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历代儒家学子研学的核心书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文学作品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论语》知识复习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至圣先师—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学习活动:
1.读背理解。圈划出重点字词并解释,准确翻译句意,
逻辑分析。明确句间逻辑关系,进一步把握孔子思想。
2.分类概括。请用一个词语概括每则材料内容。
按关键词或主题将十二个句子分类,并概括中心。
3.拓展提高。理解孔子语录中所体现出的孔子的思想观点,分析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
结合《中国文脉》《寂寞圣哲》《品中国文人—圣贤传》,思考整理孔子写作素材。
任务一:疏通各章重点字词,理解语句的含义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1)无:通“毋”,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2)就:靠近、看齐。
(3)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4)正:匡正、端正。
第一章:君子的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物质—排除干扰;言行—实践锻炼;学习—虚心请教(好学之道)
文白对译
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
(2)仁:仁德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礼乐有什么用?”
(3)如礼何:“如…何”是古代常用句式,当中一般插入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意思是“把(对)…怎么样(怎么办)”。礼,指各种礼节规范。
(1)而:如果,表假设。例:“锲而不舍”,“惑而不从师”
第二章:谈论礼乐,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仁是礼乐的基础,礼乐是仁的表现,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割。(追求仁德)
文白对译
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道:学问、人生哲理、大义、真理、是非
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第三章:君子之道: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朝闻夕死)
文白对译
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喻:通晓,明白。
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第四章:义利的角度来区别君子与小人
文白对译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贤:有德行;有才能。这里指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第五章:君子提高道德修养的方法:自我反省
文白对译
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①质:质朴。
②文:文饰。
③史:虚浮不实。
④彬彬: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引申为文雅的样子。
第六章:文与质的合理互补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
文白对译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弘毅:志问远大,意志坚强。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
士不可以不志问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第七章:士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那种坚定信心
和决绝勇气
文白对译
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又好比平整土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继续,还是要自己去干的。”
①未成一篑(kui):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篑,盛土的竹筐。
②止,吾止也: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
③平地:填平洼地
第八章:功亏一篑(其咎在己)与持之以恒(进益在己)的深刻道理。
文白对译
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孔子说:“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
知:同智
第九章:君子的基本品质:仁、智、勇
文白对译
10.颜渊问仁。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顏渊》)
克已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
一日:一旦。归:称赞。称许。目:条目,细则。事:实践。从事。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己,使言语和行动都走到礼上来,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些,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的具体途径。”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事不听,不合礼的事不言,不合礼的事不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
第十章:实行仁的途径:克己复礼
文白对译
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①一言:一个字。言,字。
②恕: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道:“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第十一章:君子的品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文白对译
1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①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②夫:那
③兴:指激发人的感情 ④观: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
⑤群:提高人的人际交往能力。⑥怨:指讽刺时政。
⑦迩(ěr):近。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呢?诗可以激发心志,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第十二章:概括了《诗经》的社会价值
任务二:理解各章主要思想,概括句意。
第一章:“好学” 的要素(克欲修身)
第二章:“仁”为“礼”“乐”之本(礼乐仁德)
第三章:闻“道”的价值(朝闻夕死)
第四章:“义”别君子与小人(行而有义)
第五章:见贤思齐
第六章:文质兼备,养成君子
第七章:任重而道远
第八章:持之以恒,贵在行动(行止由己)
第九章 仁者(君子)不惑不忧不惧 (有知仁勇)
第十章 “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复礼)
第十一章 “恕”的意义 (推己及人)
第十二章 “学《诗》”的意义
各章
主要
思想
任务三:梳理章节之间逻辑关系
思考:这十二章内容如果要分类,你会如何划分呢?试着和你的同学分分类。
1.关于“君子”的
(第一、四、六、七、九章)
2.关于“仁”的
(第二、七、九、十、十一章)
3.关于“学”的
(第一、三、四、五、八、十二章)
任务四:理解具体内涵
“君子”的人格内涵
请阅读第一、四、六、七、九章,思考君子应该具备什么样的风范?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排除物欲、敏事慎言、虚心好学
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重道义、有责任
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真实朴素、有礼有节、中庸之道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志向远大、意志坚强、责任担当
5.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有智慧、有仁爱、有勇气
请阅读第一、四、六、七、九章,思考君子应该具备什么样的风范?
重道义,有责任,有担当,
有仁爱,有智慧,有勇气,
文质彬彬,中庸之道,
志向远大,胸怀高远,
意志坚强,虚心好学。
“君子”的人格内涵
文本探究
尝试找出文中的成语并积累
克己复礼:儒家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她)看齐。
文质彬彬: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任重道远:责任重大,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亲自强加给对方。
未成一篑:犹功亏一篑。比喻功败垂成。
孔子
(春秋公元前 551一前479)
孔夫子端坐杏坛,自知有限,向往着无限。超人般的意志力,化为举止悠悠然。人事万般复杂,历史文献纷繁,孔子撮其要,删其繁,探其根。“吾道一以贯之”,几十年不变的道,贯穿了两千多年华夏史,打通了一条无尽之路。历史赢得了一种言说方式,词语为行动提供方向。一部《论语》,关涉所有人,从庙堂大儒到深山老农。道是自身的无限展开。仁义道德依存于它的对立面。孔子精神有某种悲剧性。天下大乱数百年,他用轻描淡写的语言携带狂风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