑料漩涡”面积相当于两个美国德克萨斯州,形成了东太平洋上的垃圾场。据此完成49~50题。
49.形成垃圾岛的主要海水运动形式是
A.波浪 B.潮汐 C.海啸 D.洋流
50.人类利用这种海水运动的主要方式是
A.海上航行 B.潮汐发电 C.水产养殖 D.冲浪运动
表1为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据此完成51~52题。
我国环境与人口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①约16亿人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温饱型消费水平 ②10亿内
小康型消费水平 ③8-9亿人
富裕型消费水平 ④7亿内
表1
51.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为
A.16亿 B.10亿 C.8-9亿 D.7亿
52.提高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有
①提高资源利用率 ②提高人们生活文化消费水平
③向国外移民 ④发展循环经济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北京四合院(图21)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驰名中外。据此完成53~54题。
图21
53.北京四合院院内各房各院落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体现了
A.传统文化中居安思危
B.长幼有序的家庭文化
C.百姓“小事儿独立,大事儿依存”的理念
D.人地和谐的耕读文化
54.四合院的设计也充分体现了与北京气候的适应性,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①坐北朝南,冬季可防寒,采光
②正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夏季遮阴,冬季采光
③墙体薄,利于散热
④房屋屋顶倾斜,利于排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形成“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空间格局(图22),建立区域协同合作机制,更好地推进长江上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据此完成55~57题。
图22
55.在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中,湖南张家界自然保护区属于
A.优化开发区域 B.重点开发区域 C.限制开发区域 D.禁止开发区域
56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属于优化开发区域,理由不正确的是
A.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B.区域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C.科教发达,创新能力强
D.城镇体系完善
图23为一幅漫画图。据此完成57~58题。
图23
57.漫画所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自然资源枯竭 B.土地荒漠化 C.土地盐碱化 D.环境污染
58.此漫画反映的是人类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一项原则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整体性原则
素有辽宁“南大荒”之美誉的盘锦湿地,数百万亩沼泽苇塘连片分布,大小河流交错纵横。湿地盛产河蟹。近几年,该地兴起“蟹稻共生”的生产方式。图24中左图为盘锦湿地区域图,右图为蟹稻共生示意图。据此完成59~60题。
图24
59.“蟹稻共生”体现的可持续发展途径是
A.发展绿色经济 B.提倡可持续消费 C.发展褐色经济 D.消除贫困
60.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因有
①人地关系日渐紧张
②人类正面临着空前严峻的环境问题
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的威胁不断加剧
④人类可以单纯的依靠科技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22年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沈阳市模拟试卷(一)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第1~40题,每小题1.5分,第41~60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D D B A B D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D B B D B B A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C D C D C A A D B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 D D B A D D B B D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B D A D D A D D D A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A D C B D A A B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