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共26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共26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8 08:45: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爱莲说》——周敦颐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乐府民歌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
“莲”的诗词
这篇文章是周敦颐做南康军地方行政长官时写的。他博学力行,品德高尚,为官清廉,不媚权贵,明断狱案,得到老百姓的赞赏。他曾命人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又托物言志,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写作背景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往往是借一件事情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篇幅一般不长。
文体“说”
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世称“濂溪先生”,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作者简介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节奏划分
确定读音
蕃( ) 濯( )
亵( ) 玩 淤( )泥
清涟( ) 噫( )
隐逸( ) 鲜( )
fán
zhuó
xiè
yū
lián
yī
yì
xiǎn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翻译句子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有很多。东晋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大多)非常喜爱牡丹。

助词“的”

唐朝
非常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 清涟 而不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
翻译句子
我只喜爱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赏玩(它)啊。
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沾染(污秽)

内部贯通,外部笔直
横生藤蔓
更加清芬
耸立的样子
竖立
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
语气词
水波
艳丽
旁生枝茎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翻译句子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
莲花,则是花中的君子。
以为,认为
隐居避世
品德高尚的人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句子
哎!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
叹词,表示感慨

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应当人很多了。宜:应当
①第一段:以“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二事做烘托,从不同方面描写莲的高洁形象和品格,说明爱莲的缘由。
②第二段:比较品评三种花象征的不同品格,揭示莲的比喻义,并以莲自况,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
文意层次

点击添加文字模板
牡丹


爱莲
隐逸者
富贵者
君子
一词多义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花之隐逸者
(主谓之间取独,可不译)
(助词“的”)
可远观不可亵玩
香远益清
(形容词,远距离)
(形容词作动词,远闻)


水陆草木之花
(助词“的”)
古今异义
1.亭亭净植
(古:竖立。 今:栽种。)
2.宜乎众矣
(古:应当。今:合适。)
词类活用
1.不蔓不枝
(名词作动词。横生藤蔓;旁生枝茎)
2.香远益清
(形容词作动词。远闻)
特殊句式
1.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判断句。 “……也”表判断。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省略句。 省略介词“于”。
应为: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
考考你
2、文中作者对追名求利的恶浊世风暗含嘲讽的句子是 :
1、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的句子是: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文中最能概括莲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什么
莲,花之君子者也。
结构梳理
菊花(正衬)——隐逸者——消极逃避
牡丹(反衬)——富贵者——庸俗逐利
莲花
出淤泥不染,濯清莲不妖(不同流合污,不媚俗)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美名远扬,高洁端庄)
可远观不可亵玩(自尊自爱,令人敬重,不敢轻侮)
爱莲说
洁身自好
不慕名利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正直,不攀附权贵)
品评三种花象征的不同品质,明说暗讽。
烘托
主题归纳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坚贞高洁的品格。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